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欠發達地區社會養老服務業人力資源有效供給問題研究

2020-11-24 23:48梁國民
就業與保障 2020年20期
關鍵詞:欠發達職業道德服務業

文/梁國民

在計劃生育政策與經濟社會轉型的影響下,以城市為代表的居民家庭規模逐漸向著小型化、空巢化的方向發展。由于家庭中內部提供的養老照料資源十分有限,且正在逐漸減少,因此越來越多的家庭采用從外部獲取資源的方式進行養老,使得社會養老服務業需求不斷增加[1]。社會養老服務是養老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因其能夠充分體現對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以及心理需求的尊重受到人們的高度認可,同時也有利于降低財政部門對機構養老的資金投入壓力,受到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關注和重視。近些年,雖然隨著全國各地開始實施社會養老服務業務,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從整體發展上來看我國社會養老服務業務還處于起步階段,存在一定問題。例如,社會養老服務業人力資源有效供給數量不足、人力資源有效供給質量不高、人力資源有效供給結構失衡等[2]。為了有效滿足國家老齡化浪潮中迅速增長的社會養老服務業需求,本文開展針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社會養老服務業人力資源有效供給問題研究。

一、社會養老服務業人力資源有效供給存在的問題

(一)社會養老服務業人力資源有效供給數量不足

根據國際標準中關于失能老人護理人員配置標準3:1 計算,以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某市為例,社會養老服務產業人力資源缺口達到50 萬人以上,而依照某市人口統計的數據顯示,該市從事社會養老服務的專職人員數量不足2 萬人。受經濟條件的制約,該市每年在養老服務人力資源政策扶持、免費培訓等方面投入力度還遠遠不夠,導致人力資源供給數量不能與老齡人口對養老服務需求相匹配。

(二)社會養老服務業人力資源有效供給質量不高

養老服務業是一個對于人才綜合能力要求較高的職業,從業人員不僅要具備基本護理知識,還需要具備溝通能力,以提高面對突發情況的應變能力。在人口老齡化的大環境下,政府部門雖然重視對社區養老服務人員的培訓,但與高質量、多樣化的養老需求之間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經濟欠發達地區留守老人居多,對社會養老服務人員需求量大、供給量低,從事養老服務業的門檻較低,在無監護人情況下個別缺乏職業道德的養老服務人員會出現虐待、辱罵、毆打老人的現象,無法保證社會養老服務業人力資源的供給質量。

(三)社會養老服務業人力資源有效供給結構失衡

社會養老服務從業人員以40 ~60 歲為主要人群,青壯年從事養老服務行業的人數少之又少,人力資源供給年齡結構出現了嚴重失衡。另外,結合經濟欠發達地區社會養老服務需求調查分析,大多數的老年人子女常年外出打工,無法經常陪在老人身邊,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容易被忽視。在這種情況下,老年人對于心理咨詢的服務需求逐漸增多,由此對從事社會養老服務人員的學歷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在經濟欠發達地區養老服務從業人員以中年人群為主,他們的學歷普遍偏低,這種學歷結構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

二、社會養老服務業人力資源有效供給不足的原因

(一)政策機制不健全

我國不同地區對于社會養老服務工作者的相關政策的實施相對滯后,沒有專業的資格認證,社會養老服務人員的考核方案也沒有統一規定,導致人力資源分配不均。一部分專職養老服務從業者無法享有休假、社會保險的權利。經濟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社會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薪資水平和福利待遇存在較大差異,這種差異化也變相導致了經濟欠發達地區社會養老服務從業隊伍發展緩慢,人力資源有效供給不足。

(二)社會養老服務產業人力資源素質能力結構失衡

目前,中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社會養老服務行業人力資源的素質能力結構的改善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一些高校雖然設置了養老服務相關專業,但專業設置更側重于管理,一線的技能操作沒有得到提升。社會養老服務產業人力資源狀況不容樂觀,在崗期間缺乏教育,養老服務產業人力資源不能適應時代發展。

三、提升社會養老服務業人力資源管理策略

(一)建立社會養老服務業人才保障機制

社會養老服務業從業人員主要可劃分為專職人員和志愿者兩部分,其中專職人員是該服務業得以長時間穩定發展的主要人群。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現有傳統養老服務人員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地區養老需求。針對這一問題,通過建立社會養老服務業人才保障機制,大力開展培養社會養老服務業人才的激勵機制,不僅能夠有效吸引外部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服務人員加入到社區養老服務當中,同時還能夠留住現有服務人員,為社會養老服務業人才隊伍儲備力量[3]。根據激勵保健因素理論分析,若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社會養老服務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完善傳統社會養老服務業人力資源激勵與保障機制,對于調節社會養老服務業從業人員的積極性起到十分有效的幫助,并可以提高經濟欠發達地區社會養老服務業人力資源的有效供給能力。

志愿者是社會養老服務業中的補充人員,主要作用是在短期內彌補專職人員短缺問題。當前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注冊志愿者的人數很多,但仍然無法滿足社會養老服務業對于人力資源的供給需求[4]。因此,需要有關部門以及相應的領導加強對社會養老服務業志愿者的培養,使其能夠發揮出志愿者對養老服務業的需求提供補充。

(二)加大經濟欠發達地區政府投入力度

PPP 模式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運作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政府將充分鼓勵私營企業、民營企業與政府部門進行充分合作,并參與到對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當中。經濟欠發達地區社會養老服務業也可采用PPP 模式,增加該行業中財政資金的來源渠道。除此之外,通過對希望工程的發展模型進行分析得出,希望工程能夠獲取社會的廣泛關注并且得到一定的社會贊助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門給予了希望工程項目的稅費優惠政策。因此,針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社會養老服務業,政府部門也可通過實施政策優惠的形式,直接或間接地對社會養老服務業進行財政投入,鼓勵相關企業、機構或個人參與到養老服務業當中。通過上述幾種方式,加強政府部門對社會養老服務業的引導和支持,才能夠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其相關產業當中,吸引并留住更多的人力資源,保證社會養老服務業人力資源的有效供給。

(三)加強對社會養老服務業從業人員專業技能培訓

加強對社會養老服務業從業人員專業技能培訓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首先,根據人力資源有效供給的實際情況,合理統籌技能培訓安排計劃,在社會內部以輪流培訓、講座、聘請經驗豐富的從業人員授課等方式,開展有關養老服務業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還應當根據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聘請心理咨詢專家以及法律咨詢專家為老年人提供服務。除此之外,經濟欠發達地區還可推出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模式,展開全新的養老服務,讓從業人員具備一定的醫療護理常識,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專業、細致、全面的綜合性服務;其次,加強對社會養老服務業從業人員專業技能培訓還可以以所在社區為單位,實施一名指導人員帶領多名從業人員的培養模式,通過經驗豐富的社會養老服務業工作人員帶動年輕的初學人員,進一步完善并壯大社會養老服務業團隊,實現人力資源的有效供給。通過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社會養老服務業人員培訓設置內容進行研究發現,大多數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的從業人員都希望養老服務是在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培訓。因此,采用對從業人員一年培訓一次,一次培訓一周以上的培訓模式,是適合當前社會養老服務的培訓方式。

(四)重視社會養老服務業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培養

重視社會養老服務業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培養是當前人力資源有效供給的必然需要,每個行業當中均會有相應的職業道德,社會養老服務業也不例外。作為第三產業中的服務行業,社會養老服務在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時刻以客戶的需求為目標,從客戶的角度出發,滿足客戶一切合理的需求。當老年人出現心理上的波動時,社會養老服務人員要有良好的包容力、應對能力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要以更加良好的心態去應對老年人在生理上的不便。隨著社會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興起,更多的從業人員開始對老年人進行上門服務,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對于人力資源的道德品質要求會更高,這樣就需要市場對養老服務業人力資源進行專業技能培訓的同時,不可忽視對其職業道德的培訓。針對社會養老服務業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培養,可以通過專題講座、線上教育的方式,對養老服務業的人力資源進行系統性的職業道德培養,保證每一位從業人員在工作過程中都可以具備相應的職業道德素養,從而提高整個社會養老服務業從業人員人力資源隊伍的職業道德水平。

四、結語

養老問題一直是社會重點關注的話題,無論是在學術層面,還是在市場層面,均將養老問題的重心放在服務方式上,因此必須對其充分重視。通過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社會養老服務業人力資源有效供給問題研究,希望對緩解社會養老服務業人力資源的不足現狀提供幫助。但由于研究能力有限,本文未對養老服務業發展過程中人力資源開發的所有相關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因此研究內容具有局限性,后續的研究還將不斷探究與養老服務業人力資源問題相關的內容,從而為實現養老服務業的多元化發展提供幫助。

猜你喜歡
欠發達職業道德服務業
中國服務業開新局
會計職業道德現狀之我見
淺談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
欠發達地區如何推進公立醫院改革
別讓欠發達地區的新能源項目成擺設
論高校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修養
在弘揚職業道德中爭創“青年文明號”
欠發達地區如何推進農業現代化
中介服務業
服務業集聚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