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大豆產業的安全問題研究

2020-11-06 14:14李天文
科學與財富 2020年23期
關鍵詞:大豆

李天文

摘要:大豆產業是包括大豆生產、貿易、加工、物流、研發及相關服務活動在內的國民經濟的相關部門和行業。大豆產業鏈條在大宗農產品中是最長的,涉及種植、加工、食用油供應、飼料、養殖、肉類生產、菜籃子工程等。但是,近幾年來,尤其是我國加入WTO以后,我國大豆產業經歷了巨大的變化,甚至遭遇到了困境。一方面,國內大豆生產萎縮,大豆自給率下降至40%以下;另一方面,外資攜其強大的資金和技術力量實施對我國大豆產業關鍵環節的控制。

關鍵詞:大豆;大豆產業;產業安全

1???? 前言

大豆起源于中國,史書上記載,中國人在黃帝時代就種植大豆,中國人種植的大豆曾經比全世界其他地區種植的總量還要多。20世紀50年代以前,我國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產國,但自60年代起,全球最大大豆生產國的位置被美國替代,1974年和1998年我國大豆產量又分別被巴西和阿根廷趕超。1996年開始,中國已經從傳統的大豆出口國轉變為大豆、豆粕和豆油全面進口的凈進口大國,并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

另一方面,我國大豆壓榨行業面臨被外資壟斷的局面。隨著我國大豆消費水平的增加,大豆加工行業日益膨脹。大豆壓榨企業中,原料的收購成本是企業成本的最主要部分,而隨著我國大豆進口量的增加,大豆價格波動很大。長期以來,我國大豆壓榨企業缺乏風險規避意識,加上現有的大豆貿易規則不利于我國,在2002年和2004年分別發生了兩次“大豆風波”。在這兩次大豆風波中,我國大豆壓榨企業損失慘重,很多大豆加工企業紛紛破產,國內大豆壓榨行業也開始了重新洗牌,外資趁機大舉進入我國的大豆壓榨行業。

2???? 全球大豆產業發展概況

全球大豆產業的發展起步于二戰以后,由于消費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大豆產業的發展。20世紀60至 70年代后期開始,世界大豆生產迅猛發展。

二十多年來,全球大豆產量的分布比例也發生了變化,美國雖然一直都是全球第一大的大豆生產國,但產量比例已經由1983年的64%減少到2006年的38%。而南美大豆產量卻異軍突起,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總產量已經超過了美國,占到全球的44%。中國的大豆總產量雖然有所增加,但占全球的比例卻相對減少。

3???? 我國大豆產業安全的綜合評價

由于產業安全的概念包括產業面臨來自外部的威脅和產業保持生存和發展兩個方面的內容,所以本論文相應地將評價結果分為“依賴性評價”和“基礎性評價”兩種。依賴性評價反映“不安全”因素的傳遞機制,也就是產業在面臨外部環境威脅的情況下,向上下游或其他產業傳遞這種威脅的程度。而基礎性評價反映產業抵御“不安全”因素襲擊的能力,也就是當產業受到威脅時,依靠自身的力量能否繼續得到生存和發展的能力。

根據“安全”的程度,把“依賴性評價”和“基礎性評價”均分為五個級別。依賴性評價的五個級別是高風險、較高風險、一般風險、較低風險和低風險;基礎性評價的五個級別是安全強勢、安全優勢、安全均勢、安全弱勢和安全劣勢。

3.1? 大豆生產環節

大豆生產環節,大豆自給率已經低于40%,國內大豆需求的60%以上要依賴進口。根據國內學者對自給率的討論,并結合大豆產業的特點,把0~100%分為五個等級:80%~100%為安全強勢,60%~80%為安全優勢,40%~60%為安全均勢,20%~40%為安全弱勢,0~20%安全劣勢。所以,根據大豆自給率得出的大豆基礎性評價結果是“安全弱勢”。大豆自己率的不斷下降使得國內大豆加工企業對進口大豆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向下進一步傳導到糧油行業、飼料行業和飼養業,對從自給率方面對大豆產業生產環節的依賴性評價是:較高風險。

從價格方面考察大豆生產環節的安全性,價格因素直接關系著我國大豆產區農民的收入安全,而國產大豆與進口大豆相比有明顯的價格劣勢。當大豆收購價低于成本時,當年內,種植面積越大,虧損越大;在來年中,農戶可能會改變耕種作物以減少虧損。隨著大豆種植面積的減少,當進口大豆占據我國絕大部分市場時,大豆的價格便不可能現在這樣低,到那時,下游的大豆加工業、飼料飼養業甚至國內整個糧油市場和物價水平均會受到重創。所以本論文對從價格方面對大豆產業生產環節的安全性評價結果是:依賴性評價為高風險,基礎性評價為安全劣勢。

3.2? 大豆加工環節

我國大豆產業加工環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國際糧商對我國大豆加工業的控盤。如果這些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戰略意圖得以實現,即首先控制大豆產業鏈中間的加工企業,這樣就擁有了選擇大豆進貨渠道的權利,也就控制了大豆產業的上游——種植業。由于掌控了大豆的加工環節,自然也就間接控制了下游的豆粕、飼料各個環節。其后果是不堪想象的。而事實上,到2006年,僅ADM、嘉吉、邦基、金光、正大等跨國糧商就控制我國50%的大豆加工能力和90%的大豆進口量。目前我國國內大豆加工企業的力量較為分散,國內唯一一家能與跨國公司對抗的九三油脂企業也面臨外資參股的境況,雖然2007年 3月份,在多方力量的呼吁下已經成立了“中國大豆協會”,但其能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還要等待時間的考驗。本論文對我國大豆產業加工環節的安全性評價是:依賴性評價偏向于較高風險,基礎性評價偏向于安全劣勢。

3.3? 大豆產業貿易環節

大豆定價權的缺失使得依靠進口大豆生存的大豆加工企業面臨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2002年和2004年的兩次“大豆風波”充分說明了風險的波及面之廣、大豆加工企業遭受的損失之大。國際大豆貿易的定價體制的特點使得我國大豆產業在現在的大豆貿易難以發揮主動作用,買方力量的影響也難以實現。本論文對我國大豆產業貿易環節的安全性評價是:依賴性評價偏向于較高風險,基礎性評價偏向于安全弱勢。

3.4? 綜合評價結果

對以上三個環節的評價結果進行加權計算,得出我國大豆產業安全的綜合評價的結果:依賴性評價偏向于較高風險,基礎性評價偏向于安全弱勢。

大豆生產環節的關鍵因素就是價格。進口大豆價格低于國內價格,大豆加工企業受利潤驅使寧可進口大豆也不愿使用國內大豆,加上跨國公司掌握了大豆企業的原料采購權,使得國內大豆更加受到排擠。農民收入安全受到威脅,大豆種植面積不斷下降,國內大豆競爭力進一步下降,以此形成了惡性循環。

而大豆貿易環節風險則主要來自制度的缺失。在入世協議中,小麥、大米、玉米都有配額限制,而大豆則沒有配額保護,惟一可保護大豆的僅為3%的進口關稅和進口增值稅,沒有其他任何別的邊界限制措施。這意味著我國大豆市場將十分緊密地與國際市場聯系在一起,無疑增大了大豆的市場風險。我國政府對期貨市場發展的限制使得國內期貨市場緩慢,國內大豆期貨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淪為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期貨的“影子”價格,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大豆貿易中,我國不得不接受現行不合理的大豆貿易定價機制。

猜你喜歡
大豆
2022年國審大豆新品種
注意防治大豆點蜂緣蝽
大豆帶狀種植技術如何提升我國大豆產量
從大豆種植面積增長看我國糧食安全
大豆噴施多效唑 增產防倒效果好
巴西大豆播種順利
大豆的營養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用大豆“炸沉”軍艦
中國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國大豆供需平衡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