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性化護理干預對精神發育遲緩合并行為障礙患者負面情緒及行為的影響

2020-11-10 04:41伍麗華張杏蓮曾海燕
中國當代醫藥 2020年25期
關鍵詞:負面情緒護理

伍麗華 張杏蓮 曾海燕

[摘要]目的 探討個性化護理干預對精神發育遲緩合并行為障礙患者負面情緒及行為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廣東省佛山市第三人民醫院診治的44例精神發育遲緩合并行為障礙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2例。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針對性的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觀察并比較兩組的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社會功能缺陷篩選表(SDSS)評分。結果 干預前,觀察組的SAS、SDS、SDSS評分分別為(57.66±6.82)、(56.25±7.15)、(15.89±2.14)分,對照組的SAS、SDS、SDSS評分分別為(57.23±7.04)、(56.64±7.22)、(16.02±2.05)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AS、SDS、SDSS評分分別為(38.48±5.29)、(37.36±6.12)、(7.54±2.31)分,低于對照組的(43.26±5.06)、(41.28±6.45)、(12.16±2.35)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SAS、SDS、SDSS評分低于干預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護理總依從率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68.1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針對精神發育遲緩合并行為障礙患者,采用個性化護理干預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控制其負面行為,提高護理依存性,可為該類患者提供新的臨床診治護理方式。

[關鍵詞]精神發育遲緩;行為障礙;負面情緒;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4?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20)9(a)-0205-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egative emotion and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and behavior disorder.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8 to August 2019, 44 pati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and behavior disorder who were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2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is basis. The scores of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social function defect screening scale (SDS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SAS, SDS and SD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57.66±6.82), (56.25±7.15), (15.89±2.14) points respectively, 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57.23±7.04), (56.64±7.22), (16.02±2.05) points respectively,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AS, SDS and SDS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38.48±5.29), (37.36±6.12) and (7.54±2.31) points, which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43.26±5.06], [41.28±6.45] and [12.16±2.35] point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cores of SAS, SDS and SD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complia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0.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68.18%),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combined with behavioral disorders, person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patients, control their negative behavior, improve nursing dependence, and provide new clinical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nursing methods for such patients.

[Key words] Mental retardation; Behavior disorder; Negative emotion; Nursing

精神發育遲緩是臨床常見嚴重精神類疾病,是患者在生長發育中多方面因素所導致,主要表現為智力下降、生長發育不成熟、社會生活自理能力減弱及行為障礙等[1]。精神發育遲緩合并行為障礙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意識障礙、妄想譫妄,具有強烈的破壞、攻擊欲望[2]。由于患者社會適應能力較差,當出現不利的社會因素時易于出現精神方面的障礙[3]。導致精神發育遲緩合并行為障礙患者發病的原因繁多,尚有不少病因不詳,因此給治療帶來一定困難[3]。目前,本病的治療原則為以教育訓練為主,以藥物治療為輔[2]。隨著生物醫學、遺傳學及康復醫學的發展,對精神發育遲緩合并行為障礙患者,在治療的同時輔以相應個性化護理防治措施并改善社會環境能使患者生理、心理、精神及社會等方面均達到愉悅狀態,取得較好的效果[4]。本研究探討個性化護理干預對精神發育遲緩合并行為障礙患者負面情緒及行為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廣東省佛山市第三人民醫院診治的44例精神發育遲緩合并行為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22)和觀察組(n=22)。對照組中,男10例,女12例;平均年齡(35.5±8.87)歲;平均病程(4.86±1.17)年;輕度10例,中度8例,重度4例。觀察組中,男10例,女12例;平均年齡(34.6±13.94)歲;平均病程(4.88±0.92)年;輕度11例,中度8例,重度3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CCMD-3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3版)》[2]關于精神發育遲緩與行為障礙的診斷標準;②病程均>1年;③患者與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器質性疾病;②存在其他嚴重軀體疾病。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精神疾病常規護理干預,包括藥物治療、健康宣講、一般生活護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個性化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基本健康護理? 護理人員對患者發病史、文化程度、生活行為習慣、宗教信仰等主動了解,對可能導致患者產生負面情緒原因進行評估,采用簡潔語言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包括相關疾病知識、臨床表現及護理措施等。

1.2.2家庭情感健康護理? 引導患者家屬正確面對患者疾病,切忌產生嫌棄、排斥、厭煩情緒,以免加重患者心理負擔。盡可能耐心傾聽患者需求,給予回應與支持。指導家屬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解釋精神發育遲緩方面疑惑和問題,讓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而使患者加強自我情緒管理能力。

1.2.3心理健康護理? 及時了解患者需求及不適之處,幫助患者解決問題。指導患者學會面對并控制自身不良情緒和應對方法,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措施以轉移患者對疾病注意力,如組織患者唱歌、跳舞、看電影、朗讀等,以減輕負面情緒[3]。讓患者找到力所能及的方法進行情緒排遣,可幫助患者找回自我價值和克服疾病信心。護理人員加強工作責任感、了解患者負面行為危險性,同時加強對患者監管,保持高度警惕與自我保護意識,時刻防止患者負面行為的發生[4]。若個別患者心理壓力超出承受范圍,護理人員及時與患者交談,了解其心中的矛盾并予以疏導,鼓勵患者宣泄不良情緒[5]。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的焦慮抑郁情況進行評分,SAS包括2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分值為20~80分;SDS包括2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分值為20~8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越高。采用社會功能缺陷篩選表(SDSS)對兩組的社會功能缺陷狀況進行評分,SDSS包括10個條目,每項評分為0~2分,總分值為0~2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功能缺陷狀況越嚴重。采取我院自制的護理依從性評分量表對患者的護理依從性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健康宣教、臨床護理、用藥、飲食4個方面進行評價,采用完全依從(4個方面全部依存)、一般依從(2~3個方面依存)、不依從(≤1個方面依存)來進行評價,總依從性=(完全依從+一般依從)例數/總例數×100%。該量表Cronbach′s α為0.852,有較好信效度。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干預前后SAS、SDS評分的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干預后的SAS、SDS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護理干預后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護理干預前后SDSS評分的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的SD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干預后SDSS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護理干預后SDS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護理總依從性的比較

觀察組的護理總依從性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68.1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3)。

3討論

精神發育遲緩患者主要表現為精神與行為不同程度的活動異常,臨床表現為智力低下、生長發育不成熟、生活處理能力差及行為障礙等。精神發育遲緩合并行為障礙患者除了出現嚴重的心理疾病、行為異常,難以控制自身心理情緒,易出現急躁、易怒、抗拒等負面情緒,還具有攻擊、破壞及自殘等行為[6],當自身需求無法滿足時會出現傷害他人等不良行為,嚴重增加患者與家庭的心理壓力與經濟壓力[7-9]。目前臨床針對精神發育遲緩合并行為障礙患者主要以保守治療為主,但保守治療的臨床效果并不明顯,患者臨床治療配合度較差,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均造成不良影響,更嚴重的損害患者自身與他人的生命健康[7]。選擇合適的護理干預方式十分重要[8]。個性化護理為新型的護理模式,能充分關注患者情感和需求,在了解患者身體健康同時,更加關注患者的心理的健康與情緒穩定,給予患者最大理解與尊重,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10]。個性化護理主要從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及生理心理情況等方面綜合分析[11],制定合理護理方法,關注患者情感和需求,及時了解并盡量滿足患者需求,給予理解、尊重和關懷,對其實施個性化且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而改善患者的狀況[12-14]。

本研究通過對精神發育遲緩合并行為障礙患者分別實行常規護理干預與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比兩者護理前后情緒與行為的變化,探討個性化護理干預對于精神發育遲緩合并行為障礙患者的負面情況及行為是否有改善作用,以此為該類患者提供新的臨床診治護理方式。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干預后的SAS、SDS、SDSS評分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SAS、SDS、SDS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精神發育遲緩合并行為障礙患者存在焦慮、抑郁、行為障礙等多種精神癥狀,臨床表現多樣化,通過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生理與心理上的障礙,有效地減少患者負面情緒,控制患者負面行為的發生[15],與本研究的結果一致。同時,本研究中觀察組的總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提示個性化護理在精神發育遲緩合并行為障礙患者反復漫長病程中,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及行為,培養患者良好生活與行為方式,提高患者的依從性[16]。

綜上所述,通過對精神發育遲緩合并行為障礙患者實行個性化護理干預,能改善患者負面情緒,控制其負面行為,提高護理依存性,也為該類患者提供新的臨床診治護理方式。

[參考文獻]

[1]梅雙燕,徐瓊.綜合性護理在改善新型毒品所致精神和行為障礙患者焦慮情緒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5):665-667.

[2]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CCMD-3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3版)[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3]李桂云,張偉聰.流浪精神障礙病人臨床特征分析及干預對策[J].全科護理,2016,14(10):1008-1010.

[4]陳燕玲,湯麗敏,朱潔英.新型毒品所致精神和行為障礙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J].中國臨床護理,2015,7(4):346-347.

[5]林卓婷,謝巧玲,劉振寰.精神發育遲滯患兒家長的生活質量調查及護理對策[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5,21(6):741-744.

[6]王淑榮.人性化護理在精神發育遲滯伴精神障礙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民康醫學,2016,28(7):104-106.

[7]龔翔,楊建農,宋春花.福利機構精神發育遲滯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預防對策[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7,3(9):157-159.

[8]林嬋嬌.護理干預在精神發育遲緩合并行為障礙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及對心理波動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9, 9(12):163-166.

[9]陸莉莉.精神科臨床護理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人文關懷護理效果評價[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2(3):707-708.

[10]磨麗莉,周芳珍.個性化護理模式對甲亢所致精神障礙病人行為障礙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4):617-619.

[11]陳麗娟,譚艷芳,覃潔,等.個性化護理干預改善癡呆患者精神行為癥狀的研究[J].現代醫院,2011,11(12):72-74.

[12]磨麗莉,潘巧淑,周芳珍.個性化護理模式對慢性精神分裂癥行為障礙和社會功能康復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13):1805-1807.

[13]張芹,湯海蓉,蒯成偉,等.音樂療法在精神發育遲緩患兒精細運動發育中的療效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 30(17):2504-2506.

[14]梁艷,楊薇,龍霏.行為康復訓練提高精神發育遲滯患者的生活質量[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1):4211-4213.

[15]李萬輝.三級康復治療對精神運動發育遲緩患兒神經功能缺損、運動功能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7,19(2):77-78.

[16]彭殷慧.個性化護理改善精神障礙患者行為障礙分析[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2(11):79-80.

(收稿日期:2020-06-03)

猜你喜歡
負面情緒護理
骨科護理的安全隱患及人性化護理的探討
骨科護理的安全隱患及人性化護理的探討
個體化護理在感染科中的護理應用
妊高癥護理中優質護理的應用
舒適護理在肝癌介入護理中的應用
細節護理干預對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頭痛及負面情緒的影響
心理健康教育對改善惠州市精神病患者家屬負面情緒的效果觀察
網絡謠言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
“負面情緒”并非一無是處
法律案件中的法理和情理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