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聯合俯臥位通氣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和護理探討

2020-11-30 08:52劉美君楊起
健康大視野 2020年22期
關鍵詞:通氣病情綜合征

劉美君 楊起

【摘 要】 目的:探討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聯合俯臥位通氣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和護理情況。方法:選2017年1月-2020年1月,從本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中選擇30例進行研究,全部患者接受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聯合俯臥位通氣治療,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其中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配合開展集束化護理,對比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治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出現出血、凝血、感染及溶血等并發癥的比例低于對照組,P<0.05。經由積極對癥處理后均痊愈出院,隨訪2個月未發現明顯后遺癥。結論:針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聯合俯臥位通氣治療效果理想,同時配合集束化護理更利于促進患者病情恢復,減輕并發癥嚴重程度,值得推薦。

【關鍵詞】 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俯臥位通氣;集束化護理

【中圖分類號】R1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2-143-01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病情危重,多在重癥監護病房進行搶救,并且這類患者容易發展為急性呼吸衰竭等,病情惡化速度較高,若治療不及時會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目前臨床治療以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聯合俯臥位通氣為主,可改善患者病情,但治療過程及患者恢復受多因素影響,因此需配合科學護理干預服務[1-3]。本文探討了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聯合俯臥位通氣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并分析集束化護理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2017年1月-2020年1月,從本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中選擇30例進行研究,全部患者接受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聯合俯臥位通氣治療,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各15例,其中對照組男8例,女7例,年齡25-56歲,平均(40.23±3.92)歲;觀察組男9例,女6例,年齡26-58歲,平均(44.71±3.28)歲,患者一般資料對比,P>0.05。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聯合俯臥位通氣治療,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具體模式選擇為V-V ECMO模式,確定患者股靜脈,使用離心泵將血引到體外,隨后使用氧合器,進行氣體交換處理,處理后在輸入頸內靜脈,并配合呼吸功能、循環功能支持處理,保證患者動脈氧分壓處于較高水平;俯臥通氣治療:引到患者取俯臥位,提高其功能殘氣量,促使其膈肌位置及運動方式轉變。

1.2.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ICU護理干預,觀察組則輔助進行集束化護理,措施:(1)組建專業護理團隊,主要包括體外循環醫生、ICU醫生和護理人員,對團隊進行系統培訓,定期外派骨干進行進修學習,接受理論及實操技能培訓,考核通過后入組工作,同時日后表現與自身績效掛鉤。(2)強化前期準備工作,做好器械和輔助材料準備工作,對患者進行密切監測,做好實驗室檢查指導工作,評估患者置管部位狀態,并協助醫生完成動靜脈置管工作。同時做好管路預沖工作,在V端接入鹽水,進行預沖,促使管路、氧合器、離心泵頭中空氣排出,將兩端鹽水夾閉,此過程中保護好離心泵頭;(3)強化上機后護理,上機后每天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加重呼吸支持,嚴格監測其血氧飽和度變化情況,同時做好管路和氣道護理,由專人護理,定期幫助患者翻身;強化抗凝管理,使用肝素抗凝管,插管前使用負荷劑量,在支持階段采取小劑量維持操作,抗凝目標設定:有活動性出血:ACT:160-200S,無活動性出血:ACT:130-160S;(4)并發癥處理,嚴格遵照無菌操作原則,定期消毒,觀察患者機體狀態,同時保證各管道緊密相連,按照規定沖管,及時更換輸液瓶,預防栓塞發生;(5)撤機干預,當患者呼吸窘迫癥狀改善,血流動力學穩定,Svo超過65%時可以考慮撤機,隨后逐步下調ECMO血流量,到達1L/min為宜,氧濃度下調至21%,平臺壓低于30mmHg,觀察4-24h后撤機,撤機后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發現異常及時上報。

1.3 觀察指標

統計患者治愈情況和死亡情況,統計并對比兩組治愈患者中出現并發癥的情況,觀察對癥處理后并發癥問題恢復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SPSS20.0,計量資料表示:(x±s),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n,%,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15例患者中14例治愈,1例患者由于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觀察組15例患者均治愈,治療效果對比,P>0.05。觀察組患者出現出血、凝血、感染及溶血等并發癥的比例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經由積極對癥處理后均痊愈出院,隨訪2個月未發現明顯后遺癥。

3 討論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起病急且病情惡化較快,若處理不及時或治療效果不當會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在臨床治療中,ECMO技術效果顯著,其為一種呼吸循環支持技術,原理在于借助導管將患者靜脈血引到體外,利用血泵驅動,在膜式氧合器作用下將血液在回輸體內,從而引起心肺替代作用,同時治療時配合仰臥位通氣,可進一步增加功能殘氣量,改善患者癥狀[4]。但治療過程較為復雜,且考慮患者病情危重,臨床配合集束化護理干預,為患者提供系統且具有循證依據的護理方式,保證治療順利開展,并預防風險事件發生,更利于患者病情恢復。

由此可見,針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聯合俯臥位通氣治療效果理想,同時配合集束化護理更利于促進患者病情恢復,減輕并發癥嚴重程度,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1] 劉麗香.1例體外膜肺氧合治療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術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7):158-159.

[2] 劉靜蘭.應用體外膜肺氧合技術搶救5例ICU急危重癥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11):89-91.

[3] 游彤陽.ARDS病人靜脈-靜脈體外膜肺氧合期間采用俯臥位治療的研究現狀[J].護理研究,2020,34(2):279-282.

[4] 金煜紅,陳雪妹.一例重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應用體外膜肺氧合治療患者的護理[J].天津護理,2017,25(5):453-454.

猜你喜歡
通氣病情綜合征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穩定,何時能停藥
SAPHO綜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謝不匹配1例
不戒煙糖友病情更難控制
低GI飲食模式或能顯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Chandler綜合征1例
考前綜合征
不通氣的鼻孔
實用無創機械通氣技術進修班招生簡介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的預防和控制
通氣湯聯合艾灸防治婦產科術后腹脹4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