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有住宅空間適應性拓展策略研究

2020-11-16 08:49雍忠渝付曉東
四川建筑 2020年5期
關鍵詞:適應性外墻住宅

雍忠渝,李 欣,付曉東

(1.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分院,四川成都 610041;2. 廣州市住宅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 100022)

面對我國老舊住宅無法滿足居民生活需求的使用現狀,有必要通過合理的改造手段改善居住環境?,F有研究在既有住宅節能措施方面進行了一定的探索,住宅空間組合方式的改造優化仍然具備較大的挖掘潛力。因此,本文通過分析我國住宅的歷史演變脈絡掌握既有住宅空間特征,并對居住行為與空間適應性的內在關聯和住宅空間的多元發展趨勢進行了解析,梳理了空間適應性拓展流程,從水平空間和豎向空間兩方面闡述了既有住宅空間拓展策略。

1 既有住宅空間演變特征

在政治制度、經濟體制、人文環境、歷史背景、技術手段等時代特征的影響下,我國既有住宅大致分為以下四個發展時期(表1)。

表1 既有居住建筑歷時性演變

1949~1978年的國民經濟恢復調整時期。該時期在計劃經濟體制和城市住房福利體制的指導下,住宅建設模式以單位生活區和城市公房為主。在結構上多采用板式低層磚混結構,居住類型以“寢”為核心,形成了多代人共同居住、多家庭共用廚房、衛生間的居住模式。由于住宅建設以保證居民基本需求為目標,從而產生了大量施工標準低、居住面積小、使用功能不合理的空間形式。

1979~1984年的改革開放快速發展時期。該時期住宅以聯排單元式為主,層高多為4~6層。在功能構成上,雖然注重增加臥室空間面積,但廚衛空間相對較小。另外,通過增加走廊寬度擴大戶型進深形成方廳空間,是該時期住宅的重要空間特征。

1985~1991年的住房商業化時期。在商品化試點政策的推動下,房地產經營業務逐漸展開,相關部門制定了中國住宅建設技術政策,提出了住宅“套型”的概念,促進了居住建筑的形式多樣化發展。與上一時期相比,設計人員開始重視動靜分區、流線獨立的使用訴求,形成了大客廳、大餐廳、小臥室“兩大一小”的套型風格,增加了套內有效使用面積,居住標準得到了顯著提高。

1992年至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時期。經濟體制的深化改革帶來了社會結構的多樣化發展,在家庭消費力和居住需求的差異影響下,以房地產開發為主導的住宅項目逐漸體現出產品化特征。該時期住宅的功能合理性得到了完善,空間專一性逐漸增強,戶內動線向著人性化的方向發展。

2 既有住宅空間適應性解析

2.1 居住行為與空間適應性

居住行為按照活動的必要性可分為生理需求行為、社交需求行為及精神需求行為。建造于20世紀50~70年代的住宅體現出臥室使用功能復合化、烹飪等功能向走廊空間延伸的使用特征,該類住宅以基本生理需求為導向,高質量的社交需求和精神需求無法得到回應。之后,隨著對“客廳主導型”使用模式的逐漸重視,家庭生活中人際交往、文化娛樂等多種功能具備了開展條件,滿足了人們的社交需求。20世紀90年代之后,在住宅商品化、產品化的引導下,套型面積和空間多樣性逐漸增加,影音、娛樂、健身等多項功能具備了獨立開展的條件,部分住宅達到了滿足精神需求的標準。我國既有住宅體現出了從基本生理功能復合化,到社交需求功能獨立化,再到倡導滿足精神功能的空間適應性發展特征(表2)。

表2 居住行為分布

2.2 住宅空間的多元化發展

居住空間的發展受到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因素、基礎設施環境因素、社會經濟增長因素、政治體制因素、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費結構等多方面的影響,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為了實現住宅空間布局協調、動靜分區、干濕分離、公共空間復合、私密空間獨立的使用需求,減少家庭成員因不同行為活動導致的交叉干擾,提高居住舒適度和居住生活品質,住宅空間類型的劃分逐漸細化。另一方面如何提高住宅空間的靈活性,增強使用者空間改造的主體意識,成為了當下住宅研究的熱點之一[1]。有必要通過改善空間的可變能力,滿足使用者家庭結構和居住需求的不斷變化。

3 空間適應性拓展流程

為了提高建筑改造手段對居住需求動態發展特征的適應能力,有效減少資源消耗,相關學者大力提倡工業化建造,強調提高空間靈活性和可拆改程度的重要性[2]。在空間適應性拓展流程的搭建中,綜合考慮了空間現狀與使用需求、未來發展之間的協調關系。首先通過探討住宅使用需求與空間構成之間的矛盾,提出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之后以現行住宅設計及改造規范為基礎,與使用者進行行為習慣的有效溝通,從而明確空間拓展方案。最后,依據維護結構安全、減少建筑破壞、提高改建靈活性、增加可拆改能力、促進模塊化建設的原則,制定實施方案(圖1)。

圖1 空間適應性拓展流程

4 既有住宅空間適應性拓展策略

結合既有住宅使用面積過小、動靜分區不明確、行為動線混雜等現狀,嘗試通過水平和豎向空間的擴建和重構,達到改善居住現狀、適應長期發展的目的。

4.1 水平空間拓展策略

水平空間拓展可以采用水平擴建和水平合并兩種方式(表3)。水平擴建是指在既有建筑間距及周邊場地允許的條件下,于既有建筑水平方向相鄰區域擴建部分建筑空間,以增加既有住宅使用面積。常用的水平擴建方法包括外墻擴建、局部懸挑和外墻貼建。外墻擴建在低層建筑的改造中應用較多,沿建筑外墻局部加建空間,并通過增設構造柱、圈梁、分隔縫確保外擴后墻體結構的穩定性(圖2)[3]。局部懸挑一般用于陽臺空間拓展,在項目進程中仍然可以維持既有住宅的正常使用,對居民日常生活影響較小。懸挑方式包括壁柱懸板式、懸板式、壁柱懸梁式、拉桿式、斜撐式、掛挑式(圖3)。當擴建面積較大、具有整體改造需求時,可以采用外墻貼建的方法,將既有住宅的門窗洞口與預制模塊相連。該方法的優勢在于預制模塊能夠預留既有管道位置,減少對舊管道的移動、損壞和更新(圖4)。但在極端地域性氣候地區,該方法對預制材料的保溫及隔熱性能有較高的要求,應用程度受到了限制。

表3 水平空間拓展策略

圖2 外墻擴建示例

圖3 外墻貼建示例

圖4 外墻貼建示例

水平合并是將相鄰的兩個空間沿水平方向通過拆除或打通隔斷的方式合二為一的過程(圖5)。通過在分隔墻增設門洞的方式實現相鄰戶型的合并,從而有效增加套內房間數量和使用面積。套型合并對既有建筑及周邊環境要求較低,改造過程靈活方便,改造完成后效果明顯,對既有建筑造成的影響較小,根據使用對象要求衍生出多種空間布置方案。

圖5 水平合并

4.2 豎向空間拓展策略

豎向空間拓展可以采用下沉式拓展、豎向合并和豎向加建的方法(表4)。下沉式拓展適用于上部空間無法滿足改造和拓展要求,且向下拓展對原有結構的影響在可控范圍內的建筑。通常采用設置擋土墻、夯實基礎部分土壤、弱化與上部結構的連接等方式減少對上部結構的不利影響[4]。同時采用通風井、采光井等措施保證下部空間的天然采光、自然通風,減少空間幽閉感以及增強空間開敞性,更好的滿足使用者居住生理和心理需求。豎向合并適用于水平分隔較多,水平方向改造難度較大,而上層或下層空間結構相近的情況(圖6)。在豎向合并時,應根據原有設計資料核算樓板開洞對原結構的影響程度,同時避免垂直交通空間位置影響住宅使用或采光通風。豎向加建多指建筑樓頂加建,常采用坡屋頂或偏移加建以保證不影響相鄰樓棟的采光效果(圖7)。

表4 豎向空間拓展策略

圖6 豎向合并

圖7 豎向加建

上述策略中,水平合并和豎向合并的方法最大限度的維持了建筑與外部環境的關系,并且具有較好的靈活性和可拆改性。外墻擴建和下沉式拓展對建筑原有結構的改變較大,并且存在改建后可逆性較低,難以滿足未來使用者動態需求的矛盾。利用鋼結構等高強度、易施工材料對既有建筑局部承重墻體進行替換,能夠大幅提高建筑的適應性[5]。屋頂加建和外墻貼建的拓展策略有效促進了組織結構一體化的工業生產模式在既有建筑中的推廣和應用。

5 結束語

本研究探討了符合我國既有住宅特征、滿足使用者需求的空間適應性拓展策略。利用水平和豎向的空間拓展方法提高居住舒適度。通過空間功能置換,滿足不同社會角色、家庭衍變、個人驅動因素下的居住使用需求。倡導利用可拆改模塊、可升級構件提高建筑空間的靈活性,減少建筑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

猜你喜歡
適應性外墻住宅
Jaffa住宅
高層建筑外墻外保溫節能體系施工工藝
新高考適應性考試卷評析及備考建議
外墻防滲工程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判斷:哪位洗得快
掛在“樹”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舵葉選型及適應性參數優化
健全現代金融體系的適應性之“點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