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培養學生運動專長的價值與對策分析

2020-11-24 13:10韓金明
少年體育訓練 2020年10期
關鍵詞:專長專項體育教師

韓 兵,韓金明

(北京教育學院體育系,北京 100009)

在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和2018年初頒布的《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均有“注重學生運動專長的培養,奠定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的課程理念,由此可見培養學生運動專長的重要性。本文從發展和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結合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推進,剖析培養學生運動專長的內涵、作用和對策。

1 學生運動專長的內涵

兩版《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雖多次提及“運動專長”,但對于其具體的概念內涵均未作具體解釋。筆者通過中國知網對“運動專長”進行主題關鍵詞搜索,相關研究的對象多以運動員為主,如有研究者認為,運動專長是運動員持續性地表現出卓越運動技能的能力。盡管其與本文的指向對象不同,但這些研究為本文探討學生運動專長的內涵提供了參考。

在深刻領會課程標準精神和梳理相關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筆者認為學生運動專長是學生在個體興趣或愛好的前提下,依據自身身體條件,通過參加體育學習和比賽所形成的特長運動項目。與運動員的運動專長進行比較,學生運動專長同樣表現為個體突出的專項運動能力,但兩者在培養目標、培養途徑、發展程度又存在一定差別。

2 學生運動專長是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的重要載體

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中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等主要內容,通過培養學生運動專長,可以促進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2.1 學生運動專長與發展學生專項運動能力的同質性

運動能力包括基本運動能力和專項運動能力,其中專項運動能力是參與某項運動所需要的能力。學生發展專項運動能力的過程,是通過學習和掌握運動項目知識、技戰術、鍛煉和儲備體能,最終達到熟練掌握該項運動技能的過程。這與學生形成運動專長的過程具有高度的同質性。因此,21世紀以來國家多次出臺文件強調學生要掌握1~2項能夠成為專長的運動項目,如教育部在義務教育階段推行的“體育、藝術2+ 1項目”,即讓每個學生至少學習掌握2項體育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中提出的研究制定運動項目教學指南,讓學生熟練掌握1~2項運動技能等,都充分體現了培養學生運動專長的重要性。

2.2 學生運動專長是學生健康行為形成的保障

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在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講話中指出,青少年學生如果沒有一個自己喜歡的、擅長的運動項目,就談不上長期堅持體育鍛煉。在國家頒布的健康促進重要綱領性文件《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針對“重點人群”的健康需要,提出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培育青少年體育愛好,基本實現青少年熟練掌握1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確保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h的具體要求。這充分表明具備運動專長對健康行為素養形成的重要性。

2.3 學生運動專長為體育品德培養提供項目載體

體育品德是體育“育人”功能的集中體現,體育品德的培養同樣離不開運動專長項目載體。其“育人”功能一方面體現在學生學習和掌握專長項目運動技能的過程中必須具備的意志品質;另一方面體現在他們參加專長運動項目的訓練和競賽過程中所獲得的學會與人合作、遵守規則、尊重對手等的寶貴教育契機,所有這些對學生體育品德的培養至為關鍵。

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的目標看似簡單,實現起來并非易事。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和學者專家都曾發出“上了14年的體育課,沒幾個人能學會一項專業運動技能”的聲音。因此,實現培養學生運動專長的目標,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不斷深化,并繼續推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

3.1 在體育教師中落實貫徹“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實施的核心理念之一,如今也被越來越多的體育教師所接受。從培養學生運動專長的需要出發,在體育教學中貫徹“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2個方面。(1)重視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在幫助學生選擇適宜個體發展的特長項目時,應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前提。在之后學生學習和掌握該項目運動技能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保持學生的興趣,不斷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該運動的積極性,并幫助學生體驗和獲得運動中的成功感。運動專長的形成往往需要相對較長的過程,因此只有保持強勁的內在學習動力,才可能堅持下去。(2)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面對身體條件各異、技能基礎和運動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體育教師不僅要及時發現學生的差異,還要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等組織方法,鼓勵學生相互幫助、共同提高,達到差異發展、各有所長的理想效果。但現實中一些教師雖然能在課前對授課對象的個體差異進行了解,但在教學活動中卻只安排同樣的練習內容和評價標準,這不僅影響了基礎較弱學生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的效果,也限制了基礎較好學生的自主發揮和積極性,降低了他們繼續和深入學習運動項目的熱情。

3.2 鼓勵教學內容中運動項目的相對集中和深度學習

北京師范大學毛振明教授對1993年版九年義務教育中小學教學大綱中的運動教材數量進行統計后指出,“在9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面臨著422項主要運動教材的學習,還要外加76項游戲和177項身體素質練習的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固然強調學生身心全面發展,但這種“全面發展”不應該等同于運動項目的“全面掌握”。按照目前大部分教材中對一個運動項目內容在一學期內,且只安排4~8課時的單元學習時間,導致深入學習和掌握一個運動項目、培養運動專長的目標無法實現。2017年版高中課程標準對學生在選項教學時選擇模塊的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勵學生“系統地學習1~3個運動項目,培養運動愛好與專長”,正是考慮到系統學習和掌握1項運動技能需要學、練、賽的組合方式,更需要必要的學習時間保障,因此改變目前課程內容安排運動項目過多的現狀勢在必行。

3.3 倡導結構化教學模式和教學比賽的安排

一些體育教師在課堂中堅持采用反復操練單一技術或動作的教學組織方式,難以保障學生學習運動技能的效果,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保持,導致體育課在促進學生運動專長培養方面的效能低下,從而發展成“學生喜歡體育運動,但不喜歡體育課”的情況。因此,與改革教學內容同等重要的,是改變體育教師單一的教學方式,以結構化的教學模式取代之。具體而言,就是結構化地將運動項目的知識、關鍵技術和戰術等進行整合,幫助學生建立對運動項目的整體理解,體驗、認識、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同時,要注重教學比賽在體育課堂中的使用。比賽是運動項目的核心,是學生展示運動天賦、運用和檢驗運動技能的舞臺,更是教師營造熱烈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的最佳途徑,是引導學生喜愛運動、形成專長的“催化劑”。

3.4 培養和提升體育教師的專項運動水平和教學能力

長期以來,我國對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有“一專多能”的專業素質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這是學校體育在面臨師資短缺問題時所采取的有效措施。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學校辦學條件的好轉,越來越多擁有運動專項背景的高學歷人才進入體育教師的行列,促進了學校體育師資質量的提升。具備專項運動背景的教師可以在學生深入學習和掌握這些項目運動技能的過程中進行專業的指導,為學生運動專長的形成和發展提供有力的幫助和支持??梢哉J為,體育教師的專項運動水平和教學能力能夠直接影響學生運動專長的形成。當然,由于學生興趣、天賦和選擇的多樣性,目前絕大多數中小學校還不具備同時滿足所有學生個性化運動專長發展的體育教師隊伍;在一些教育欠發達的地區,專業體育師資仍然捉襟見肘的情況還普遍存在。對此,一方面體育師范院校應增加體育教師的培養數量,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門和教師教研機構要有選擇地對那些學生喜歡的運動項目,組織和開展提升現有教師專項運動水平和教學訓練能力的專項培訓。

3.5 積極拓展專長發展的課程資源,尋求社會和家庭的支持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需要各種軟硬件條件的保障。培養學生運動專長不僅需要學校具備相應的體育師資,還對學校實施和開展可供學生選擇的多種運動項目開展的場地和器材等硬件條件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近年來,盡管我國學校辦學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完全依靠學校教育實現學生運動專長的培養并非現實之舉。結合我國國情和借鑒國外的相關經驗,可以采取的策略包括學??梢灾攸c發展符合學校實際且利于形成學校特色的運動項目,打造“一校一品”;同時,積極拓展各種可行和可能的“社會支持”,如爭取對學校開發的社會性場地資源,吸收和引進具備運動專長且愿意在業余時間承擔教學和訓練指導任務的家長志愿者等??傊?,只要學校、社會、家庭形成合力,學生運動專長的培養就不再是空中樓閣。通過運動專長的載體,會有更多的學生從體育運動中受益,在參與運動中形成健康體魄、獲得幸福感,從而實現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猜你喜歡
專長專項體育教師
體育教師在線教學行為的實證分析
健康中國2030導向下體育教師健康素養提升研究
我們因為懶惰而努力
安徽省合肥市中職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現狀調查
高中體育組合技能單元教學策略的優化探討
量化民族志:一種融合定性與定量的教育研究方法
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配置結構與優化
奇貨可居
單項選擇專項訓練(四)
同義句轉換專項練習50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