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傳統節日在幼兒園活動中的開展

2020-11-25 08:50劉巧華
讀與寫 2020年10期
關鍵詞:傳統節日中華民族傳統

劉巧華

(勝利油田西城社會化服務協調中心學前教育中心秀苑幼兒園)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美德,如:孝親敬長、誠實守信、謙恭有禮都是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的。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豐富的民族傳統節日更是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節日都有它特有的歷史淵源、歷史傳說、獨特情趣,是幼兒教育的寶貴資源。

那么,如何利用中國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對幼兒進行民族文化的滲透,增強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讓我們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成為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研究課題。

1.將傳統節日的教育融入到生活環節

幼兒園的一日生活雖然瑣碎,但其中蘊藏著不可忽視的教育契機,有經驗、頭腦靈活的老師會將傳統節日的內容分散融入到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如晨間游戲,老師可以將相關節日的童謠古詩,手指操、小律動等簡單好操作民間游戲安排進去,這樣的傳統藝術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趣味性強,能激發起幼兒的興趣和欲望。戶外活動時,教師則可提供和節日相關的民俗玩具。例如:清明節可提供風箏,端午節可以利用廢舊紙箱做成龍舟,讓幼兒不但在游戲中加深對民俗活動的印象,還在玩的過程中培養了能力,與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發展需要相適應。

2.通過環境創設充分感受節日的氛圍

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五彩斑斕的,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色彩、特點和要傳遞的情感。春節是紅色熱烈的,吉祥的燈籠掛起來;清明節是綠色清新的,嫩嫩的青草長出來;端午節是藍色的,奔騰的龍舟劃起來;中秋節是黃色溫暖的,金色的月亮升起來;重陽節是橙色的,絢麗的菊花綻開來……

老師們在進行環境創設時可以充分將這些因素融入進去,彰顯每個傳統節日的特色,讓孩子們能夠身臨其境的對傳統節日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在濃厚的節日氛圍中加深他們對傳統節日的認知,使幼兒更能吸收到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精髓。

3.在豐富的教學活動中滲透傳統節日的認識

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活動中應以幼兒為主體,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知識的建構者,教師應是幼兒活動的幫助者、促進者。而集體教育活動是進行傳統節日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傳統節日走進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應突出幼兒在主題活動、環境創設中的主體地位。提高他們的主動性,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增進參與感。老師可根據每個班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組織適合的活動。通過搜集,整理資料了解傳統節日的來歷和有關習俗,加深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識,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特點。通過觀察、動手操作,體驗在集體活動中交往、合作、分享的快樂。以不同的形式將那些漸漸消失或者淡化的節日習俗展現在孩子面前。

例如:端午節包粽子,系彩繩,割艾草等活動。大班的孩子可以通過觀察教師的講解示范,體驗學習包粽子的方法,而小班的孩子則可以觀看、品嘗哥哥姐姐的勞動成果......通過這樣的系列活動,使“端午節”在孩子們的心中具體化,成為他們熱愛和期盼的節日。

4.充分利用社區資源進行傳統節日的深化

傳統文化的教育僅僅依靠老師和家長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充分利用周圍的社區資源,擴展幼兒的學習空間,共同架起一座節日教育的橋梁。例如:春節我們組織的“福在我身邊”的活動,可以發動家長帶孩子在家、超市、飯店、商場等場所尋找身邊的福字,尋找過年的元素。還可以請爺爺奶奶發揮特長,用各種字體寫福字,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在重陽節,既可以邀請社區退休的爺爺奶奶來幼兒園共度節日,也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走出幼兒園,走進社區的老年活動中心,為爺爺奶奶表演節目,送上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感受“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教育。

幼兒期是各種情感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們要抓住傳統節日教育的核心意義,把握要點,找準和突出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使幼兒在傳統節日的活動中身心得到健康發展。讓我們一起回味傳統的味道,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深藏在傳統節日中的優良民族文化深深地扎根在幼兒心中。

猜你喜歡
傳統節日中華民族傳統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鄭國明 立足傳統 再造傳統
努力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信仰
清明節的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