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橫切口高位子宮下段剖腹產和改良式剖腹產臨床效果對比分析

2020-11-09 03:00陶靜
健康大視野 2020年20期
關鍵詞:剖腹產孕產婦出血量

陶靜

【摘 要】目的:橫切口高位子宮下段剖腹產和改良式剖腹產臨床效果對比分析。方法:研究對象選擇為到我院進行剖腹產的孕產婦共計98例進行調查與分析,收入孕產婦時間在2018.5-2019.6。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孕產婦均分為對比與研究兩組,每組分49例。對比組采用橫切口高位子宮下段剖腹產。研究組采用改良式剖腹產。分析兩組最終效果。結果:(1)對比組病人平均手術時間和研究組相比較長,術中出血量相比較多,兩組之間有明顯差異,P=0.0000;(2)對比組VAS評分結果和研究組相比較高,兩組差異明顯,P值=0.0000;(3)對比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4.49%和研究組的4.08%相比較高,兩組差異明顯,P值=0.0000。結論:在剖腹產產婦中可采取改良后的剖腹產方式,此方式應用效果理想,值得臨床廣泛應用與推薦。

【關鍵詞】剖腹產;橫切口高位子宮下段

【中圖分類號】R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0--02

剖宮產在臨床中是常用的分娩方式,通常情況下醫生會根據產婦指征選擇剖宮產方式。近年來雖然醫學水平有所提升,手術方式也有所成熟,剖宮產安全系數也有所提升。為了保證孕產婦日后的恢復以及降低身體機能的影響,我科室分別采用橫切口高位子宮下段剖腹產與改良式剖腹產兩種剖腹產方式,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擇為到我院進行剖腹產的孕產婦共計98例進行調查與分析,收入孕產婦時間在2018.5-2019.6。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孕產婦均分為對比與研究兩組,每組分49例。經過對比分析,兩組病人一般資料均無差異,P>0.05,見表1。

參與本次調查病人均符合剖宮產指征,納入以及排除標準如下:(1)納入標準:①符合剖宮產指征;②無腫瘤類、白血病等嚴重疾病;③無精神疾病者。研究前產婦與家屬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存在認知與溝通異常者。②精神疾病者。③伴有嚴重疾病者。④心肝腎等臟器受損者。

1.2 方法

對比組采用橫切口高位子宮下段剖腹產:術中根據產婦實際情況選擇硬膜外麻醉方式,常規開腹以后刺破以及撕開腹部,在膀肌頂約為6cm位置處提起子宮下段中彎,反折腹膜,刺破之后起開4cm左右的子宮肌層,刺破羊膜將胎兒娩出,術后常規縫合。

研究組采用改良式剖腹產,根據產婦實際情況選擇硬膜外麻醉,在產婦恥骨聯合上緣,沿著腹壁橫溝制作弧形橫切口,長度在12cm左右,在開腹以后行鈍性分離,慢慢將開口擴大,使用導管將羊水吸干凈,將胎兒娩出,常規擦拭宮腔后縫合。

1.3 指標觀察和評價 分析剖腹產結果。(1)手術指標:從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進行分析;(2)疼痛情況:采用VAS評分方式進行,分值越高證明疼痛感越重。(3)并發癥發生情況:出血、感染、產褥。

1.4 統計學方式

采用 SPSS 20.0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指標對比

對比組:平均手術時間為70.72±8.17min、術中出血量為1275.58±102.79ml;研究組:平均手術時間為64.22±6.13min、術中出血量為1101.11±81.19 ml;對比組病人平均手術時間和研究組相比較長,術中出血量相比較多,兩組之間有明顯差異,P=0.0000。

2.2 疼痛評分對比

對比組:VAS評分結果為3.5±0.9分;研究組:VAS評分結果為2.0±0.4分,對比組VAS評分結果和研究組相比較高,兩組差異明顯,P值=0.0000。

2.3 并發癥對比

對比組:并發癥發生例數為12例,其中出血共計4例、感染共計5例、產褥病共計3例,發生率為24.49%;研究組:并發癥發生例數為2例,其中出血共計0例、感染共計1例、產褥病共計1例,發生率為4.08%,對比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4.49%和研究組的4.08%相比較高,兩組差異明顯,P值=0.0000。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與提升,國家也開放了各種政策,二胎政策以隨之開放與實施,這也是導致我國新生兒例數以及發生率呈明顯增高趨勢的重點因素。有妊娠就意味著分娩,在分娩中剖腹產是常見的一種分娩方式,在臨床中具備較高的使用率。在以往剖腹產中,常用方式為橫切口高位子宮下段剖腹產,雖然這種方式有效,但術中出血量較大、手術時間較長,而且術后并發癥較多。為了提高剖宮產效果,我科室進行了優化與改良。改良后的剖腹產方式調整了剖腹產的切口,從原本的銳性分離整改為鈍性分離,而且這種改良后的剖腹產方式更加貼合人體生理解剖結果,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升術后康復效果。

本文提示:(1)對比組病人平均手術時間和研究組相比較長,術中出血量相比較多,兩組之間有明顯差異,P=0.0000,可見這種剖腹產方式能夠改善手術指征;(2)對比組VAS評分結果和研究組相比較高,兩組差異明顯,P值=0.0000,可見這種手術方式能夠降低術后疼痛感。

綜上所述,在剖腹產產婦中可采取改良后的剖腹產方式,此方式應用效果理想,值得臨床廣泛應用與推薦。

參考文獻

王紅芳.橫切口高位子宮下段剖腹產與改良式剖腹產的臨床應用[J].現代養生(下半月版),2018,(3):103-104.

仇立秋.橫切口高位子宮下段剖腹產和改良式剖腹產臨床效果對比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22):49.

徐鳳穎,李瑩,孫晶, 等.橫切口高位子宮下段剖腹產和改良式剖腹產臨床效果比較[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3):21-22.

猜你喜歡
剖腹產孕產婦出血量
孕產婦分娩準備的研究進展
分析對生產巨大兒的剖宮產產婦聯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縮宮素減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孕產婦死亡24例原因分析
剖腹產橫切口兩種縫線縫合的對比探討
不同分娩方式在產后出血量估計上的差異
牛的剖腹產手術
探討護理干預在妊高癥孕產婦中的應用效果
產后出血量的評估及產后出血相關因素的探討
碘伏濕熱敷對剖腹產切口護理的療效觀察
護理干預在肥胖孕產婦圍生期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