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影子銀行風險監管研究

2020-11-06 14:14周永彤
科學與財富 2020年23期
關鍵詞:影子銀行監管

摘要: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學者在研究其誘發因素時發現了銀行監管的“灰色地帶”,稱之為影子銀行。隨著我國金融的多元化發展,影子銀行的規模也逐漸擴大。但我國對影子銀行的監管還未跟上其發展的速度,致使影子銀行游離于監管之外,風險無法有效管控。這一問題引起了學者的高度關注。本文主要通過影子銀行風險監管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影子銀行;風險監管

影子銀行的概念

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的麥卡利最早提出影子銀行這一概念,將其概括為將游離于監管之外的短期資金,運用融資手段進行經營運作的機構體系。后金融穩定理事會指出,影子銀行是指游離于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包括各類相關機構和業務活動)。

國內的影子銀行并非是有多少單獨的機構,更多的是闡釋一種規避監管的功能。影子銀行有三種最主要存在形式:銀行理財產品、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產品和民間借貸。

影子銀行風險監管的現狀

一、監管機構

目前中國實行的是“一行三會”金融分業監管體制,按照“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的模式垂直管理。我國金融業由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分別管理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這種體制能很好的監督行業內金融運作。但金融業不斷發展,多元程度和復雜程度加劇,銀行業、保險業和證券業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目前的監管模式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弊端,出現了監管的漏洞和盲區。為了加強監管力度,我國實行了新的“一行兩會一委”監管制度,即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監會。此次的監管機構的整合旨在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彌補監管漏洞、清掃監管盲區增加政策透明度。

二、監管法規

國務院在2014年年初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影子銀行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國人民銀行又接著出臺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對銀行的同業業務進行了嚴格的控制。監管機構一步步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監管使得影子銀行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因此不符合標準的影子銀行逐漸被取締。2017年又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影子銀行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等規范性文件,逐步規范對影子銀行的監督管理。同年銀監會又下發了《關于開展銀行業“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專項治理的通知》,制約影子銀行的不規范發展,有利于監督管理。

三、監管工具

我國對影子銀行的監管最初主要采用現場檢查和非現場檢查相結合的方式,根據巴賽爾協議所計算出來最低資本監管要求與金融中介機構真實情況存在一定的出入,被稱為“監管稅收”,這就導致金融中介機構為了滿足最低監管需求,傾向于容易被監管高估的風險資產,而增加被低估的風險資產,同時也會導致監管的激勵沖突,從而形成監管套利行為,最終導致監管失效。且較多采用簡單的指標監管方法,較少采用復雜的數理統計模型對中國影子銀行機構進行金融監管。

四、監管法律

影子銀行發展迅猛,我國關于對影子銀行風險監管的法律還未完善,在中國實行的分業監管的大背景下,法律和制度規范目前只適用于各自監管領域,專門針對影子銀行的甚少,滯后的立法速度無法有效影響影子銀行健康發展,導致風險隱患較大。2010年我國銀監會頒布《資產證券化風險暴露監管資本計量指引》,2011年頒布《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指導意見》,對金融機構資本充足率的最低標準設置了過渡期。

回顧監管歷史可以發現,我國以往的監管往往選擇犧牲金融消費者的利益,保護社會公眾利益和保持金融體系的穩定,因此也反映出投資有風險的事實,特別是在影子銀行體系整體缺乏保障制度的情況下,收益往往要承擔更多的風險,也就是投資充當起了最后貸款人的角色,也承擔著潛在的風險。

影子銀行風險監管存在的問題

一、監管覆蓋不全面

對于影子銀行的監管存在盲區,監管覆蓋面不廣。主要是銀行的理財產品、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產品和民間借貸為主的三大監管漏洞,有關防范和控制其風險的政策和措施較少。例如在監管嚴厲的銀行業,也存在不計入信貸業務的理財產品,其資金流向隱蔽且不易被察覺。與此相比的監管力度較弱的民間借貸,由于其自律性差、信息透明度低且手法隱蔽的特點,導致監管難度高,監管覆蓋度低,風險無法管控,嚴重時會給正常的社會經濟帶來嚴重的威脅。另外伴隨互聯網的發展產生的小微網貸和第三方支付等互聯網金融模式也屬于銀子銀行的范疇,針對此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措施較少,有些影子銀行游離與管控范圍外。

二、監管效率低下

對影子銀行的部分金融機構和新興業務的監管分離情況依然存在,各行業缺乏聯動管理,導致監管效率較低。例如銀行的資金證券化就是把資金變成證券的產品,然后將證券產品出售給有需求的投資人,這不會體現在銀行的表內業務理,也就不受銀監會的監管。但證監會同時也難以全面有效對此業務進行管控,相互之間的聯動性較差,不能及時跟蹤處理就會導致隱藏的風險通過時間的發酵而危及到正常的經濟運行。

三、監管模式滯后

影子銀行涉及的領域廣,業務種類多,各個行業之間的聯系程度較深,對于目前的監管模式不能有效適用于規??焖贁U大的影子銀行。如信托業歸屬銀監會管理,小額貸款公司歸屬于各地地方政府金融辦,而融資租賃和擔保公司則歸屬工信部管理,典當行及各類拍賣公司隸屬商務部管轄。這些監管部門只負責設定行業準入標準并審批公司資質,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對具體業務進行監控,但無法互相聯系,根據不同行業存在的問題分析金融業的整體風險狀況。由于影子銀行沒有明確的界限,也沒有明確的部門職責劃分,也就形成了監管真空,出現了無人監管的局面。這種分業監管的模式之外缺乏一個統一的調配機構,將監管機構交界的地方納入監管范圍,并協調各個行業之間的信息交流,有效降低由于信息傳導不及時到時風險的傳播和擴大。

四、監管法律不健全

影子銀行的形式多樣,銀銀合作、銀信合作還有銀證合作的模式花樣百出,在迅猛發展的同時監管機構逐漸意識到其風險也漸漸擴大,且由于機構間聯系緊密,風險傳播速度快,影響程度深,為避免對經濟產生影響。我國的監管機構制定了一些監管措施避免風險的發生。但從現階段的來看,僅僅是來自于中央或者地方政府制定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并未針對影子銀行有專門的法律法規,缺少法律的強制性,監管力度也大打折扣,不利于對銀子銀行風險管控,同時也不利于影子銀行的健康發展。

對策建議

一、健全法律法規

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影子銀行穩定運行的首要保障?,F有的《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證券法》《保險法》《信托法》等法案雖不同程度的涵蓋影子銀行業務,但并不全面,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國家通過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影子銀行的運作和管理進行規范,使其能在受到法律的約束。明確影子銀行的界限和范圍,確定監管的目標和內容,對影子銀行的融資來源進行規范,確定經營許可準入門檻,不僅有效約束影子銀行的行為,也有助于監管活動的開展。首先針對影子銀行的業務從法律層面給出精確定義,對監管權限做出明確劃分,針對金融理財產品和民間信貸等方面做到不重不漏,產品過程規范化,信息公開化,是廣大投資者對此有充分的了解,降低信用風險:清晰業務資金來源和用途,預防流動性風險。

二、完善信貸的審核系統

全面高效穩定的審核系統是影子銀行運營的必要條件。我國影子銀行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操作不透明,導致在經營運作過程中很難得到有效監管,當出現風險時很難快速捕捉風險,因此必須完善信貸審核系統。規范信貸的審批流程,將影子銀行也納入審核體統中,能夠盡可能的防范影子銀行的風險。嚴格把控信貸審批流程,提高信息透明度,也確保能實時監控和信息披露,降低由信息不對稱和透明度不高引發的信用風險,也降低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同時有效控制影子銀行肆意發展,縮小發展空間。

三、建立風險防火墻

風險防火墻是控制風險的有效手段。影子銀行自身的特點導致風險較大且難以控制,一旦發生風險問題則會導致連鎖反應,因此有必要建立風險防火墻。這是一個內部與外部結合的防火墻,首先對銀行、信貸機構等金融機構內部的風險控制,監管資金流向,制定企業內部相關的違章制度,在信貸過程中,做到貸前審核要全面嚴格,防止外部風險的流入,內部審批過程要透明,信用評價要真實,謹防內部風險的產生,信息披露要及時且透明。保證整個信貸過程都在監管下進行,最大限度降低風險的產生和傳播。

四、建設預警機制

建立風險預警機制是預防風險的風向標??梢酝ㄟ^建立影子銀行的相關數據庫,確保央行和銀保監會對數據能夠實時監控,針對不同行業和不同類型企業,根據其發展規模、業務范圍和自身風險控制程度等信息,設置不同的指標線,靈活監管。另對影子銀行交易杠桿的實時監測系統建設,將杠桿率納入到風險監管框架,加大對異常金融交易的監測力度,避免出現杠桿濫用或者無限擴大杠桿率的現象。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對風險進行把控,提前做出應急預案。

五、建立信息共享平臺

建立信息共享平臺是降低風險的必要手段。各監督機構不僅負責自己的業務范圍,還要相互之間進行配合,將分散的信息集中。監管機構的部門合作會使影子銀行無漏洞可鉆,避免監管套利的發生。設置各個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部門,統籌自身監管信息及時共享,減少信息不堆成帶來的風險,同時還有助于整體把握影子銀行的動態和規模。另外也能促進信息披露制度的實施,進一步提升信息透明化,也保證了信息的真實可靠程度,與此同時還能方便投資者準確判斷投資風險,降低損失。

六、加大金融知識教育力度

普及金融消費知識是保險。政府和各金融機構應加大對社會公眾的金融知識的普及,提高消費者對金融產品的了解度和辨別度,有識別風險和防范風險的能力,能夠對自身風險承受力準確判斷。同時通過金融下鄉和進社區,或者舉辦網上金融專題講座和金融知識問答會等方式對消費者進行再教育。隨著金融體系發展和金融結構演進,對于沒有受到“一行三會”監管,近年來出現的許多新型影子銀行機構和業態以及地方性金融創新,都需要加強對金融消費者利益的保護力度。

參考文獻:

[1] 張興旺.影子銀行體系監管框架的重塑[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8,(06):75-79.

[2] 張美麗,陳希敏.影子銀行發展運作機制、潛在風險及監管改革——基于中美對比視角[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03):126-135.

[3] 馬奔騰,張長全.影子銀行監管的國際改革及對我國的啟示[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6(11):42-46.

[4] 王喆,張明.去杠桿背景下的影子銀行監管[J].中國金融,2019,(12):60-62.

[5] 丁爽.對中國“影子銀行”金融風險的監管研究[J].時代金融,2018,(21):30-39.

作者簡介:

周永彤(1995.10--),女,漢族,寧夏鹽池,在讀研究生,學校:西北師范大學經濟學院,研究方向:統計與管理研究。

猜你喜歡
影子銀行監管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What a Nice Friend
??到拥貧獾摹巴零y行”
和影子玩耍
“存夢銀行”破產記
不可思議的影子
監管
銀行激進求變
監管和扶持并行
誰不在誰不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