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專業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及發展建議

2020-11-24 23:48李明星
就業與保障 2020年20期
關鍵詞:體育產業畢業生技能

文/李明星

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中國各行業的發展速度正在放緩。當前經濟形勢及當代體育產業發展遲緩的背景下,體育專業大學生就業壓力很大,很多體育專業大學生面臨畢業就失業的窘境。體育專業就業領域狹窄,與其他專業相比,體育類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促進大學生創業已成為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途徑[1]。目前,體育專業大學生創業已經深入到社會的各個層面,成為一種新的體育產業創業形式,以解決大學生自身的就業問題,又可以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發展,降低畢業后的失業率,也有利于中國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一、體育專業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

運動不僅是一種娛樂方式,也是一種鍛煉方式。體育不僅能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而且還能關注人們的生活。當前體育專業大學生都想從事教師這個職業,但大多數教師都局限于本地,不能體現多元化就業的方向。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體育產業的作用和價值的認識和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體育不僅是人類消耗物質資源的活動,而且還可以創造經濟效益,刺激消費,促進生產,增加就業。

當前受體育專業擴招效應的影響,就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由于各地擴大招生規模,一些不具備擴大招生條件的高校也開設了體育類專業,使得體育類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且呈相對飽和的趨勢。經過近20 年的發展,新建地方高校體育專業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但是,隨著學校規模的擴大,體育專業學生對運動技能的重視程度越來越低,導致了其就業機會的減少[2]。另外部分學校,忽視了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無論是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和管理,還是體育訓練,都忽視了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意識,使體育專業在就業競爭和專業技術水平上處于不利地位。一些體育生的觀念更新跟不上市場的變化,就業觀念的發展不完善,對嚴峻的就業形勢認識不足,期望過高的現象普遍存在,大多體育專業大學生希望進入機關、企事業單位、公立學校等,對體育專業大學生避之不及[3]。另外,由于體育專業大學生綜合素質不高,明顯缺乏自信,在求職過程中幾次碰壁都會對自己的前途產生懷疑,在找工作時會消極地等待和觀望,而不是積極地尋找就業機會。

近年來,隨著教師隊伍日益飽和,地方教育部門也設立了入學門檻,并開始推行體育專業學生的職前考試。盡管普通體育院校在學生入學后一般強調專業化和各種技能的提高,但后續教育力度不夠,學生對專業化、緊急狀況和危機意識缺乏關注,綜合素質普遍不高,造成就業的機會十分有限。

另外,雖然各校對就業指導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并開始計算學分,但由于前些年就業形勢樂觀,無論是領導、教師還是學生本人,都不太重視這門課程,往往只開設一到兩門畢業課程[4]。近年來,學校一直未開展就業指導教育;隨意性強,過于注重實效性和實用性,形式和內容比較簡單;市場調查不夠,學生就業信息和就業效果不佳,學生就業指導方案缺乏針對性。相關專業的領導、老師、學生往往只是在畢業后才開設就業指導課程,過分強調實效和實用性,形式和內容單一;在就業選擇過程中缺乏市場調查、錯失有效信息和就業機會,體育專業學生缺乏市場把握,有些人缺乏主動性,對代體育產業的了解也十分有限,導致了體育專業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

二、體育專業大學生就業發展建議

體育系學生由于觀念落后、專業定位不清、運動技能水平不高,在就業競爭中處于劣勢。體育系應從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出發,做好頂層設計,走內涵發展的道路,在培養學生運動技能的基礎上,注重就業能力的培養,實施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诖?,提出了如下體育專業大學生就業發展建議。

第一,應加強與社會各界的聯系,特別是在中小學、社區、健身房等場所安排學生實習就業,通過社會實踐,使學生盡快轉變角色,適應社會,為將來就業打下良好基礎。以體育專業就業為基礎,多方面發展,成為一名復合型人才,拓寬人生道路,實現人生價值。積極確立體育教育專業的就業目標,走內涵發展的道路;引導和促進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進行頂層設計、成才測驗。體育屬于應用技術課。其人才培養目標是服務于本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即立足于本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從提高學生體育就業技能的基本要求出發,避免一味效仿和復制傳統體育院校人才就業目標定位,盲目追求“一刀切”。另外,由于區域社會發展不平衡存在區域差異,一味追求同質化和過度模仿,勢必導致人才培養和就業的失敗[5]。因此需要積極創新就業模式,拓展就業思維,促進體育產業就業效果。

第二,提高大學生就業率的根本保證是培養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增強大學生就業競爭力?;诖丝煽紤]采取“走出去,再培訓,專兼結合,科技分層”的辦法,讓體育專業學生有繼續學習、參加專業培訓,提高體育專業技術水平,把國內外先進的體育就業方向技術和訓練手段帶回學校,引入課堂,更新舊的就業思維。要適應社會需要,進一步推進教學改革,合理設置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6]。培養高水平的教練員和裁判員,使他們具備相應的資格,增強自己在區域體育比賽中的話語權和威信。充分考慮學生的成長,適當降低體育產業就業門檻,引進特教教師。引入指導教學急需的優秀體育產業項目,促使學生根據教學需要做出合理的選擇。

第三,根據體育專業學生的特點,開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把握工作主體的基礎上,將學生教育分為高等教育階段,人才培養就業階段。在此基礎上,開展職業教育的階段,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擇業觀,積極建立區域體育產業競賽聯盟,通過競賽促進體育水平的提高??梢試L試、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參加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體育產業發展活動。充分利用地方高校和體育產業的優勢,建立地方體育產業競賽聯盟,定期組織體育產業競賽,廣泛吸引體育產業力量廣泛參與。不僅可以提高學校在當地的社會影響,而且可以為當地的體育文化建設樹立良好的形象,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此外,借助地區體育競賽聯盟平臺,可以廣泛開展各種體育產業就業活動,有效促進體育專業學生就業率的提高。

第四,在實施體育專業學生就業戰略的前提下,體育院校要培養學生就業技能。體育類優秀畢業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求自己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識;體育類畢業生不再是以前的學生,注重體育技能的培養,同時提高文化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體育類畢業生重視不夠,自學能力不強。因此,要想在短時間內改變職業生涯,就必須有堅實的文化基礎。如不愿從事上述職業,可從事文化、商業、房地產、醫藥等行業。通過體育技能學習指導訓練理論與實踐,通過跨專業自考拓展就業渠道等。高校畢業生就業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高校畢業生就業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通過與雇主溝通,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和市場環境。建立從單一化到多元化、從單一化到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機制,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重構體育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培養與社會需要的有效聯系與互動機制,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協調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培養具有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服務意識的體育人才,是當今社會的發展目標。

三、結語

為了適應社會對體育人才需求的多樣化和體育專業課程結構的調整,應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合理設置社會體育、體育康復、體育產業管理等課程,避免重實踐、輕理論、重訓練、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基于此對當代體育產業背景下的體育專業大學生就業因素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體育專業學生就業發展建議,以期更好地指導學生就業,實現應有的人生價值。

猜你喜歡
體育產業畢業生技能
9歲的高中畢業生
你根本不知道,這屆畢業生有多難
一個沒什么才能的北大畢業生
秣馬厲兵強技能
拼技能,享豐收
取經美國體育產業發展
2017年全球體育產業人物風向標
關于《國家體育產業統計分類》的幾點思考
畫唇技能輕松
最“叛逆”的畢業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