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性心理治療在慢性精神分裂癥康復治療中的效果

2020-11-09 03:00孫華明于瀅李晨徐顯鳳
健康大視野 2020年20期
關鍵詞:慢性精神分裂癥療效

孫華明 于瀅 李晨 徐顯鳳

【摘 要】目的:探討對慢性精神分裂癥,予以支持性心理治療對患者康復的價值。方法:選取60例研究對象并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藥物治療及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支持性心理治療,對比兩組經1個月干預的療效。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80.00%的總有效率(P<0.05);治療后兩組BPR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而觀察組評分降低幅度較對照組顯著(P<0.05)。結論:針對慢性精神分裂癥,予以支持性心理治療可促進患者的康復,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支持性心理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療效

【中圖分類號】R231.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0--01

慢性精神分裂癥屬于精神疾病的一種常見類型,對這一疾病進行有效的治療及控制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疾病治療上雖然說用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癥狀,然而實踐表明在用藥期間容易出現反復發作的情況,這使得整體治療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臨床中提倡在疾病治療期間予以患者科學的護理干預[1]。支持性心理治療指的是通過合理的手段提供心理支持,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及遵醫依從率,讓患者以良好心態及遵義用藥進行治療,這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康復。本次研究中,就探討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支持性心理治療對促進患者康復的價值,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5[2]中的相關診斷標準,患者均無肝腎等器質性疾病且有一定的遵醫能力。按隨機數字表法將研究對象分為以下兩組:觀察組30例,該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7~70歲,平均(51.2±2.3)歲;病程4~16年,平均(9.6±1.4)年。對照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25~71歲,平均(50.9±2.1)歲;病程5~17年,平均(9.4±1.3)年。比較兩組患者在年齡及性別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本次研究也經過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包括喹硫平、利培酮及齊拉西酮等,對照組在對癥治療期間提供常規的護理,包括健康教育、用藥指導及飲食干預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及護理干預基礎上,實施支持性心理治療,具體如下:護理人員定期同患者、家屬進行交流溝通,交流溝通過程使用溫和的語言以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獲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可以主動傾述自己的心理情緒,對存在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情緒的患者應用注意力轉移方式來疏導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的依從性。護患交流溝通的過程還需重點解決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偏見,如認為患病后會受人歧視、長期用藥對身體損傷大、疾病無法經用藥康復等,在糾正患者偏見的基礎上還可為患者講解疾病發病及臨床轉歸的相關知識,讓患者、家屬可以正確的態度面對現實,提高其依從性,且讓患者與家屬能夠相互之間做到理解及支持,促使康復治療的順利進行。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均進行為期1個月的干預,干預后用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評分)變化作為療效評價的標準。顯效:經治療后患者BPRS評分較治療前降低大于30%;有效:治療后BPRS評分較治療前降低10%~30%;無效:BPRS評分降低不足10%或者無變化??傆行蕿轱@效加有效綜合除以總數的百分比。

1.4 統計學處理

采取SPSS21.0軟件對本次研究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使用卡方作為檢驗工具,計量資料用 表示,使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相關治療,觀察組患者在疾病治療的總有效率上顯著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治療前觀察組患者BPRS總分為(47.12±6.25)分,對照組總分為(47.06±6.15)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BPRS總分為(30.26±4.75)分,對照組為(36.45±5.36)分,對比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慢性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疾病,對這一疾病尚且缺乏明確定義,但可從患者的臨床癥狀上進行診斷鑒別,主要是慢性精神分裂癥的癥狀主要以思想內容貧乏、情感淡漠及意志缺乏等為主,此類患者的病程長且遷延難愈,即便是用藥治療也不能有效控制疾病發作,所以在對疾病治療期間常提倡予以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3]。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治療的總有效率上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觀察治療后BPRS評分降低幅度也較對照組顯著。表明支持性心理治療輔助干預慢性精神分裂癥具有良好效果。支持性心理治療主要是指利用各種心理支持的理論與技巧進行相關的護理操作,將這一干預模式應用到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干預中,可通過護理人員提供給患者生活上的關心及支持,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適度,此外還通過給予患者提供精神上的理解與支持,彌補患者精神上存在的缺損癥狀,幫助患者彌補自我功能,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使患者可積極主動的配合醫囑用藥,促使患者癥狀的改善。

綜上所述,對于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對癥治療期間予以支持性心理治療,可取得滿意效果,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因此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王紅蘭,袁燕子,劉家蓮.心理護理對首發精神分裂及慢性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16):262-263.

李功迎, 宋思佳, 曹龍飛.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解讀[J].中華診斷學電子雜志, 2014, 2(4):310-312.

董春霞,謝振強,文桂芳.支持性心理治療在慢性精神分裂癥康復治療中的效果[J].當代醫學,2019,25(29):89-91.

猜你喜歡
慢性精神分裂癥療效
止眩湯改良方治療痰瘀阻竅型眩暈的臨床療效觀察
冷噴聯合濕敷甘芩液治療日曬瘡的短期療效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
優質護理服務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和康復的影響和價值評估
團體認知行為療法在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的實施觀察
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個體化康復治療近期效果觀察
利培酮片與阿立哌唑片對慢性精神分裂癥維持治療的效果對比
整體護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狀態及康復效果的影響
臍灸治療腦卒中后便秘的療效
奧氮平和利培酮及阿立哌唑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損害的療效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