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與俄羅斯國家治理和發展路徑選擇

2020-11-17 09:06高立偉
現代國際關系 2020年8期
關鍵詞:葉利欽歐亞主義

高立偉

由于歷史、地理、文化沖擊等原因,俄羅斯出現了不同的文明主義,其中以斯拉夫主義(славянофильство)、西方主義(западничество)、歐亞主義(евразийство)尤顯突出,這些文明主義相互作用構成了一種對沖模式下的俄羅斯文明體系。在這種文明對沖模式下,俄羅斯國家發展和建設模式特點突出,矛盾性與選擇性并存,因此俄羅斯也成為一個“歐亞文明對沖體”??梢哉f,這種文明對沖構建了俄羅斯的國家治理和發展路徑。本文論述的俄羅斯的文明主義不僅是一種簡單的人文精神,而是在多元而多源的歷史背景和政治環境下,俄羅斯民族對于國家屬性和文明歸屬的一種選擇和認同,更是俄羅斯治理國家和發展路徑所遵循的理論根源。

一、俄羅斯歷史上主要的文明主義類型

起源于第聶伯河流域的俄羅斯民族,在拜占庭文化、蒙古帶來的東方文化以及西方文明的共同影響下,文明形式多樣發展、融合對沖。加之其橫跨歐亞大陸的地理現實,更是為其成為一個“歐亞文明對沖體”創造了先天條件,正如普京總統所說:“俄羅斯永遠感到自己是歐亞國家?!雹侑'荮学乍讧蕨讧?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Путин.Россия: новые восточные перспективы,Президент России,http://www.kremlin.ru/events/president/transcripts/21132.(上網時間:2000年11月9日)但是,隨著歷史的不斷演進、社會的變遷、歷史人物的出現以及俄羅斯民族的認知不斷豐富,這種“歐亞文明對沖體”又得以不斷豐富和完善。

第一,斯拉夫主義。斯拉夫主義產生于19世紀四五十年代,成型于與西方主義的爭論中,其深層次的內涵可以概括為俄羅斯民族的文明自信,倡導尊崇俄羅斯的民族精神,即俄羅斯民族對于自己的文明優越性有絕對的認同感,反對俄國發展西方式道路。斯拉夫主義者普遍認為“我們(俄羅斯民族)很有價值,我們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我們自己的歷史使命”。②Юрий Сергеевич Пивоваров.Вечный спор:Западники и славянофилы,Православный журнал“Фома”,https://foma.ru/vechnyijspor-zapadniki-i-slavyanofilyi.html.(上網時間:2009年7月30日)

斯拉夫主義有經典的“三套馬車”似的文明認同觀:其一,認為原始的農村公社制度和勞動組合制是俄羅斯民族“聯盟”思想的現實根源和“獨立自主、和諧共生”民族意識的實踐基礎,是俄羅斯“民族精神”的直接來源。斯拉夫主義指出,在俄羅斯廣袤的土地上,公社制曾是俄羅斯民族最美好的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以地域性作為地理聯合范圍,將若干家庭組織在一起生活在公社之中。其中住宅、勞動工具、小塊耕地和勞動產品是私有的,森林、牧場、水源和土地則歸公社所有,集體使用,③姚海著:《俄羅斯文化之路》,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頁。雖然公社制后來逐步被私有制所破壞和取代,但是這種延續了較長歷史時期的“米爾”④這種地域性的農村公社形式在北方稱為“米爾”,俄語中有世界、和平的意思;南方則稱之為“維爾夫”或“維爾?!?,原意是繩子的意思,因為公社剛成立時,需要用繩子丈量耕地面積,以便于平均分配。仍然在俄羅斯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二,強調俄羅斯傳統的專制制度有其特有的民族優越性存在。斯拉夫主義者認為俄羅斯的“專制選擇”可以戰勝西方的“立憲制”,可以帶領俄羅斯民族強大、復蘇。斯拉夫主義者雖然支持政治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發展,認為工商業等發展經濟的部門必須得到長足的進步才能推動國家的發展,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也希望保留專制制度的國家政治機制運行形式。他們認為這種機制所代表的精神內涵是俄羅斯民族政治強大的基礎和國家團結有力的根源,是一種類似于“道德力量”的存在。

其三,認為東正教是最正統的基督教,是俄羅斯民族精神的來源。斯拉夫主義者“強調俄羅斯相對于西方世界(包括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獨特性、純正性與正統性”。①趙愛國:“俄羅斯‘斯拉夫主義’思想的學理內涵“,《社會科學文摘》,2016年第1期,第93~94頁.這種對于“純正”基督教信仰的狂熱和信仰逐步衍生出了俄羅斯的“民族自覺性”,將這種獨特、純正與正統的文化理念根植于民族文化中,引導俄羅斯民族進行自我改造和自我提升,成為了斯拉夫主義里“民族優越性”的理論根源和信仰來源。所以,斯拉夫主義者對于西方主義者尊崇的“彼得大帝時代”充滿了否定,認為“在彼得大帝時期,俄羅斯失去了自己的國家理念,俄羅斯的傳統魅力被西方所掩蓋”。②Г.В.Жигунова.Национальное самосознание русского народа в философии славянофильства,Вестник Мурман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1.2006г.стр.54.

總之,“斯拉夫主義源于俄羅斯人民精神的核心,是理解俄羅斯民族認同和自我意識的一個階段”。③Г.В.Жигунова.Национальное самосознание русского народа в философии славянофильства,Вестник Мурман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1.2006г.стр.57.在這個階段里民族元素作為俄羅斯社會理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塑造俄羅斯民族意識、國家意識以及價值觀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斯拉夫主義的民族意識形態。這種民族文化認知下的國家治理與發展路徑,毫無疑問就是以國家以及民族利益為中心的實用主義選擇。

第二,西方主義。西方主義與斯拉夫主義產生于同一個時代,是斯拉夫主義的對立派,也是俄羅斯發展道路的一種選擇。它認為西方文明是先進的文明系統,俄羅斯應該借鑒和學習,走同西方同樣的發展道路。④Владимир Иванов:Славянофилы и западники,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https://histrf.ru/biblioteka/b/slavianofily-i-zapadniki.(上網時間:2020年5月10日)總體來看西方主義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觀點。

其一,強調應該廢除俄羅斯的君主專制,引進類似于英國、法國等國的議會民主制,積極主動學習西方各種工業技術、建筑以及各種先進思想,構筑俄羅斯軍事、經濟強國的發展基礎。同時,積極倡導只有像彼得大帝一樣大刀闊斧地改革才能實現俄羅斯的強國夢想。

其二,倡導“歐洲化”,學習和完全接受西方資本主義的普世價值觀體系,可以從西方的歷史經驗中總結出促進社會和國家進步的規律,進而應用到俄羅斯的社會進程中,實現俄羅斯的強大。

其三,認為在地理和文明范圍內俄羅斯與西方不存在本質上的區別。俄羅斯與西方一樣都是以歐洲為中心的歐洲國家,唯一不同的就是俄羅斯發展相對比較落后,因此應該盡早加快學習西方的步伐,趕上文明的發展進度,走上人類發展的“康莊大道”。部分西方主義者將俄羅斯人稱為“歐洲俄羅斯人”。⑤Г.Н.Кочешков、Е.Л.Сараева:Истоки русского западничества 40-х гг. Xix века,Ярославский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й вестник,№4.2010г.стр.29.

這種“歐洲中心”“歐洲先進”的文明主義選擇,對于國家治理方式的影響是照抄、照搬西方國家的治理模式,實行“拿來主義”。在國家的發展方向上,倡導“以西為師”,將成熟的西方國家發展模式完全套用到俄羅斯之上,試圖使俄羅斯成為下一個西方發展強國。

第三,歐亞主義。歐亞主義是區別于斯拉夫主義和西方主義,興起于20 世紀20 年代的一種意識形態和政治潮流,⑥А.Е. Еремеев:Идеология евразийства: основные категории,Вестник Россий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дружбы народов.Серия:Социология.№.4.2007г.стр.40.倡導兼顧兩種文明,以雙重身份來作為國家發展思路的文明選擇。

其一,在地理位置上,俄羅斯橫跨歐亞大陸,歐洲文化和亞洲文化共同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歐亞大陸具有獨特的“地理和歷史世界”。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俄羅斯也是歐亞文化的共生體。因此,不應該單獨選擇西方或者東方,應該兼容并蓄。即從歐亞主義的角度來看,歐亞大陸不是歐洲和亞洲的結合體,而是它們之間的中間大陸。歐亞主義代表、俄羅斯歷史學家喬治·維爾納德斯基在《俄羅斯的歷史》一書中寫道,沒有兩個俄羅斯(亞洲的俄羅斯和歐洲的俄羅斯),只有一個俄羅斯(歐亞俄羅斯或者是歐亞大陸上的俄羅斯)”。①Антон Клубков: Евразийская доктрина Путина и классическое евразийство,https://cont.ws/@razkolnik/82142.(上網時間:2015年4月11日)

其二,俄羅斯民族本身就擁有兩個文化源頭。一方面,俄羅斯的西方文化源頭可以通過拜占庭文化追溯到希臘文化,與西方文化同根同源。另一方面,蒙古韃靼人的入侵為俄羅斯帶來東方的草原文明體系,具有典型的亞洲文化特征。兩種文化源頭所傳輸的不同體系的文化理念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交融,最終形成了俄羅斯民族的文化特征。

其三,俄羅斯文明與歐亞兩種文明都具有明顯的差異。因為“同歐洲相比,俄羅斯從未有過真正的封建主義、文藝復興、人道主義和宗教改革,長期處在死氣沉沉的停滯狀態”。②李靜杰、鄭羽著:《俄羅斯與當代世界》,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第67頁。而同亞洲相比,蒙古的草原文化僅僅是亞洲文化的一部分,根本不能代表整個亞洲文化的發展體系和樣式。因此,俄羅斯的文化不能歸屬于歐洲和亞洲任何一方。

其四,當下俄羅斯國內一些學者和政治精英所推崇的“普京主義”,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歐亞主義”的一種特殊形式或者特殊的發展階段?!捌站┲髁x”所推崇的聯合歐亞地區,追求的地緣政治利益和地緣經濟格局,就是一種“實用的歐亞主義”的特殊表現形式。③В.В.Путин:Новый интеграционный проект для Евразии–будущее,которое рождается сегодня,https://www.putin-itogi.ru/2011/10/04/v-gazete-izvestiya-opublikovana-statya-v-v-putina/.(上網時間:2011年10月4日)

在國家治理體系與國家道路選擇層面,歐亞主義沒有明確的思路和方法,強調的是一種以自己國家利益為主的道路選擇標準。

二、斯大林時代的斯拉夫主義

綜觀蘇聯及俄羅斯的歷史進程,可以說斯大林時代是斯拉夫主義最發達的時代,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將斯拉夫主義發展成為一種“民族極端主義”,引向了泛斯拉夫主義、大國沙文主義、獨裁統治的方向,形成了對內獨裁統治、對外推崇民族沙文主義以及聯合斯拉夫民族的國家和民族發展模式。

第一,在政治層面實行獨裁、專制。斯拉夫主義所推崇的專制制度是一種俄羅斯骨子里的對于強權和君主的崇拜和尊崇,更是俄羅斯民族所認可的一種君主道德力量,通過這種道德力量實行的強權統治可以帶領民族走向強大。斯大林的政治專制和集權就是在斯拉夫主義的認知下形成的“君主專制”思維。斯大林執政時期破壞了蘇聯黨內民主的政治制度,逐步走向了斯拉夫主義所推崇的專制制度。

斯大林經過了“三步走”實現了個人專制的目的。第一步是在1924 年在聯共(布)十三大上,免去了托洛茨基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職務。第二步是1925 年在聯共(布)十四大上,控制了軍隊和保安機關。第三步是1927 年在聯共(布)十五大上,擊敗了托洛茨基、季洛維也夫、加米涅夫和布哈林組成的聯合反對派,徹底鞏固了其個人專制的基礎。④樊玉生:“黨內民主是社會主義勝利的政治保證——由斯大林專制認識黨內民主的重要性”,《世紀橋》,2010年第3期,第7~9頁.同時,為了進一步打擊反對派,鞏固其個人專制制度,1934 年斯大林借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列寧格勒州委書記基洛夫被暗殺事件,發動了蘇聯歷史上駭人聽聞的大清洗運動。為了推進大清洗運動,斯大林一方面修改了法律,在案件偵查時間、上訴和赦免以及處置方式等方面進行了重新規定,為大規模清洗運動提供了法律依據,另一方面提出了階級斗爭不斷尖銳化的觀點,為大清洗運動提供了理論依據。赫魯曉夫在秘密報告中說,從1937 年到1938 年,共有3831 份黨、蘇維埃、共青團、軍隊以及經濟部門的活動家的名單由葉若夫交到斯大林手中,要求實行第一類判決(槍斃),斯大林批準了這些名單。⑤邢廣程著:《蘇聯高層決策70年——從列寧到戈爾巴喬夫》第二分冊,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第327頁。大清洗運動在維護斯大林專制統治的同時,也使蘇聯黨、政、軍失去了一大批優秀骨干,阻礙了社會經濟進步,對蘇聯的進一步發展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第二,經濟層面堅持國家所有制和集體農莊合作社所有制兩種形式并存。斯拉夫主義的思想基礎是國家所有制的公社制度,強調的是集體主義和平均主義的社會道德理念,及其相似于社會主義所尊崇的高級階段的社會道德形式和社會結構形式。為了完成這種斯拉夫式的社會結構,斯大林結合蘇聯的社會發展實際提出了國家所有制和集體農莊合作社所有制形式,集體農莊是斯大林時期建立在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制和集體勞動基礎上的社會主義農業企業。在集體農莊中一些大型農機具、牲畜等都歸集體所有,農莊成員進行集體統一勞動,同時允許農莊成員自己持有一部分小農具以及家禽等,類似于斯拉夫主義公社制制度中的“米爾”的存在。

第三,在對外戰爭中推崇民族優越論。首先,認為俄羅斯民族是最杰出、最優秀的民族。在二戰勝利后,斯大林進一步堅定了俄羅斯民族優越論的認知。在1945年5月24日的紅軍將領招待會上,斯大林曾說:“我喝這杯酒,首先祝俄羅斯人民健康,因為他們是加入蘇聯的所有民族中最杰出的民族......不僅因為他們在這次戰爭中被公認為我們蘇聯各族人民的領導力量.......因為他們是起領導作用的人民,而且因為他們有清晰的頭腦和堅韌不拔的性格和耐性?!雹傩蠌V程著:《蘇聯高層決策70年——從列寧到戈爾巴喬夫》第二分冊,第437~438頁。

其次,在戰爭中以斯拉夫主義為思想基礎,構建斯拉夫民族聯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斯大林以斯拉夫民族情結為紐帶和基礎,強調新斯拉夫主義者應該團結起來,“我們,新斯拉夫主義者,列寧主義者,斯拉夫主義者,布爾什維克主義者,共產主義者,不是為了統一,而是為了斯拉夫民族。我們認為,無論在政治和社會地位上有什么差異,無論在家庭和民族上有什么差異,所有的斯拉夫民族都必須團結起來對抗我們共同的敵人——德國人”。②Н.А.Хренов:“творческий ответ”,Сталина на вызов истории в контексте византийской традиции,Верхневолжский 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ий вестник,№2.2019г.стр.211.斯大林建立的斯拉夫民族的反德統一戰線在二戰中很好地配合了蘇聯對德國的軍事戰爭,同時蘇聯也利用這個統一戰線爭取到了斯拉夫國家的支持,在與英國爭奪巴爾干地區的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另外,兼并和侵占東歐國家領土也是在斯拉夫統一戰線的掩蓋下進行的。

第三,堅持國家和民族利益優先論,在對外政策選擇中不惜犧牲他國利益。以蘇中關系為例,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蘇聯從自身利益出發,先后實行了“不干涉”的中立政策、援華抗日、促成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以及向日本售讓中東鐵路等各種外交方式。尤其是在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上蘇聯更是以犧牲中國的利益作為出兵條件來實現其政治需求,即“斯大林在戰后安排上竭力維護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損害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利益”。③邢廣程著:《蘇聯高層決策70年——從列寧到戈爾巴喬夫》第二分冊,第430頁。

三、葉利欽時代的西方主義

葉利欽時代的國家發展選擇是典型的西方主義,是一種對沖現象明顯、非此即彼的發展模式,即完全排斥蘇聯的所有文化體系以及道路選擇,全部借鑒和學習西方的發展方式,認為西方的文明模式才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康莊大道。

葉利欽時代終結了蘇維埃體制,建立了西方主義特征明顯的國家發展模式。蘇聯作為社會主義的象征和標桿,其解體不僅是一個國家的終結,還標志著“蘇聯式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轟然倒塌,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終結。同時,蘇聯解體說明與蘇聯對峙的西方模式的勝出,這種勝出不僅是軍事、政治、經濟的勝利,更是文明發展模式的勝利,所以在當時的國際形勢下,葉利欽和俄羅斯民眾相信勝利了的西方文明發展模式才是最好的選擇。俄羅斯領導人相信,在西方的幫助下俄羅斯很快就能融入到西方先進的、完美的社會體制中,很快就能走進人類社會發展的康莊大道之中。普通民眾更是將西方國家的發展模式奉為圭臬,認為西方模式是俄羅斯擺脫蘇聯模式的必然選擇。1990 年的社會學調查資料顯示,有32%的人贊成俄羅斯施行美國國家發展模式,32%的人支持施行日本發展模式,17%支持德國發展模式,11%的人支持瑞典發展模式,4%的人贊成中國改革模式。①潘德禮著:《俄羅斯十年:政治·經濟·外交》上冊,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第12頁。從維護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葉利欽選擇了相對“比較進步的”、“有說服力”的西方國家治理和發展模式,主要有三方面具體體現。

其一,通過新憲法,徹底摧毀了蘇維埃體制,重新劃分了國家權力構成。1990 年,以葉利欽為首的俄羅斯“民主派”執掌國家權力之后,便已經著手制定俄羅斯新憲法,以期取代1978 年《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憲法》,目的是完全學習西方,改變現有的國家性質,建立“主權的、民主的、社會的和法制的國家”。在國家權力構成方面建立三權分立的總統制權力構成。在經濟制度上一改原來的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所有制,用自由市場經濟制度來取代。雖然新憲法在修改的過程中一度遭到了反對派的反對和阻撓,但是最終在1993 年的莫斯科“十月事件”之后,新憲法得以正式生效。這一方面標志著蘇聯共產黨瓦解、蘇維埃制度被終結,另一方面也標志著西方式的“民主政治”成為了憲法的基本原則、西方的人權概念正式入駐俄羅斯,即將西方主義作為主要文明選擇的俄羅斯時代的到來。

其二,經濟領域實施“休克療法”。為了鞏固政權,盡快實施經濟改革,葉利欽自己兼任政府總理職務,掌握了發布經濟命令和任命部長等特殊權力。同時,他任命蓋達爾為第一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實施蓋達爾提出的激進的、自由主義的經濟改革方案,即所謂的“休克療法”:依靠西方經濟援助和貸款,改造俄羅斯經濟;全面放開物價,實行貿易自由化;嚴格財政貨幣政策,控制貨幣發行量和信貸投放規模。同時,加速私有化進程。葉利欽實施的私有化過程包含大小兩種類型,大私有化是指大中型企業的私有化,即“證券私有化”(通過向居民發放私有化證券無償轉讓國有資產)和“現金私有化”(通過出售企業股票有償地轉讓國有資產)。小私有化是指商業、服務業及小型工業、運輸和建筑業企業的私有化。②李靜杰、鄭羽著:《俄羅斯與當代世界》,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第10頁。葉利欽之所以堅信“休克療法”能夠實現俄羅斯的發展,一方面是因為想破而后立,盡快轉變俄羅斯的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經濟體制的改革,另一方面西方國家對于葉利欽的支持也堅定了其“休克療法”的信心。在俄羅斯經濟發展困難重重時,西方的七國集團宣布將向俄羅斯提供高達240 億美元的經濟支持,這無疑是給葉利欽和俄羅斯精英們吃了一劑定心丸。再有,在1993年葉利欽與人代會的全民公投的關鍵時期,西方更是“一邊倒”地給予了葉利欽以強大的支持,為其助陣?!?993 年4 月18 日西方七國集團宣布了對俄羅斯的援助計劃,多邊援助:信貸284 億美元;雙邊貸款與援助:日本提供18.2 億美元,美國提供18 億美元,英國提供6 億美元。西方國家同時調整了部分債務的償還期?!雹郾究庉嫴浚骸岸砹_斯全民公決綜述”,《蘭州學刊》,1993 年第3期,第62~63頁。另外,在政治上西方集團也聲援了葉利欽,在1993年4月初的溫哥華會晤中,克林頓對葉利欽大唱贊歌,稱他是“俄國千年史上第一位民選總統”。④白成國著:《葉利欽》,長春出版社,1994年,第111頁。

其三,外交政策選擇向西方“一邊倒”。葉利欽希望盡早加入“西方文明大家庭”,因為西方文明主義是一些俄羅斯人骨子里向往的文明。在俄羅斯民族中一種認知是俄羅斯民族本就起源于西方,本就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只不過是俄羅斯發展相對比較落后,與西方文明越走越遠。因此,可以借此重新選擇的機會重返西方文明。另外,在俄羅斯民族的歷史進程中,俄羅斯一直心向西方,認為西方的文明是先進的、發達的,是俄羅斯應該向往和學習的,曾經的彼得大帝巡游西方、學習西方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再有,在俄羅斯的領導人看來,國內政治制度已經完全學習西方,在外交領域自然就要加入西方陣營,在國際事務中與西方保持一致。雖然在葉利欽執政中后期也開始重視東方,加大了與東方國家的交往力度,但其向往西方,想要融入西方的外交選擇是沒有變化的。1992 年1 月至2 月間,僅用一個月時間葉利欽就對英國、美國、加拿大、法國等主要西方國家進行了旋風式的訪問,簽署了《俄英聯合聲明》《關于俄美兩國新關系的戴維營聲明》《俄羅斯與加拿大友好合作宣言》《俄羅斯與法蘭西條約》等條約,第一時間與這些主要西方國家建立了同盟或伙伴關系,試圖盡早加入到西方陣營。葉利欽還指出,俄羅斯與西方將共同努力,實現俄羅斯接近和加入西方政治、經濟和安全組織體系的目標。①海運、李靜杰著:《葉利欽時代的俄羅斯外交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9頁。

葉利欽“一邊倒”的外交選擇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俄羅斯精神中西方文化因素的勝出,經過東西文化角力,此時的俄羅斯民族最終選擇了西方主義,選擇面向西方。這種文明選擇隨之而來的就是葉利欽時代十年艱辛的俄羅斯國家發展歷程。

四、普京時代的歐亞主義

在國家治理和發展模式層面,歐亞主義主張兼容并蓄,將俄羅斯作為歐亞文明的結合體來看待,擁有雙重性的文明特征。自從普京執政以來,從國家政治理念形成、經濟發展到外交選擇等方面,無不融合了歐亞文明的共同特征,挖掘了歐亞理念中對俄羅斯發展最有利的方面,創建了一種特殊的歐亞主義發展形式——“實用歐亞主義”,在當下也被稱為“普京主義”。普京時代的歐亞主義強調主權和國家利益的終極思想,反對霸權主義,企圖平衡世界各國家和地區,同時“凸顯戰略上的堅定性和戰術上的靈活性,并輔以一種相對自信感,盡管也有一定的謹慎甚至焦慮”。②波波·羅、楊輝:“普京的外交政策”,《俄羅斯研究》,2019年第4期,第32頁。

1999 年底從葉利欽手里接過權柄的普京雖然壯志滿懷,但也有苦難言,因為他接過來的是一個爛攤子。當時的俄羅斯欠西方國家債務近2000 億美元。經濟極其蕭條,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50%,“這個1.46 億人口的大國,國內生產總值折成美元不如0.044 億人口的挪威多”。③盛世良:“普京引領俄羅斯走非西方發展道路——試析蘇爾科夫文章,‘長久的普京之國’”,http://www.qstheory.cn/dukan/hqwg/2019-04/25/c_1124413533.htm?spm=zm5062-001.0.0.1.RYs0Qj&bsh_bid=4404944389.(上網時間:2019年4月25日)盧布貶值,居民消費價格最高飆升了38.4%。國內各項產業總產值下跌嚴重,1998 年,工業總產值已下降到1990 年46%的水平、機器制造業下降了65%、建筑材料業下降了71%、輕工業下降了大約89%、食品加工業下降比率也超過了50%。④[美]大衛·M·科茲,弗雷德·威爾著,曹榮湘等(譯):《從戈爾巴喬夫到普京的俄羅斯道路——蘇聯體制的終結和新俄羅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275~277頁??梢哉f,普京是典型的臨危受命,但是他以其獨特的政治能力、領導能力和選擇能力,不僅帶領俄羅斯人民走出了困境,而且重返了世界大國行列,距離實現強國復蘇夢越來越近。普京時代之初,是激烈的文化碰撞之后的選擇期和平靜期。葉利欽選擇的西方主義宣告失敗,那么此時的俄羅斯該何去何從?該如何選擇?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羅斯》中對自己、也對俄羅斯提出了“七問”,即今后怎么辦?怎樣才能使新的市場機制全速運轉起來?怎樣才能消除社會上日益嚴重的思想和政治分裂?在21世紀,俄羅斯在國際社會中應占有什么樣地位?再過10 至15 年,我們希望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達到什么樣水平?我們的強項和弱項是什么?我們今天到底擁有什么樣的物質和精神資源?在這些追問中體現了普京的下一步施政打算和國家發展方向的選擇。

一是結合俄羅斯的發展實際進行政治經濟改革,完善市場經濟機制、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整合政治體制,統一中央權力,實現主權民主,擺脫西方“最美”的體制認知。普京強調,“只是將外國課本上的抽象模式和公式簡單地照搬到我國,我國的改革不付出巨大的代價就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是不可能的,機械照抄別國的經驗是不會取得成功的。只有將市場經濟和民主制的普遍原則與俄羅斯的現實有機地結合起來,我們才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⑤[俄]普京著:《普京文集文章和講話選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2002年,第6頁。二是在國際社會中謀求大國身份,實現俄羅斯國際地位的提升,爭取更多的國際利益。三是構建以愛國主義、強國意識、社會團結為主要內容的俄羅斯民族認知,實現新時期俄羅斯民族自發的“文明統一”。在這種國家發展期望的背景下,普京從三個方面充實了歐亞主義的新內涵。

其一,在國家治理層面,普京奉行的是強權政治。一是在政治領域他構建了一個強有力的政權體制。普京說過:“俄羅斯復興的關鍵在于國家政治領域,俄羅斯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國家政權體制?!雹仝w龍庚:“普京邁出政改第一步”,《現代國際關系》,2000年第7期,第6頁。普京上臺后,使總統和聯邦中央的憲法和法律權威名實相符,恢復了總統和聯邦中央的集權地位,同時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行之有效的權力垂直體系,將俄羅斯劃為7大聯邦區,牢牢抓緊了地方權力基礎。規定總統有解除主體領導人職務、解散地方立法機構、解除下屬權力機關領導人職務的權力,擴大了總統的權力范圍。二是打擊寡頭干政,徹底維護了政府行政權力。普京上任之初就打掉了寡頭古辛斯基所擁有的俄羅斯最大的媒體壟斷集團之一“橋”,并將古辛斯基關進了監獄,形成了強烈震懾,不僅打擊了寡頭干政勢力,還在一定程度上結束了寡頭干政的國家政治生活模式。三是改變國家杜馬的政黨組成,逐步改變了杜馬的政治角色,使杜馬成為了和總統、政府的合作機構。四是實現了國家制度的轉型。普京在“可控民主”之下實現了國家制度的相對穩定,完成了由“競爭性威權政體”(конкурентный авторитаризм)向“霸權型威權政體”(авторитарная гегемония)的轉變,構成了其執政的主要政治內容。②Кирилл Рогов:20 лет Владимира Путина: трансформация режима,ведомости,https://www.vedomosti.ru/opinion/articles/2019/08/07/808337-20-let-putina.(上網時間:2019年8月7日)總之,通過20 年的國家強權治理,普京真正掌握了國家權力,在此基礎上實現了他的“歐亞主義”的發展理念。正如普京在2013 年“瓦爾代”俱樂部國際會議上所說的,“歐亞一體化是后蘇聯空間內俄羅斯成為全球發展的一個獨立中心的機會,而不是歐洲或者亞洲的邊緣”。③Антон Клубков,Антон Клубков: Евразийская доктрина Путина и классическое евразийство,https://cont.ws/@razkolnik/82142.(上網時間:2015年4月11日)

其二,在經濟領域實行經濟東轉,融入亞太經濟發展圈。從經濟政策的角度分析,普京執政的20年里,俄羅斯經濟發展經過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99~2003 年,經濟增長急劇加速,外國投資涌入和盧布升值。第二階段是2004~2008 年上半年,宏觀經濟穩定和投資評級的分配導致外國投資急劇增加。第三階段是2008~2013年下半年,俄羅斯經濟在全球經濟危機中逐漸復蘇。第四階段是2014~2019 年,烏克蘭戰爭之后經濟上被西方孤立和創新發展。④Сергей Гуриев:20 лет Владимира Путина: трансформация экономики,ведомости,https://www.vedomosti.ru/opinion/articles/2019/08/09/808435-20-vladimira-putina.(上網時間:2019年8月8日)在第四階段,2014 年作為一個時間節點,標志著俄羅斯對于西方文明主義選擇徘徊的終結。西方文明對于俄羅斯的又一次拋棄,堅定了俄羅斯自我發展的決心。從地緣角度分析,俄羅斯橫跨歐亞一方面是一種優勢,可以以雙重身份參加國際事務、提升國家地位,但是另一方面也不歸屬于任何一方,歐亞對于俄羅斯都沒有歸屬認同感,致使俄在歐亞之間尷尬的境遇明顯。正如蘇爾科夫所說,“俄羅斯的文化及地緣政治歸屬就像異族聯姻家庭中出生者一樣,找不到自己的個體認同感,貌似跟所有人都有親緣關系,卻不被當作親人一樣對待”,⑤Владислав Сурков:Одиночество полукровки,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 Правда в РФ,https://www.kp.ru/daily/26817/3853772/.(上網時間:2018年4月11日)即所謂的混血者的孤獨。在該階段,普京發揮遠東地區資源和地緣優勢,深入推進了遠東開發戰略,實施經濟東轉。普京此舉一方面是為了突破西方經濟圍堵,打破貿易壁壘,另一方面也是促使遠東地區擺脫發展落后的經濟狀況。2015年,普京總統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創建了東方經濟論壇,旨在發展遠東、推介遠東,以遠東作為窗口融入亞太經濟發展軌道。東方經濟論壇實施五年來效果明顯,加速了遠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在過去的五年中,遠東地區通過了40 多項法律,旨在刺激投資活動并改善社會環境,創建了20個超前發展區,5個自由港,已經開始實施價值3.8 萬億盧布的1780 多個投資項目,創造了230 多家新企業,超過7 萬人免費獲得1 公頃土地,并在其上建造住宅和農場。⑥Юрий Петрович:Трутнев-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 России,О Восточном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м форуме,Восточны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форум,https://forumvostok.ru/about-the-forum/.(上網時間:2015年4月11日)總之,通過一系列轉向東方的手段和措施,俄羅斯在西方圍堵的情況下,實現了經濟東轉,發展了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實現了轉向亞洲地區的選擇,這種靈活性的外交轉向正是歐亞主義所獨有的特點。另外,普京實施的遠東開發戰略也與歐亞主義的創始人彼得·薩維茨基強調的對于西伯利亞和遠東的發展觀點不謀而合。①Антон Клубков: Евразийская доктрина Путина и классическое евразийство,https://cont.ws/@razkolnik/82142.(上網時間:2015年4月11日)

其三,在外交領域,利用地緣政治優勢積極推進大歐亞伙伴關系。在2016 年6 月舉行的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普京總統正式提出大歐亞伙伴關系的構想。這不僅是俄羅斯一種經濟一體化的構想,更是地緣政治思想的實踐模式。具體分析之下,可以看出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文明認知的正式定位。大歐亞伙伴關系是“大歐洲”思想失敗之后俄羅斯的認知定位或者說就是普京的“主義選擇”,即西方(歐洲)中心主義的失敗,具有斯拉夫主義性質的又區別于斯拉夫主義的普京時代的歐亞主義的勝出。這也意味著俄羅斯將以特殊的、兼容歐亞文明特征的身份亮相世界。二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國際背景下,搶占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先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程度不斷加深,各種經濟體異軍突起,而世界貿易組織的功能卻逐步弱化。這種背景下,俄羅斯在“歐亞經濟聯盟”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區域范圍,提出了“大歐亞”的經濟一體化倡議,是促進經濟區域化發展、全球化發展的有力手段。三是應對世界多極化狀態下各“極”發展的政治化手段和經濟化手段。西方制裁、圍堵的現實仍在,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進程逐步加快,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又越做越實,亞太整體經濟圈發展速度變快,此種背景下,為了回應美國的兩個關系協定,轉變自我經濟發展被動局面,同時對接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掌握區域經濟一體化主動權,俄羅斯提出了“大歐亞”的倡議。四是希望以此作為基礎,逐步構建利益共同體?!按髿W亞”伙伴關系也是俄羅斯從戰略角度,構建地區安全的一種實用性手段?!翱陀^地看,如果以中俄印三國為核心,加上伊朗、土耳其等,成功構建大歐亞伙伴關系,使歐亞大陸經濟走向一體化,安全上形成利益共同體,那么對以海權為基礎的美國霸權和大西洋主義將形成巨大沖擊,世界格局也將發生巨大變化?!雹诶钭試骸按髿W亞伙伴關系:重塑歐亞新秩序?”《國際問題研究》,2017年第1期,第74~88頁。

普京時代的國家發展看似一條特立獨行的俄羅斯之路,但是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分析,它就是普京從俄羅斯現實、世界政治經濟現實以及國際關系發展現實出發而形成的以歐亞主義為基礎的治國思維模式,“在一個極端上,將文明和政治實體實現了有機的重合”。③[美]享廷頓著,周琪、劉緋、張立平、王圓譯:《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新華出版社,1998年,第28頁。所以,其治下的俄羅斯就是一個新的“歐亞文明對沖體”?!?/p>

猜你喜歡
葉利欽歐亞主義
新經典主義
葉利欽演戲
歐亞裔混血族的曲折發聲:解讀戴安娜·張和《愛的邊界》
近光燈主義
歐亞的媽媽
抓住重點
這是一部極簡主義詮釋片
冬日 新碰撞主義
站在葉利欽墓前
葉利欽退位不寂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