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場航管樓工程的結構抗震設計研究

2020-11-16 08:09楊仲國董建鋒
四川建筑 2020年5期
關鍵詞:內筒連廊牛腿

張 旭,楊仲國,董建鋒

(1. 成都軍區空軍勘察設計院,四川成都 610041; 2. 中國建筑西南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52; 3. 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公司,北京 100083)

一般而言,航管樓工程的功能性建筑包括航管樓及塔臺。航管樓及塔臺是機場的指揮中心[1],承擔著民航航行調度、空中交通管制、航空通信、氣象測報等功能[2],為民航航班的正常運行提供保障。GB 50233-2008《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3]對其抗震設防類別的劃分較干線機場航站樓嚴格,航管樓及塔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GB 50233-2008《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3]將建筑物的抗震設防類別分為四個類別,從高到低依次為:特殊設防類、重點設防類、標準設防類和適度設防類。根據規范,航管樓的抗震設防類別為高于重點設防類,即其設防類別應介于特殊設防類和重點設防類之間,但對于應當在哪些方面比重點設防類嚴格等問題,規范并未進行闡述和說明。關于航管樓,已有研究從概念設計[2]、消防設計[4-5]、防雷設計[6]、節能設計[7]等方面對航管樓的設計進行了闡述,但鮮有研究從結構抗震設計方面對其進行分析。因此,本文以四川某機場航管樓工程為例,從結構抗震設計的角度,分析航管樓工程應采取的結構抗震加強措施。

1 工程概況

本航管樓工程位于四川省某市,抗震設防類別為6度(0.05g),第一組。工程包括三個建筑單體:航管樓、塔臺及連廊。航管樓主要功能為通信、配電、辦公等,塔臺主要功能為管制,連廊作為走廊連接兩個結構,總建筑面積736.43 m2(塔臺不計入),三者相對位置關系如圖1所示。航管樓地上2層,建筑平面為規則矩形,軸線尺寸26.1 m×13.2 m。塔臺房屋高度為28.95 m,地上8層,地下1層,平面外形為圓形,中間為方形電梯間,下部圓直徑(軸線尺寸)為φ6.3 m,高寬比4.39。連廊地上2層,建筑平面為規則矩形,軸線尺寸6.65 m×2.1 m。塔臺采用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頂層為鋼框架結構的管制室(圖2),航管樓、連廊為混凝土框架結構。

本工程(航管樓、塔臺、連廊)位于填方區,最大填方高度約14 m,最小填方高度不到4 m。填方區由機場土方工程中地基處理專業進行統一處理,清除表層軟弱土,填筑體按道槽區回填要求?;靥钔料屡P土層從上到下依次為:耕植土、粉質黏土、粉砂質泥巖等。

2 本工程結構設計采取的抗震加強措施

2.1 結構整體加強措施

(1)本工程塔臺、航管樓抗震設防類別根據規范取為高于重點設防類,連廊是連接塔臺及航管樓的通道,故連廊抗震設防類別也取為高于重點設防類。三個建筑單體在計算地震作用時提高1度,即按7度(0.10g)進行計算;同時抗震等級提高一級,即混凝土剪力墻、混凝土柱抗震等級按二級計算,塔臺頂部鋼框架抗震等級按三級計算。

(2)連廊因建筑功能要求需采用單跨框架結構。根據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范(2016年版)》[8]第6.1.5條文說明:一~二層的單跨連廊應進行加強。本工程連廊采取如下加強措施:將其抗震等級提高為二級,并進行性能化分析,結果表明其整體能滿足中震彈性的要求。

(3)航管樓計算結果顯示,在考慮偶然偏心影響的地震作用下,樓層豎向構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層間位移比為1.25,大于樓層平均值的1.2倍,但超出不多,計算考慮雙向地震。

2.2 結構局部加強措施

對于結構的部分薄弱區域,本工程分別從軸壓比控制及配筋加強、塔臺內外筒銜接加強、塔頂鋼結構與下部牛腿銜接加強、其他局部措施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2.2.1 軸壓比控制及配筋加強

(1)對于塔臺,進行如下控制:剪力墻軸壓比全高控制小于0.35;提高底部加強區剪力墻的分布筋配筋率(加大至0.4 %以上)及約束邊緣構件縱筋配筋率(加大至1.35 %以上),確保第二道防線較弱時筒體剪力墻有較強的抗震能力抵抗地震作用;適當提高連梁的箍筋配筋率,以提高連梁的抗剪能力和延性。這些措施保證了核心筒有足夠的剛度以及抗震能力,核心筒亦無明顯的薄弱環節,整個結構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應。

圖1 航管樓、塔臺及連廊底層平面(單位:mm)

圖2 塔臺計算模型

(2)對于航管樓,一層所有混凝土柱及二層角柱箍筋全長加密,保證地震工況下具有更好的延性。對于連廊,柱箍筋全部加密,保證地震工況下具有更好的延性,以彌補其因單跨結構造成的抗震性能薄弱環節。

2.2.2 塔臺內外筒銜接加強

(1)塔臺的內筒四個轉角處設置暗柱,外筒根據門窗洞口位置,每層較均勻地設置6~8根暗柱(圖3);同時在每層樓層標高處內外筒上均設置與剪力墻同寬的暗梁,并設置框架梁連接內筒和外筒。這些暗柱和暗梁形成的“暗框架”共同構成整個結構抗震體系的一道防線。

圖3 暗柱布置示意(單位:mm)

(2)塔臺除頂層以外的部分以樓梯為主,并有管道。因樓梯和管道的阻隔,塔臺內外筒連接較弱。故在每層標高位置處設置框架梁連接內筒和外筒;對于水管,不再專門預留洞口,而是將樓板、梯板直接連通至內筒上,將管道預埋在板中;對于電線電纜等的開洞,在不影響使用的前提下,采用框架梁連接內筒和外筒,將較大的洞口分隔成3個較小的洞口,如圖4所示。

圖4 內外筒連接較弱處的加強處理示意(單位:mm)

(3)連接內外筒的樓板、梯板,鋼筋均拉通分別錨入內外筒中,并適當增大每層樓板厚度至150 mm。因梯板鋼筋錨入內外筒,故樓梯荷載將傳遞至內外筒墻體上。對最底層樓梯處內外筒墻體、層高最高處內外筒墻體、樓梯對應的墻肢最長處的內外筒墻體進行穩定性驗算,滿足穩定性要求。

2.2.3 塔頂鋼結構與下部牛腿銜接加強

塔頂鋼結構柱將架于塔臺外筒頂層,為保證塔臺外筒的承載力及結構整體性能,需在外筒上增設牛腿。塔頂鋼結構與下部牛腿銜接加強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塔臺16.450~20.950 m標高處因設置牛腿存在剛度變化,故將牛腿從下一層板底(16.300 m)開始逐漸向外凸出,使得牛腿在3 850 mm高度上外凸由0達到最大值(800 mm),使得剛度的變化更加平緩如圖5(a)所示。同時,增大16.450~20.950 m標高剪力墻配筋,并在16.950 m標高及20.950 m標高設置暗梁形成環箍(詳第2.2.2節),在一定程度上對剪力墻進行約束。

(2)將塔頂鋼管柱向下延伸一層(伸至20.950 m標高),如圖5(a)所示,并在鋼柱上全長設置栓釘與牛腿進行連接,保證鋼柱嵌固如圖5(b)所示,同時在20.950~24.600 m層形成鋼骨混凝土結構過渡層。因設置牛腿及鋼柱,適當增大了20.950~24.600 m標高處剪力墻配筋。

(a)牛腿設計

(b)柱腳栓釘設計圖5 牛腿做法及鋼柱柱腳做法示意(單位:mm)

2.2.4 其他局部措施

(1)塔臺電梯在第3~5層不???,但考慮到內筒剪力墻在其他樓層均開設了門洞,故在第3~5三層也開設與其他層相同大小的洞口,以保證內筒剪力墻各層受力較為均勻。這三層的電梯洞口以填充墻填充。

(2)航管樓樓梯底部采用滑動支座,以保證地震作用下其具有較大的變形能力。

2.3 基礎加強措施

根據勘察報告,本工程擬建場地為抗震不利地段,將對基礎進行如下加強:根據現場情況考慮負摩阻力的影響。同時,保證樁基進入持力層的深度不小于3倍樁徑,保證樁基承載力滿足要求并有一定的富余;對于局部填土厚度較大區域,保證樁基進入持力層深度不小于4倍樁徑。

2.4 非結構構件加強措施

對于填充墻、女兒墻等非結構構件,采取下列措施:

(1)塔臺女兒墻位于塔臺24.600 m、28.500 m標高兩處。因其所處高度較高,故塔臺女兒墻采用鋼筋混凝土與主體結構一起澆筑。

(2)玻璃或石材幕墻、裝飾飾面、各類頂棚、外掛保溫材料及建筑附屬機電設備等其他非主體結構構件,應選擇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設計與施工。其自身及其與結構主體的連接及預埋件,應滿足7度抗震要求。非結構構件的抗震措施需滿足JGJ 339-2015《非結構構件抗震設計規范》的要求,并應得到本主體結構設計單位認可。

3 結論

本文以四川某機場航管樓工程為依托,介紹了航管樓、塔臺、連廊的工程概況,分析了結構抗震設計可采取的措施,主要結論如下:

(1)提高一度進行結構計算,可從整體上加強結構的抗震性能。

(2)塔臺內外筒設置暗柱、暗梁,內外筒之間設置框架梁,樓板鋼筋拉通內外筒,彌補內外筒之間連接較弱的缺陷,形成結構抗震的一道防線。

(3)由于牛腿將造成結構局部的剛度增大,故將牛腿從下一層板底開始逐漸向外凸出,使結構的剛度變化趨于平緩。

(4)考慮負摩阻力的影響,樁基進入持力層的深度不小于3倍樁徑,對于局部填土厚度較大區域保證樁基進入持力層深度不小于4倍樁徑。

(5)塔臺女兒墻采用鋼筋混凝土澆筑,并保證其他非結構構件的抗震措施要求滿足7度抗震要求。

通過上述抗震設計加強措施,保證本工程結構方案基本達到安全、可靠、舒適的目標。

猜你喜歡
內筒連廊牛腿
破碎地層取心工具內筒保護技術研究與應用
空中連廊使用特征及適宜性評價模型研究
王開明:用油畫藝術展現最美牛腿
銹蝕鋼牛腿節點加固受力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高層建筑大跨度鋼結構連廊設計分析
大跨度復雜鋼結構連廊的設計探討
鋼筋混凝土牛腿受力性能與計算方法研究綜述
保鮮膜筒的妙用
連廊巧利用 教學有妙招
攀鋼1、2#干熄爐斜道區牛腿損壞原因分析及改進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