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行早期康復護理對其康復的影響

2020-11-11 10:44趙蒙蒙王金鳳秦丹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康復效果早期康復護理

趙蒙蒙 王金鳳 秦丹

【摘 要】目的:評價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行早期康復護理對其康復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抽選出72例以隨機單盲法均勻劃分成兩組,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接受早期康復護理,每組各36例,比較兩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評分、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評價。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疼痛、關節功能、運動范圍以及畸形等指標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出現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比對照組低,其護理滿意評價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比較差異懸殊,結果P<0.05。結論:在人工髖關節置換數治療中給予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髖關節功能,具有積極的康復效果,值得臨床借鑒。

【關鍵詞】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早期康復護理;康復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1-33--01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目前髖關節疾病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采用此技術能有效恢復患者的髖關節功能,幫助患者改正關節畸形癥狀,但由于髖關節的結構復雜,患者年齡大,術后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為了避免術后引發較多并發癥,加速患者的髖關節功得到改善,需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1]。為此,下文將以我院收治的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展開研究,分析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價值及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選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前來我院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患者為調查主體,抽選72例以隨機單盲法為分組依據,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6例,對照組中男女性別比是20:16,最大年齡75歲,最小年齡44歲,平均(59.76±5.11)歲,股骨頸骨折11例,股骨頭壞死15例,髖關節骨性關節炎6例,其他4例;觀察組中男女性別比是21:15,最大年齡77歲,最小年齡45歲,平均(60.24±5.38)歲,股骨頸骨折10例,股骨頭壞死16例,髖關節骨性關節炎7例,其他3例。收集的2組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影響研究結果的公正性。

納選標準:經骨科相關檢查確診;符合髖關節置換術標準;年齡>40歲;對研究內容知情并同意參與。排除標準:惡性腫瘤;術前長期臥床;心肝腎功能不全者;神經功能障礙以及腦血管疾病等。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術后密切關注其體征變化,叮囑患者術后禁食禁水6h,在患肢下放置一個軟墊抬高,觀察引流情況及傷口愈合情況,及時更換敷料,認真查房,發現異常立即通知醫生。觀察組接受早期康復護理,詳細干預內容是:(1)早期心理輔導。耐心的向患者講解手術過程,將以往手術成功案例展示給患者以提高其治療信心,并積極安慰和鼓勵患者保持耐心、以樂觀、自信的心態配合手術治療以及康復訓練[2]。(2)早期體位訓練指導。術前應向患者示范術后正確的體位姿勢,下肢避免交叉、盤腿、低坐以及屈膝等動作,站立時不要彎腰,叮囑患者上下樓時盡量健側先行,盡可能減少髖部彎曲,術后保持平臥或半臥位[3]。(3)術后護理。加強心電監護,觀察患者的呼吸、體溫、引流情況,避免引流管堵塞、扭曲,及時幫助患者清空尿袋,適量使用鎮痛劑、播放音樂、交流、深呼吸等方式緩解其疼痛感[4]。(4)術后并發癥預防。每間隔2h協助患者翻身,并使用軟毛巾擦拭身體,按摩受壓皮膚,遵醫使用抗生素加強術后感染預防,鼓勵患者多飲水,多練習深呼吸、咳嗽,積極幫助排痰,確保其呼吸道通暢預防肺感染。指導并監督患者術后注意保護患側,將患側保持外展,兩腿間放一個軟墊,強調患者不要屈伸、旋轉髖關節,以防發生脫位。術后營養要均衡搭配,多補充蛋白質、纖維素食品,盡早幫助患者被動活動下肢,按摩下肢肌肉,防止靜脈血栓形成[5]。

1.3 觀察指標

①髖關節功能的評價采取自制的調查表對患者的疼痛、關節功能、運動范圍及畸形情況進行評分,總分值100,得分結果與髖關節恢復成正比;②觀察記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如下肢靜脈血栓、肺部感染以及髖關節脫位等;③以問卷調查的形式統計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評價,總分10分,評定標準:>9分非常滿意、7~9分一般、<7分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用統計學軟件SPSS23.0分析計算數據,計數資料的表述形式用(n,%)表示,檢驗用X2,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2 結果

2.1 髖關節功能評分對比

觀察組護理后的髖關節功能評分比對照組高,數據差異顯著,結果P<0.05,見表1。

3 討論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主要用于治療髖關節疾病,其作用是調整關節畸形,解除髖部疼痛,維持髖關節穩定性的作用,髖關節疾病患者行此手術治療后能有效改善其關節活動范圍,恢復其正常生活自理能力,但是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需長期臥床休息,恢復速度慢,照顧不當還會引起不安全事件,故在臨床中應用護理措施至關重要。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最重要的內容是術后康復,因此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對改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加速患者安全、快速恢復具有重要作用。早期康復護理從術前開始康復指導,引導患者樹立康復意識,正確指導其訓練方法及術后注意事項,向患者示范正確的肌力訓練和體位訓練,能最大程度增強患者的髖關節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6]。如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評分均比對照組高,其術后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統計差異顯著。

綜合上述,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中應用早期康復護理不僅能確保手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還能幫助患者加強髖關節訓練,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參考文獻

董春梅,程潤清.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1):200-201.

俸伍鳳,時家鳳,蔣玲玲,等.早期康復護理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效果和患者滿意度觀察[J].中外醫療,2019,38(014):143-145.

鄭慧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早期康復護理的體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9,25(1):196-197.

張淑雅.早期康復護理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J].健康前沿,2018,27(0z2):92.

陳群萍.早期康復護理對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肢功能恢復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6,22(28):111-112.

鄭婷,李蕊,廣春芳.針對性早期康復護理對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和生活質量影響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7):1316-1318.

猜你喜歡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康復效果早期康復護理
股骨頸量化截骨在初次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
自理模式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老年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
全程護理對鼻內鏡手術患者術后康復及滿意度的影響
康復護理對解鎖精神病患者康復效果的觀察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疼痛控制護理有效促進骨折術后患者康復效果評價
整體護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狀態及康復效果的影響
病毒性腦炎患兒的早期康復護理
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