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神話原型批評理論解讀《麥克白》

2020-11-18 08:56倪雨晴
青年文學家 2020年30期
關鍵詞:麥克白圣經

摘? 要:本文采用神話原型批評理論,深入挖掘《麥克白》中的神話原型,通過比讀《圣經》中亞當、夏娃和《麥克白》中麥克白和麥克白夫人的形象,來分析圣經對莎士比亞悲劇中人物、情節、環境、敘述模式等方面的深遠影響。

關鍵詞:麥克白;神話原型批評;圣經;原型移位

作者簡介:倪雨晴(1999.9-),女,漢族,浙江溫州人,浙江樹人大學學生,本科,研究方向:文藝學。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30--03

一、神話原型理論概述

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從文藝復興以來就備受觀眾喜愛,不僅是平民百姓還是王公貴族都是他的戲迷,四大悲劇歷久彌新,在世界各地的舞臺上常演不衰。因此各國各界的學者對《麥克白》的研究包含各個方面,譬如對譯本的研究,對主人公麥克夫婦性格的研究,也有對小說的敘述視角的研究。而圣經原型的應用與隱喻,是四大悲劇經典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嘗試從神話原型批評的角度去解讀《麥克白》,從而挖掘出《麥克白》中蘊涵的圣經文化因素。

神話原型批評理論是西方文壇20世紀中期比較流行的一種文學批評流派,英國古典學中的儀式學派是它的源頭?!吧裨捲团u理論”作為20世紀文學批評理論的重要方法和流派,它的理論來源也呈現出多元的特征:神話原型批評的理論基礎是由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和弗雷澤的人類文化學奠定的。而加拿大文學批評家弗萊則是該派別的確立者,他首次將“原型”這個概念從心理學領域的研究運用到文學范疇的研究中。他汲取了由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和弗雷澤的人類文化學并加以改造,提出了嶄新的“原型批評”觀點,形成了完整的神話原型批評理論體系。弗萊重新定義了“原型”這個概念,他將“原型”這個概念從心理學領域帶到了文學范疇。弗萊認為原型是“反復出現的典型意象”,也就是說,通過某一作品中重復出現多次的意象與其他作者的作品相互聯系起來,可以將我們研究的作品形成一個有效的整體,從而來探討作品中的文學意義。其次,弗萊認為在進行文學創作的過程時,應該將文學創作與外部因素聯系起來,從而來體現出文學的藝術魅力。自20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逐漸發展,理性在人們的大腦中占據了主導的地位,使其變得麻木自私,忽略了心靈世界的活潑靈動。弗萊認為,在批評文化理論中可以體現“人性”,可以展現心靈世界的靈動,所以成功地他將原始文化、神話等觀念置于文學批評的領域,將文學文本置于社會環境、政治文化和宗教信仰中,打破了以往單一的文學研究視角。

綜上所述,神話原型批評作為20世紀最具影響的流派,可以看出它的生成與發展,為當今學者研究文學提供了完善的理論基礎。除此之外,它還將文學與外部世界聯系在了一起,豐富了文學內容。

二、從神話原型批評理論簡析《麥克白》人物

《圣經》是人類思想中炫麗的瑰寶,它不僅僅是基督教徒的宗教經典,更是一部文采斐然的鴻篇巨作。它是西方文明的支柱,它影響了中世紀以后西方文明的各個領域:哲學、文學、法律、政治、法律等等……《圣經》為后世的文學作品提供了多樣的創作靈感和原型,眾多的文學著作都受其影響,從而使神話和文學創作緊密融合在一起。

《圣經》對莎士比亞的影響,遠遠超過其他任何經典名著的影響??梢赃@樣說,如果沒有《圣經》這本書,這世界上也就沒有“首屈一指的戲劇家”莎士比亞。有人就曾用這樣的話來形容過莎士比亞:“他既弘揚了古希臘的人本主義精神,同時也吸收了基督教的神本主義精華,將代表西方文明的兩大傳統主義在作品里合二為一?!薄尔溈税住纷鳛榻浀涞乃拇蟊瘎≈?,其內容也深受《圣經》影響。

在《圣經》中《創世紀》一節,最廣為人知的故事就是亞當夏娃這對童男童女偷吃禁果。上帝在一個星期里,創造了萬事萬物,在第六天,上帝把自己作為模板,用泥土先捏出了男人——亞當,隨后從他的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又變出了個女人,上帝授意亞當給她取名,叫做夏娃。從此,亞當和夏娃這對夫婦在伊甸園里生活。他們渴了就喝圣水,餓了就吃樹上的果實,在伊甸園里的日子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的束縛。上帝對亞當和夏娃只有一條禁令,他們絕對不可以吃智慧樹上的果實。但是來自地獄的魔鬼撒旦化作一條毒蛇,誘騙夏娃去違背禁令偷偷吃掉智慧樹上的果實,說是吃了這果子就能讓人變得聰慧異常。夏娃聽了這番話,看到果子便蠢蠢欲動,全然忘記了禁令,跟亞當一起摘下果子就吃下肚了。上帝知道亞當和夏娃違背了他的禁令后,大發雷霆,立即就把他們倆從伊甸園放逐出去了。上帝還發出詛咒,亞當和夏娃的后代們要是女人就要承受生兒育女的痛苦,是男人就要疲于奔命,維持生計。這個圣經典故描述了基督教中人類的起源和本來和人類苦難的源頭,我們的祖先是從一個極樂的天堂被貶黜到一個充滿痛苦的人間。

莎士比亞大概在17世紀初期完成《麥克白》,與其他三部作品《李爾王》、《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相比,《麥克白》是結構內容相對簡單的,莎士比亞沒有特地為其設計離奇曲折的劇情,這樣就可以把全部的焦點投射在主人翁麥克白的內心戲上,花費大量筆墨描寫他的抗爭、他的痛苦、他的恐懼……縱觀全劇,外在情節的沖突基本上就是背景作用,讓觀者深深著迷的是麥克白的獨角戲,是每次他內心深處的風暴。劇本講述的是蘇格蘭大將軍(蘇格蘭國王的嫡親弟弟)麥克白爵士平定叛軍后,班師回朝準備覲見國王鄧肯,途中和同僚班柯偶然遇見了三個女巫。三個女巫送給他三份祝福,但對他的稱呼卻大相庭徑。第一位女巫稱他為葛萊密斯爵士,這是他現有的身份,第二位則稱他為考特爵士,這是還沒授勛過的爵位,第三個女巫對他的稱呼竟然是未來的君王!麥克白本是疑信參半,沒料到女巫消失之后,就收到自己已經被封為考特爵士的旨意,這讓他徹底相信了,同時預言點燃了麥克白和他夫人的內心隱藏的欲望,而這欲望之火經過各種催化劑,愈燒愈猛,夫妻二人步步為營,最后麥克白弒兄奪位,終于成為蘇格蘭的掌權者,但最后深陷權利旋渦深處的各個主角都沒有好結果,瘋的瘋、死的死。登基后的麥克白為了掩蓋罪惡和鞏固地位,又大肆殺戮,殘害無辜,他的奴仆百姓都想遠離背叛他。而一路支持的麥克白夫人最終也飽受精神折磨,患上夢游癥,痛苦死去,麥克白本人則被老國王鄧肯的兒子馬爾康率領的討伐軍殺死。這部悲劇透析了人的原罪,麥克白及其夫人的形象則成為后世經典的悲劇人物,他們深受世俗的誘惑并被其所束縛,在罪惡和正義之間掙扎,最終迷失了自我,不可控制地走向罪惡的深淵。

麥克白作為班師回朝的大將,比普通人有更優越的環境、條件以及光明的前程,其夫人也具有優渥的資源與舒適的生活,但他們逃脫不了社會世俗的誘惑與束縛,在正義與罪孽中搖擺,聽信了女巫的預言,一念之間心,中的惡魔就被喚醒了。其故事正如《圣經》中亞當和夏娃因偷吃禁果被上帝逐出伊甸園的情節。

(一)“麥克白”:《圣經》中“亞當”原型移位

“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陰郁而又光明的日子(so foul and fair a day I have not seen)?!薄@是戲劇拉開序幕的時候,麥克白的開場白,這句臺詞也象征著他的命運,他就是這樣一個矛盾的人。整部劇沉重的悲哀氣氛從此奠定,并且一直影響著后來的劇情發展。

麥克白在戲劇剛開始的時候,是一個神勇無畏的功勛大將軍,他在為國家鎮壓叛亂的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而且,他還是國王鄧肯的親兄弟。論社會地位、論戰功,麥克白都是蘇格蘭王國繼承者的不二人選。事與愿違,國王鄧肯雖然細心栽培麥克白,卻只把他當成一個輔佐自己兒子的將軍而已,并且功高蓋主的麥克白讓國王十分不安,急忙宣布立長子為儲。這消息如晴天霹靂,給麥克白一記當頭棒喝,敲碎了“也許命運會替我戴上皇冠,用不著我努力”的夢,心底的欲望一下子掙脫了道德的籠子,爆發了。他從高貴的“考特爵士”變成了“可怕的暴君”。在故事的結局,麥克白是一無所有的王者。麥克白任憑權利的欲望支配,妄圖登上國王寶座,雖然一步步運籌帷幄登基成功,到頭來卻發現自己一無所有,失去了子民的愛戴,失去了君臣的尊敬,連心愛的麥克白夫人也離他而去,最后落得眾叛親離,一敗涂地。在麥克白身上,發生著兩種悲劇,他們互相折磨、煎熬著麥克白,最終使他走向真正的悲劇。一種是靈魂里的“正義”,麥克白有著絕對的理智,深諳倫理道德,他在受到君王寵愛百姓愛戴時,是所向披靡的常勝將軍,因此他產生弒君念頭時表現得猶豫、懦弱與膽怯,甚至他后來面對老國王兒子馬爾康時后悔不已,懺悔自己。而靈魂的另一面則指向“罪惡”,基督教里記錄了人的七大原罪:傲慢、妒忌、懶惰、貪婪、色欲、暴食和暴怒,人性中的惡都是由這七宗罪所滋生的,而莎士比亞創造的麥克白恰恰占據了所有。

對比亞當和麥克白時,我們就會發現他們兩個的境遇十分相像。上帝創造了擁有奇珍異寶的伊甸園,為亞當安排了富足的生活,還給他創造了愛情。他自己內心欲望作祟,非要去觸碰上帝的禁令,以身試法,吃掉了那個果子,雖然這個果子給他帶來了智慧,但是他卻失去了其他的一切,被貶黜到充滿痛苦的人間接受懲罰。

(二)“麥克白夫人”:《圣經》中“夏娃”原型移位

《圣經》中,并不是亞當自己萌發想法去偷吃禁果,而是夏娃聽了魔鬼的誘惑而慫恿他去的,而在《麥克白》中麥克白夫人也充當了一樣煽風點火的作用,麥克白墮落的道路上,麥克白夫人就是推波助瀾的加速器。

麥克白夫人出現在第一幕的第五場中,她此刻已經知道了巫女預知麥克白要稱王的預言,收到丈夫的來信后,她贊嘆了丈夫的神勇無比:

“你是葛萊密斯爵士,現在又成為了考特爵士。你將會成為預言中的國王。

事實上我很擔心你的天性,你的天性過于善良。

因而你不會采取捷徑,你想成為一個偉大的人,

也是很有野心的人,但是我很擔心未來,

你充滿太多人情味,

但卻沒有奸惡去輔助野心。你的欲望很強烈,

但是你的欲望卻很正當,不會?;ㄕ腥M足,

也從來不會過分地區獲取?!盵1]

她在字里行間嗅到麥克白想要奪取王位的信號,因為了解自己丈夫善良的品性,更知道他是個懦弱的人,所以更需要她這個妻子鼓勵他支持他,堅定不移的追隨他:

“速速歸來,

我會將我的精神全部貫入你的耳中,

用我的舌尖的力量去掃除阻礙你獲得王冠的障礙物。

命運和超自然的幫助已經要將王冠賜予你了?!盵2]

并且用激將法說服了搖擺不定的麥克白,激發了男人熊熊的勝負欲:

“從此刻起,

我對你的愛情產生了恐懼與懷疑,

因為你的行為與勇氣同你的欲望不一致。

你認為名聲是你生命的裝飾品,

因而獲得像是一個活在名譽中的懦夫。

讓“我不敢”跟在“我想要”的后面,

像一只膽小的貓?!盵3]

從麥克白的性格來看,如果沒有麥克白夫人的慫恿與激將,麥克白就算心里有蠢蠢欲動的想法也不會如此迅速地付之以行動,麥克白夫人數次鼓勵、教唆麥克白對鄧肯痛下殺心,奪權登基,麥克白夫人的推動就是麥克白心中欲望的助力,也成了麥克白及其自身走向末路的催化劑。是麥克白夫人的教唆讓劇本快速地走向了高潮,她的每一次出場、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是在給麥克白的欲望之火澆油,而這把熊熊大火最終也燒死了她自己。

眾所周知,麥克白的本質其實是個懦弱、偏執的男人,而麥克白夫人完全不同于她丈夫,她從開局就是一個“偉大的壞女人”。她要自己召喚來魔鬼,讓他們使自己變得“殘忍”、“狠毒”,因為她了解自己丈夫性格中“人情的乳臭”,在她激將麥克白的時候,有一段話令人毛骨悚然:

“我曾經哺乳過嬰孩,知道一個母親是怎樣憐愛那吮吸她乳汁的子女。

可是我會在它看著我的臉微笑的時候,從它的柔軟的嫩嘴里摘下我的乳頭,把它的腦袋砸碎,要是我也像你一樣,曾經發誓下這樣毒手的話?!盵4]

還有一處亮點就是麥克白夫人始終沒有屬于自己的稱呼,“麥克白夫人”這一名字與《圣經》中夏娃名字的由來大同小異,都是由自己丈夫所決定的,顯然,雖然她是麥克白命運的始作俑者,但是她也沒有真正的社會地位,她只是自己丈夫的附屬品,隨著自己丈夫的滅亡她也就煙消云散了。

(三)“女巫”:《圣經》中“蛇”原型移位

在歐洲中世紀文學作品中,女巫統統被歸為“異端”,是宗教秩序的破壞者,是魔鬼的部下,邪惡的化身?!尔溈税住分械娜慌酌嫒菘菔?,瘦骨嶙峋,手上爬滿了皺紋,甚至臉上長著胡須,光是這極其丑陋的外表就讓人覺得驚恐萬分。并且她們四處作惡,讓水手在暴風雨中喪命(第一幕第三場),散播惡毒的預言,因為她們認為人們的行為沒有善惡之分,為了利益作惡也是可以原諒的,她們的預言激發了麥克白內心深處的惡之花,最終使得麥克白掉入滅亡的黑洞。女巫不僅使邪惡的人變本加厲的作惡,還誘惑著善良的人走上不歸路。

鬼撒旦化身變成的毒蛇是故事發展的推手,他誘騙了無知的夏娃,是罪惡的源頭,蛇,和背叛的代表意象。而《麥克白》中的女巫也是貫穿整劇的線索,因為女巫的預言才勾起麥克白的欲望,女巫同樣也是罪惡的源頭。莎士比亞通過女巫這個邪惡的化身,進行“移位”,將圣經帶到文學創作中,從而達到了古今溝通。

三、結語

莎士比亞運用《圣經》中的原型,運用“神話移”,將意象移位到《麥克白》的創作中,刻畫了錯綜復雜的人性??v觀麥克白夫婦弒君篡位的順利過程,莎士比亞在結構上沒有為他們設置任何的障礙,這樣就完全把焦點重心完全放在了麥克白夫婦的內心上,突顯出善良是怎么樣一點點泯滅,卑鄙殘酷的欲望又是怎樣將麥克白夫婦推向深淵,鮮有文學作品如此理智清晰地描述人的原罪,《麥克白》是在《圣經》神話背景下誕生的一場“寓言性”悲劇,而《圣經》也為后世文學家解讀莎士比亞作品提供了大量答案。

注釋:

[1]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四大悲劇》(英文原版)[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11年,第384 頁。

[2]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四大悲劇》(英文原版)[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11年,第385頁。

[3]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四大悲劇》(英文原版)[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11 年,第405頁。

[4]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四大悲劇》(英文原版)[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11年,第425頁。

參考文獻:

[1]圣經[M].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2003.

[2]項曉敏.中國文學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3-354.

[3](英)莎士比亞.馬克白[M].梁實秋譯.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64年:7

[4](英)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四大悲?。ㄓ⑽脑妫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11年:384,405,422,424,435.

[5](英)莎士比亞.麥克白[M].朱生豪譯.廣州:中國出版集團,2009年:35,37,47,61,95.

[6]諾斯羅普·弗萊.批評的解剖[M].陳慧,袁憲軍,吳偉仁,譯.上海:百花文藝出社,2006.

[7]榮 格.心理學與文學[M].北京:三聯書店,1987.

[8]張雪.弗萊的神話—原型批評理論[D].四川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9]梁工莎士比亞與圣經[M].商務印書館,2006.

[10]馬振宏.論神話原型批評[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4,30(02):56-61.

[11]陳太勝.20世紀西方文論新編[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56-79.

[12](英)阿尼克斯特.莎士比亞的創作[M].徐克勤譯.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5年:79.

[1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3]葉舒憲.神話—原型批評[M].陜西: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

猜你喜歡
麥克白圣經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圣經》經文中國化
論《麥克白》的悲劇藝術
意見領袖們的“不老圣經”
《哈姆雷特》的《圣經》敘事原型考證
談麥克白“選擇”的悲劇
麥克白欲念產生因素的分析研究
從《圣經》看西方漠視孝道的原因
一個人的“圣經”:韓勇的涂畫
麥克白夫人
——他者形象的再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