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教學技能大賽探究高中物理教學改革

2020-11-24 20:42蘭州第一中學
甘肅教育 2020年19期
關鍵詞:摩擦力物理探究

○ 蘭州第一中學

為了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施教能力,讓學科核心素養在中小學基礎教育中落地生根,甘肅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每兩年舉辦一屆全省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為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交流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本次大賽所選課題為人教社《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節“摩擦力”和第四節“力的合成和分解”兩節內容。這兩個課題是這一章的經典內容,重點和難點突出,實驗探究意味濃厚,能緊密聯系實際生活,拉近物理與生活、物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目標中更能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充分體現新課標理念,體現學以致用的課程目標。這樣的課題很容易激發教師的創新靈感,為教師教學方法運用上的多樣性提供空間,充分展現教師的物理素養和創新精神[1]。本次大賽可謂高手云集、精彩紛呈,筆者認為總體有以下四個亮點:

一是教學設計質量普遍較高。教師的教學設計科學規范,表述準確,聚焦了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重視學科思想和學科觀念的建立。教師能以創設情景為起點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物理知識分析問題,用實驗方法探究驗證,總結歸納出物理規律,再用理論解釋現象,最終闡述物理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參與性、合作性、探究性和體驗性,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目標,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

二是注重新課導入的技巧。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目的是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盡快進入教學情景之中。例如,蘭州市第五十一中學的劉存賢老師讓學生用牙刷在手背上推或拉,體驗和感知摩擦力,并借助刷毛的形變方向確定摩擦力的方向;徽縣第一中學胡珺老師讓學生拉扯交疊在一起的書本,感知兩本書之間摩擦力的大??;民樂縣第一中學的武學鵬老師、臨洮中學的李文淵老師讓學生用處理過的“木棍”進行拔河游戲;武威一中的邱艷花老師的夾玻璃球比賽等等,都是讓學生感知摩擦力的作用。這些小實驗都來源于日常生活,所用的道具(牙刷、書本、木棍和玻璃球等)都極其簡單樸素,但實驗現象生動有趣,教學效果明顯,且極具實效性,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創設物理情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啟迪,這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習活動由被動變為主動,更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習成為一種快樂的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為課堂探究活動的順利進行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是課堂呈現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啟發誘導、學思結合的當代教育新理念。新課程特別注重教學的過程和方法,學生的知識不是教師“給予”的,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步步地發現、感悟,主動獲取的。在“摩擦力”的教學中,靜摩擦力的方向、最大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這一節課的教學難點,大多數教師都選擇了從實驗角度突破,創設多種情景,讓學生在真實情景中去體驗、感知、分析和總結;在“求合力的方法—平行四邊形定則”的教學中,教師都有一個共同認知,就是采用“小組合作實驗探究”的高效教學法,將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由此可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的實驗意識正在不斷加強,小組探究成為實驗教學的新常態,明確了探究性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不可替代作用,重視知識的生成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科素養培養過程中的嚴謹務實的精神[2]??鬃诱f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边@里的“憤”是百思不得其解,“不憤不啟”是說不到學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你不要啟發他?!般笔怯魫?,想說說不出來,“不悱不發”是說不到學生想說而說不出來的時候不要去引導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就是要讓學生體會“憤”“悱”的感受,進而發揮教師“啟”“發”的作用,這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它應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

四是教學手段多元化,課程資源整合合理有效,多媒體信息呈現恰當,課堂教學實效顯著。在本次大賽中,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明顯提高,多媒體信息呈現恰當,內容簡明扼要,畫面生動唯美,注重教學實效。手機、希沃白板、傳感器、自制教具等多種教學手段共同使用,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拓寬了學習空間,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例如,蘭化一中的王漢雄老師自拍學生實驗視頻,金昌一中的張好智老師節選中央電視臺《加油向未來》中的摩擦力視頻,極大地加深了學生對摩擦力的認識。蘭州二中的淮萍萍老師自制二力合成演示儀,甘南州合作一中的于建強老師用吸管自制平行四邊形教具等,為學生提供了鮮明、真實、直觀、準確、生動的感性材料,既節省了時間,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提高教學質量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本次參賽中年輕教師較多,他們活躍的思想、充沛的精力、富有激情的講解、富有朝氣和親和力的教學儀態都為本次大賽增添了青春色彩與氣息。但客觀上說,由于閱歷和經驗的不足,他們在教材的處理時往往忽略了實際情況和教學理論的有機結合。為此,就如何講好一堂物理課筆者談談自己的幾點建議:

一是深刻理解教材,準確把握教材和課標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提高處理教材的能力。全面了解教材的本身特色,完整而細致地把握教學內容,根據課標精神和要求確定教學目標,是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前應做的必要準備,是課堂生成的基礎。根據學生的學情進行課程設計,探索實施課堂教學的新模式、新途徑和新方法,靈活有效地設計和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在基礎準備之上的創新性延伸,是課堂個性生成與活力迸發的源泉[3]。

例如,“力的合成和分解”這一節內容的教學應該有兩個重點,一個是通過“力的等效性”提出合力、分力的概念,另一個是借助“實驗探究”,進一步深化對這一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師要把“力的等效性”這一概念的詮釋貫穿于整節課的教學中,無論是理論的講解,還是通過生活中的實例、演示、實驗的驗證都應該緊緊圍繞這一中心任務。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是根據類似于“一個人提水桶”和“兩個人提水桶”這樣的例子直接給出“合力”“分力”的概念,卻沒有關注受力物體在前后兩種情況下運動狀態是否相同這一關鍵條件,這就造成了對于核心內容“等效性”的講解不到位?!澳Σ亮Α边@節內容既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本章的難點,對于初學者來說不易理解。教師要在一課時內上好這節課,一定要把握好時間的合理分配。這就要求教師既要考慮學生初中物理學到的知識,還要考慮學生現在的學情,該講的一定要講透徹,不怕花時間,重點和難點所占的時間應該不少于總時間的二分之一。

二是重視課堂實驗,加強科學探究,進一步提高駕馭課堂實驗的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課程中新增了大量探究式教學內容。這些教學活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參與的學習活動,旨在促進學生在主動參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科學探究的精神和科學探究的思維方式。例如,在“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平行四邊形定則”的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是通過探究性實驗突破教學難點的。但在教學設計中還明顯存在很多不足,有些教師實驗設計意圖交代不夠清晰,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沒有提前明確,甚至有教師直接給出實驗結果,這導致課堂結構分散、教學進度滯后,實驗探究意義淡化。探究性課堂教學具有很大程度的開放性,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是無可替代的。因此,這類教學活動的設計在策略上要堅持開放性和指導性相結合,要認真思考如何提出問題、如何建立假設、如何驗證假設等教學環節的安排,在此基礎上作出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設計。

三是進一步優化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自主性學習。在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更需重視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中感知、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學情精心設計,制定本節課課堂實施的詳細預設方案,包括所選用的課型,復習與提問環節的設計,新課導入方式的選擇,教學板塊、時間的安排等。同時,教師要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確定教學中的詳略,安排教學的進度,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通過實例找規律、變式練習驗規律、聯系實際用規律。

四是課后要及時總結、認真反思。教師要養成反思的習慣,將個性設計的教案付諸教學實踐后,要及時總結發現課堂上的得失、感受,加以分析與研究,并記錄在教案后面,形成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應該特別注意思考教學過程中設問的擬定、教學環節的銜接、課堂實驗的安排、教學中科學手段和實驗方法的運用是否規范,是否兼具科學和示范作用等問題。這些問題的思考與積累對于教師今后不斷提高教學水平,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教學風格具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猜你喜歡
摩擦力物理探究
只因是物理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神奇的摩擦力
我不是教物理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