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汽車內飾交互的發展

2020-11-06 04:45戚煜格
關鍵詞:人機交互

戚煜格

摘 要:隨著歷史的發展,汽車從傳統的代步工具發展為人機交互系統,汽車內飾也逐漸從能讓機器正常運轉的小型車間變為給人獨立空間和享受的起居室。本文使用實際調研和桌面研究的方法,將以具體車型為例,闡釋汽車的內飾及人車交互的變遷。

關鍵詞:汽車內飾設計;人機交互;感性工學

汽車發明的初始階段,主要矛盾是如何將車開起來,因此內飾的概念還十分模糊。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汽車內飾慢慢由最初的類似車間的感覺演變成了更符合交互定律的獨立空間,由簡單的內飾設計變得越來越復雜,最終又以另一種方式回歸到簡單。筆者結合歷史事件、社會發展、車輛銷量等因素,將汽車內飾發展劃成了四個階段。

1 發展初期(1885年-1930年)

1885年,卡爾本茨發明了汽車,可以概括成在輪子上放置了發動機和沙發,內飾與外飾不分你我。確切地說當時尚無內飾的概念。

1871年芝加哥學派曾有過“形式追隨功能”的理念,在當時十分適用。最初的汽車以馬車為原型,后來的儀表盤則來源于最初馬車前部的擋泥板。部件的擺設并無具體的依據可言,可以用“形式追隨激情”來形容。

1908年福特推出Model T,見車內功能很少,只有方向盤、換擋桿和踏板這樣基礎的設施。

2 探索時期(1930年-1959年)

這一時期也是工業設計整體的發展時期,簡潔樸素、結構嚴謹是這一時期的關鍵詞。

雷蒙德·羅維曾提出:提供視覺愉悅的并不是功能本身,而是“功能和簡潔”,即“精簡至本”[1]。30年代初期,汽車大批量生產。此時的汽車內飾更多地用于輔佐外飾,隨著汽車外形的改變而調整發動機等部件的位置,以求得平衡。1937年克萊斯勒Airflow Eight開啟了外形設計的流動時代,內飾也相應作出了輔佐性的改變,舒適的材質包裹起門板等金屬部件,內飾設計與色彩開始有整體感。同年,甲殼蟲汽車的設計開始注重內飾空間的利用,副駕前部設計了儲物格。50年代起,面板設計開始精致起來,受傳動軸影響,內飾布局也逐漸從橫向布局朝著T型發展。

以寶馬1956年推出的敞篷跑車507為例,內飾十分中規中矩,將包豪斯的理念發揮到了極致。1959年,Austin Mini在英國石油危機的背景下誕生,它的內飾十分簡潔,并且在空間利用上非常合理。根據Mini的手稿,設計師已初步考慮到人機構工程學。

在60年代以前,車輛同人的溝通僅僅局限于方向盤、踏板、換擋桿。車載收音機等配置雖然已經出現,但仍被認為是奢侈的配置。盡管當時汽車外形百花齊放,但是內飾卻鮮有創新,更多以基礎功能性為主,內飾為輔,外形為主。

3 功能主義時期(1960年-2000年)

這一時期屬于工業設計的成熟時期,工業設計與科學技術緊密結合。汽車設計的技術方面,空氣動力學、自動化技術、人機工程學逐漸得到廣泛應用。這一時期人機交互的創新也幾乎都是功能性的。

從奔馳1965年推出的W108來看,內飾設計逐漸成熟,面板上的功能性劃分趨于規整,換擋桿等駕駛的結構部件增加了裝飾性遮掩,使之融入整體氣氛。主副駕駛之間的中央過道更加明顯。內飾開始采用木紋、真皮等材質,向起居室又邁進了一步。

70年代由于兩次石油危機,汽車行業正在忍受黑暗,內飾設計也從肆意揮灑走向了克制實用。設計師們在概念車中給出了向航空器風格進發的內飾設計,因此眾多開關和按鈕出現在了面板上。以藍旗亞1972年的Beta車型為例,設計師將眾多按鈕整齊地斜向布置在中控臺上,與諾基亞經典的7610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從1977年寶馬推出的7系E23來看,內飾設計更注重實用性,中控臺區域朝駕駛員方向傾斜的設計,為駕駛員在開車時提供了操作便利性,更加符合人體工學。車內已經可以看到許多電氣化開關,如電動座椅、電動車窗等等。80年代,汽車內飾電子化的趨勢更加明顯。眾多新型電子技術,逐步取代了汽車原來單純的機電液操縱控制系統。從車載GPS到彩色數字儀表再到觸控中控屏,各種電子配置一應俱全,人與車的交互也越來越豐富。

1986年,馬自達公司運用感性工學技術,以年輕男士為消費目標,開發了一款的新型跑車Miata。研發小組在經過消費者需求調查分析后將此車的設計理念定為“人車一體”,再將概念逐層細化,然后針對每一個感性子概念設計相關的實驗得到工程方面的數據,直到獲得全部的汽車設計細節。Miata的研發取得了巨大成功,隨后馬自達公司逐漸在所有產品研發中引入感性工學技術。在開發第三代MX-5車型時,進一步聚焦于無法估量的感性價值,如愉悅、美觀和情感聯系等,并用具體數字來衡量用戶的情感體驗[2]。

感性工學的應用是人機交互領域的巨大的突破,內飾設計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將人機交互學、設計美學、消費心理學與用戶體驗完美融合。

到了90年代,經典T型布局基本形成,強調儀表、中控、中央過道之間的造型融合。中控屏開始普及,汽車開始與手機產生聯系。感性工學的應用日益廣泛,設計師開始關注人的使用體驗,操作界面開始變得友好。

4 信息化時期(2000年-今)

進入21世紀,科技發展迅猛,內飾設計在人性化的基礎上更加智能化。

2006年許多車型都推出了自主品牌的操作系統,中控屏的存在,簡化了很多以前獨立存在的按鍵,人機交互更加便利。2012特斯拉Model S的設計采用了極簡主義的內飾設計,17英寸中控豎屏取代實體按鍵,車與網的互聯實現了車的深度智能化,輔助駕駛策略等都對汽車人機交互界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2014年寶馬推出的電動車來看,傳統車布局結構的徹底改變,經典的T字型布局完全可以變成橫向的一字型設計。2019年,拜騰BYTON全面屏汽車迎來量產,橫向起居室式的布局為自動駕駛時代做好準備。內飾設計朝著宜居地方向發展,有著將生活延續在路上的轉變。

5 結語

汽車內飾交互在經歷一百多年的變遷后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越來越注重智能化和人性化,也越來越符合交互設計的原則。未來,新能源車與無人駕駛將是大勢所趨,會更有科技感,實現簡約的功能主義,更加注重多感官的結合及人性化的設計。

參考文獻:

[1]夏洛特·菲爾,張春艷.哪些重要觀念改變了設計及它們為什么重要?最重要的設計早期觀念[J].新美術,2019,40(04):75-80.

[2]張凱,周瑩.設計心理學[M].湖南大學出版社,2010:294.

猜你喜歡
人機交互
某型柴油機虛擬維修系統研究
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九江城市交通事故模擬系統設計
人機交互課程創新實驗
基于任務規劃的家庭仿真服務機器人的研究
多點噪聲遠程自動采集系統設計
基于智能手機的盲人語言應用軟件的設計與開發
基于Intel Realsense技術的感知展示系統的設計與開發
圖像處理耦合模板定位的答題卡識別研究與應用
數字化控制系統人機交互的特征及預防人因失誤策略
基于物聯網家居安防系統的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