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覺元素在蘇州博物館新館中運用的作用與多樣性

2020-11-06 10:57任思夢
科學與財富 2020年23期
關鍵詞:視覺元素平面設計紋樣

任思夢

摘要:平面設計在展示設計中協調各元素布局,幫助展示主題,提供有效的傳播表達。蘇州博物館新館以“中而新,蘇而新”為設計理念,完成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化設計形式的結合。新館對豐富的地域性視覺構成元素的創新性運用讓游客有了游園般的參觀體驗,本文試以視覺元素應用于展示設計中的必然性來探討其藝術表現形式的多樣化與其作用。

關鍵詞:平面設計;蘇州博物館;視覺元素;紋樣

一、蘇州博物館新館概況

蘇州博物館新館坐落于蘇州市東北街,毗鄰拙政園和太平天國忠王府,與獅子林百米相隔,設計者是著名建筑設計師貝聿銘。貝聿銘借鑒傳統園林的建造手法,憑借水石、植物、周圍環境的成景與借景條件模仿自然,追求意趣,建筑群坐北朝南,總占地面積約一萬平方米,被分成三大塊:中央部分為入口、中央大廳和主庭院;西部為博物館主展區;東部為次展區和行政辦公區。整體呈以中軸線對稱的東、中、西三路布局,與東側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襯,十分和諧。與拙政園相互借景、交相輝映,新館的最高建筑高度16米,未超出周邊古建筑的天際線。外觀遵循了古城整體歷史風貌,建筑風格和周圍環境既完美地融合,又保持了自身獨立性。

二、視覺構成元素分析

2.1? 、自然光線的引入

貝聿銘先生提出“用光來做設計”。光影是新館內部空間重要的視覺元素。在中央大廳,貝聿銘將傳統的人字形二坡屋面自屋脊處上下移位相錯,形成異形的多邊形屋頂,大廳屋頂的墻面隨著高度的增加而變換造型,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交錯,陽光留在墻面的投影參差錯落,光怪陸離。連接普通展廳的長廊的頂部是由精細的木貼面金屬百葉和玻璃頂棚構建,廊內投下的陰影絲絲縷縷如隔著一層竹簾,質樸古雅。由于展覽文物不宜被陽光直射。普通展廳的采光采取了新的形式,貝聿銘再一次解構了傳統的二坡屋面:在兩屋面上下相錯形成的垂直面上開立窗,光線穿過立窗后需經過頂棚的反射去為展廳來采光,柔和了很多。同樣,立窗上也加設了木貼面金屬百葉,自然光線透過細密的遮光條在地上和墻上交織成光影,自然光自由繪制圖案,一天風景皆天就,時時而不同,無畫處皆成妙境。在陳列鎮館之寶越窯秘色瓷蓮花蓋碗的八邊形結構主展廳,由于展陳需要光線不宜過于明亮和雜亂,此展廳以“立窗借景”的手法用方形落地窗將窗外景色引入室內,對著庭園的窗被蒙了一層網眼布料,窗外景色變得朦朧婉約,更多了幾分江南地域風情,另一面對著竹林的落地窗,窗外竹搖清影,蒼翠欲滴,美感不勝言表。

2.2? 水墨畫與山水意蘊在立體空間中的延續

色彩在展示設計中的作用舉足輕重,比起文字和圖形等,其實參觀者在參觀中最先接受到的元素是色彩,色彩可以最直觀地營造展示主題的情感基調,潛移默化中引導觀眾的情緒節奏。新館的外觀只用了黑白兩色,墻面為白色,邊沿和瓦片材質為黑色花崗巖。白墻黛瓦是傳統江南民居的建筑風格,白墻在古典園林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黑與白的色彩符合江南建筑的背景。黑白作為文人畫和書法用色,淡泊內斂、古雅含蓄,為新館鋪墊了靜遠空靈的意境基調,同片石假山、庭園水面與亭臺、樓梯間的流水一同構成立體畫卷???,故納萬境,留白,既可狀物,又可銜接時空,大量白色的運用排除了累贅的色彩干擾,化成了畫紙里的留白與無垠的時空,山水錯落其中,景物虛實相生,自然主義與形式主義融合,新館對內容與形式的關系的處理頗有借鑒意義。展陳空間中的色彩要素包括主題色和環境色,即展品自身所帶的色彩及整體空間所營造出的色彩,兩者間相互襯托互為結合。新館展陳的文物多為溫潤之物:瓷器、書畫、玉器等,周圍環境的色彩及光線配置須避免強烈對比和沖擊以及避免產生無關的信息暗示,因此包容性最高的黑與白是最為合適的選擇。主庭園北側白墻下的片石假山是對傳統園林假山的創新,以壁為紙,以石為繪,臨水而建,假山全長37.8米,由21塊泰山石錯落擺放成,石片大小由左到右逐漸遞增,最右側主峰力量感最厚重,色調由后向前由左到右逐漸由青灰變為棕色,暖色和冷色分別拉近和推后視野,疊放和色彩的變化為石塊帶來景深和平遠效果,遠觀似云煙明晦、山川綿邈,其靈感源自宋代書法家米芾的山水畫。山水凝聚著古人哲思與審美,參觀者睹之喚起胸中丘壑,物我兩忘。在主廳向外望去,此景意境同詩言“窗含西嶺千秋雪”般。假山后的白墻上,拙政園里的樹冠冒出墻頭,清風年年,綠意被借入片石假山的畫面中,消除了白墻的邊界感,其生機也和石片形成了輕盈與靜穆的對比。石片在白墻上留下投影隨日時移動,寬闊明凈的水面倒映山石和樹冠,當風吹過水面,鏡像影影綽綽,光影豐富了參觀游覽的視覺體驗。

2.3? 視覺符號的抽象幾何紋樣裝飾作用

圖形符號是一種帶有強烈特點的元素,文化性以及標志性是圖形符號裝飾作用的根源所在,圖形符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作為一種強有力的烘托氣氛的手段進入到展示空間,它也作為一種裝飾手段,能夠為展示空間帶來立竿見影的分類效果以及濃烈的文化氛圍。

2.3.1????? 、直線形

直線形裝飾紋樣造型簡易但組合樣式眾多,穩重、大氣的形式可以使建筑增添和諧之美。直線形幾何紋樣大致可分為:“日”字形、“回”字形、“幾”字形“、復合三角”形“、田”字形“、卍”形等。窗欞裝飾中簡單的幾何線條變化中所呈現的不同圖案,孤立的線條以迂回曲折的方式使得幾何直線不再是靜止的,線條的疊加、棱角的分明,也讓片面的有限空間促進直

線的生長。體量的合理應用,多層次的直線集合,使得窗體設計更為規整,這也讓直線幾何紋樣成為園林窗欞不可或缺的設計元素。

2.3.2????? 、曲線形

形美與意美的結合是傳統中國美學的重要內容,美離不開線條的變化,而幾何的變化便離不開曲線的參與。蘇州博物館講究在靜態中尋找動態的美,強調在規整的曲線中尋求曲線帶來的柔美與變化。封閉的線條在空間有限的窗欞中循序漸進的不斷變化,與直線不同,飽滿而通透的曲線可以使窗體紋樣的變化形式增強。曲線不在意過分的疊加,而是有效的對稱,由中心向四周發散的線條在圓形或橢圓形的紋案中交錯糾纏,工藝復雜而秀美,讓有限空間達到與無限空間一般的效果。貫穿流通的手法,使得曲線形裝飾紋樣創造出各式規則形態的圈形和各種不規則形態組合圖案。

三、結語

平面設計中的視覺元素為空間帶來了立體感、質感、圖案、深度和靈活性的作用,深化了空間的情感氛圍并烘托了空間的主題。在蘇州博物館新館中,同時利用色彩光影、圖形符號,以其信息傳遞的鮮明直觀的優勢,幫助新館營造了水墨意境,這強調了蘇州文化的地域性,進而增添了本地游客對新館的親切感,強化了外地游客對蘇州文化地印象。為人與自然、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東方寫意與西方寫實詮釋了和諧共處的關系。

參考文獻:

[1]?? 陳卓.蘇州園林中窗的圖案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5.

[2]?? 曾瑩.平面的舞臺——淺談平面設計在博物館展示空間的應用.中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專業委員會會議論文集,2013:172-180.

[3]?? 鐘山艷,許曉婷.探析蘇州園林傳統紋樣的藝術特點[J].美術教育研究,2013(09):103-104.

猜你喜歡
視覺元素平面設計紋樣
《2020年杭州亞運會紋樣設計》
藏族傳統紋樣中幾何紋樣的類型及其文化解讀
品牌包裝設計的視覺要素建構探析
探析“蘇式”景觀設計師養成
現代展示場景設計中視覺元素的應用研究
平面視覺語言中的藝術創作和形式表達
行走在本土與全球化之間
袁飛紋樣設計
經典的藝術幾何紋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