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現實主義戲劇中“好人精神”的表達

2020-11-25 02:39蔣彤
藝海 2020年10期
關鍵詞:現實主義

蔣彤

〔摘 要〕 新編現代戲廬劇《守望》根據長豐縣下塘實驗中學優秀人民教師張繼東的先進事跡改編創作,將表現好人精神,宣傳優秀模范的宗旨貫注于現實主義的戲劇作品中,講述了基層老師堅守初心、弘揚師德的故事。本文以該劇為切入點,探尋戲劇舞臺上“好人精神”的藝術表達手段。

〔關鍵詞〕廬??;現實主義;好人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中重點強調:“加強現實題材創作,要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蔽乃噭撟髡邆兙o緊握住時代的先鋒號角,一批批表現“好人精神”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呈現出噴涌之態向觀眾席卷而來?!妒赝纷鳛橐徊恐幐杵椒灿⑿鄣闹餍勺髌?,其主要演員均由安徽省長豐縣廬劇團演員擔綱。用地方戲曲講述地方故事,用本土演員演繹本土人物,可謂是地方新審美文化與時代精神緊密結合的一部作品。

布拉姆斯在文藝研究過程中把“鏡”與“燈”兩個常見而相對的用來形容心靈的隱喻放到了一起,一個把心靈比作外界事物的反映者,另一個把心靈比作一種發光體。這種“鏡”與“燈”的比喻無疑是將作品置于“藝術家”“欣賞者”“作品”的三角之中,不僅僅強調作品中藝術性的表達,還點出了藝術作品的傳播效應。從《守望》來看,創作者們能夠緊扣原型人物生前的種種先進事跡,攫取有戲劇性的事件呈現于舞臺之上,重點表現了堅守崗位、捐資助學、關心學生、幫助同事等事件,從家庭關系、社會關系等方面來表現姜繼文老師“一片丹心育桃李,三尺講臺鑄師魂”的精神品格。從先進事跡的原型人物到舞臺演繹,再到后期的巡演計劃,可以看出通過《守望》的演繹拓寬了“好人精神”的大眾傳播模式途徑,實現了藝術活動與社會活動的融合。

“如何做一個好人”,是道德命題、時代命題,更是舞臺劇創作者的難題。從黃梅戲音樂劇《貴婦還鄉》到淮劇《小鎮》,十幾年來,文藝工作者們一直努力在戲曲舞臺上探索“好人”的邊界。而《守望》中導演特別運用了戲曲程式化的表現手法與現代語匯融合,將舞臺形象的創造歸于戲曲本體,通過程式化移動變化布局,集中展現了姜繼文老師在教室、學校、家庭等不同的活動時空,在揭示人物復雜情感的細微處也將節奏處理得舒緩得當。劇中現實主義“人性”表現的突出亮點,則是借用了西方歌隊的藝術形式。由學生組成歌隊在劇場時空中跳入跳出,他們的身份是旁觀者、評論者、參與者。一會兒作為劇中人物不斷推進情節發展,一會兒又化身歌隊奠定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調。歌隊飽含情感的唱詞與獨具特色的廬劇唱腔相配合,既表現了特定戲劇情境下主人公復雜情緒的外化,也以“他者”的身份在一旁評論。

把故事切碎重組立于舞臺之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真人真事的二次加工創作,稍有不慎就會被扣上“標簽化”的帽子?!妒赝凡灰匀宋锏恼娓桧灋榍腥朦c,而是以“姜老師倒在三尺講臺”這一事件作為開場,快速進入情節,通過與之相關的人物回憶作為故事發展的主線,奠定了劇目的主題基調。為了多角度突出姜繼文的形象,還設置了“記者采訪”的紀實視角。作為一部搬上舞臺的藝術作品來說,這樣的設置固然契合了“沖突激烈”的處理技巧,但筆者認為《守望》一劇對主角姜老師的人物處理,做到了“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悲壯,卻少了點“暮然回首”的厚重。

王長安在《廬劇的劇種特色與劇本文學》一文中說道:“戲曲文學劇本應當遵守其以音樂為核心的線性結構傳統,給抒情留下足夠的空間,以展示戲曲表演的個性?!本汀妒赝穪砜?,編劇深諳人物處理的技巧特征,能夠以姜老師這個主要人物的精神品格為原點,將其置于多重的人物關系中。通過學生柳盼盼、環衛工趙大爺、生意人高老板等人物的回憶與表達,利用“千紙鶴”“紅燭”等多個意象元素,表現姜老師的生平事跡。而演員丁駿龍的演繹更是張弛有度,與其他角色的配合默契。對趙大爺的慷慨解囊,與高老板對峙時的據理力爭,對貧困學生柳盼盼的關心愛護,與妻子的“斗智斗勇”,這些情節設置都在逐步將這位老師的生平事跡鋪陳開來,但細細思索幾個事件對主人公來說都是橫向發展,而對于時代的悲情、人物的厚度與精神的成長則稍感缺失,沒有為人物的發展勾勒出一條波瀾起伏的情感線。劇目首演后,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新聞評論中無不給姜老師打上了“敢于擔當、默默守望、無私奉獻、帶病堅持”的標簽。那么作為觀眾不禁反問,拋除社會身份以外的姜繼文,他作為家庭關系中的丈夫、父親、兒子,在任教的三十多年時間里他自我心中的那盞“燈”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呢?

現實題材的戲曲作品作為一種傳統藝術形式與現代精神融合的產物,它絕不僅僅是見到的動作輔以唱段的簡單演繹,更多的是要從中國古典的傳統程式中探索表達情感的藝術樣式。每年全國都會涌現出無數的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報告,捐資助學者,幫助困難學生者,比比皆是。對“姜老師”來說,他在整部作品中的動機與人物的精神內核,是學生的尊敬、信仰的追求、來自內心深處自我的滿足以及至死仍在奉獻的悲情。但是劇中將筆墨過多地集中在刻畫“老師”這面“標簽化”的鏡子上,而缺少了人物內心的開掘,姜繼文老師一出場就打上了“神化”的標簽,活成了別人口中的“圣賢”。

包含人情的歷練和生活滄桑的市井氣是廬劇重要的藝術風格之一,給這個獨特的地方劇種帶上一層“平民化”的包漿,而此次觀看《守望》后,總覺得創作者們有點過于拔高“姜繼文老師”的人物品格。劇中人物、情節的塑造與刻畫因循于好壞二元對立思維模式,缺乏對出場人物心理、生活環境、情感和精神層面的立體開掘。對于上述問題,筆者以為是創作者在進行人物構建時對“張繼東”這位英雄模范,少了點獨特的生命感悟,也缺失了點燃作品靈魂的精神擔當。因此在觀劇的時候或多或少會產生同質化的感覺。湘劇《月亮粑粑》也是借用戲曲的形式表現鄉村教師的故事,但是它將老師秦雅云與貧困地區聯系起來,與地方民謠《月亮粑粑》中貫穿的“大屋的姑娘圓團團,養個伢伢考狀元”的教育理念相呼應,從而使人物的行動有了厚度。其次,筆者還認為產生同質化的另外一個原因在于劇中本土化藝術底蘊的缺失,就《守望》的舞臺呈現來看,無論是人物的唱念還是服裝道具都過于“雅化”,少了點廬劇本身的“土味”,沒有把握住廬劇那種自嘲后彰顯滄桑的喜劇風格。

姚金成在談現代戲創作的時候曾經說過:“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我提出一個特別注意的問題,就是要誠懇地面對人性,具體說就是英雄人物的起點一定要低,要回歸普通人性的起點?!币虼嗽 督乖5摗分袑Α敖乖5摗边@個英雄人物內心的刻畫書寫,透射出一種悲壯的氣韻與崇高的情懷,將其賦予了俯身向下的悲憫和昂然向上的力量??傊?,表現“好人精神”的真正突破,遠遠不止在舞臺上將其原本的演繹出來,而是在人物中注入時代靈魂,在特定環境中找到“平凡英雄”的閃光點,重新回歸對于人本性的挖掘。唯有如此才能突破題材限制的鏡框,讓舞臺上的英雄模范有血有肉,在主旋律的浪潮中找到獨具特色的那朵浪花。

文化藝術不僅要反映社會風貌,更要去引領社會。用戲曲作品演繹生活典型,詮釋時代的“閃光點”也是觀眾對文化的期盼?!妒赝纷プ×嗽谛聲r代背景下“老師”這一職業的特殊性,集中表現了他們無私付出、默默奉獻的精神。當代戲曲娛樂意義逐漸被新興的娛樂模式消解,新時代背景下更多的是強調作為宣傳媒介傳遞出積極的文化價值,所以當這樣一出現實題材的劇目立于舞臺時,更多的意義在于當現實生活中堅守于一線人民教師們內心彷徨的時候,為他們樹立起一個人生的燈塔與標桿,教會他們人生的取舍與選擇。

(責任編輯:張貴志)

參考文獻:

[1] (美)M.H.艾布拉姆斯.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M].酈稚牛,張照進,童慶生,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2]劉海龍.大眾傳播理論:范式與流派[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3]王長安.廬劇劇種特色與劇本文學[J].中國戲劇,2019,(11).

[4]傅謹.《重渡溝》與人物的起點[J].廣東藝術,2019,(1).

猜你喜歡
現實主義
驕傲的法國現實主義開創者
“建設性”法律現實主義——對盧埃林法律現實主義的另一種解讀
自然科學與“現代現實主義”——19世紀現實主義再闡釋
新法律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與新中國70年戲曲現代化
現實主義對左拉文藝思想的影響
“新古典主義”“現實主義”與十七年文學的現代化
新現實主義與中國
后現代語境下的現實主義
新現實主義巨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