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時多次藍光照射對新生兒黃疸治療中的有效性

2020-11-09 03:04徐元波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10期
關鍵詞:新生兒黃疸有效性

徐元波

【摘 要】目的:分析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施行短時多次藍光照射的應用價值及治療有效性。方法: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期間的62例黃疸新生兒被隨機納入對照組與觀察組內,各有人數31例。對照組患兒施行長時間且連續的藍光照射,觀察組患兒應用短時多次藍光照射,比較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并統計分析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結果: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4.19%(23/31),與觀察組的93.55%(29/31)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68%,低于對照組,差異P<0.05。結論:短時多次藍光照射應用至發生黃疸的新生兒治療中,效果顯著,且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短時多次藍光照射;新生兒黃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R720.5【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125-01

新生兒黃疸主要指的是寶寶在新生兒時期,由于體內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導致皮膚發黃的現象。臨床中對于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手段主要為藍光照射,經實踐證明,短時多次的藍光照射的應用價值相較長時間連續的藍光照射而言,價值更為明顯[1]。本文選擇62例新生兒黃疸患兒為分析樣本,研究短時多次藍光照射的應用價值。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擇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新生兒黃疸患兒62例為分析對象,時間期限為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根據雙盲法將所有患兒依次納入對照組與觀察組內,每組各有人數31例。對照組中,有17例男性患兒,14例女性患兒;患病時間最長已有4天,最短僅為1天,(2.35 ±1.03)天為平均患病時間。觀察組中,有18例男性患兒,13例女性患兒;患病時間最長已有3天,最短僅為1天,(2.24 ±1.01)天為平均患病時間。納入標準:分析患兒的臨床癥狀,診斷所有患兒均為新生兒黃疸。實驗已形成相關報告匯報醫院倫理委員會,獲得審批后征求患兒家屬的意見,在所有患兒家屬同意的情況下開展本次研究。兩組患兒一般資料中涵蓋的數據指標應用統計學軟件分析,所得差異未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價值明顯。

1.2 方法

兩組患兒均接受補液、護肝等基礎性治療,并使用有效的抗感染藥物治療。對照組患兒在基礎治療的同時,應用長時間且連續的藍光照射,一次照射的時間為16個小時,一天進行一次照射治療即可。觀察組患兒在基礎治療的同時,施行短時多次的藍光照射,一次照射的時間為8小時,每天進行兩次照射[2]。三天為一個療程,兩組患兒共接受兩個療程的藍光照射治療。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經藍光照射治療后的效果,療效判定標準:共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其中,患兒的黃痰測量指標<11,且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的為顯效;患兒的黃痰測量指標<11,臨床癥狀有一定好轉的為有效;患兒的黃痰測量指標>11,且臨床癥狀未出現好轉的為無效[3]。顯效占比與有效占比之和即為治療的總有效率。對兩組患兒治療后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統計對比,如腹瀉、脫水、皮疹和青銅癥等[3]。

1.4 統計學處理

收集到的數據指標均完全錄入統計學軟件SPSS20.0中,計數資料的組間分析應用卡方檢驗,以%來表示。P<0.05表示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分析

對照組經治療后,有8例患兒治療效果并不理想,治療總有效率為74.19%;觀察組中,治療效果較為顯著的患兒數有15例,有效的患兒人數有14例,總有效率達93.55%,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呈現

觀察組中,未有患兒發生脫水及青銅癥的不良情況,僅有1例患兒出現腹瀉,2例患兒出現皮疹,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9.68%;對照組中,共有10例患兒發生不良反應,其中,皮疹患兒有4例,腹瀉患兒有3例,青銅癥患兒有2例,脫水患兒有1例,總發生率為32.26%,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專家表示,新生兒黃疸的發生率在足月兒中有60%,在早產兒中則高達80%[4]。一般而言,生理性黃疸不需要治療,但對于病理性黃疸,若不及時進行治療干預,會導致患兒發生抽筋、腦癱、視力/聽力損壞等不良情況,增加膽紅素腦病、肝硬化等疾病出現的幾率,嚴重危及患兒的身體健康。臨床中對于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方案主要為藍光照射,該治療手段已在全球廣泛應用40多年[4]。經實踐證明,是治療新生兒黃疸最簡便、快速、有效的方法,通過轉變膽紅素異構體,從而將膽紅素從脂溶性轉變成水溶性,不經肝臟結合,從膽汁及尿排出體外,實現新生兒黃疸的疾病治療目的[4]。有研究表明,藍光照射的時間和頻率對疾病治療的最終效果有一定影響,短時且多次的藍光照射相對于長時間且持續的照射而言,治療效果更為理想,且能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5]。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3.55%,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9.68%,均優于對照組的相關指標,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對新生兒黃疸實施短時且多次的藍光照射治療,能幫助患兒盡早擺脫黃疸的疾病折磨,促進機體康復,保證身體健康,在臨床中推行的價值較大。

參考文獻

[1] 唐愛群,唐宇軒.不同藍光照射方法聯合媽咪愛對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效果分析[J].醫藥前沿,2019,9(31):103-104.

[2] 厲敏.短時多次藍光照射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的效果觀察及護理[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2):65.

[3] 周麗影.短時多次藍光照射對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效果及有效率影響觀察[J].健康之友,2019,(18):172-173.

[4]劉滄海,肖匯瓊.茵梔黃及微生態制劑聯合多次短時藍光照射對新生兒黃疸膽紅素及白蛋白水平的影響[J].藥品評價,2019,16(14):39-41.

[5]楊勇偉.短時多次藍光照射對新生兒黃疸治療的有效性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電子版),2019,6(3):156,168.

猜你喜歡
新生兒黃疸有效性
班級家長會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閱讀不能忽視“小心求證”——關于論據的有效性探討
提高幼兒美術活動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數學復習課堂有效性初探
靠近“最近發展區”,增強教學有效性
LED冷光源與常規藍光光療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及副作用對比
中藥退黃湯顆粒劑與傳統飲片的臨床療效比較分析
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劑輔助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