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如何尊重并了解幼兒吃手行為

2020-11-06 12:25楊慧芳陳秀玲
科學與財富 2020年23期
關鍵詞:行為發展

楊慧芳 陳秀玲

摘要:每個家長都以為自己最懂孩子、最愛孩子。然而,當你看了幼兒園孩子們的生活,也許家長們就不那么自信了,有些人會發現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是那么的無知和愚昧。在小康中國,不少父母不惜重金為孩子的身體提供一個物質天堂,卻不愿去了解孩子的行為、為孩子的心靈搭建一間溫馨的精神小屋。

關鍵詞:行為;吃手;發展;

在幼兒園老師們了解孩子的心理、理解孩子的行為,并能給與正確的引導。在幼兒園老師尊重孩子的意志,呵護兒童的心靈,讓他們感到自己是世界的主人;同時,又有耐心的幫助孩子們建構原則,決不漫無邊際地放縱。那么,在家里呢,我們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是否做到了尊重、并理解呢?

人類的一切行為都要通過學習才能會做,從生活中的吃喝拉撒,到為了生存所要去做的各種工作,都要付出巨大的耐心和意志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才能勝任。但是很少有人會覺得養育一個孩子也需要經過學習。我們在安全不懂得人類的成長規律和生命需要時,大膽地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勇敢”地用一個外行的思維以及不適于傳承的個人特質去影響著孩子。我們辛辛苦苦養大一個孩子,卻在他需要理解的時候,我們沒有理解;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沒有幫助;在他需要支持的時候,我們沒有支持;在他需要我們為他建構的時候,我們沒有為他建構;最后,我們卻希望他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人。

當我們發現孩子沒有達到我們的期望時,就開始把怨恨投向孩子,堅定地認為是孩子不好。其實,出現這樣的結果,無論孩子抱怨父母也好、父母抱怨孩子也好,都已經沒有任何意義。為了人類和民族所承載的責任感,每一對父母都必須養育好自己的孩子,盡可能使他們先天的氣質獲得很好的發展,使他們的人格發展完善,使他們的心理健康,這樣整個民族的素質才能夠保證優質不變,才能使每一個人為自己的民族而自豪,使每一個在群體中生活的人感到快樂和幸福。

很多家長,尤其是幫兒女帶孩子的老人們,對孩子吃手的現象感到特別緊張。我曾經見過這樣一幕:帶孩子的人眼睛時刻緊盯著孩子的嘴巴和手,只要孩子一把手伸進嘴里,就立刻沖上去粗暴地把孩子的手從嘴里拿開。有的很得意,因為他有更好的辦法制止孩子把手伸進嘴里,拿就是抓過孩子的小手,狠狠地揍,疼痛造成的恐懼使得孩子不敢再把手放進嘴里。于是,家長們在陽光下聊天,孩子們只能呆呆地坐在嬰兒車上。

實際上,有不計其數的專家通過各種方式在研究人類的生命機制和成長機制,吃手,就像小蟲子對光敏感、小貓對窩依賴一樣,是人類這個物種的生命機制。大自然為人類設計了一個成長步驟和計劃,這個計劃的第一步就是吃手。人類的嬰兒在兩個月到六個月的時候,要通過嘴巴與身邊的物質互動,促使大腦中的神經元連接和工作,最終形成大腦早期的工作。這是大腦工作的開始,也是人類智慧的開始,更是孩子變得聰明與否

的開始。當嘴巴接觸物體的時候,孩子的大腦就開始發展,同時通過嘴巴將這個世界的形象儲存在大腦中,成為日后思考和理解他人語言的素材。人類的器官都是協同工作的,孩子要想讓自己的嘴巴接觸到身邊的物品,就必須用手去配合。于是,孩子就得先練習將手伸進嘴里。當嬰兒從只吸吮母親的乳頭過渡到吃自己的手時,乳頭和手的區別刺激到大腦,嬰兒通過感覺開始分析,并了解它們的不同,這就是早期的思維。由此看來,嬰兒吃手的行為,就像小蟲子出了殼要爬到樹尖一樣重要,這是他們生命的保證。如果我們不讓小蟲子爬到樹尖,小蟲子就會餓死;如果我們不讓嬰兒吃手,他們就不能在這一階段開始大腦和精神的發展。更加嚴重的是,嬰兒的發展與他們的心理健康密切相關,如果嬰兒先天所設定的發展計劃能夠順利進行,嬰兒就會感到快樂和愉悅。得到發展支持和機會的嬰兒就會顯得平靜、快樂、沒有獲得發展或者發展被嚴重阻撓的孩子,就會顯得不快樂,當他們實在斗不過成人時,就只能變得麻木,以減少自己的痛苦。因此,我們要尊重并了解孩子的行為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的發展。

孩子吃手在0-2歲,怎樣讓孩子不吃手呢?這個時候,正確的做法是將這個世界的物品介紹給孩子,而且要選擇孩子可以抓住的,又不會捅進嘴巴、捅壞嗓子的東西,因為嬰兒還不能靈巧地使用他們的雙手,也不了解哪些物品會帶來什么樣的傷害。這樣,孩子的注意力就從手轉向了物品,而不同的物品帶給孩子不同的刺激,新鮮的感覺總是能讓孩子興奮,這種喜悅和興奮感使得孩子更加努力地啃這些物品。我們把嬰兒的這種行為叫作工作,因為嬰兒的這些行為不是在玩?;驃蕵?,而是在發展,稱其為發展的工作時最確切不過的。同時,父母應該為孩子具有這樣正常的發展行為而感到欣慰。由于接觸到了物品,孩子慢慢的吃手的行為就不存在了。在這個過程中,成人為孩子所做的事情就叫作教育。

不管人生的路多么漫長,童年都是一個意義重大的起點,隱藏著無法破譯的心理秘密,一個陽光燦爛的童年儲存了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行為,給與正確的引導為更多兒童帶去灑滿陽光的童年。

參考文獻:

[1]?? 閆社娟.教師應對幼兒違規行為的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20.

[2]?? 寧亞飛.5-6歲普通幼兒對特殊需要幼兒的接納態度及其干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8.

猜你喜歡
行為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低頭族”大學生的心理行為研究
社區老年人跌倒認知和行為調查與分析
兒童玩具設計要素
反腐敗從正人心開始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攜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國發展不平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