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勵理論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呼吸訓練依從性、心理狀態的影響

2020-11-16 08:00河南省胸科醫院心血管內科河南鄭州450000王寒秋丁瓊潔
罕少疾病雜志 2020年6期
關鍵詞:依從性狀態評分

河南省胸科醫院心血管內科 (河南 鄭州 450000)王寒秋 丁瓊潔 郅 慧 吳 寒

慢性心力衰竭(chroic heart failure,CHF)是心臟病發展的嚴重階段,其住院率和再入院率都較高[1-2]。CHF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常伴發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并發癥[3-4]。在治療CHF的過程中,優質的護理是必不可缺的。近年來,基于激勵理論的護理作為一種有效的護理方式逐漸得到應用,給予激勵理論的護理能有效激勵患者,調動患者的積極性,使患者的行為轉變,從而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狀態。本研究探究激勵理論對CHF呼吸訓練依從性、心理狀態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進入我院的CHF患者102例,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n=51)和觀察組(n=51)。觀察組平均年齡為(46.12±8.43)歲,平均病程(14.31±6.21)年;其中男性26例,女性25例;文化程度:小學6例,中學41例,大學4例。觀察組平均年齡為(45.76±7.98)歲,平均病程(14.54±6.34)年;其中男性27例,女性24例;文化程度:小學9例,中學39例,大學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關于CHF的診斷標準[5];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精神異常者;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者;合并惡性腫瘤者;肝腎功能受損者;聽力、視力及認知障礙的患者。

1.3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及活動,飲食護理,進食易消化的食物,以及常規的用藥護理?;颊叱鲈汉?,護理人員每周進行1次電話隨訪,與患者進行溝通,跟進了解患者的恢復情況。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基于激勵理論的護理,將激勵理論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中。(1)護理人員對患者的一般資料、疾病程度及心理狀況進行詳細的咨詢與記錄。(2)對產生負面情緒的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對積極情緒的患者給予鼓勵,繼續保持良好的心態。鼓勵患者家屬多陪伴,幫助患者建立信心。(3)為患者詳細講述疾病的相關知識,包括飲食、注意事項等,對疾病治療預后的不良影響因素進行宣教和護理,幫助患者改善自身的不良行為和習慣,為患者制定適合自身身體狀況的康復訓練,如呼吸訓練、合理的鍛煉等。(4)從治療效果和經濟這兩個方面講解,以此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的意識。(5)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與患者進行溝通,跟進了解患者的會恢復情況。兩組患者均干預1個月。

表1 呼吸訓練依從性(分)

1.4 觀察指標

1.4.1 呼吸訓練依從性:護理后3個月,對呼吸訓練依從性進行評價。分為3個維度,包括呼吸訓練依從性(8個條目)、注意事項依從性(3個條目)、主動尋求建議(5個條目)。采用Likert4級評分,包括“非常依從”“依從”“一般依從”“基本依從”“完全不依從”分別計0~4分,總分64分,得分越高,代表依從性越好[6]。

1.4.2 心理狀態:護理前及護理后3個月,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價患者的心理狀態。SAS、SDS評分>50分,提示為有焦慮、抑郁狀態,分值越高,代表焦慮、抑郁的程度越高[7]。

1.4.3 生活質量:護理后3個月,采用健康調查簡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包括認知功能、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每個維度計1~7分,分數越高,表明功能越好[8]。

1.5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表2 心理狀態評分比較(分)

2.1 呼吸訓練依從性比較護理后3個月,觀察組患者的呼吸訓練依從性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心理狀態評分比較護理后3個月,與護理前比較,兩組患者的SDS、SAS評分均降低,觀察組患者的SDS、S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3 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2.3 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護理后3個月,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 論

CHF可影響呼吸、消化等系統功能,嚴重者還可發展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CHF的患者多以老年人為主,病情反復,臨床多以藥物治療為主。合適的護理方法能夠幫助患者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質量。激勵理論是近年臨床上一種新式的護理方式,通過鼓勵與促進的形式,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改善患者的心態。

大部分的CHF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主要是因為運動耐力的下降。呼吸康復訓練顯得尤為重要,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呼吸方式,能夠提高呼吸肌的耐受力和力量,能夠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促進患者的康復。在本研究中,護理后3個月,觀察組患者的呼吸訓練依從性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基于激勵理論的護理能提高患者呼吸訓練的依從性。其原因是基于激勵理論的護理更具針對性的制定適合患者的呼吸訓練,激發患者的訓練興趣,并對患者進行宣教和護理,從而提高患者的呼吸訓練依從性。

本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后3個月,觀察組患者的SDS、SAS評分低于對照組,表明基于激勵理論的護理改善患者心理狀態的效果更優。其原因可能是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并鼓勵患者家屬多陪伴,幫助患者建立信心,從而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狀態。此外,護理后3個月,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基于激勵理論的護理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其原因可能是基于激勵理論的護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識,促成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加強適合自身身體狀況的康復訓練,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基于激勵理論的護理能夠提高CHF患者的呼吸訓練依從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以及提高其生活質量。

猜你喜歡
依從性狀態評分
應用PDCA循環法提高手衛生依從性對醫院感染的影響
隨訪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出院后依從性影響
VI-RADS評分對膀胱癌精準治療的價值
“互聯網+醫療健康系統”對腦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評分及SF-36評分的影響分析
計劃行為理論在藥物依從性方面的應用
我給爸爸評分
兩種評分系統在膿毒癥相關凝血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健康教育對改善癲癇患兒治療依從性的效果
狀態聯想
生命的另一種狀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