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音板胡獨奏曲《秦香蓮》的作品分析

2020-12-02 18:59曹璐信陽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
黃河之聲 2020年15期
關鍵詞:秦香蓮板胡評劇

◎ 曹璐 (信陽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

板胡,伴隨著中國地方戲曲梆子腔出現的拉弦樂器,品種多樣,有高音板胡、中音板胡、低音板胡、雙千斤板胡等,因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板胡音色高亢、明亮,表現力豐富,為豫劇、河北梆子、評劇等多地方戲曲的伴奏和主奏樂器。新中國成立后,隨著板胡形制的不斷發展,演奏技術、藝術等方面的不斷傳承與提高,板胡以其富有濃郁地方色彩的音色及豐富多變的演奏技巧,成為中國民族樂隊中不可缺少的一員。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涌現了大批以地方戲曲音樂為素材而創作的板胡獨奏作品,同時,把板胡藝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高音板胡協奏曲《秦香蓮》是著名板胡演奏家、作曲家、國家一級演奏員曾建雄教授以評劇唱腔音調與板式為素材編創的高音板胡協奏曲。該作品為敘事性樂曲,全篇充斥著濃郁的悲劇色彩。作者巧妙地從評劇著名流派聲腔元素中提煉出特性主題,生動地刻畫了中國古代婦女秦香蓮的悲慘形象。

一、作者簡介和《秦香蓮》概述

曾建雄,著名板胡演奏家、作曲家、指揮家、國家一級演奏員。貴州遵義人,曾擔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貴州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貴州民族樂團藝術總監、常務指揮,貴州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貴陽藝術團團長等。1993年10月被國務院批準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并獲得“學科帶頭人”的稱號,榮膺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民族藝術終身貢獻獎”。曾建雄先生是個無所不能的人,他12歲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從一個普通文工團的演奏員到國家一級演奏家、作曲家、指揮家,同時也集劇團領導、漫畫家、社會活動家于一身,是一位“情系藝苑65年,心注民樂苦耕耘”的大師級人物。他師從弓弦樂大師劉明源先生,在板胡演奏上自成一體,守得住地域風格主線,創作了大批有地域特色的作品,古稀之年的他仍激情瀟灑地帶領著樂隊活躍在舞臺上。曾建雄老師還是一位漫畫家,是貴州漫畫學會理事,他自學成才,以眼睛的準確搜索將事物的靈力呈現在畫筆上,他的畫參加過國家文化部和中國美協主辦的“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曾建雄老師無所不能,他身上太多的亮點,都令世人贊嘆。

板胡與樂隊《秦香蓮》是國內首部評劇風格的板胡作品,是曾建雄先生在從事戲曲音樂工作數十年的積累中,根據評劇唱腔音調與板式為素材編創的一部充滿悲劇色彩連綴體結構的敘事性樂曲。以評劇“白派”唱腔(白玉霜)低沉、寬厚和“李派”唱腔(李金順)高吭、激越的藝術特點中,以較大、小口落子聲腔元素提煉出秦香蓮哀怨、傷感和具有反抗性的特性主題,生動的塑造了人物的音樂形象。樂曲以“引子”-“搭調”-“慢板”-“緊打慢唱”-“垛板”-“快板”-“行弦”-“幺二三”-“廣板”等成套板式結構組成。通過“苦訴”“痛斥”“抗爭”“伸冤”樂段,生動地表現了中國古代婦女秦香蓮樸實善良、歷盡苦難、不懼強權、勇于反抗的精神。

牛長虹,著名板胡演奏家,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戲曲音樂學會副會長,現擔任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副主任。文學碩士,為中央音樂學院畢業的第一位板胡碩士研究生,師從著名板胡教育家、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李恒教授。高音板胡協奏曲《秦香蓮》于2013年12月7日中國戲曲學院“戲韻管弦民族音樂會”上由牛長虹教授首演。牛長虹教授精湛的演奏技術對作品的完美詮釋、板胡獨特魅力的音色與氣勢磅礴的樂隊和特色戲曲打擊樂完美結合,塑造了秦香蓮生動感人的音樂形象,一經演出就獲得業內人士的一致贊可。高音板胡協奏曲《秦香蓮》曾獲得貴州省首屆“苗嶺之聲”音樂節優秀創作獎、演奏獎、并被收入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板胡地方風格技巧練習》一書。

二、音樂本體的分析

板胡與樂隊《秦香蓮》是根據戲劇《秦香蓮》的故事脈絡創作的。秦香蓮是北宋時代包公案-鍘美案中的苦情虛擬人物,這一故事廣泛流傳,被改編為評劇、京劇、晉劇、河北梆子、豫劇和越劇等多個版本。宋朝時代,湖廣均州府有一個叫做秦香蓮的婦女,她的丈夫陳世美上京趕考,一去三年無音信。秦香蓮在家里含辛茹苦,窮耕苦織,奉養公婆和撫育兒女。不料連年災荒,公婆都餓死了。秦香蓮埋葬了兩個老人后帶領子女跋山涉水,沿途求乞,到京城找尋自己的丈夫。到京城后打聽到陳世美已經中了狀元,并且被招為駙馬,便到駙馬府找尋其夫。不料,陳世美不但不相認甚至要在京城郊外的一所古廟中將其沒口。秦香蓮悲憤交加,咬牙切齒痛恨陳世美的惡行,去開封府去告狀。公堂上,秦香蓮理直氣壯地控訴了陳世美忘卻父母、不認妻兒、殺妻滅子三大罪狀,鐵證如山。包拯不顧國太與皇姑的阻止,一手摘下頭上的烏紗帽喝令開斬這個貪圖榮華富貴,狠心殺妻滅子的陳世美,終秦香蓮勝利,陳世美死在鐵面無私的包拯的龍頭鍘下!

評劇風格的高音板胡協奏曲《秦香蓮》由“引子”-“搭調”-“慢板”-“緊打慢唱”-“垛板”-“快板”-“行弦”-“幺二三”-“廣板”等成套板式結構組成。

1、引子

樂曲的開始由低音弦樂群長音慢奏出評劇“反調慢板”,作者從原有的板式曲調中提煉出深沉的主題,一開始就把人們帶入到了悲劇的意境中。隨后在特色打擊樂“哭頭”、“嘟八大臺-”的鑼鼓經后,板胡獨奏由慢漸快的“甩弓”進入,演奏出傳統評劇的“搭調”唱腔。作者對原有唱腔曲調進行了大幅度的擴展,使音樂更具有旋律性和表現力。

板胡運用豐富的運弓,多次在不同音符的長音上進行由慢漸快的甩弓遞進延申,每一弓都加以音頭處理,由慢漸快,由弱漸強,最后再到慢弓收尾,虛實多變的觸弦技巧和在不同把位的精準演奏,完美詮釋出樂曲主題的深沉意境,從一開始就把主角秦香蓮人物內心的悲痛情緒做了感人肺腑的展示。

2、慢板

樂曲的第二段落“慢板”樂段采用了白派唱腔旋律:“千山萬水來到京城”,以此唱段音調為材料,作者在原唱腔旋律的基礎上擴展豐富了樂曲的“慢板”段落,形象的刻畫了人物哭訴自身的不幸遭遇。伴隨著情緒的推進,作者以李派名劇“杜十娘”的唱段“聞聽此言,大吃一驚”的旋律,接著采用“哭迷子”甩腔素材譜寫的旋律,把秦香蓮“三年災荒、公婆凍創身亡,剪青絲換蘆葦葬埋尸骨”的悲慘情感,作了感人肺腑的表現。

作品中巧妙的用滑揉的手法來演奏長音#fa,并采用連斷音的處理,好像是在哭泣,生動地模仿了演員“泣不成聲”的演唱,表現了秦香蓮的無助。而之后的sol同樣是揉弦,則運用由弱漸強的壓揉與之形成對比,更是形象地把人物“泣不成聲”的抽泣情緒做了渲染,充滿了哀怨、悲傷和無助情緒的音樂主題呈示。

3、搖板

第三段落,樂曲推進到了“緊打慢唱”的“搖板”樂段,樂段的創作思路來自于《秦香蓮》劇中的“殺廟”段落。此段落為評劇《秦香蓮》中最為激烈、戲劇性最強的一段,秦香蓮唱腔高亢激昂、悲憤交加,有強烈的沖擊力。板胡在此段落采用大量壓揉的技巧和自由節奏演奏的手法與板鼓、梆子急促的節奏相結合,巧妙的形成了戲曲特色的緊打慢唱的旋律特點,非常具有戲劇性。通過板胡悲憤交加的旋律,在樂隊和板鼓、梆子等戲曲特色打擊樂的節奏急促敲擊的襯托下,板胡與樂隊激越的“過門”相互的推動,構成了起伏跌宕地戲劇性效果。

4、跺板與快板

樂曲第四段落為“垛板”、“快板”樂段,作者采用鏗鏘有力的節奏和緊縮的旋律,轉入了“行弦”“幺二三”板式。板胡、板鼓、梆子完美結合,一段激動人心的華彩演奏,把秦香蓮不懼權貴,痛斥丈夫陳世美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殺妻滅子罪行的反抗精神作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同時,推向了樂曲的最高潮,越來越快的節奏突出,戲曲音樂彈性趨向的規律,也為高音板胡的演奏技藝和獨特聲韻提供了盡情發揮的余地。

5、尾聲

樂曲的“尾聲”段落,樂隊氣勢磅礴的再現了主題旋律,表現秦香蓮寬廣、激憤的主題意境。板胡運用全弓演奏,弓速雖慢但每一弓都扎實有力,同時穿插激烈的抖弓,突出旋律的強弱變化,與樂隊及打擊樂一起,把情緒推向高潮。結尾處以“抖弓”與樂隊交替穿插,加上打擊樂“滾頭子”的烘托,生動地塑造了秦香蓮不畏權貴、勇于反抗,最終取得勝利的完美音樂形象。

三、主題音調分析

《秦香蓮》是敘述性樂曲,就像一個人在講故事一樣,根據不同的情節段落對主題音調的升華手法與演奏方式都有不同的處理。作品《秦香蓮》的創作是以評劇音樂為素材,樂曲的各段落與評劇《秦香蓮》的劇情緊密聯系。樂曲主題旋律音調的出現,是由板胡獨奏在作品核心樂段慢板中娓娓道來的。作者采用了評劇白派(白玉霜)唱腔“千山萬水來到京城”的低回婉轉旋律為基礎素材,在此唱腔的基礎上對節拍、旋律都做了充分的擴展,使樂曲充滿了哀怨、悲痛的情緒。

主題旋律音調貫穿整個樂曲,伴隨著戲劇情節的發展,每次出現都有不同的演奏情緒。如慢板段落,板胡獨奏哀怨悲痛的娓娓道來,尾聲段落,樂隊氣勢磅礴的激憤訴說,都完美刻畫了戲劇沖突,使秦香蓮形象刻畫的深入人心。

高音板胡協奏曲《秦香蓮》是一部少見的評劇風格的板胡作品,筆者參與了此作品的首演并深深被它所打動,在之后的學習中更是有幸受到曾建雄教授的親自講解與指導,并在自己的畢業獨奏音樂會上演奏了該曲。筆者通過對該作品的創作背景、樂曲結構、主題音調特點等方面進行系統分析,希望可以為演奏者和學者們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猜你喜歡
秦香蓮板胡評劇
板胡演奏技術中的藝術表現分析
淺談評劇的樂隊及伴奏
評劇《新亭淚》重編之思考
探究板胡在豫劇中的主導作用
機智的門官
我給陳世美獻妙計
機智的門官
板胡在戲曲演奏中的重要性
秦香蓮上訪
關于評劇藝術發展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