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剖一個“六位一體”鄉村振興的實踐樣本

2020-11-28 07:20蔡正明
新絲路(下旬) 2020年12期
關鍵詞:六位一體鄉村振興

蔡正明

摘 要:春澤社區在鄉村振興的實踐過程中,創新做法,保護原貌,總結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即融合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農村原貌保護、農村經濟發展、農村綜合治理、農村文化傳承、農村生態文明這六個方面的“六位一體”的特色發展模式,并在當地其他鄉村振興建設中成功推廣運用。

關鍵詞:鄉村振興,六位一體,基層組織建設

一、引言

1.鄉村振興在路橋區的實踐背景

自2017年十九大報告、2018年國務院1號文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路橋區一直上承省市兩級政策要求,下接鄉鎮街道各村居的實踐工作,通過農辦、組織、宣傳、綜治等多個部門協調推動鄉村整治和建設提升工作。不僅在政策、資源等方面向鄉村一線傾斜,而且抽調年輕干部到一線支援鄉村振興實踐,既包括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理念、應用型理論來指導實踐,也包括從實踐中總結提煉經驗深化實踐。

2.春澤社區從“垃圾村”到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的蛻變

春澤社區原為坐應村、下嶺村、建設村經行政村規模調整合并而成,總體位于臺州市路橋區桐嶼街道辦事處南面,緊靠104國道和南官河,西接桐嶼塑膠產業基地,是路橋物流貿易新基地。長期以來,當地偏重經濟發展,也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也忽視了生態環境的保護治理,尤其是坐應村,被當地群眾稱為“垃圾村”。

2017年,原坐應村在桐嶼街道組織辦牽頭、各辦(所)協同推進下,村兩委班子和黨員群眾解放思想、轉變發展思路,以“紅色引領、綠色坐應”為目標,推進整個項目在基層組織建設、農村鄉愁情懷原貌保護、農村鄉土經濟發展、農村鄉賢助力和綜合治理、農村鄉俗文化傳承、農村鄉景生態文明這六個方面進行“六位一體”綜合建設。

二、首抓隊伍推進基層組織建設 建強“六位一體”的核心驅動力

解放思想、提高認識、統一行動部署。以黨的理論思想為指導,尤其以鄉村振興政策文件和“兩山理論”等重要思想為指導,通過黨員學習培訓、主題黨日活動、政策宣傳、物質精神激勵、紀檢監察警示提醒等方式,動員干部群眾,統一思想認識,落實規劃部署,切實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提升隊伍、建好班子、發動黨員群眾。由桐嶼街道組織干部下沉到村、靠前指揮,并推動春澤社區打造以村黨支部為核心,村兩委成員民主團結的黨風廉政班子。再以村支部為堡壘,整合青壯黨員、發動企業、帶動群眾,投入到鄉村振興實踐中。完善機制、創新實踐、打造特色鄉村。村“兩委”班子成員全部設崗定責,全村7名干部,每人定職定責,大家分工合作,精誠團結,干好事業。以“紅色驛站”為引領,豐富“智慧黨建平臺”功能內涵,保障政務E站對不熟悉網絡操作的群眾的服務,創新黨務、政務、村務、村財務、村民服務等事項的工作方式方法,以互聯網+和黨員代跑來實現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媽媽式服務的縱深處推進。在春澤社區黨支建設成果和文化禮堂等基礎上,總結經驗匯總材料,逐步建成黨建廣場、生態田園、黨員之家、美麗庭院等一系列紅色黨建路線。

三、尊重原貌合理規劃舊村改造 打開鄉村振興局面的工作基本盤

規劃先行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整合資源。聘請中國美院高級建筑規劃師進行實地論證設計,尊重鄉村自然肌理和建筑風貌,突出鄉土底色的傳承樸拙美和當地特色元素的提煉升華美。就地取材舊物利用,保住鄉味留住鄉愁。保護性開發、復原式改建,廣泛征集農戶家里的水缸瓦罐、石材木材、農機用具等傳統農村的器物;尊重原址的自然形態,修舊如舊,改建如原,承襲百姓鄉風民俗,呼應當地生活習慣。發揮創造整體提升,匠心雕琢凝聚鄉情。具體施工由當地匠人二次創作,既合規劃又富匠心,同時傾注情感,融合技藝,承繼文化風格。

四、促進農村經濟三產融合發展 提升價值鏈的文化技術附加值

農業生產與農業旅游相結合(一產和三產結合)。靜態場景做文章,通過對農業景觀的審美價值的提升,增加農業觀光的功能和效益。如開展體驗式農耕服務、舉辦網上認領菜園微格和果木苗圃等創意做法來挖掘農業生產的經濟價值;動態過程下功夫,通過挖掘農產品生產、采摘、保存、運輸等過程的趣味體驗和文化內涵,提升農產品和農業生產過程的附加值。農業生產與農(副)產品深加工相結合(一產和二產結合)。通過深加工等方式提高農(副)產品的附加值;通過提供產地吸引企業合作等方式提高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的技術含量和生態價值在產業中的占比;加大加深對農民等農產品加工從業者的知識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的勞動模式,增加智識技能勞動的產出。手工藝產業與文創產業相結合(二產和三產結合)。根據春澤社區灰雕工藝、省級非遺草編工藝等特色手工藝,探索推進手工藝產業從傳統的輕工業向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從產品研發上注重文化創意挖掘,使傳統的手工藝以一種更符合現代審美和時代潮流的形式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和市場價值;從功能應用上探索傳統技藝新的適用可能,使草編工藝和灰雕工藝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推廣;從文化內涵上深挖傳統匠作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功能,以大國工匠的時代精神來助推鄉村的文化振興。鄉村文旅與商貿服務相融合(三產和三產融合)。依托商業城和物流園區,做好鄉村文化旅游與鄉村商貿結合的互動型經濟。通過鄉村黨建示范展廳、鄉村文化陳列館等方式增厚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通過網紅村、網紅拍攝點等建設,促進電商服務和網絡營銷的深度融合發展。

五、做好招商引才吸引鄉賢回歸 多措并舉完善鄉村綜合治理

把人才工作融入到基層組織建設。根據春澤社區實際,加強村兩委班子對本村建設急需人才的吸收和培養工作,尤其注重鄉賢的回歸工作和鄉賢推動農村善治的工作。如選任國騰市政園林有限公司的控股人趙建國擔任村支書,充分發揮他在市政、園林建設方面的經驗才能,有力地調動專業團隊資源和專業技術資源,為建設美麗坐應提供能下接地氣上接設計的施工力量和管理力量。根據鄉情創新鄉賢治理模式。鄉土人情是鄉村最大的實際,在農村,人的行動特別依托人的感情,群眾情感的認同和群眾行動的動員有賴于鄉村里的精英領袖,這個領袖能在最大限度上承載村民黨員和村民群眾對全村發展和自身獲得的最同心的期待,這就賦予了這個領袖對公共利益的開創和公共責任的承擔這兩方面的角色要求。毫無疑問,自己創業成功,并能夠反哺鄉村帶動村民一起發展獲得更大成功的鄉賢治理模式,是一項可行的經驗模式。多項創新完善綜合治理。以黨建引領基層隊伍建設,對鄉村公共領域的責任擔當促進了鄉村公共事業的發展。在隊伍建設上專門成立主職干部為組長的美麗鄉村創建工作專項領導小組,建設治安聯防隊伍,實現網格化管理。在硬件上,增加路面探頭,實現全村主干道路監控,統一進行消防配套設施改建,實現出租房旅館式管理。在軟件上,加強制度建設,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等各項制度,實施“包干凈、包整治、包美化”新“門前三包”制度、垃圾分類積分制度,塘長巡檢制度,開展“星級家庭”評選等活動,開展村干部不定時衛生美化督導和檢查活動,每月小整治,每季度大整治,引導群眾自我管理、自我建設,形成長效激勵機制,達到共建共享。

六、建好文化禮堂豐富文化生活 匠心凝聚復興非遺傳承

文化禮堂成為示范新地標。春澤社區的文化禮堂以復古的風格,融入路橋灰雕的藝術特色,以春澤社區特有草編非遺文化、家風家訓墻、毛主席徽章收藏、折紙藝術等內容,以傳統農村生活場景和農耕文化為實物復原展示,以訪客接待、會議服務、文藝演出、道德講堂、體育比賽等活動為功能,打造一個村級文化綜合體,2017年被評為浙江省示范文化新地標。傳統工藝煥發時代新生命。春澤社區擁有省級非遺草編工藝,擁有灰雕特色工藝,也擁有農村傳統的各項手工藝,不僅可以產出各種富有文化創意的手工藝品,而且對傳統技藝的傳承和展示本身,也成了一種文化交流活動。時任路橋區委書記潘建華同志充分肯定了非遺草編和灰雕工藝,叮囑要保護好灰雕藝術傳承,加強市場化運作,使其適應消費者需求,從而煥發新的生命。群眾參與創造村史新文化。春澤社區美麗鄉村的建設過程是一個變革的歷史,也是一個創造的歷史,更是坐應黨員群眾團結協作共同參與的歷史。比如,春澤社區美麗鄉村建設前后的照片資料便是坐應人解放思想創新實踐最好的見證。又如,掛在禮堂里的一張全村全家福的故事,充分詮釋了春澤社區民有如家庭成員一般參與文化建設的和合團結的精神,同時也是春澤社區民凝心聚力團結一致的成果體現。文化活動對外交流有影響。春澤社區依托文化禮堂,承辦協辦多場市、區、街道各級會議、比賽,如臺州市“醉美鄉村”農村文化禮堂禮儀大賽、路橋區紀念二十八個“7.11”世界人口日主題晚會、桐嶼街道鄉賢聯誼會等在春澤社區召開。不僅如此,春澤社區還積極參與和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如柯橋-路橋文化走親專場文藝演出在春澤社區舉辦,收獲了較大的反響??傮w來說,春澤社區以草編和灰雕等為特色的文化來源于民間的傳統工藝,而體藝文教等文化形式又深深地扎根于農村服務于村民,最后以黨建引領宣傳把控促進文化引導村民。

七、踐行兩山理論建設生態文明 統籌水體林木人文景觀相和諧

踐行兩山理論,分為三步走:短期上,踐行“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對鄉村自然和人居環境進行短期改造快速提升;中期上,踐行“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對鄉村生活與鄉村環境的和諧相融進行中期建制長效維護;遠期上,踐行“綠水金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鄉村生產與生態復原的交互發展設置遠期共生自主運行。

1.垃圾革命實現整村潔化,舊房改造提升建筑美感

2017年,原坐應村通過垃圾革命、治危拆違、主題黨日等方式進行整村環境革命和住房等建筑美化。短短一個月時間內,村兩班子、黨員群眾齊動員共參與,共拆除違章建筑52間3500多平方米,拆除豬圈36個,清運垃圾500多車[1]。短時間內,實現了整個鄉村環境的凈化、潔化、和美化。

2.生態洗衣綜合治污排澇,河塘互連打造水體景觀

為鞏固環境治理成效,充分考慮居民生活需要,對居民原有環境利用方式進行科學設計、重新安排。打造生態洗衣房,集中生活用水和規范排污;將全村灌溉蓄水等溝渠河塘進行“全水系”規劃連接,清淤治污,平衡水體生態,設計水體景觀,使農村水體富有使用價值的同時、具備觀賞價值。

3.觀光農業提升美麗田園,復墾復林打造森林鄉村

春澤社區根據實際,找到環境友好型的經濟發展方式。充分挖掘優美生態的經濟價值,打造環境投資型經濟,以投資環境來創造社會價值。通過復墾打造美麗田園,通過復林打造森林鄉村,并以此為基礎開發“生態-經濟”共生共贏的商業模式,挖掘游覽型、體驗型經濟和生態補償式經濟。

解放思想是為了更好地深入實踐、更進一步推動實踐向前向好發展,而我們黨最大的實踐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偉大黨業、為民族復興的偉大國業、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偉大事業。

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如何統籌各個部門各條線的工作任務和實踐要求是一項統籌調配的綜合課題,而如何從基層組織建設、鄉村原貌保護、經濟發展、綜合治理、文化傳承、生態文明等六個方面相互獨立又相互融合地綜合發展,則更是一項牽一動萬的系統工程。

春澤社區是一次綜合建設的實踐探索,也是一次成功的理論轉化。在這個過程中,黨建引領是推動各部門的核心動力,黨的領導和黨的理論指導是所有行動的第一推動力和行為總綱。鄉村特色或者說鄉村本色是鄉村的生命,基于鄉村的存續而后提出鄉村的振興。當地特色是一個鄉村在其自然歷史條件下,生產生活的人們集體凝結的聚居共同體的靈魂,它包含自然生態和人文歷史,又明顯區別于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它是一種文化符號,又不能簡單地從文化的角度去討論,是一種綜合的凝結物,可以是器物也可以是意義,是通行的價值本位物,是一個鄉村可以在歷史時空中被識別的標志。鄉村振興首先應該抓住鄉村經濟建設的中心。經濟建設依靠于資源的投入利用,而鄉村的資源稟賦來自于自然資源和地理區位,再就是特定的歷史文化遺留,最后就是鄉村的人的資源,由這三大部分的資源構成了春澤社區的主要資源,這些資源轉化成經濟發展的投入從而獲得社會效益的產出。有效的社會治理是鄉村振興的長久之計,不僅關切當地村民的民生福祉,而且與鄉村振興項目的運營密不可分。鄉村振興項目吸引投資(包括政策撥款)之后的有效運營,既是一個經濟管理的課題,同時也是一個建立在基礎上的項目管理的任務,綜合包括了治安、消防等生產生活安全,農村老人養老福利等社會保障,群眾辦事服務代理等各方面,當然還有涉及到集體經濟的分紅等方面,更是一個關于社會分配正義的創新機制的課題和任務。文化發展在農村是受到諸多條件限制的,同時又存在群眾自發創新的多種需求張力,如能在文化與生態互相結合以形成鄉村文旅通過美麗經濟的轉化、或者文化與商貿相結合通過文創產業的轉化,則有更大的可能實現可持續的保存和發展。生態文明作為大部分農村能夠差異化勝過城市的富有資源,是最可以開發利用的資源和最值得發揮創造的空間,它是鄉村本色、鄉村特色的地理依托,也是美麗經濟和生態宜居的主要資源,是環境綜治和生活文明程度的最終體現。

這一整體綜合的體系工程,最終的落腳點和最初的原動力都是人的解放,是人的思想的解放帶動實踐的解放,是生產關系的解放反哺生產力的解放,是勞動成果產出的不斷解放和社會發展的不斷解放,是人的生活局限的解放和幸福追求的現實解放,也必將導向至人的關于自我的最終極的全面解放。

注釋:

[1]解放思想踐行兩山理論 修復生態推動鄉村振興——以路橋區桐嶼街道坐應村為例[J].新絲路,2020(3):136

參考文獻:

[1]王依友、王恩興.春澤社區:文化禮堂浸潤村民生活[N].臺州日報,2017.12.3

[2]葉成.一村一品本土化 凝聚村民精氣神——我區召開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作現場會[N].中國路橋新聞網,2017.07.13

[3]許煒、於超超.路橋區以鄉村記憶引領文化 打造新地標[N].浙江新聞,2017.12.12

猜你喜歡
六位一體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中學語文“六位一體”課堂教學模式構建芻議
群眾路線視域下高?!傲灰惑w”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探討
民辦高?!傲灰惑w”學生工作機制探究
“六位一體”課程模式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