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域下藏族的生存位育

2020-11-16 06:57尹詩媛馮瑞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20年8期
關鍵詞:藏族

尹詩媛 馮瑞

摘 要:生態域的存在為民族單位的存在與繁衍提供了基本場所,民族單位的興衰皆是在一定的生態域中實現的。因此,生態域的范圍大小及其內部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等都會對民族單位的生存與發展產生一定影響。本文擬從藏族所在生態域對其進行生存位育條件的提供和范圍的限制兩方面出發探討生態域對民族單位繁衍生息的影響。

關鍵詞:生態域;民族單位;藏族;生存位育

在我國,“位育”一詞由潘光旦提出,他認為“位育”有兩個條件:一個是生物的個體或團體,一個是這個個體或團體所處的環境?!盵1]傲東由此提出“生存位育”的概念,認為“各民族在‘生存舞臺中安其所、遂其生的客觀性,被稱之為‘生存位育”[2]并進一步提出“民族的生存位育不是孤立的過程,各民族的人口比例及其民族大小都與生存位育有關”[2]。由此可見民族的生存位育即民族繁衍生息的動態過程,而這一動態發展需要一定的自然環境作為載體,即生態域。

一、作為民族單位之藏族

民族單位是一個匯集了地理、生物、文化等多重維度的分析單位,它始終處于一個動態發展過程之中。史祿國將民族單位(ethnos)界定為“它既是人類得以進行種族再生產的生物性單位,又是生物性的進化得以發生的人類單位”[3]。藏族作為一個民族單位,是我國56個民族之一。在我國,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信息顯示,全國藏族人口達到6282187人,是我國的第8大少數民族。藏族根據區域文化特征,又可分為三大藏區,即衛藏、康巴、安多。

衛藏又可細分為:前藏、后藏、藏北高原上的阿里。藏南谷地所在的雅魯藏布江兩岸是藏區自然環境最好的區域,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是西藏主要農業區,聚集了西藏大半人口;藏北高原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不宜發展農業,但有茂盛的草場,是藏區重要的牧場??蛋筒貐^主要包括西藏昌都地區、四川甘孜州和阿壩州、云南的迪慶州等地。藏區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大體可分為南北兩部分,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北部是山地和平坦的高原且河流上游有谷地,是重要牧區。南部有眾多河谷平原,是重要農業區,橫斷山區為半農半牧區。安多藏區主要指阿尼瑪傾雪山到青海湖一帶。海拔在2600-4500米左右,有著廣袤的草場,黃河上游的草原、環青海草原都是優良的天然牧場。

總的來看,三大藏區大部分分布于高原高山地帶,為高原高寒氣候,區域內地勢高、氣候冷、空氣稀薄、群山縱橫。

二、生態域為藏族提供生存空間

生態域作為一個實際存在的有限的區域,為藏族的生存位育提供了空間。一方面,在該生態域中,藏族族人得以繁衍后代,即作為民族單位的藏族的生物性得以體現;另一方面藏族在該空間中開展經濟、文化等活動,即該生態域也為藏族的社會性發展提供場所。

1.人口繁衍。

人口作為民族單位的基本構成要素,是藏族存在的基礎條件。該生態域為藏族族人發展畜牧業和農業以滿足生存所需的食物、御寒的衣物等提供了條件。作為生物人,藏族在此得以繁衍生息,擴大族群。此外,這一自然環境也造就了藏族族人不同于生活在低海拔地區的人的體貌特征,如膚色相對較黑、高原紅以及耐缺氧的基因和強健的體魄等。

2.經濟。

三大藏區內雖均有農、牧業分布,但藏族的主要經濟產物是來自于畜牧業和該生態域下獨有的自然產物。因高原高山氣候,農業多分布在高山河谷地區,所占面積小,以青稞為主的農作物多滿足于自身需求,但廣袤的天然草場為藏族發展畜牧業提供有利條件。同時,受高原山地海拔、氣候等因素影響多生長一些當地獨有的動植物,如藏藥、蟲草、雪蓮等。因此,藏族在此生態域下主要經濟產物有:牛、羊、奶制品(酥油、酸奶等)等畜牧產品和藏藥、蟲草等自然產物。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同一生態域下往往生活著多個民族單位,或以某一民族為主或分區域分布。藏區也是如此。以甘南州為例,州內主要生活著回、漢、藏三大民族。受自然條件、地理格局的限制,已大致形成了漢族側重于農事,回族側重于經商,藏族以發展畜牧業為主的多元生計方式。藏族通常將自己養殖的牛羊在騾馬交易市場賣給以回族為主的“牙行”再由回族進行倒賣。同時,因自產的農作物種類和產量均有限,藏族需要通過與周邊善于經商的回族或其他民族進行交易才能獲得其他農業產物以滿足生產生活需要。生態域為多民族的存在,以及它們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提供了場所。

3.文化。

我國民族居住呈現出“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這為我國各民族之間文化的交流、溝通奠定了基礎。在甘南地區,“牙行”雖多為回族,但因其職位的需要,他們會學習一定的藏語以便于與藏族進行經濟貿易。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標志,回族在學習、使用藏語的過程中已經與藏族發生了文化交流。當然,藏語的作用和影響遠不止于此,它對當地方言也造成一定影響。如漢語的基本句式多為“主謂賓”(SVO)結構,如:你吃飯了嗎?而藏族則多為“主賓謂”(SOV)結構,如:你飯吃了嗎?在藏族與漢族的交往、交流過程中,藏族的句式漸漸在當地其他民族的日常交流中被普遍使用。

同一生態域中,在經濟交流、語言交流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甘南地區的藏族雖以族內婚為主,但已經出現的較多的與周邊民族進行族際通婚的案例,甚至有回藏通婚案例。

三、生態域大小對藏族生存位育的限制

另一方面,生態域大小對藏族生存位育也起著限制作用。一是氣候、地勢對人口數量的影響。三大藏區主要地理分布在高原地區,普遍存在氣候高寒、紫外線強、缺氧等情況。缺氧直接影響到藏族幼兒生長,近年已有研究表明,藏族因長期生活在高寒缺氧的環境中,已形成了適應稀薄氧氣的基因,這是中低海拔地區的人們所沒有的。但惡劣的氣候依然限制著藏族人口增長,不能適應環境的幼兒仍將被自然環境所淘汰。

二是食物對藏族人口的影響。藏族的日常飲食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由牧業生產而來的肉食以及其乳制品,如牛羊肉、酥油等;一是通過農業生產而來的以青稞為主谷物。近年來,我國的農業科技雖取得了巨大進步,但受地理地勢的影響,其在藏族農業勞作中的使用有限。此外,有限的生態域限制了農場與牧場的范圍。這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藏族肉類、谷類食物的產量,有限的食物只能滿足有限的人口生長。

四、藏族的生存位育

作為民族單位的藏族正是在這樣的生態域中得以繁衍生息,延續至今的。生態域范圍大小與區域內環境對藏族生存位育的限制,促使這一族群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實現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處,如生育觀念的轉變與生態搬遷。

1.生育觀念。

在經濟的快速發展與自然環境的制約雙重作用下,藏族人的生育意愿由過去的多生轉變為如今的少生,從單純追求子女的數量逐漸轉向重視子女的素質。

在過去,生活在地廣人稀的自然環境中的藏族幾乎感受不到人口的壓力,加之受藏傳佛教的影響,他們形成了多子多福的普遍觀念。而今,一方面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子女養育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因人口的不斷增加,生產、生活所需的養殖的牛羊的增加以及全球變暖,導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環境壓力變大。藏族族人傳統的生育觀念正在發生轉變,少生優育正在成為普遍追求。

2.遷徙。

在該生態域內人口向自然環境相對更優的地方搬遷。例如,2019年12月23日西藏那曲市雙湖縣2900人牧民告別了平均海拔5000米的家鄉,經過近千公里搬遷到海拔相對較低的藏南雅魯藏布江南岸的貢嘎縣境內。隨著人口增長,當地人畜和野生動物爭奪生存空間的現象愈發凸顯。特別是因為地處偏遠,環境惡劣,投資成本高,吃水難、上學難、看病難、出行難始終困擾著極高海拔地區的群眾。藏族族民通過向低海拔區遷徙來解決人與自然共生的難題。

當然,除了上述的兩點,在該生態域中,藏族還有通過加大對現代科技、媒介的利用等以實現自己的良性發展。如,通過利用抖音、快手等媒介進行直播宣傳當地特有的美食、美景、藏族風俗等吸引游客來訪,推動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以獲得經濟收入。也有將當地的特有的農副產品、畜牧產品放在淘寶、京東等網站上進行直接販賣從而獲得收入??傊?,這都是藏族為適應這一生態域,為在這一生態域中實現長足發展而做出的舉措。

五、結語

生態域是民族單位繁衍生息的基礎,民族單位在其中得以產生、發展。藏族的生存位育也有其相對固定的生態域,一方面該生態域為藏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了生存空間與場域,另一方面,生態域大小也限制的藏族生存位育的無限擴張。當然民族單位在這一生態域中也不是完全被動的。生態域是民族單位生存位育的土壤,民族單位要想在其中得以長久發展,不僅要被動接受生態域對它的影響,還要積極主動地去適應生態域,在必要的時候適時改造生態域以實現生存位育。

參考文獻:

[1]潘乃谷.潘光旦釋“位育”[J].西北民族研究, 2000(1):7.

[2]傲東.論民族興衰的根本原因 [J].西北民族研究,2001(4):106.

[3]史祿國.ethnos( 民族)及其變遷過程 [J]. 滿語研究,2015(1).

[4]吳秋林.藏區天葬儀式文化根源探析——兼論漢藏“彼岸”共融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9(11).

[5]葉遠飄.西藏天葬源流考——兼論天葬師角色歧視的緣起[J].西藏研究,2016(3).

作者簡介:

尹詩媛(1996—),女,漢族,四川岳池,西北民族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民俗學。馮瑞,女,哈薩克族,1971.11,新疆伊犁,職稱:教授,學歷:博士,研究方向:民族學、哈薩克族民俗文化研究。

猜你喜歡
藏族
藏族的青稞酒文化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對茶葉情有獨鐘
多康藏區藏族源流考釋
《演變》《藏族少女》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討
守望國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國土的藏族姐妹花
藏族女性的啟蒙之歌——評央珍的長篇小說《無性別的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