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外漢語教材中語流音變的注音與編排研究

2020-11-25 05:38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0年29期
關鍵詞:語流音變掌握情況

(山東大學(威海)文化傳播學院 山東·威海 264209)

0 引言

(1)研究背景。隨著“漢語熱”的蓬勃發展,對外漢語教學迎來了大好的發展時機,留學生學習漢語熱情高漲,而語流音變作為漢語語音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廣泛關注。語流音變是由于人們說話時音節不是一個個孤立地發出,而音節會受到相鄰音節的影響發生的語音變化,最常見的語流音變是變調、輕聲及兒化,會影響發音和意義。

(2)研究綜述。目前關于漢語初級階段留學生語流音變習得情況的系統研究較少,專門針對對外漢語教材中語流音變注音和編排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其中有部分文獻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參考價值:

張京京在《初級對外漢語教材拼音標注問題研究》(2008)中,進行了基于學習者角度的初級對外漢語教材拼音標注形式的量化研究,并通過學生問卷調查和初級對外漢語教材編寫者的訪談,初步確定了分別適于不同學習者的拼音標注方式。

殷佩蓓在《對外漢語教材語音體系編排研究》(2011)中,描寫分析所選教材中聲、韻、調、音節、變調等編寫情況,并對漢語語音大綱在對外漢語教材編排和對外漢語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提出建議。

譚小梅在《對外漢語教材語音部分的編寫研究》(2012)中,認為語音編寫要尊重漢語語音的系統性、科學性和針對性。

另外,我們在閱讀鄭州大學楊淑涵、黑龍江大學陳慧博、鄭州大學蘇皓等教授關于各國留學生語流音變習得偏誤分析的論文后,學到了分析留學生語流音變掌握情況的方法。

參考以往論文研究成果,本文將通過對各階段留學生語流音變掌握情況的實踐研究分析,為對外漢語教材中語流音變的注音與編寫提供可行性建議。

1 前期調查

1.1 對外漢語教材問題分析

此次調查選取了目前高校最常用的幾套對外漢語教材,包括:《漢語口語速成入門篇》上下;《初級漢語口語》1、2;《博雅漢語入門篇》一、二;《飛躍漢語聽說入門》等。在綜合對比分析諸多教材后,發現幾個普遍問題:

1.1.1 缺少系統的音變規則講解

大多數教材在音變規則介紹時僅是粗略地講解,再配上幾個例子,十分籠統,如:《漢語口語速成入門篇》中,“不”和“一”變調情況都未列舉全面,“輕聲”只粗略地介紹是“又輕又短”的音,過于抽象。

1.1.2 理論講解與課后練習內容不匹配,缺乏呼應及針對性

大多數教材在講解某種音變規則且本課內容涉及到時,課后練習題卻并沒有設計針對性的強化訓練,如:《漢語口語速成入門篇》第四課生詞涉及大量量詞,課文和綜合練習中也有關于“一”加不同聲調的量詞而引起的變調,但本課并沒有講“一”語流音變的規則。

1.1.3 理論講解與教材注音未實現同步

教材中,一些語流音變的知識還沒有呈現,而在課文中卻已經出現了相關語流音變的現象,這樣不利于學生理解,尤其不利于自學的外國學生。如《初級漢語口語》輕聲的知識在第三課才有講解,然而在前兩課課文中已出現輕聲詞。上聲和“一”、“不”變調也有相同的情況。這種問題會影響到教師上課的流暢性和有序性,也不便于留學生的學習。

1.1.4 音變標調要求缺乏統一規范

最為明顯的是上聲變調。大多數教材都涵蓋上聲的音變規律但在教材中卻不標注上聲音變,如《漢語口語速成入門篇》第四課語音練中,上聲變調除了在第四課的語音練習中,標了變調后的注音,其他均標原調?!冻跫墲h語口語》、《博雅漢語初級起步》也都是如此。

1.1.5 對現代化電子設備及圖片演示等輔助手段的作用重視不夠

電子化設備能夠形象生動且便利地幫助學生學習尤其是初學者的語音學習,但目前各高校使用的對外漢語教材大多還是沿用之前的教材。舊版教材不僅語料比較過時,而且也缺乏對現代化電子設備的運用。

1.1.6 半上符號易引起漢語學習者誤解

部分對外漢語教材中在講解上聲變調時使用了半上符號,留學生比較難理解且發音時容易出錯。如《漢語口語速成入門篇》第一課在介紹上聲變調聲調時首先粗略地介紹了“上聲”變調,但“半上”的符號容易讓人誤解為只讀后面的升調而不讀前面降調,造成誤解。

1.1.7 音變各部分理論所占比例不當

一些對外漢語教材中對幾種音變現象的講解占比有比較大的偏差,明顯不合理的占比分配不利于留學生的學習。比如在《博雅漢語初級起步1》當中,兒化擁有詳細的講解以及練習題,但變調卻只是分散在各個練習題當中,導致常用性和實用性與教材編排比例不符。

1.2 留學生語流音變掌握情況調查

表1

表2

此次我們以訪談調查的形式,對山東大學(威海)的一些韓國留學生的語流音變掌握情況進行了定量研究。受訪者的漢語水平按其所在班級大體可以劃分為初、中、高級。訪談調查的問題涵蓋上聲變調、“一”“不”變調、輕聲兒化等方面。其中涉及上聲變調的詞有6個共18個字,“一”的變調詞共6個,“不”的變調詞共6個,輕聲的詞共6個和4個兒化的詞。

通過對留學生的采訪,我們將不同水平留學生語流音變各項目的正確率統計如下:

見表1。

折線統計圖分析展示:

通過觀察分析折線統計圖,大致得出以下結論:

(1)總體上,所有水平的留學生對于“不”變調和兒化音的掌握情況都較好,掌握程度最差的分別是“一”和上聲的變調。

(2)留學生對于“一”變調和三個上聲相連變調的掌握隨著學習漢語的深入而愈加熟練,對“輕聲”的掌握卻逐漸生疏。

1.3 留學生掌握情況與教材問題對應

見表2。

2 教材改進建議

結合我們對教材問題的分析、老師的建議以及留學生語流音變掌握情況,我們運用自身學習到的知識和搜集到的資料,對教材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改進建議:

2.1 音變理論知識做到系統展示

2.1.1 應包含實用性強的音變規則

部分教材中或許由于地區原因或許是出于其他方面的考慮,對一些音變規則有所忽略。但在我們的日常交際中,任何一種音變現象的不理解都可能會影響到交際。因此,不應當忽略出現頻率少的音變現象,應當全面予以講解。

2.1.2 清楚介紹音變規則

部分教材雖然設置了音變知識板塊,但對于規則的介紹卻并沒有予以充分重視,講解時不利于留學生理解,反而會影響他們音變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因此,一定要規范規則講解用語,語言通俗易懂,簡明清晰。

2.1.3 不求量但求質地介紹音變規則

音變理論知識本就豐富,不僅音變現象多,不同現象下還有不同的音變規則,但不必面面俱到。留學生學習漢語主要是為了交際,只需關注那些有可能影響到他們交際的部分即可。

2.2 課后練習突出針對性,做到講練結合

2.2.1 強化課與課之間習題的差異

各課與各課之間內容不同,涉及到的音變現象也不盡相同,或說所占比重不同。應當結合本課重點涉及到的音變現象進行練習,并且能夠結合課文內容,做到意義與音變相結合的練習,達到雙倍練習效果。

2.2.2 提高同一課內習題的適配性

同一課中一定要關注本課所涉及到的音變現象并進行練習,及時精講多練才能真正達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并且當堂講當堂練有助于提高正答率,提升學生信心。

2.3 整套教材做到上聲變調標注統一規范

2.3.1 保證理論講解的變調規則與課文及課后練習中的變調規則一致

理論知識是如何講解的,在課文中標調時就應當怎樣標,保持一致留學生才能更好地使用教材進行學習。

2.3.2 保證一本書中使用的變調規則一致

同一本書中,不僅理論知識講解的規則和標調時的規則一致,還要做到相同音變現象要采用同樣的變調規則進行標調,否則會使學生困惑。

2.4 音變規則的編排順序做到合理安排

2.4.1 綜合考慮變調規則的實用性及難易程度,安排順序

參考大綱,結合學生水平及需求,對各音變規則進行排序,選擇適當的位置。

2.4.2 單獨注明還未講解的音變現象

若課文中出現還未涉及到的音變規則,建議在旁邊進行注明,或者加著重符號進行提醒和警示,引起學生注意。

2.5 對現代化教材編寫的輔助手段做到重視

2.5.1 應重視圖片演示等手段

在初次講解音變相關規則時,可在一旁配上圖片加以輔助,如舌位解析圖、發音部位標示圖等,讓學生更直觀地觀察到口腔內部發音時的情況,提高語音模仿的準確性。

2.5.2 應重視現代化電子設備的運用

在初次學習相關音變時,可在一旁輔以二維碼,學生掃碼后即可聽到正確發音,以彌補某些教材中對于相關規則解釋不足,模棱兩可的缺陷,有利于學生反復學習、模仿、強化,鞏固音變基本功。

2.6 棄用不必要的符號

半上聲符號在以漢語為母語的學習者中本來是不必要的,對它的利用也僅僅局限于對上聲變調的講解,利用率極低,因此可選擇直接棄用該符號。使用“*”在課文中進行特殊標注,在空白處再單獨說明變調情況。理論講解與教材注音做到同步。

2.7 音變各部分理論所占比例做到合理安排

音變各部分理論編寫需遵循詳略得當、先易后難的原則。建議首先對音變內容進行科學的篩選,然后根據實用性、常用性、難易程度等標準進行教材編寫,突出重點、難點。

3 教材設計具體建議

根據對于留學生語流音變發音的正確率及教材本身的注音、編排情況,我們對于理想教材的設計有以下幾點建議:

(1)語音教學應該從基礎拼音開始,用詞語來輔助教學,在結束拼音學習前不要放入課文,以免增加留學生學習難度。

(2)通過對留學生語流音變項目的正確率由高至低排序,前四位分別是兒化,“不”變調,兩上聲連讀、輕聲,因此我們建議結束學習拼音后,按照兒化,“不”變調,兩上聲連讀、輕聲的順序引入語流音變的教學。

(3)初級班對“一”變調的掌握情況不甚理想,且有的教材對于“一”變調的講解不全備,因此我們建議在課文中引入量詞時再具體解釋“一”變調。

(4)留學生對于上聲變調中上聲相連的情況掌握情況最不理想,因此建議盡量往后放,甚至可以考慮進入中級班后再涉及。

(5)上聲變調是漢語中最常用的變調之一,但在大部分教材中,無論是詞語還是課文都沒有特別標記,容易導致留學生忽視這個知識點,因此建議用特殊符號對上聲變調進行標記。

(6)為幫助各階段留學生學習語流音變以及為方便教材的編寫,建議在教材最后附一份語流音變規則匯總。

4 結語

本文通過留學生訪談、教材分析等途徑發現了當下通行教材中語流音變部分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具體可行的修改建議,為對外漢語教材中語流音變板塊的編寫提供了參考與借鑒。

猜你喜歡
語流音變掌握情況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對女性人工流產術后保健知識掌握情況的影響研究
紹興方言合口呼曉組聲母的變異研究
——競爭性演變的證據與結果
“分”的音變構詞及其句法語義特征
論初中數學的復習教學
英語語流中詞匯識別的實證研究
漢語單數人稱代詞音變式的功能演變及性質
語流切分影響因子研究
地道口語是怎樣練成的等
英語詞匯音變分析與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