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時代打響垃圾分類整體戰

2020-11-28 07:20蔣君玉
新絲路(下旬) 2020年12期
關鍵詞:分類垃圾文明

蔣君玉

摘 要:當前,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轉入可控期,復工復產工作有序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再次進入公眾視野。疫情防控期間所完成的對民眾生態理念的全民動員和生態文明觀念啟蒙,政府和各種民間組織的高效有序的治理經驗都為垃圾分類工作創造了制度推進的最佳時期。把握好后疫情時代垃圾分類工作的“黃金期”,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的落地生根是當前打響垃圾分類整體戰的重中之重。

關鍵字:后疫情時代;疫情防控;垃圾分類處理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逐步由高峰期轉入可控期,疫情控制和有序復工成為當下各項工作開展的重中之重。自4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主持重要會議,對加快推動復工復產作出重要部署,從“適時啟動”到“積極破解”難點、堵點,再到“全面推進”,我國復工復產正在加速推進。截至4月14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已達99%,人員復崗率達到94%,我國疫情防控也穩步進入后疫情時代。在全國各地積極推進復工復產的同時,生活垃圾也開始與日俱增,垃圾分類工作也應該逐漸恢復到常態。我們應該充分借助疫情防控期間形成的全民參與的東風,打響垃圾分類整體戰,進一步提升公眾生態文明素質。

一、疫情防控經驗助力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

在舉全國之力“戰疫”的背景下,此次疫情帶來的慘痛教訓深入人心:人類必須要敬畏愛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垃圾分類作為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環節,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也明確將垃圾分類納入法治框架。因此,在疫情“余震”還未消散之時,在全國范圍內依法啟動并實施垃圾分類制度,是后疫情時代提升公眾生態文明素質的重要途徑。

1.潛移默化中的社會動員

新冠肺炎疫情對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了垃圾分類生態理念的全民動員和生態文明觀念啟蒙,為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和政策實施創建了一個極為難得的“黃金期”。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健康生活習慣深入人心,無形中促成了垃圾分類的社會動員。垃圾分類是一項需要全民參與的社會活動,當前,我國垃圾分類制度的實施過程中,新的管理制度與人民的日常經驗、慣習存在差距,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社會成本進行廣泛深入持久的社會動員,塑造新的符合社會管理運行的社會整體意識形態,用于改變人們的日常行為方式和心理定勢。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道格拉斯·C·諾斯認為意識形態是一種為降低交易費用而設計的制度安排,這種為促進社會管理而形成的社會意識形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執行和實施垃圾分類制度及其配套改革的成本費用。疫情所帶來的慘痛經歷引導人們關注公共衛生、關注垃圾分類,進而引導人們確立更加科學的生態文明觀念。

2.現代化防控經驗的鋪路搭橋

疫情防控期間政府和各種民間組織的高效快捷的組織協調經驗,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治理能力的日益現代化。我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形成的“黨政主導、社會協同、公民參與”的工作格局是對以層次分化、部門分工和區域分割而導致的治理資源分散化、治理過程碎片化問題的戰略回應。

中國共產黨以強大的政治領導力、組織動員力和資源統籌力全方位激活和整合了各層級、各地區、各部門、各領域的疫情防控力量,為提高疫情治理有效性提供了根本保障。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集中統一領導,進行科學的決策部署,到各級地方政府動員和選派專家和醫護人員奔赴前線,解決實際困難?!叭珖槐P棋”的整體性治理思路構建了一種以保護公眾生命安全為治理導向,以信息技術為治理手段,以協調、整合、責任為治理機制的現代化治理圖式。這種疫情防控期間建立起來的現代化治理圖式因為疫情的有效防控,在很大程度上在公眾的心中形成了心理認同,如果在后疫情時代,能及時將公眾的這種心理認同轉移到垃圾分類的制度執行上,有效協調社會各方的利益關系,動員和匯集起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以中華民族的集體性力量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是當前垃圾分類工作開展的重點和提升公眾生態文明素質的關鍵。

二、實行垃圾分類制度塑造美麗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焙笠咔闀r代,打響垃圾分類整體戰,穩步推進垃圾分類制度落地生根,不僅能改善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有助于提高其生態文明素質,而且將大大推動綠色發展步伐,塑造美麗中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添磚加瓦。

1.推動生態環境良性循環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工業垃圾等分布越來越廣,收集處理越來越困難,當前,我國城市的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是焚燒、填埋以及生物堆肥,不僅容易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還會侵占日益稀缺的土地資源,從長遠來看,會嚴重影響到人居環境。

在生活垃圾分類中,家庭作為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的主力軍,更需要提高家庭成員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實現垃圾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的目標。建筑垃圾和工業垃圾的分類處理則關乎資源的循環利用,通過垃圾分類處理后,一些重要的資源可以進行回收循環再利用,緩解自然資源日益趨緊的現實困境。通過垃圾分類處理,能有效降低生活垃圾、工業垃圾和建筑垃圾對環境造成的負擔,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生態壞境的良性循環,這也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

2.提高公民生態文明素質

公民作為打響垃圾分類整體戰的主力軍,良好的生態文明素質是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撐。公民生態文明素養是社會中公民的生態認知、情感、意志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自然展現,它包含著人對自然的敬重、關愛和珍惜。只要人類還想繼續生存,就應站在地球的角度客觀地把它看做一個生生不息的生態系統。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更是讓人們認識到,人類對自然的基本態度應該是協調而不是征服,對自己和自然的關系應具有系統的生態觀念。

后疫情時代,在全體國民共同抗疫的社會記憶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是對全體公民生態知識的進一步積累。生態知識作為生態文明素養的內生根基,是公民在生態實踐中認識自然而形成的全面的知識體系,能夠有效的外化為公民的日常生活行為模式。垃圾分類制度的推行,培養的公民公共衛生觀念與疫情防控形成的危機意識相互作用,可以增進人們對于自身與自然關系的理解,加深對自然生態壞境的道德情感認同。

3.推動發展綠色產業

綠色產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產業支撐,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實踐的重要路徑,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興產業。其低碳循環性和可持續發展性的特點,要求人們必須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垃圾分類工作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環節,更是綠色產業發展的有力保障。垃圾作為被放錯地方的資源,經過科學的分類和循環再利用便可以成為不可或缺的新資源,而這個科學轉化的過程也是綠色產業的重要內容。在全國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可以產生新的綠色產業部門,形成綠色產業新的增量,同時又有利于促進綠色產業存量釋放,促進就業,引導傳統產業的升級轉型。

4.促進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

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的特征,穩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有助于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程度、城市的治理水平和民眾素養。在推進垃圾分類過程中,從建章立制到技術層面的實施,不僅要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更要站在實現社會文明進步的層面整體協調的推進,這些都是對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考驗。地方政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總結的經驗,能否有效的轉化為推進垃圾分類制度落地生根的治理能力,是一場新的考驗,也是促進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契機。

三、把握疫情“黃金期”推動垃圾分類制度落地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和有序復工復產都在穩步進行,但人們對于疫情帶來的傷害仍具有強烈的集體記憶。后疫情時代正是把疫情防控工作形成的社區網格化、精細化管理模式和居民自覺形成的大局意識、健康意識,轉化為穩妥推進垃圾分類制度的大好時機,是打響垃圾分類整體戰的黃金時期。

1.加快推進垃圾分類標準化行動方案

垃圾分類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建立標準化行動方案,在政府的領導下組織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垃圾分類處理體系。而符合實際情況的垃圾分類制度的建立,則是標準化方案建立的基礎性工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

制度建設的適用性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頂層設計的全局性。垃圾分類制度的建立,需要組建專門的專家隊伍,在科學梳理垃圾分類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疫情防控期間組織高效,反應迅速、協調統籌的經驗,遵循垃圾分類處理的科學規律,同時引進多種激勵機制,因地制宜制定一體化的標準化行動方案,促進人們行為方式和思想觀念的逐步改變,實現垃圾分類制度的入腦入心。

2.加大對垃圾分類工作的監督力度

監督是推動垃圾分類標準化行動方案的有力保障。一方面,發動社會力量,動員全民監督。充分調動基層黨組織、居委、業委、物業、民間志愿者組織等的積極性,形成“五位一體”聯動機制,做好居民區垃圾分類的宣傳引導、監督和輔導居民規范垃圾分類行為。一方面,借助信息化平臺,開展科學監督。比如建立智能垃圾箱房門禁系統,集成身份識別、信息屏幕、端口掃描、監控攝像、移動網絡等多項功能,可以實時監控垃圾投遞現場,有效識別垃圾分類的準確率,支持綠色賬戶卡識別等。

3.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國際合作

垃圾分類工作是保護生態環境的必由之路,我國并非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有很多發達國家進行垃圾分類工作起步早,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比如德國的在垃圾分類工作中催生的環保政黨綠黨以及首部《廢物避免產生和廢物管理法》、日本的“東京垃圾戰爭”以及從1900年的《污物清掃法》到1954的《清掃法》,再到1970年的《廢棄物處理法》、2000年的《循環性社會形成推進基本法》、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的《垃圾回收戰略》、韓國的“垃圾違法投放舉報獎金制度”等等。

我們可以通過友好城市等民間組織交流機制,與這些國家的垃圾分類處理經驗豐富的地方城市建立起垃圾分類處理長效合作機制,有針對性地引進世界上先進的垃圾分類處理新技術,在中西合璧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起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垃圾分類處理技術體系,培養一批有經驗的垃圾分類工作人才隊伍。

4.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產業化

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首先需要以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作為引導,營造良好的垃圾分類工作政策激勵大環境,其次要將推進垃圾分類產業化作為常態工作,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目標。垃圾作為一種配置錯位的資源,在產業化處理的過程中有助于將放錯的資源重新放回到資源循環再利用的正軌上。垃圾分類工作產業化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更需要開放創新的社會環境以及鼓勵企業主動投入的激勵機制。

垃圾分類整體戰的打響需要高效協調的組織,在我國現有的產業體系基礎上形成的成熟的垃圾分類工作產業體系,相當于素質優良的前線戰士,不僅能夠帶來生態資源合理利用,而且能夠增強我國環保產業實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還將一定程度上有效抵御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傅才武.“疫后窗口期”如何提升公眾生態文明素質[J].人民論壇,2020(10):66-68

[2]趙海濤.從疫情防控的角度看垃圾分類[N].中國建設報,2020-04-16(003)

[3]北青.防疫和垃圾分類同步推進相得益彰[N].中華工商時報,2020-05-11(003)

[4]陳金釗、俞海濤.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主體之維[J].法學論壇,2020.35(03):19-28

[5]劉四建.垃圾分類應借鑒疫情防控經驗[N].中國環境報,2020-05-01(003)

[6]杜歡政、寧自軍.新時期我國鄉村垃圾分類治理困境與機制創新[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1(02):108-115

[7]陳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十大特征[J/OL].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15[2020-05-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2.1593.C.20200508.1009.002.html

[8]唐皇鳳、吳瑞.新冠肺炎疫情的整體性治理:現實考驗與優化路徑[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7(03):1-13+172

[9]靳利華.生態文明建設中公民生態素質的特點與時代價值[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7.19(05):10-13

猜你喜歡
分類垃圾文明
垃圾去哪了
漫說文明
文明過春節
倒垃圾
按需分類
教你一招:數的分類
說說分類那些事
對不文明說“不”
文明歌
給塑料分分類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