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介入治療在顱內動脈瘤破裂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探討

2020-11-30 08:52李賀
健康大視野 2020年22期
關鍵詞:組間實驗組差異

李賀

【摘 要】 目的:探討對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予以早期介入治療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2月—2019年5月期間該院收治的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中方便選取50例進行實驗,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將50例患者予以均分兩組。將實施早期介入治療的顱內動脈瘤破裂25例患者作為實驗組;將實施晚期介入治療的顱內動脈瘤破25例患者作為參照組。對比兩組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和臨床療效。結果:實驗組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相比于參照組較優,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8.229 3、22.786 6、13.063 9、4.849 7、16.431 6,P<0.05);實驗組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的臨床療效96.67%與參照組76.67%相比較,明顯較高,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92 3,P<0.05)。結論:對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實施早期介入治療,將患者的生活質量予以提高,且獲得較優的臨床療效。

【關鍵詞】 早期介入治療;顱內動脈瘤破裂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2-225-01

顱內動脈瘤破裂實際上是動脈瘤壁的滲血,是導致患者出現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在腦血管意外中,其發生率僅低于高血壓腦出血和腦血栓[1]。當患者出現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時,其主要表現為突發爆炸性頭痛或者劇烈頭痛,伴惡心嘔吐,嚴重者出現意識障礙,甚至很快死亡[2]。顱內動脈瘤破裂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再次破裂出血風險較高,1個月內為33%。其病死率較高,首次出血病死率為45%,再次出血病死率為70%。因此在對其未實施有效、正確的治療,于2017年2月—2019年5月期間方便選取的50例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實施早期介入治療的效果作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50例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50例患者按照不同治療方法分為實驗組25例和參照組25例。實驗組中,男女患者比例為19:11,其年齡選取范圍為40~73歲之間,(56.18±2.37)歲為中位年齡。參照組中,男女患者比例為16:14,其年齡選取范圍為42~78歲之間,(56.97±3.16)歲為中位年齡。50例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均了解該組實驗的內容和方法,對比其基本數據,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該次研究,并將該次研究上報于該院倫理委員會,得到認可批準。

納入標準:全部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均行CT或者DSA診斷后,確診為顱內動脈瘤。

排除標準: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患者;患有肝腎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對參照組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在發病72 h后實施晚期介入治療;對實驗組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在發病72 h內實施早期介入治療。主要內容如下:先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并對其予以全身麻醉,患者取仰臥位,常規消毒鋪巾。行股動脈穿刺,將6 F動脈鞘予以置入,對患者頸內、頸外、椎動脈進行造影檢查,對其動脈瘤的大小、位置、形狀等予以明確。將造影管予以拔除,將微導管塑形后在DSA透視下,在微導絲的輔助下將微導管開口置入動脈瘤腔內,在動脈瘤腔中將電解可脫性彈簧圈予以填塞,經造影證實為致密填塞后為止。

1.3 判定指標

對50例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臨床療效進行判定。使用QLQ-C30評分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主要針對認知功能、情緒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以及角色功能等5個方面進行評定,每一個功能評分范圍均為1~4分,其分數的高低與生活質量成正比。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中涉及的60例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的所有數據,均采取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使用(x±s)表示計量資料(生活質量評分),進行t檢驗;使用[n(%)]表示計數資料(臨床療效),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50例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的的生活質量評分作研究

實驗組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的生活質量(認知功能、情緒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以及角色功能)評分相比于參照組,均明顯較優,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兩組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的臨床療效作對比

實驗組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的臨床療效與參照組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的臨床療效相比較,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腦動脈血管壁的厚度是其他部位動脈血管壁厚度的2/3,其周圍缺乏組織支持[3],管壁中彈力纖維和平滑肌較少,管壁的中層出現裂隙、動脈發育異常、胚胎血管存在殘留、動脈發育不良,創傷、感染、動腦硬化等因素都可導致動脈瘤形成。因此醫院對患者實施病因治療是有必要的。目前顱內動脈瘤治療主要有介入栓塞治療和外科開顱夾閉治療兩種。介入治療可有效的、盡早的發現顱內動脈瘤的存在,并可有效的阻止其出血,還可將患者的生活質量予以提高,是治療顱內動脈瘤破裂的重要治療手段?,F臨床上有關顱內動脈瘤破裂使用早期介入治療的研究較多,證實早期介入治療可有效的控制顱內動脈瘤再次出血,進而使其并發癥發生情況予以降低,減少患者病死率和致殘率,減輕患者痛苦,使患者對治療充滿希望,進而使臨床療效得以提升。介入治療是一種較優的治療方法,其具有較短的手術時間,且操作較簡單,對患者不造成任何負性影響,現已被廣泛應用在臨床上。

該組研究結果顯示,行早期介入治療后,實驗組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的認知功能、情緒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以及角色功能均得到明顯改善,并相對優于治療前,其與參照組相對比,評分均較高,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的臨床療效為96.67%參照組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的臨床療效為76.67%,經統計學軟件分析,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實施早期介入治療,將患者的出血情況予以控制,使患者的臨床癥狀、機體功能均得到顯著改善。

綜上所述,將早期介入治療應用在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治療中,其臨床療效顯著,對患者的病情可以盡早發現,并采取針對性措施予以控制,使患者的機體功能得到顯著提高,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現已成為治療顱內動脈瘤破裂的首選治療手段。

參考文獻

[1] 章雁,楊曉明.介入治療時機對Hunt-Hess高分級顱內動脈瘤破裂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4(6):492-495.

[2] 溫茂昌,李勁松,戴利強,等.超早期與早期介入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破裂Hunt-Hess高分級患者臨床療效對比分析[J].黑龍江醫學,2015(9):1053-1054.

猜你喜歡
組間實驗組差異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相似與差異
無抗養殖典型案例分析
數據組間平均數、方差關系的探究
SHR主動脈結構重構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機制
生物為什么會有差異?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團體輔導對中職護生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影響
M1型、M2型巨噬細胞及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中miR-146a表達的差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