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廣西壯族山歌文化研究
——以東蘭縣紅色山歌為對象

2020-11-04 04:57何卓航陳雅玲陳曉萍
北方音樂 2020年24期
關鍵詞:山歌壯族紅色

何卓航 程 興 陳雅玲 陳曉萍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民族在締造歷史過程中留下了源遠流的文化,形成了燦爛的民族文明,這種文明經過多次的交流與碰撞,也受到了多個民族的文化融合與傳承。如今,不同的地域范圍內形成了不同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民族,也形成了獨特性的文化,其通過交互、統一、凝聚的方式形成中華文化,在中華文化中呈現出獨特性。壯族文化源廣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壯族是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其形成了較為豐富的民族文化,壯族以山歌文明,山歌的傳唱充分體現出壯族人民的特點。下文將詳細探討新媒體時代東蘭縣紅色山歌文化。

一、新媒體時代廣西壯族山歌文化的研究必要性

當前情況下,城市化進程處于不斷加快階段,越來越多的外來文化在城市范圍內傳播和發展,導致城市內的文化受到沖擊和滲透,很多城市當中所延續的傳統文化逐漸失去發展優勢,尤其是歌謠文化正處于日漸凋零的狀態。壯族的山歌文化本身具備較為獨特的文化結構,且山歌的內容也比較豐富,這讓學術界產生對山歌文化的研究興趣,不少學者從語言角度展開對山歌文化的研究,有學者認為,山歌文化可以將修辭學作為研究理論,討論了山歌對唱過程中,對唱者之間的角色關系以及傳達出的信息類型;[1]也有學者從語境角度對壯族山歌進行分析,認為壯族最著名的《劉三姐》這個曲目當中采用修辭手法對歌詞進行對比和分析,而這種修辭方式能夠促使人們在理解山歌的時候找到歌詞之間的關聯性,并且明確歌詞當中想要表達出的故事和情感。[2]

除了上述研究角度以外,也有學者是從壯族山歌的歌詞討論山歌的發展,其明確很多歌詞中呈現出了壯族文化中所帶有的原生態特色以及古代文學價值;[3]部分學者從修辭的角度對比分析壯族的歌曲和外國的詩歌,區分兩者之間在修辭、主題以及韻律等方面的異同性,在明確上述元素的異同性以后,能夠更好地傳承壯族的民間藝術,促使其具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4]有學者是從音樂的角度研究壯族山歌的,其對壯族的音樂風格進行解析,了解壯族山歌的類型、題材以及延長方式,認為其能夠充分顯示出壯族特有的民族個性化特征。[5]

壯族的山歌文化本身就是中華傳統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寶之一,其具備非常高的藝術價值。但壯族山歌雖然延續至今,也存在一些傳承方面的問題,尤其是不具備靈活性。當今時代的信息傳播方式已經發生改變,媒體技術和互聯網技術融合在一起,需要考慮在新媒體時代傳承壯族山歌的方式,不僅將壯族山歌的文化內涵延續下來,也要對壯族山歌進行創新。本文站在新媒體時代的角度,采用訪談、實地調查等方式,以東蘭縣作為研究對象,了解東蘭縣的紅色山歌傳播時的主體內容以及傳唱主體等。

二、東蘭縣的紅色山歌發展現狀

東蘭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北部地區,其在行政區屬上隸屬于河池市,這里群山綿延,山水壯麗,縣域范圍內大部分都是壯族人,也有少數人口為漢族或其他少數民族,在特殊的民族環境和地域環境下,東蘭縣的民族風格非常鮮明,不僅形成璀璨的歌詠文化,也讓壯族的風俗習慣得以傳承。[6]東蘭縣的山歌最早起源于春秋時期,當時有少部分壯族人開始傳唱山歌,發展到宋代,已經形成鮮明的歌圩規范,盛行于民國時期,眾多壯族人傳唱山歌且將自身的情感寄托在山歌當中。當地的居民將唱山歌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作為節日慶典的重要表演形式,諸如“三月三”這樣的民俗節日或者是每年豐收以后的農閑時期,東蘭縣會組織比較小型的山歌演唱活動,其通過山歌來交朋友,也通過山歌來傳遞感情。因此,壯族的山歌文化包含了婚喪、遷徙、祖源、愛情、時政等多種內容。

既然山歌文化包含了方方面面的內容,也就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其不僅歌唱歷史文化,也呈現出了獨特的英雄革命時期,東蘭縣的紅色山歌最具特色,其中不僅凸顯出了國家政策、百姓生活,也體現出了革命時期的艱難險阻,諸如《壯錦獻給毛主席》這樣的紅色歌曲,充分體現出了壯族人民對毛主席秋收起義的支持,表現出了壯族人民對共產黨的認同,這首歌起源于《跟著拔哥鬧革命》,但也呈現出了原本民謠的創新,融入了紅色歌曲的特色,呈現出了的紅色歌曲的情感表達方式。

東蘭縣的紅色山歌在傳承的時候主要采用了口耳相傳和心領神會的方式,該種傳承以師徒傳承、親子傳承和自然傳承為主,在演唱紅色山歌的時候需要在固定的場域范圍內,主要的形式則是歌手之間面對面進行演唱,從而形成大小不一的歌圩。[7]壯族人民對紅色山歌的形成文化表示認同,其在情感上也會產生更強的共鳴,此時,不管是演唱者還是聽眾都會對這種山歌文化產生認同感。但山歌在傳承的時候因為傳承方式比較固化,且歌手和聽眾之間總是間隔較大的距離,導致山歌傳承存在局限性,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該種傳承方式呈現出了封閉性和脆弱性的特點,自然在經受其他文化沖擊和滲透方面的能力也比較弱。[8]

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加快,越來越多的信息在新媒體平臺的輔助下實現共享、交互、即時性傳播,這種信息傳播的特性促使國家與國家之間、社會群體之間的界限逐漸被消解。壯族的紅色山歌原本是采用口語傳播的方式,該種傳播形式比較單一,但借助網絡平臺,其可以促使原本比較原始生態的紅色山歌逐漸向著網絡的層次發展,打破歌曲傳播的時間和空間限制,豐富紅色山歌的藝術形式,從而促成新的山歌演唱方式,也讓山歌受到更多群體的關注。

三、東蘭縣紅色山歌的轉移與擴張方式

網絡平臺以其獨特的傳播方式為紅色山歌的發展和傳承提供了新的渠道和空間,也滿足一些比較喜歡山歌但卻不會演唱山歌的群眾時刻能夠聽山歌的需求。紅色山歌的傳唱可以借助微信在線上進行演唱,其他的聽眾不僅能夠在線上聚集,也能夠在線下聚集,其打破了空間的束縛,促使東蘭縣的紅色山歌受到更多人關注,擴大紅色山歌影響力的同時,不僅傳播紅色山歌中所蘊含的紅色革命文化,也傳承了壯族人民的傳統歌唱藝術。

(一)紅色山歌的傳唱主體

本次對幾個微信群展開調查,總調查人數約為2000人,明確以微信群的方式進行山歌文化傳播已經成為東蘭縣紅色山歌演唱的主要方式,不僅參與人數比較多,且這2000人當中主要是中青年壯族人民,參與到紅色山歌傳唱的人職業比較廣泛,但有80%都屬于農民工。除此之外,也有少部分群體本身就是紅色山歌的愛好者或者是研究人員,其主要是在紅色山歌在新媒體傳承中為作詞者的角色。調研過程中發現,喜歡紅色山歌的民眾并不單是壯族民族,也有一些瑤族民眾和漢族民眾參與到紅色山歌的傳唱當中,這些人有的是兼職歌手,有的則是專門從事山歌演唱的專業歌手。

(二)紅色山歌的主要內容

紅色山歌是壯族山歌中的主要類別,也是近年來比較流行的類別,東蘭縣最近幾年正在開發紅色旅游項目,紅色山歌正是重要的紅色旅游資源,因此,東蘭縣的民眾在閑暇之余經常會將紅色山歌作為娛樂活動,其相互之間演唱自己所熟悉的紅色山歌,這種娛樂活動和傳統的山歌演唱比較不同。[9]傳統山歌比較會設定和當時政策相關的內容,例如,2017年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群眾藝術館與東蘭縣聯合舉辦了新時代廣西山歌頌黨恩的山歌巡演賽;而新媒體時代的紅色山歌活動開展主要和民眾的日常相關,歌詞更貼近東蘭縣曾經所經歷的紅色革命時期。具體來講,紅色山歌當中描繪出了東蘭縣祖輩人民參與革命,跟隨共產黨奮起斗爭的經歷,表達出了民眾對當時人們精神的歌頌。

而通過微信群的方式組織紅色山歌活動,其每天都會設定不同的山歌對唱主題,主題主要由群主或者是公認的歌王來安排,歌手也需要提前進行報名,報名成功以后,歌手之間需要相互溝通,并推薦其中兩位作為作詞人,為紅色山歌的演唱準備好符合主題的歌詞。演唱過程中,聽眾可以根據自身的喜愛程度選擇是否為演唱者發送紅包,紅包的數額主要為1~5元。微信群的方式傳唱紅色山歌時,除了組織特定的山歌演唱活動以外,群內成員也可以自由獨唱或者是對唱,其內容同樣以紅色革命為主,闡述當時時期的民眾生活和政治斗爭。盡管以微信群這樣虛擬化的場景進行山歌傳唱,導致歌手的素質水平無法被規范,但也能夠充分凸顯出人們對紅色山歌的喜愛,更利于紅色山歌傳承與發展。[10]

四、東蘭縣紅色山歌的傳承與發展路徑

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途徑更加豐富,文化傳播語境也發生了改變,社會架構和媒體融合之間產生更多化學反應。東蘭縣紅色山歌的傳統傳承方式已經不適合當前社會環境,其需要借助網絡平臺尋找山歌傳承與發展的新契機。

(一)政府組織群眾演唱紅色歌曲

政府是特別的媒體融合中心,其在少數民族的文化傳承方面具備獨特的影響力和權威性,能夠帶動新聞媒介以及網絡平臺共同傳播少數民族文化,調動各項資源形成更加大型且開放的網絡平臺,促使民眾在網絡當中具有紅色山歌傳唱的機會。政府可以針對全民組織互聯網的紅色山歌活動,通過紅色山歌比賽的方式突出東蘭縣特有的民族特色,促使全民的紅色山歌熱情逐漸被激發出來,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拿起手機就能夠對唱紅色歌曲,此時民眾的精神環境得以豐富,東蘭縣的紅色山歌也被傳播得更遠,越來越多的人了解紅色山歌,進而了解壯族文化。而采用虛擬和現實結合的紅色山歌傳承方式不僅能夠凸顯出紅色山歌的特色,也能夠通過山歌吸引更多的游客,使其來到東蘭縣探索紅色旅游景色,感受紅色旅游資源,實現文化傳承的目的。

(二)山歌協會帶動組織紅色山歌宣傳

紅色山歌傳承與發展階段,山歌協會需要起到宣傳作用,其利用新媒體時代的優勢,將紅色山歌宣傳到網絡平臺當中,在互聯網的輔助下,分享山歌傳唱經驗并總結山歌的發展歷程,促使更多的人開始接觸和了解山歌。擁有豐富歌唱經驗的歌手們也可以通過網絡方式開展在線山歌教學活動,其教導喜愛紅色山歌的人學習基礎的聲調,并且了解山歌的韻腳。在該種宣傳方式下,紅色山歌的傳承將形成良性互動,促使更多原本就喜歡紅色山歌卻不了解該如何演唱的群眾深入體會山歌中所蘊含的文化內容,為山歌的愛好者提供學歌和對歌的平臺,壯大紅色山歌愛好者的隊伍,促使紅色山歌具有更多受眾群體。

(三)群眾積極參與紅色山歌活動

鄉音不改是壯族語言的內在魅力,群眾可以有意識地配合紅色山歌的文化傳承活動,自發參與到紅色山歌活動當中,促使紅色山歌的對練平臺更加熱鬧,也讓越來越多的人接觸到紅色山歌。根據了解,東蘭縣有很多喜歡紅色山歌的愛好者因為場所和群體的限制而不具備一展歌喉的機會。而采用新媒體的方式組織紅色山歌活動呈現出無門檻和隱私性的特點,這些群眾在網絡平臺上不斷練習紅色山歌,并且根據自身的時間選擇恰當的機會進行山歌演唱,如此,會有更多群眾參與紅色山歌的傳承與保護。

五、結語

綜上所述,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政府就非常重視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工作,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作用下,很多新興文化逐漸走向世界。但少數民族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卻面臨著資源流失的問題,山歌藝術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逐漸被忽視。為解決該問題,需要探究新媒體時代山歌文化的傳播和擴張方式,并找到合適的文化傳承路徑,不僅使紅色山歌中的文化內涵被傳承下來,也能夠讓壯族的山歌獲得更多人的關注,促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得以創新。

猜你喜歡
山歌壯族紅色
山歌還要妹起頭
紅色是什么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山歌
《Cat’s book》
紅色在哪里?
苗山歌
壯族山歌
追憶紅色浪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