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挖過程隧道掌子面穩定性研究綜述

2020-11-16 08:49康海波萬志強趙剛應
四川建筑 2020年5期
關鍵詞:掌子面盾構巖體

康海波,萬志強,趙剛應,張 乾

(1. 四川路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公路隧道分公司,四川成都 610020;2.西南交通大學地球科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四川成都 610031;3. 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四川成都 610031)

在我國,中西部山區分布廣泛,地勢起伏,地質條件復雜,經常會遇到軟巖、斷層破碎帶以及高地應力等復雜地質情況,使得隧道建設變得困難,要使得隧道成功貫通并投入使用,最主要的還是解決隧道圍巖穩定的問題,在研究隧道圍巖穩定性方面,學者對開挖隧道周圍巖體穩定性研究較多,在對開挖過程中,隧道掌子面穩定性的研究不多,而在實際工程中,經常會遇到開挖面坍塌而引起施工延期、危害人員安全的事故,如奧地利陶恩公路隧道、南昆線家竹箐鐵路隧道以及臥龍隧道等,都發生掌子面坍塌現象,南昆線家竹箐隧道在施工過程中掌子面附近拱頂沉降達240 cm,隧道產生嚴重的大變形,影響開挖進度,所以對開挖面穩定性的研究極為重要。本文將結合工程實例并對前人科研成果進行總結,論述了海內外對掌子面穩定性問題的研究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且闡述隧道施工掌子面失穩的特點。

1 隧道掌子面失穩工程實例

自隧道工程發展以來,出現了許多關于隧道掌子面失穩破壞的案例,掌子面失穩嚴重影響施工工期,并且導致人員傷亡,表1總結了國內隧道掌子面失穩的案例以及失穩特征。

從表1可大致的總結出隧道開挖面失穩的一些原因以及失穩特點,總結如下:

(1)隧道掌子面發生失穩的圍巖巖性一般為軟弱圍巖,圍巖抗壓強度低,屬于隧道圍巖分級的Ⅳ、Ⅴ級圍巖范疇。

(2)在地下水較為發育的地段,容易產生隧道掌子面失穩破壞,并且通常伴隨掌子面突水涌泥現象。

(3)開挖面失穩前,由于開挖面前方巖體強度以及剛度無法達到圍巖平衡的要求,圍巖擠出變形很大,且形變呈不收斂擴大的趨勢,以致隧道開挖輪廓面巖體失去穩定,隧道開挖面坍塌;隧道開挖面失穩特征受地質條件、隧道埋深、地下水分布、地應力等的影響,且隧道開挖面失穩不一定發生在軟弱巖體中,在節理裂隙不發育、圍巖巖體完整的地段也會發生掌子面失穩。

(4)開挖面發生失穩性破壞時,隧道圍巖產生大變形,隧道開挖面發生失穩性破壞通常有以下現象:在自然地表發生坍塌、裂縫,開挖面土體向隧道內變形,隧道四周巖體變形速率增大,初期支護開裂,鋼拱架出現扭曲,二襯出現裂紋掉塊等。

2 隧道掌子面穩定性研究現狀

隧道開挖面穩定研究主要集中在對隧道開挖面破壞機理方面,隧道開挖面破壞機理的分析可概括為兩類:一種是隧道開挖面破壞之前的穩定性分析,另一種是開挖面破壞以后,其破壞方式的分析,然而對破壞之前進行穩定性分析,對實際施工來講可以更加有效的預防災害的發生,所以國內外學者通過理論分析,模型實驗以及數值模擬的方法,對在開挖面失穩極限狀態下道周圍巖穩定性分析開展了大量有益工作。

2.1 理論分析

理論研究普遍采用三種方法,著眼于開挖面的整體性破壞或者穩定性的研究,一種是穩定系數法,第二種為極限分析法,最后一種為筒倉理論。

2.1.1 穩定系數法

通過穩定系數法研究掌子面穩定性的工作起步較早,1967年Broms等[1]采用極限解析的方法,提出在無支護條件下,黏土地層中掌子面穩定性系數,如下所示:

N=(σs+γH-σT)/Su

表1 隧道掌子面失穩案例

式中:Su為不排水抗剪強度,σs為超載,γ為土的容重,H為隧道軸心到地表面的距離,σT為開挖面支護壓力,N為穩定性系數。最終基于室內模型實驗和現場測試,得出相對穩定性系數N超過6時開挖面將發生失穩破壞的結論。

Davis[2]基于開挖面穩定系數研究方法,采取上邊界塑性的極限分析法,計算中假設研究對象為Tresca材料,并且隧道為無支護、縱向平面應變穩定問題,在塌陷與鼓起兩種不同的破壞條件下分析隧道開挖面穩定與支護剛度大小的關系,研究得到掘進過程中開挖面穩定的兩個下限解,以及兩個穩定系數計算方程。Sloan等[3]在Davis等的前人研究基礎上,對開挖面穩定性的上限解進行了改善,由于沒有考慮滲透力對掌子面穩定性的影響,所以Sloan所提出的穩定系數計算公式只適用于隧道掌子面無地下水作用的條件下。

2.1.2 極限分析法

Atkinson和Potts[4-5]在滿足屈服準則和應力邊界的條件下,創建了一個和自然地表相切的圓弧形靜力許可應力場,借助應力平衡方程求得隧道支護作用力下限解。根據隧道模型實驗得出隧道巖體坍塌形態,創建一個楔形坍落體的速度許可場,最后根據坍落體的內功率與外功率相等,求得隧道支護力上限解。Soubra[6]采用極限分析法,建立掌子面失穩的三維破壞機制,根據掌子面土體破壞模式的不同,分別計算出隧道主動破壞和被動破壞兩種方式下的極限支護力。

2.1.3 筒倉理論

本次研究所有統計數據全部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處理,其中計數資料使用χ2進行檢驗,使用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Janssen通過觀察到筒倉中豎向應力與深度的變化,得出在筒倉中豎向應力與深度變化呈非線性變化的特點,從而建立Janssen方程,Horm基于Janssen筒倉理論,建立由開挖面前方楔形體和開挖面上方棱柱體兩部分構成的三維楔形體計算模型如圖1所示,在計算時,Horm采用開挖面的面積約等于正方形ABCD的面積,即B=πD/4(其中B為楔形體寬,D為隧道高度),Atkinson等[7]借助楔形體和上方棱柱體的極限平衡方程,通過水平和豎直方向的平衡方程,最終求出保證隧道開挖面開挖穩定的最小支護作用力。

圖1 Horm建立的三維楔形體計算模型

2.2 模型實驗

室內實驗是分析隧道圍巖穩定性的另一類方法,依據相似理論,通過建立一定比例相似材料的隧道模型,研究在開挖過程中隧道圍巖的穩定性以及支護結構受力和變形特點,當模型實驗滿足相似原理的條件下,可以直觀的觀察隧道圍巖變形破壞過程,并且結果可靠,因此國內外研究者通過模型實驗對隧道開挖過程中掌子面的破壞形態做了許多研究。

在研究當隧道圍巖為軟弱松散巖體,開挖面的破壞方式以及破壞形態方面,Chambora和Corte[8]通過模型實驗研究隧道圍巖為無粘聚力土體,當隧道埋深改變時,通過逐漸減小開挖面的支護力,觀察開挖面巖體的破壞形態(圖2)。研究結果表明:開挖面前方巖體的破壞形態與楔形體相似,上方巖體則與筒倉狀相似;當隧道埋深較淺時,塌陷巖體容易擴展到地表,埋深較大時,開挖面前方巖體的塌陷深度不會到達地表,且當隧道道徑固定時,開挖面的臨界支護作用力的大小受埋深的影響不大。

圖2 掌子面破壞形態[8]

童建軍等[9]采用室內實驗的方法對砂土隧道開挖面的破壞形態開展了研究,分析結果發現開挖面的破壞位置主要集中在開挖面前方尚未支護段的圍巖拱部以及邊墻位置,或在開挖面上,開挖面破壞方式有三種分別為:未支護區間破壞方式、開挖面破壞方式以及未支護區間與開挖面一起破壞方式,并且得出隧道巖體的基本力學參數是影響開挖面失穩破壞的重要因素。Mair[10]總結在砂土層和粘土層隧道開挖模型實驗結果,認為在砂土層和粘土層隧道開挖過程中,掌子面具有不同的破壞形態(圖3),并且破壞機理也顯著不同,在砂性土中,開挖面上方巖體破壞面呈現明顯的“煙囪”狀;而在粘性土中,由于c值(粘聚力)大于砂性土,掌子面上方巖體破壞形態則呈現為盆狀。Korniya[11]則通過模型實驗驗證了Mair部分結果,他認為在隧道斷面為矩形時,在砂性土中隧道掌子面的破壞形態和Mair結果一致,但當隧道斷面為圓形時,與Mair的結果則不一致。

圖3 黏土和砂土的掌子面破壞機理[10]

國內外研究者通過模型實驗對隧道掌子面的破壞形態以及破壞機理進行了大量工作,但主要著重點在砂土以及黏性土中隧道開挖時,掌子面的破壞形態上,并且對隧道埋深、圍巖性質、隧道斷面類型以及圍巖物理力學參數等方面對掌子面破壞的影響也進行了研究。

2.3 數值模擬

數值模擬軟件的出現極大的提高了隧道模擬計算分析能力,研究者主要通過數值模擬研究掌子面的破壞形態以及在盾構施工中極限支護力大小。通過數值模擬研究開挖面的穩定性主要集中在盾構隧道開挖面的穩定性。

盾構施工中要保障掌子面的穩定最為關鍵的因素是確定極限支護力的大小,當支護力大于極限支護力時,在施工過程中才能保障掌子面的穩定,所以極限支護力這個參數極為重要,許多研究者也對盾構施工過程中掌子面推力進行了研究。裴洪軍[12]采取數值模擬軟件對南京某地鐵區段盾構支護力開展了模擬分析,提出了該區段開挖面穩定系數取值的合理范圍,他提出盾構區間的深跨比對盾構支護力的大小起決定作用,它是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黃正榮[13]等采取FLAC3D軟件對盾構開挖面的臨界支護壓力開展了數值分析,并將分析結果和室內試驗進行了對比分析。然而在盾構掘進過程中,開挖面直徑也對掌子面的穩定性有重要影響,高立群運用數值計算軟件,比較分析正常直徑和大直徑盾構在開挖面受力大小,研究發現開挖直徑越大,隧道開挖對地層的影響越大,掌子面前方和側方巖體的下沉量越大,并且研究得出開挖直徑與下沉量的關系。在開挖面破壞形態方面,秦建設[14]釆用FLAC3D軟件依次對砂土中和黏土中隧道幵挖面的穩定性開展了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結果:砂性土中開挖面前部巖體破裂表現為楔形狀,上部則變現為煙囪狀,而且伴隨隧道深度的增大,其坍塌范圍越難以影響到自然地表;黏土中開挖面的破壞方式由兩部分組成:開挖面前部滑動及上部巖體變形,導致在地表形成塌陷。

(1)現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盾構施工過程中,開挖面的穩定性問題,而實際山嶺隧道很少使用盾構機械施工,多采用新奧法施工,盾構施工可以對掌子面施加推力來保障隧道掌子面的穩定而新奧法施工無法給掌子面施加推力,而是對開挖面前方圍巖進行超前支護以及采用合理的開挖方法來確保開挖面的穩定。

(2)掌子面穩定性的研究多集中在軟巖以及砂質巖隧道中,在實際工程中,也會出現完整性較好的硬巖隧道出現掌子面失穩的情況,例如隧道穿越傾斜巖層,巖體可能沿著巖層層理面進行滑塌,導致開挖面失穩。

3 隧道掌子面失穩特點研究綜述

通過總結海內外研究者對開挖面穩定性的研究成果以及結合表一實際工程案例,可以看出開挖面失穩通常發生在開挖面臨空圍巖或者開挖面前部巖體,不同隧道因其地質環境、地應力、圍巖巖性以及隧道埋深的不同,掌子面發生失穩時,其失穩破壞的位置、時間、程度以及影響范圍都不相同。為了研究掌子面失穩的特點,本節將從圍巖巖性條件、掌子面失穩類型以及掌子面破壞特點等方面進行總結研究。

3.1 掌子面失穩圍巖巖性條件

掌子面失穩主要發生在軟弱圍巖中,軟巖是指在極限飽和抗壓強度不超過30 MPa的巖石,如泥巖、千枚巖、頁巖等在隧道處于偏壓、淺埋或者深埋狀態,當出現地下水作用時,此類巖體極易出現軟化、膨脹、溶蝕等現象,使得巖體的強度下降,從而發生變形破壞導致掌子面失穩,表2總結了容易發生開挖面失穩的圍巖性質,從表2可以看出,掌子面容易發生失穩的圍巖巖性主要是集中在泥質含量較高或者層理發育的沉積巖中,少量由沉積巖變質而來的變質巖,由于保留了變質前的層理結構,也極容易發生掌子面失穩,巖漿巖由于巖體完整,巖體強度高,很少發生掌子面失穩,但值得注意的是,掌子面失穩不一定只發生在軟巖中,整體性較好、巖性強度與剛度較高的地層也有可能發生。

表2 易發生掌子面失穩的圍巖巖性

3.2 掌子面失穩類型

圍巖巖性和地下水條件的不同會使得掌子面失穩的類型也同,如在軟弱圍巖中,因為巖體強度較低,再加上有地下水的作用,使得巖體軟化,巖體崩落;另外在核心土上部的巖體,因為存在不透水層,從而使上部透水層產生的土壓、水壓從開挖面涌現,最終導致開挖面巖體塌陷。在砂質巖體中,開挖面失穩主要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地下水較為發育的砂質圍巖,砂層隨著地下水一起涌出掌子面而發生坍塌;另一種是砂質圍巖在由于排水和通風的原因而變干燥,圍巖強度降低造成坍塌。在巖體節理裂隙發育的地層中,在特殊情形下巖體中會夾雜有強度小厚度薄的千枚巖薄層,巖體在開挖擾動下,會沿其節理面發生錯動,甚至崩塌。當隧道越過傾斜巖層時,雖然巖石強度高,但是巖體順著軟弱節理構造面發生剝落而崩塌,導致開挖面失穩。當隧道巖體較為破碎時,因為軟弱破碎帶的存在,巖體開挖后,圍巖應力發生重分布破壞了原有圍巖間的接觸程度,在地下水發育的破碎帶圍巖中,掌子面可能產生突水,涌泥的現象,如果在地下水不發育破碎帶圍巖,隧道開挖后開挖面巖體由于應力重分布而變得松散破碎,進而導致坍塌。

3.3 掌子面變形破壞特點

開挖面發生失穩時,首先破壞的位置主要在開挖截面的拱部以及未支護圍巖段邊墻或者拱腰位置等。就淺埋隧道而言,隧道開挖面發生失穩時,破壞影響范圍將延續至地表,由于在橫斷面方向上不能形成有效承載拱,所以開挖面前部土體快速下沉,延續至地表形成塌陷坑。當隧道埋深達到一定程度時,此時掌子面破壞對地表幾乎沒有顯著的影響。對于埋深大隧道,隧道開挖后,達到失穩條件的開挖面在拱部由于拱部圍巖被擠出,難以形成承載拱結構,在未及時支護區段產生掉塊,若進行支護,會出現支護開裂,鋼架發生扭曲等現象。開挖面前方圍巖發生變形破壞也是開挖面失穩的重要表現,開挖面前方土體由于開挖擾動的影響,導致前部土體圍巖道周應力增大使得變形提前釋放,開挖面前方土體變形程度取決于圍巖強度以及受開挖擾動的強弱,而開挖面前方土體的變形程度又決定圍巖是否侵入設計斷面內,若開挖面前方土體變形導致圍巖侵入隧道凈空斷面則標志開挖面發生失穩。

4 結論

本文對隧道掌子面失穩工程實例進行總結歸納,系統論述國內外對掌子面穩定性的研究現狀并且提出研究所存在的問題,最終結合國內外研究成果以及隧道掌子面失穩實際工程案例,對掌子面失穩特點進行總結,得出以下結論以及展望:

(1)現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盾構施工隧道掌子面穩定性問題,對新奧法施工過程掌子面的研究較少,新奧法施工可以研究超前支護下掌子面的穩定性問題,以及多個超前支護共同作用和單一超前支護對隧道掌子面穩定性的影響。

(2)開挖面失穩多發生在軟弱圍巖隧道,破碎巖體以及地下水和結構面發育的地段,并不代表開挖面失穩只發生在巖體破碎或者巖體強度差的區段,對于完整性好的硬巖也有可能發生開挖面失穩。

(3)掌子面失穩類型隨著圍巖巖性以及地下水分布情況不同而不同,首先發生失穩的破壞部位主要是開挖輪廓面的拱部以及未支護圍巖段邊墻或者拱腰部位,隧道埋深對掌子面失穩破壞方式有重要影響,并且掌子面前方土體變形也是掌子面失穩破壞的主要原因。

猜你喜歡
掌子面盾構巖體
皂市水利樞紐工程壩基巖體利用研究
隧道掌子面超前錨桿連續交替式布設方案研究*
小直徑雙模式盾構機在復合地層中的施工應用與實踐
基于模糊數學法的阿舍勒銅礦深部巖體巖爆傾向性預測
水泥回填土技術在盾構出洞加固中的應用及改善方法
盾構穿越既有建筑物施工關鍵技術研究
崩塌(危巖體)地質災害的穩定性與防治措施研究
新型盾構機刀圈用6Cr5Mo2V鋼力學性能研究
公路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應用技術研究
軟弱圍巖掌子面擠出變形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