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感染患者病原體特點及相關因素分析

2020-11-09 03:00李貞李丹王婷婷
健康大視野 2020年20期
關鍵詞:棒狀嗜血放線菌

李貞 李丹 王婷婷

【摘 要】目的:分析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感染患者病原體特點及相關因素。方法: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期間確診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感染患者71例病變牙齒設為觀察組(共71牙),將同期入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療患者78例相同牙位牙齒設為對照組(共78牙)。經樣本采集后對兩組病原菌檢出類型,對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相關因素開展Logistics回歸性分析。結果:觀察組棒狀桿菌、放線菌、嗜血桿菌、梭桿菌屬病原體檢出率明顯較高,P<0.05;經Logistics多因素回歸分析后可知棒狀桿菌、放線菌、嗜血桿菌、梭桿菌屬病原體檢出情況與患者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感染呈正相關關系,P<0.05。結論:加強對口腔牙周袋、根管牙髓內病原體的監測力度對于患者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感染風險的準確評估具有積極意義,并可開展早期治療,降低患病風險。

【關鍵詞】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感染;病原體特點;相關因素

【中圖分類號】R446.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0--01

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感染是臨床中醫類較為嚴重的牙周綜合性病變,可導致患者在牙髓炎癥及牙周破壞合并情況下,增加患牙脫落風險,造成牙列缺失,影響口腔功能,且兩類病變可在合并后相互影響并擴散,增加牙周病變范圍,故需通過對此類疾病病原體特點的有效分析,為臨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供基礎,維護患者牙體及口腔健康[1]。因此,為分析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感染患者病原體特點及相關因素,特開展本次研究,現將研究結果詳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期間確診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感染患者71例病變牙齒設為觀察組(共71牙),將同期入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療患者78例相同牙位牙齒設為對照組(共78牙)。

對照組,男40例,女38例,年齡區間37~49歲,平均年齡(43.02±3.49)歲;觀察組,男37例,女34例,年齡區間35~49歲,平均年齡(42.08±3.34)歲?;颊咭话阗Y料組間對比結果無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結果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觀察組患者經臨床診斷后均確診為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感染,且均為單牙發病;對照組患者除口腔牙列畸形外,無其他類型口腔疾病。排除標準:排除合并其他類型口腔牙周疾病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取其牙根管樣本及牙周袋樣本進行檢驗。

采樣方法:(1)牙根管樣本:拔除患牙后,截斷牙根尖1/3處為檢驗樣本;(2)牙周袋樣本:清除患牙周邊牙齦牙菌斑后,漱口,棉卷隔離、隔濕處理患牙及牙周袋隔濕后吹干,取吸潮紙,吸取牙齦溝液,取其尖端為檢驗樣本,放入PBS液離心管中,-20℃保存,待檢[2]。

檢驗方法:將樣本解凍后,離心處理3min(轉速8000r/min),取上清液經溶菌酶緩沖液處理后,在37℃環境中留置30min后進行病原體檢驗。

1.3 觀察指標

經樣本采集后對兩組病原菌檢出類型,對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相關因素開展Logistics回歸性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組間對比結果差異顯著P<0.05時,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棒狀桿菌、放線菌、嗜血桿菌、梭桿菌屬病原體檢出率為30.99%(22/71)、33.80%(24/71)、15.49%(11/71)、19.72%(57/71)、;對照組棒狀桿菌、放射線均、嗜血桿菌、梭桿菌及彎曲菌屬病原體檢出率,10.26%(8/78)、11.54%(9/78)、0.00(0/78)、1.28%(1/78)。表明,觀察組棒狀桿菌、放線菌、嗜血桿菌、梭桿菌及彎曲菌屬病原體檢出率明顯較高,P<0.05。( =9.9323,10.6853,13.0478,13.9537;P=0.0016,0.0011,0.0003,0.0002)

經Logistics多因素回歸分析后可知棒狀桿菌、放線菌、嗜血桿菌、梭桿菌及彎曲菌屬病原體檢出情況與患者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感染呈正相關關系,P<0.05。棒狀桿菌:β=0.0831,Wald=4.807,P=0.024,OR=2.294,95%CI=1.091~4.834;放線菌:β=1.256,Wald=5.417,P=0.022,OR=3.517,95%CI=1.223~10.165;嗜血桿菌:β=0.709,Wald=6.816,P=0.008,OR=2.031,95%CI=1.195~3.456;梭桿菌:β=1.081,Wald=4.632,P=0.032,OR=2.943,95%CI=1.105~7.863。

3 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經Logistics多因素回歸分析后可知棒狀桿菌、放線菌、嗜血桿菌、梭桿菌屬病原體檢出情況與患者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感染呈正相關關系,P<0.05。分析原因:相關研究表明,在正??谇痪鶎贆z查中,主要以放線菌、奈瑟菌為常見均屬類型,而在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感染患者口腔均屬檢查中,則發現棒狀桿菌、放線菌、嗜血桿菌、梭桿菌為主要均屬類型,這就表明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感染的發生可由于患者個體差異在病原菌構成方面存在差異,且本次研究結果中主要以棒狀桿菌、放線菌、嗜血桿菌、梭桿菌為病原菌類型,均為厭氧菌,可在患牙牙周袋及根管牙髓內增殖至一定比例后引發患者牙髓病變,進而加劇其牙周病變損傷,提升患者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感染風險[3]。

綜上所述,加強對口腔牙周袋、根管牙髓內病原體的檢測力度對于患者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感染風險的準確評估具有積極意義,并可開展早期治療,降低患病風險。

參考文獻

應于康,羅軍,陶丹, 等.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感染患者病原體特點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24):5650-5652,5672.

鄧湘源.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感染患者病原體特點及相關因素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電子版),2020,7(1):79.

王巖莉,楊名輝,趙靜, 等.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病原菌感染與相關性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2):2819-2821.

猜你喜歡
棒狀嗜血放線菌
雪花不只有六邊形片狀的
肺曲霉菌合并肺放線菌感染一例
淺述豬副嗜血桿菌病的綜合防治
副豬嗜血桿菌病及其診治體會
河市某規模豬場副豬嗜血桿菌病的診斷與防治
巰基-端烯/炔點擊反應合成棒狀液晶化合物
南大西洋深海沉積物中可培養放線菌的多樣性
黃花蒿內生放線菌A5次生代謝產物分離鑒定
一起豬圓環病毒病并發副豬嗜血桿菌病的診治
Vitek-2 Compact和MALDI TOF MS對棒狀桿菌屬細菌鑒定能力評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