?

高中語文教材說課稿寫作

2020-10-26 06:56李光耀
卷宗 2020年21期
關鍵詞:高中語文

摘 要:說課是教師將教材內容、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具體的教學過程等全面講述出來的一種教研方式。說課稿的寫作成為教師業務提高的有效方式。本文以《像山那樣思考》為例,進行說課稿寫作,闡述筆者對這篇課文教學。

關鍵詞:說課稿;高中語文;《像山那樣思考》

1 說教材

1.1 課文地位及作用

《像山那樣思考》選自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四專題“像山那樣思考”的第一板塊“大地的眼睛”。本文是奧爾多·利奧波德表明其生態主義態度的一篇重要作品,作者從生物界“狼—鹿—植被”的關系分析了某一生物結構的變化對自然和人類生活所帶來的影響,生動地說明了他的大地倫理學主張。通過本文的學習促使學生思考應該如何與自然相處,尤其在物質文明日益進步的今天,人與自然的關系更需要我們深切關注。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閱讀與鑒賞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1.2 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為:理解“狼的嗥叫”的含義,體味富含深意的語言(教學重點);理解“像山那樣思考”的深層含義,啟發學生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教學難點);直面生態危機,聯系現實,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

2 說教學法

荀子有言:“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保ň拖裉崞鹌ひ碌念I子,用彎曲的五個手指去條順它一樣,它的絨毛就很容易被理順了。)韓非子又言:“善張網者引其綱,引其綱而魚已囊矣”。(善于張網捕魚的人牽引魚網的綱繩,如果逐一地撥弄網眼,然后捉魚,那就不但勞苦,而且也難以捕到魚了;牽引網上的綱繩,魚就自然被網住了。)兩句意為做事當巧抓關鍵,問題便可迎刃而解。用到課堂教學中,意謂著要善于抓一個巧妙的點,由此生發輻射,貫通課堂。針對本課的特點,將采用如下教法:講授法:教師通過對課文的系統教授,傳輸給學生相關文本知識,引領學生學習,發揮教師的教學作用。提問法: 這聲狼嗥具有哪些特點?與“像山那樣思考”有什么聯系?“山”怎樣思考?等一系列問題,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能力。

在學法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朗讀法:重要語句、段落反復誦讀,體會情感。討論法:對關鍵問題展開思考、討論,得出結論。

3 說教學過程

3.1 設置情景,導入新課

初中文言文《狼》中狼的形象是怎樣的?列舉文章中的兩個句子“1.歘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數里。2.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币龑W生概括出貪婪、兇狠、狡詐的形象。

狼的一聲嗥叫更是令人心驚,我們可能都聽不懂,但生態學家利奧波德聽懂了。今天,一起來學習他的《像山那樣思考》。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舊文章中“狼”的形象,凸顯人類的習慣思維中對狼的認識與文本作者的認識之間巨大反差,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思索。

3.2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文題目為《像山那樣思考》,由此設問:誰像山一樣思考?思考什么?山是怎樣思考的?

第一、二個問題,通過指導同學尋找點題句——第九節的“他(按:指獵殺狼以保護牛群的牧牛人)不知道像山那樣去思考”和全文末句“這也許是狼的嗥叫中隱藏的內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卻還極少為人類所領悟”解決,明確題意是作者希望人類用山那樣的思考方式思考狼嗥中隱藏的內涵。第三個問題可以和對文本前三節的研讀結合起來解決,概括出客觀、全面即可。

【設計意圖】從文章標題入手,引導學生把握文章關鍵詞句,對全文的中心問題展開思考。

3.3 再讀課文,重點研究

這部分解決兩個問題:1.“嗥叫”的含義。2.我對“狼”態度的變化。

學生齊讀1-3節,這3節在全文中處于極為重要的地位。因為這里寫到的那一聲“嗥叫”是本文的文眼,是題目中“思考”的對象,山的“思考”方式也隱含其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嗥叫”的內涵,突破教學難點,設置如下問題:

1)這一聲嗥叫有什么特征?“驕傲”“不馴服”“對抗性”“蔑視”如何理解?

2)嗥叫引起了怎樣的反應?山的反應與其他的反應有什么根本的不同?這是關鍵問題,學生放眼全文,從人原來如何思考這個問題,反面角度認識山如何思考。人的思考 :狹隘、主觀---主宰,山的思考:全面、客觀---共同體。

3)“山對狼懷有一種秘密”,“秘密”具體指什么?在作者筆下,狼和荒原、山崖……組成了一個共同體,每一個成員在這個共同體中都是平等的一員,它們之間有競爭,更有合作,巧妙地維持著一種平衡。

【設計意圖】采取朗讀、小組討論的形式,將學生作為文本研習的主體,在關鍵詞句的解讀中突破難點。

4)研習第4-6段,尋找能表明作者對狼的態度認識前后變化的關鍵語句。(1)在那個年代,沒有人會放過打死一只狼的機會。在一秒鐘之內,我們就把槍彈上了膛?!皼]有人”“一秒鐘之內”說明了什么?(2)當時我很年輕,正是不動扳機就感到手癢的時候。那時,我總是認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沒有狼的地方就意味著是獵人的天堂?!安粍影鈾C就感到手癢”說明了什么?“沒有狼的地方就意味著是獵人的天堂”,是這樣的?(3)在這雙眼睛里,有某種對我來說是新的東西?!靶碌臇|西”指什么?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寫了作者怎樣從一個資源保護運動把大自然作為人類的資源庫,確信資源分為“有用”“無用”,“有利”“無利”的追隨者轉變為生態保護者的心路歷程。指導學生尋找能表明作者對狼的態度認識前后變化的關鍵語句。

3.4 三讀課文,拓展延伸

1)在這一環節中將采用對比閱讀,向學生展示本段英文原文,提出其中的關鍵句“這個世界的啟示在荒野”,本句原文是“ In wildness is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salvation是“救贖”之意,即“荒野里蘊含著這個世界的救贖”,“啟示”和“救贖”你如何理解?你更傾向那種翻譯?

荒野是即使人類文明未曾涉足的地方也存在著一種自足、健康的生態系統它體現了大自然最本真的特性,即“公平、公正,萬物和諧共處,拯救世間萬物”。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閱讀翻譯作品原文,提升外文閱讀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質疑精神,在質疑、研討中獲得新的認知。

2)中國傳統思想中的生態觀。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天地與我共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

3)節選自《十九大報告》第三部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設計意圖】從作者的生態觀過渡到中國傳統及當下的生態觀,增加學生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認識。

3.5 教師總結,布置作業

“當一個事物有助于保護生物共同體的和諧、穩定和美麗的時候,它就是正確的;當它走向反面時,就是錯誤的”。我們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適當地放慢發展以減小對環境的干擾,這也是我們人類需要明白的一個規則。我們的經濟發展不能建立在對子孫后代的環境權利的超支利用上!

結合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布置作業:寫一篇關于環境保護的倡議書。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再次總結和梳理,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倡議書的寫作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馬繼明,張永剛.以名著閱讀為支點改進外國文學教學[J].文學教育,2009.

[2]謝銀根.語文教師外國文學名著閱讀素養[J].中學語文教學,2009.

[3]余映潮.《最后一課》說課[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教師版,2009.

作者簡介

李光耀(1989-),男,漢族,碩士研究生,上饒市第一中學,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

猜你喜歡
高中語文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探討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探討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格教育研究
關于高中語文修辭教學的一些看法
關于高中語文鑒賞閱讀教學的思考
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高中語文整合式教學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