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強國背景下武術發展的路徑選擇

2020-11-23 11:31龐德州
武術研究 2020年5期
關鍵詞:中國武術強國武術

龐德州

南京體育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歷經滄桑變幻、風雨洗禮依然屹立不倒,數千年的智慧積淀與文化傳承,為一代代華夏兒女提供精神支撐,也使得中國成為世界文化大國。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文化強國”建設的長遠戰略,意在使中國由“文化大國”轉變為“文化強國”?!拔幕瘡妵钡暮诵氖菢淞⑽幕孕?,擁有我們自己民族的特色品牌文化。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歷史悠久且獨具特色,無疑對于文化強國戰略具有重要的意義。而武術是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文化強國建設中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文化是武術的土壤,武術是文化的載體??偠灾?,“文化強國”建設背景下,武術的發展于自身和國家都有重要的意義。

1 武術與文化的歷史淵源

1.1 武術文化的起源

中國武術起源于遠古時期的技擊,但早在商周時期,武術就開始從單純的技擊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武術不斷受到哲學、政治、軍事、宗教、藝術、倫理等傳統文化的影響,這些影響賦予了武術新的內涵,使武術的文化性得以不斷得豐富,最終,中國武術發展成為一個復雜的傳統文化集合體。[1]在歷代武術的傳承過程中,無一不注重武術文化性的教育,“仁愛”“修身”“知行合一”“陰陽學說”“五行八卦”等,皆與武術相互依存,可以說,中國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全息縮影。[2]

1.2 武術與傳統文化的內在聯系

中國武術與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極深,與各種文化融會貫通,不可分割。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獨特社會風貌,思想道德觀念,人的審美和價值觀等都在武術中有不同程度的反應。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息心忘情思行齊,天人合一歸太極,文武雙全、天人合一,這是習武者的追求,也是武術根本屬性。大到軍事與政治,小到戲曲雜技唱念做打,可以說武術與傳統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文化強國建設中武術應如何發展?反過來,武術如何助力文化強國建設?要討論這些,首先得認清武術與文化的關系,了解武術的文化屬性,若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武術,武術便不能稱為“武術”了,這也是武術與一般體育項目的本質區別。

1.2.1 武術文化與哲學

“天人合一”是古代哲學家們具有代表性的思想之一;此外,中國古代哲學注重對人生、人性的思考,表現出對生命和自然的尊重,認為天、地、萬物和人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中國傳統武術也講求整體性,習武者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更追求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最典型的是武術中所說的“內外三合”;此外,傳統武術講求修身養性,提升內在涵養與精神,這與儒家、道家重人性的哲學思想有著極深的淵源。

1.2.2 武術文化與文學

古代文學成就最高的要數詩、詞和小說。詩詞對于武術的表現大致有兩種:一是從物質層面,以兵器、武藝為主要表現對象;二是從精神層面,使兵器和武藝等與文化意蘊相結合,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小說與武術的關系更為密切,很多武俠小說都是以傳統武術為原型,同時武俠小說也使武術有了新的發展;此外,文武雙全是中國古人的人格理想,文與武自古以來就是一體。

傳統武術講求正身、修心,這與文學的作用不謀而合;受文學的影響,特別是武俠小說,習武者都追求“俠客”的精神,夢想“仗劍天涯”,路見不平,行俠仗義,使得武術與文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2.3 武術文化與戲曲

我國戲曲以唱念做打為主要表現手段,其中單從武打技術來說,主要是借鑒了武術中的套路;明清以后,京劇中的武行開始崛起,戲曲表演中的武打戲份更是較之以前增多。武術為戲曲中的武打提供技術手段,更為明清以后的武行培養了眾多人才;對于一些戲曲演員來說,文武兼備是基本的技能。

1.2.4 武術文化與古代軍事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對武術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對武術技擊、格斗思想的形成。如“揚長而避短”“藏己而掩形”“知己知彼”“后發制人”等。武術的技擊思想與古代軍事思想密切相關。武術技擊格斗講求知己知彼,實戰中要避實就虛,眼疾手快,才能攻其不備,一招制敵。

2 武術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的契機

所謂文化強國,就是要國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對自己民族的文化和歷史要有自信心和自豪感,這樣才能對其它民族表現出較強的吸引力,才能不斷戰勝困難和挫折,成為文化強國。[3]文化強國的基礎性指標是國民素質的提高,其中包括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等,表現為豐富人民精神生活、增強公民道德素質、提高公民文化修養等。[4]這與中國傳統武術的屬性高度契合:

2.1 豐富人民精神生活:打練結合、修身娛樂是中國武術的特有屬性

中國武術與現代體育運動有著一些共同的屬性。體育的本質功能是通過運動愉悅身心、強健體魄。武術具有的娛樂、修身價值是武術之所以能保留、傳承到現今的重要原因。[2]中國武術注重內外兼修,流派、拳種眾多,有鋼強有力的南拳,有柔和緩慢的太極拳,也有靈活多變的器械,老少皆宜,適合所有人練習,且對場地沒有要求,既簡便又經濟。除了參與武術運動外,還可以觀賞武術表演或比賽,武術所具有的觀賞價值,不僅僅是動作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它能傳達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帶給觀眾積極的情緒。

除此之外,武術運動師法自然,很多動作都是從大自然中受到啟發而創作的。模仿不同的動物姿態,模擬大自然的變化,使練習者可以親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內涵與魅力。這是其它運動所不具有的特性。武術運動極大的豐富了人們的精神與文化生活,以此來助力文化強國建設。與此同時,武術的自身屬性與文化強國的基礎性指標相契合,文化強國戰略也為武術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2.2 增強公民道德素質:愛國愛民、寬容仁愛是中國武術的傳統武德

中國武術歷史悠久,雖然最初的武術可能與武術道德沒有本質的聯系,但中國古代的特殊社會背景和重視做人的文化傳統,使得武術道德漸漸地成為中國武術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叭?、義、禮、信、勇”的武德教育,傳承數千年,早已與武術融為一體。

中國武術可以提高現代人的道德素質,武德教育要求習武者尊師重道、俠義濟民、見義勇為,并號召習武者以振興中國為己任,對朋友寬容仁愛,對敵人嫉惡如仇。[5]這些品行正是和諧社會對每一個公民的要求,也是文化強國建設中公民應具備的基本道德素質?!暗赖陆逃?,首重躬行,人格發展,尤貴實踐??昭缘赖?,徒獎虛偽耳,安有幾微之效哉?!盵6]武術之所以能正德行、育人格,是因為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使之有正確的觀念,其次武術重實踐,不空說理論,在實踐中對習武者的品行進行教育。

2.3 提高公民文化修養:內外兼修、文武一體是中國武術的基本特征

中國武術除了注重德行的教育外,更注重提升修養。中央國術館館長張之江曾說過:“一個武術家,要想達到圓滿的目的,成為一個良好的完人,非對‘修養’上痛下功夫不可,‘修’就是對于人格上的修養,‘養’就是孟子所說的‘養氣’??偠灾?,修養是包括品行的修養和精神的修養二種?!盵7]可見,自古以來,習武者便追求自身德行與修養的提高。

文化強國戰略要求不斷提高公民的文化修養,這與中國武術的特征高度吻合。武術作為傳統文化的代表,既是一項運動,亦是一種文化。通過武術的練習,除了可以強身健體,更能學習傳統文化,培養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以此來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與正直良好的品行。只有人民自身文化修養不斷提高,才能使國家和人民有足夠的文化自信,才能促使中國文化傳向世界,擴大影響力,最終躋身世界文化強國之列。

3 武術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的路徑選擇

3.1 以教育為基礎:學武兼學文,學文兼學武

古之圣賢,注重六藝,即“知仁勇”三者都要兼備。知是知識,仁是道德,勇是勇敢,孔子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笨梢?,自古以來,中國人就以文武雙全來要求自己。而如今,文武各行其道,文人,手無縛雞之力;武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這便是當今中國教育的現狀。

教育是立國之本,是國家振興、民族昌盛的重要基石,武術的發展同樣需要教育的支撐。有學者認為,武術的教育應站在世界的高度,致力于全人類的發展,同時與國家、民族的利益相聯系,才是真正的對中國武術、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8]而當今的武術教育,多以技術性為主,講武術文化的少之又少。小到武館,大到學校武術教育,皆有武術與文化脫節現象?,F代競技武術追求“高、難、美、新”,這是武術順應時代發展產生的新特征,只是形式的改變,無可厚非,但文化是武術的靈魂,武術若脫離了文化性,便發生了質的改變,便與體操和舞蹈無異了。

所以,武術的發展要注重教育。在文化強國的背景下,武術教育要注重文武兼修。一方面,武術教育要以武術為載體,通過武術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在武術傳習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兒童習武者的文化教育以及對成年習武者的武術文化熏陶,建立武術與文化,武術與品性的聯系,才能讓武術的傳承與創新不單單停留在技術層面;另一方面,文人也要習武,特別是研究武術文化與歷史的人,只有理論聯系實踐,才能有更深的體悟。

3.2 以傳播為途徑:發揮武術對傳統文化的傳播作用

文化強國戰略為武術發展提供契機,同時,中國武術作為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也肩負著文化強國建設的使命。在對外文化交流方面,中國需要有代表性的特色品牌文化,而以武術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就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文化。武術文化之所以現今仍是小眾文化,是因為缺少大眾廣泛的傳播,受傳統的宗族、門派影響,武術的傳播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而如今,武術要發展,助力文化強國,就必須破除限制,使各拳種、門派之間相互交流,搭建平臺,廣泛傳播。更重要的是,通過武術的傳播引發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通過文武結合,助力文化強國建設。

酒香也怕巷子深,當今社會各種文化交織,武術需要宣傳,更需要傳播。所以,一方面,通過舉辦各種武術比賽、武術表演、民間傳統武術交流、武術文化主題活動等,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關注到武術,通過武術動作的演練,體悟武術的文化底蘊;利用武術賽事的傳播,展現武術的文化魅力。另一方面,通過武術傳播更多的優秀傳統文化。武術是傳統文化的集合體,但武術所能體現的文化只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九牛一毛、滄海一粟。所以,要利用武術這一把鑰匙,打開中國浩如煙海的傳統文化的大門,繼承與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武術文化的發展,助力文化強國建設。

3.3 以強國為目標:促進武術文化與產業融合,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更新,若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再優秀的文化也終將被淘汰。武術要適應新時代的發展,也必須不斷地進行改進與創新,并能與新時代的產物相融合。武術文化底蘊深厚,內容豐富,但現今的武術文化產品卻相對薄弱。除了武俠類影視劇、武俠小說產業發展較好,其它產業都未曾興起。所以,武術文化與產業的融合,尚有很多大發展空間與方向。

促進武術文化與產業的融合,一是要繼續發展優勢產業,如影視劇、小說等大眾傳媒產業,創作出更具影響力的作品;二是要給原有的衰落產業注入活力,如武術與健身娛樂市場、武術與商業表演市場、武術與賽事等,充分挖掘不同地區的武術文化資源,開拓更廣的市場;三要促進武術文化與新的產業融合,如武術文化與建筑業、武術文化與藝術、武術文化與電子游戲等,這些都需要我們繼續努力。

當今中國經濟迅猛發展,文化產業如雨后春筍,前景廣闊。而西方的文化產業卻到了瓶頸時期,西方的經濟、文化危機正為中國文化強國的建設提供了契機。[9]為響應文化強國的號召,武術文化必須與各方產業融合,同時要充分利用大眾傳媒和互聯網等現代文化,與新時代融合,才能更好地激發武術文化發展的活力,更好地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為文化強國戰略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一份力量。

4 結語

文化是武術的土壤,武術是文化的載體。文以載道,武以振魂。文武兼備,強國之道。武術實在是傳統文化中的一塊瑰寶,若寶物不能盡其用,實乃主人之責。中國武術可以豐富人民精神生活、增強公民道德素質、提高公民文化修養等,這些均與文化強國建設高度契合,所以文化強國戰略為武術發展提供了契機。而同時,在文化強國建設的背景下,武術作為傳統文化的代表,也承擔了助力文化強國的責任。所以,正確的路徑選擇,不僅促進武術的發展,也為文化強國建設貢獻一份力量。為國為民、為天下、為蒼生,這也正是中國武術的使命。

猜你喜歡
中國武術強國武術
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
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
中華武術
強國有我
秦晉爭霸
武術
如何讓學生掌握好武術中的寸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