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

2020-11-28 07:20夏微李婷婷
新絲路(下旬) 2020年12期
關鍵詞:鄉村民宿旅游

夏微 李婷婷

摘 要:近年來,鄉村旅游在促進農業多元化發展、新農村建設及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實現“兩山”理念轉化和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但我縣在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起點較低,基礎設施和相關配套設施都不健全,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必須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本文在分析鞏留縣鄉村旅游和民宿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結合發展鄉村旅游的具體條件,指出了鞏留縣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意見建議,希望能為上級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關鍵詞:鄉村;旅游;民宿

一、鞏留縣鄉村旅游與民宿發展現狀

1.鞏留縣旅游資源基本情況

鞏留縣位于伊犁河谷中部和伊犁河上游南側,從地形圖上看宛如一只翩翩起舞的彩蝶流連在天山腳下。全縣森林覆蓋率19.6%,東部山區森林覆蓋率67%,有世界自然遺產地庫爾德寧、國家4A級景區野核桃溝、國家森林公園恰西、國家3A級景區塔里木,以及水利風景區恰甫其海、伊力格代景區、蝶湖景區、大小莫合等景點,2019年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榮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是休閑度假、康體養生的天然福地。

2.鞏留縣鄉村旅游與民宿發展的實踐

我縣高度重視鄉村旅游的開發,不斷豐富旅游業態,以避暑養生、果園采摘、庭院休憩、臨河觀景、民俗風情、農事體驗等六大類型為特色的農家樂產品體系初步形成。蝶湖評定為國家3A級景區,伊力格代滑雪場評定為4S級滑雪場,恰甫其海、頭道彎村等8個游客服務中心完成建設,拉克小鎮、天山漁村、莫合小鎮田園綜合體等5個旅游特色村鎮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和風貌改造。以阿克圖別克鎮“拉克”風情園和庫爾德寧鎮一路向西、霄凌山舍為代表的民宿產業初具規模。

二、鞏留縣鄉村旅游與民宿發展的困境

1.一產與旅游業融合不夠

我縣鄉村風景優美,自然資源稟賦優良,但農林牧果業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還不夠,一產要素沒有結合旅游產業鏈配套,鄉村旅游的開發處于較低水平。以巴哈拜村富芍基地、莫合貝母觀光帶為例,兩地鄉村旅游都以賞花為主,但富芍盛花期約30天,貝母花期15天,客源多為本縣居民賞花“半日游”,屬季節性觀賞活動,缺乏文化內涵,很難產生持續性效益。盛花時節,短期內游客大量涌入對當地交通、環境衛生等造成巨大壓力,花期過后游客量急劇下降,一切歸于沉寂?,F有的8個農業觀光和采摘園,也未列入旅行社的線路,缺乏有組織的招徠游客,一產營造的旅游品牌,沒有迅速進行換擋升級,向旅游功能區、旅游田園綜合體方向集成發展不夠。

2.政府引導缺乏具體措施

一是對鄉村旅游宏觀管理不夠,新農村建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旅游業發展等各自為陣,缺乏各類資源的整合統籌,等發展到一定階段又發現各行業的具體部署有相?;蚧ゲ环闲袠I標準現象,比如在修建鄉鎮道路時,沒有考慮到是否符合A級景區創建的標準,等開展創建工作時發現路不夠寬、等級不夠等問題,需要返工,造成資金和人力浪費。再比如盛花期舉辦旅游節,吸引了大量游客來賞花,但是就餐住宿、停車位、廁所數量不夠等現狀,給游客造成了不好的體驗,成了負面宣傳。二是鄉村旅游發展缺乏特色,同質化現象突出,各鄉鎮對自身資源優勢、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認識不深,缺乏串聯成整體的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三是有相當一部分群眾不具備直接參與旅游接待的條件,加之思想僵化,滿足于目前生活狀態不愿改變,需要政府動員,引導群眾尤其是貧困戶為農家樂、民宿提供農副產品,在景區沿線道路售賣小吃、組建馬隊等,拓寬收入渠道,這種共生效應需要政府多引導指導。

3.“吃住行游購娛”的閉合產業鏈還沒有形成

一是形式單一,產品粗糙。目前我縣的鄉村旅游還只是停留在吃飯看景的表層開發,休閑娛樂、民俗體驗、文化特色及綠色產品開發等各項要素配合開發不夠,產品結構單一,各類資源缺乏充分綜合性整合利用。游客在景區結束游覽,沒有任何特色紀念品購買;品嘗美食后也沒有真空包裝的深加工產品能帶走;晚上住在民宿除了喝酒睡覺沒有娛樂項目。帶動性強、附加值高的活動項目幾乎空缺,游客留不下,產品帶不走,供需不平衡問題突出。二是“旅游+”、“+旅游”模式仍處在理論階段,與文化、體育、康養等產業沒有形成全產業融合配套,資源優勢不能充分轉化為經濟優勢。三是主動作為的意識不夠,想法陳舊。在基礎設施建設、旅游項目開發等方面不能以游客的喜好為出發點,市場需求得不到呼應。比如庫爾德寧景區沿途的觀景點打造,只是簡單的設置了圍欄,缺乏有新意的設計;庫爾德寧景區大門口的瀑布,山坡上已經的路已經被游客走出了階梯形狀,管理部門仍然沒有修建圍欄、鋪設道路的開發管理意識。

4.宣傳促銷力度不夠

一是缺乏系統的營銷戰略,沒有形成電視、廣播、網絡、戶外等立體的宣傳網絡,沒有把世界自然遺產地庫爾德寧作為宣傳主體,對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廣泛應用重視不夠。調研小組在各電商平臺上進行了搜索,能查到的民宿僅有5家,電商為鄉村旅游賦能不夠。二是缺少符合當下審美潮流的實用旅游指南,現有的宣傳冊設計、印刷都已過時,推介點位與現實不符,更新不及時,不能為游客提供便利、準確的指引服務。三是沿途指引和標識不夠,自駕游游客行程通常較為隨性,走走停停,遇到感興趣的地方便會停下。但大部分農家樂和民宿都在村落中,巷道錯綜復雜,沒有明確的標識指引很容易被忽略,無形中流失了客源。

5.民宿規范化管理措施不夠具體

一是民宿屬于新興產業,根據調研情況來看,幾乎所有民宿都處于灰色地帶經營,營業執照、特種行業許可證、消防許可證、衛生許可證等必備證件不齊全,監控配備不到位,入住登記沒有接入公安網,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同時,布草不能做到一客一換,衛生監管措施不到位等問題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亟待出臺符合我縣實際的具體指導意見,推動我縣民宿行業發展的合法化、規范化。二是在調研發現,一些初具規模的民宿,更容易被基層組織看中成為宣傳陣地。宣傳黨的政策本無可非議,但形式有待商榷。比如庫爾德寧鎮的霄凌山舍是一家以攝影為主題的田園風格民宿,村委會認為民宿客流量大,是較好的宣傳平臺,希望在民宿內部墻體上噴繪民族團結、鄉村振興等政治氣息濃厚的宣傳展板,這無疑與田園風格的主題元素不相融洽,破壞了民宿景觀的整體性和和諧性。

三、鞏留縣鄉村旅游與民宿發展探索

堅持發揮生態優勢,突出各鄉鎮特色,依托我縣全域旅游的定位,推動民宿發展助力鄉村旅游,進而帶動農村基礎改善、面貌變樣,帶動村民收入提升、精神提振,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助力添彩。

1.加快各產業融合發展,用跨界思維謀劃旅游

一是樹立大旅游的理念格局,在綠化景觀設計、休閑步道、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從旅游角度考慮謀劃,加強區域間合作,構建游客與居民共享的高品質旅游環境,營造人人都是旅游形象,處處都是旅游景點的濃厚氛圍。二是發展鄉村旅游,一二產的根本要做強,結合我縣萬畝油芍、萬畝伊貝、千畝油葵、千畝草莓、千畝干杏等8個農業觀光園和采摘園,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創意農業、科普農業等新型業態,積極包辦對接,將采摘園列入州直旅行社線路,因地制宜的打造各具特色的“鄉村生活”,讓旅游業激活傳統農業。三是多數農牧民對于種養殖向經營者的身份轉變比較難,抵御投資風險的能力也不足。要引導合作社、扶貧戶主動參與到旅游發展中,動員更多農牧民,為旅游接待點、農牧家樂、民宿提供下游產品,通過搭車售賣自家的土雞、雞蛋、牛奶、手工藝品等拓寬收入渠道,抱團增收,互惠互贏。

2.創新體制機制,政府主導向政府引導轉變

一是我縣當前對景區的管理模式已經開始從政府主導向企業化經營轉變,但兩個旅游公司仍為政府主導的企業,工作人員多為景區管委會自聘干部,本質上是新瓶裝舊酒,既沒有先進的管理體系也沒有專業的經營人才,很難有突破性轉變。建議招商引資,為各景區尋找有實力的公司接手經營,景區管委會執行政府的監督、管理、引導職能,徹底實現政企分離?;蛘咛剿髟囼瀸⒕皡^交由所在鄉鎮管理開發,重點項目建設、招商引資、服務設施建設等報管委會同意后實施,其他由鄉鎮自行負責,調動當地政府對環境保護、道路交通、生產經營等方面的管理積極性。尤其是發展鄉村旅游和民宿的頂層設計方面,由鄉鎮來管理,會更有利于統籌各類項目建設和資源開發,節約成本。二是鼓勵各類社會資本全方位參與旅游業發展,彌補政府投資缺口。泡泡酒店、房車營地等新興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快,管理方式靈活,政府大包大攬投資管理根本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對于受到游客青睞的“網紅”項目,如大秋千、玻璃花房、許愿池、擺拍道具、特色服裝、農副產品包裝等,建設規模都不大,完全可以讓社會資本投資收益,政府賺名氣,群眾賺收益。三是要活躍小市場,發動群眾在景區購票點、區間點、游客集散中心售賣紀念品、日用品、小食品等,投資小,效益當日可見。目前閑置的幾個游客服務中心也可以通過招商先用起來,作為小劇場等,鼓勵群眾排演精品歌舞、彈唱節目為游客表演,活躍人氣。

3.重視體驗升級,促進旅游產品結構轉型

鄉村旅游不僅僅是農業資源旅游,也不只包括鄉野風光等自然資源,要從走馬觀花吃飯喝酒轉向浸泡式的鄉村旅游,開發鄉村建筑、鄉村民俗、鄉村飲食、鄉村服飾、農事活動等人文資源,打造地方風情、家鄉情懷等精品主題元素,結合文化、故事、藝術、建筑方面做文章,讓游客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全面升級游客體驗??h城周邊消費力較強,民宿打造可以開發鄉村圖書室、有機餐廳、鄉土體驗館、小劇場、哈薩克手工刺繡半成品等體驗項目。景區周邊民宿可就山就水深度挖掘,提供露營燒烤、農事采摘、牧場騎馬、日出日落、攝影等點位,在休閑游玩體驗中與當地居民交流,感受人文情懷,體驗有溫度的旅游,讓觀光旅游轉為休閑度假,增加產品附加值。景區管委會尤其是主要領導,要有市場意識和接受新事物的思維,認真研究“商養學閑情奇”新的六要素,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開發上大膽一些,通過修建音樂公路、玻璃觀景臺等新奇特的項目吸引游客,早日走出門票經濟。

4.改變傳統宣傳方式,發揮新媒體作用

一是旅游本身就是眼球經濟,尤其當前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人人都是自媒體,不應再采取關上門召開推介會的形式,至少不再單一的依靠這種傳統模式來宣傳??梢赃x一些著名景區、知名的城市街道廣場,搭建氈房,表演民族特色歌舞,為來往行人倒奶茶品嘗,吸引游客在朋友圈、微博和抖音宣傳。二是多組織游客能廣泛參與的活動,比如手機攝影大賽、景區隨手拍等,讓游客為政府宣傳,傳播速度會更快、受眾更廣。與周邊縣市的兄弟景區開展贈送折位門票、優惠房券等形式合作,擴大游客招徠半徑。三是現有的紙質宣傳品應該及時更新而且要用起來,加快文創商品開發步伐,以前做過的明信片冊、手繪地圖都可以作為紀念品售賣、贈送,為游客提供餐飲住宿娛樂等便捷旅游信息。四是積極與各電商平臺對接,為我縣特色民宿開通網上預定服務,拓寬客源渠道。

5.發展特色民宿,助力鄉村旅游

一是根據我縣民宿發展實際,制定出臺相應的指導意見,規范民宿的經營管理,提升服務品質。二是民宿的打造不能同質化,要符合市場需求,以不同風格吸引游客。要開發夜間經濟,通過設立小型閱讀書屋、手工制作等體驗區,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資源,將民俗節慶活動、講傳統文化故事、歌舞表演元素與景區旅游、主題民宿經營深度融合,延長民宿游客的娛樂時間。三是要以游客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民宿的主題元素是其核心所在,應予以尊重,避免各種“搭便車”宣傳行為破壞格調。

鄉村旅游對推進新農村建設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解決三農問題、帶動農牧民致富推動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鞏留縣鄉村旅游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發展鄉村旅游具有深厚的基礎和廣闊的前景。只要合理引導、積極支持、規范管理,鄉村旅游必將呈現燎原之勢,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甘志凱.政府主導下派潭鎮鄉村旅游發展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3.10

[2]錢美仙.美麗鄉村建設如何融入景區化[J].新農村,2013(12):7-8

[3]張志雄.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游發展研究——以漳州市為例[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8(06):39-42

[4]晏傳蓮.安康市鳳凰山森林公園發展現狀及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1(19):147-148

[5]丁放.論農村旅游[J].科技與企業,2006(4):2-2

猜你喜歡
鄉村民宿旅游
民宿生態,大考中加速洗牌
周邊賦能
你是民宿達人嗎
旅游
淺析當前鄉村財務管理模式的
小學生好奇心與創新意識的潛在聯系
話劇《鄉村》
MSU:東蘭辛“鄉村”里未來的公關小姐(三)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