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聲診斷小兒腸套疊的臨床運用體會

2020-11-09 03:04彭良琴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10期
關鍵詞:臨床意義

彭良琴

【摘 要】目的:探討超聲診斷小兒腸套疊的臨床運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顧性方法分析,選取我院自2016年3月-2018年3月的87例腸套疊患兒的臨床資料,均給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分析聲像圖特征。結果:通過超聲探查,均確診為小兒腸套疊,診斷率100%。其中67例(77.01%)患兒的腸套疊位于右側腹腔,占77.01%;11例(12.64%)位于中腹腔,占;9例(10.34%)位于左側腹腔。所有患兒的腸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其外徑厚度最高可達到1.9cm。其中56例(63.37%)患兒出現腹腔積液;27例(31.03%)患兒套入部有積液。結論:小兒腸套疊采用超聲技術具有較高診斷率,可作為小兒腸套疊的首選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小兒腸套疊;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臨床意義

【中圖分類號】R452.19 【文獻識別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030-01

腸套疊(intussusception)多發生于2歲以下嬰幼兒,在臨床中多表現為腹痛、嘔吐及便血等,是兒科常見的急腹癥。原發性腸套疊發病率高于繼發性腸套疊,約占92%[1]。由于腸套疊起病較急,且進展較快,若不及時給予診斷及治療,將影響患兒生命安全。因此,本文為了分析超聲診斷小兒腸套疊的臨床應用效果,特選取我院收治的87例腸套疊患兒作為此次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 選取我院自2016年3月-2018年3月的87例腸套疊患兒做為此次研究對象,過X胸片及病理學檢查確診為腸套疊?;純杭覍倮斫獠⒑炇鹪撗芯恐贫ǖ闹橥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經醫學倫理研究會同意。臨床表現為腹痛及哭鬧,無原發性心肝腎及造血系統疾病。男性患兒54例,女性患兒33例;年齡0.2-11歲,平均年齡(1.34±0.56)歲;發病到就診時間(3-56)小時,平均就診時間(14.27±1.78)小時;觸及包塊者46例,未觸及包塊者41例。

1.2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探頭頻率6-14MHz。由家屬輔助,患兒取平臥位,先采用低頻凸探頭常規掃描腹腔。重點掃查回盲部等極易發生腸套疊的部位。按壓探頭,觀察腸管擴張情況、是否有包塊、腸間隙是否有積液等。若發現有疑似包塊,出現異?;芈?,改用高頻探頭探查腹腔,從不同切面掃查包塊,并記錄長軸與短軸切面。觀察并記錄包塊大小、位置、部位是否有腫大淋巴結、腸管是否有逆行蠕動情況等。

2 結果

87例腸套疊患兒通過高頻超聲探查,其診斷率達到100%。橫切面聲像圖呈現“靶環征”(如下圖1所示),縱切面聲像圖呈現“套筒征”(如下圖2所示)。通過超聲探查,67例患兒的腸套疊位于右側腹腔,占77.01%;11例位于中腹腔,占12.64%;9例位于左側腹腔,占10.34%。

所有患兒的腸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其外徑厚度最高可達到1.9cm。其中56例患兒出現腹腔積液,占63.37%;27例患兒套入部有積液,占31.03%。采用低頻凸探頭檢查時,發現腸閉異常增厚有53例,回聲減低。然后,通過高頻探頭檢查,都確診為腸套疊。還有26例患兒通過低頻探頭檢查未發現陽性,然后行高頻探頭檢查,確診為腸套疊。

3 討論

小兒腸套疊是兒科常見急腹癥,具有典型臨床表現:腹痛、血便、腹部包塊等。發病初期,患兒常以腹痛為主,陣發性哭鬧,發作時間持續15分鐘左右,間隔30分鐘會再次發作,使得患兒疲憊不堪,精神狀態較差。主要是由于腸套疊患兒,腸道蠕動波相對較強,不斷推動著套入的腸管,使得套疊部發生收縮,進而導致疼痛。已有臨床學者通過研究表明[2]:腸道感染、回盲部的活動性大及幼兒腸系膜較長等均可發生腸套疊。大多患兒出現便血,大多發生于發病12小時內,由于套入部腸壁血運受到了阻礙,粘膜滲血與腸粘液混合,進而出現便血癥狀。若不及時診斷及治療,直接威脅患兒生命安全。因此,提高小兒腸套疊的診斷率具有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臨床采用X線檢查,需要進行空氣灌腸或者鋇灌腸,往往產生輻射等副作用,對患兒身體成長帶來嚴重危害。盡管CT在診斷腸是畸形上有重要作用,但有較大副作用,難以作為診斷小兒腸重疊的首選方法。近年來,隨著超聲技術的不斷發展,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臨床各項疾病診斷中得到廣泛應用。超聲技術是一種無創檢查方法,可清晰的顯示患兒套疊部位、結構及范圍,同時聲像圖能夠動態顯示系膜血流情況。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小兒腸套疊,主要是探頭可觸及到患兒腹腔內包塊,觀察包塊邊界。腹腔內腸套情況可直觀反饋在聲像圖上,通過掃描橫斷切面,其聲像圖呈現典型的“靶環征”,而掃描縱切面,其聲像圖呈現典型的“套筒征”,具有較高特異性。同時,超聲可清晰的顯示局部腸壁的血流信號,一旦出現腸缺血壞死時,其分層聲像將消失;若出現充血水腫現象時,其血流信號將會增多[3]。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超聲檢查小兒腸套疊的診斷率高達100%。同時,通過研究發現,63.37%患兒腹腔有積液,31.03%例患兒套入部有積液,可為后期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超聲檢查小兒腸套疊過程中,應全面仔細觀察聲像圖,尤其是小腸套疊,腸管外徑較小,采用低頻探頭極易漏診,這就需要采用高頻探頭來確診。在本次研究中,有26例患兒通過低頻探頭檢查未發現陽性,然后行高頻探頭檢查,確診為腸套疊。由此表明:應將低頻探頭與高頻探頭聯合應用于小兒腸套疊檢查中,提高診斷率。還應全面觀察患兒是否有腫大淋巴結,由于腫大淋巴結是小兒腸套疊復發的重要原因之一,通過提高其診斷,可及時采取針對性治療,降低該病復發率。在本次研究中,未發現腫大淋巴結。

綜上所述,小兒腸套疊采用超聲檢查中,應聯合應用低頻探頭與高頻探頭,可提高診斷率,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參考文獻

[1]武靜,朱向明,張霞.腹部超聲聯合淺表超聲對小兒腸套疊的診斷分析[J].皖南醫學院學報,2017,2(6):595-597.

[2]張寶娟,劉廣祿,侯芳妮, 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治小兒腸套疊中的臨床價值[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7,2(12):860-861.

[3]鞠逢山,繆春蘭.小兒腸套疊的超聲診斷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1(5):117-118.

猜你喜歡
臨床意義
免疫性抗體對女性不孕不育檢測的臨床意義
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在熱性驚厥患兒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冠心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轉移酶水平及臨床意義分析
探討側俯臥位在產程進展中的臨床意義
膝關節后交叉韌帶解剖研究及臨床意義
輸精管高位結扎術的手術技巧及臨床意義探究
免疫性抗體對女性不孕不育檢測的臨床意義
糖尿病腎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尿酸檢測的意義
肺炎合并膿毒癥患者檢測血清降鈣素原、超敏C反應蛋白的臨床意義
D—二聚體實驗室檢查的臨床意義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