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共享時代下《會計學原理》課程知識體系的重構

2020-12-06 10:50葉忠明
理財·經論版 2020年10期
關鍵詞:知識體系信息共享

葉忠明

摘要:按照《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需要遵循學科專業之間知識養成的遞進規律、整合信息共享時代技術的應用知識、融合項目財務工作組織的框架知識、淘汰過時知識和覆蓋多種領域會計業務的拓展知識等思路與要求,重新構建的本課程知識體系主要包括:基本的會計理論知識、基本的會計核算原理知識、基本的會計核算方法知識、基本的會計核算業務知識、基本的會計工作組織與管理知識、基本的會計行為約束知識和基本的會計拓展知識七個方面。

關鍵詞:信息共享;會計學原理;知識體系

隨著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信息技術(以下簡稱“大智移云物區”)快速發展和融合滲透,助推了一輪又一輪的產業變革浪潮,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在深度影響著傳統會計的變革和創新,猶如春江潮水一般涌現了云計算會計、大數據會計、財務共享中心(也有稱會計共享中心)、區塊鏈分部會計等新生會計事物,快速地刷新了人們對傳統會計的認知,由此也提出了需要對《會計學原理》這門專業入門級課程知識體系進行重構的客觀要求。

一、信息共享技術帶來《會計學原理》知識體系的變化

(一)信息共享導致部分會計理論知識更新

當前信息共享最大的特征是借助互聯網和智能化技術,實現各種信息在網絡中能夠無障礙地快速互聯互通,而且每個經濟實體的信息可以隨時隨地被大數據挖掘分析技術加以攫取和提煉加工成新的有用信息,相當于突破會計主體理論的傳統空間范疇;更為重要的是一些基于“大智移云物區”技術的網絡虛擬公司也油然而生,以及業財融合跟進的項目主體會計等,相當于突破了以實體組織為主的會計主體理論;另外,由于“大智移云物區”技術的出現,每個經濟實體的人力資源價值、知識產權價值甚至商譽價值也因為能夠得到更多的比對標準和計量依據,這可能改變會計核算對象、會計計量等理論。

(二)信息共享催生會計處理手段的自動化

早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推行會計電算化開始,會計就宣告了會計處理實現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自動核算的成功轉變,會計信息的載體也由傳統紙質載體轉變為電子載體,會計信息的電子檔案已經明確寫進了有關會計基礎工作管理制度之中。這個變化就是通過開發會計軟件代替手工核算,實質上就是長期以來所稱的會計電算化,不過這僅僅是會計技術手段變革的第一步。

(三)信息共享改變會計原始信息獲取的方式

隨著各行各業建立信息共享中心以后,一個單位的會計人員如果需要驗證、獲取一張來自外部的原始憑證,可以易如反掌地輕松通過網絡和信息共享中心直接實現,這意味著一個組織實體對外來原始憑證已經不需要像傳統那樣由經辦人獲取之后,再去打印粘貼,然后報經審批才可以交由會計人員進行確認和計量,而是只要經辦人員提交報銷申請、輸入經辦業務編號以后,會計人員就可以憑此在互聯網各種信息中心獲得與該業務有關的協議、差旅票據、住宿票據、交易發票等一系列完整的原始憑證,并根據這些原始憑證信息自動匯總生成會計分錄,這說明會計獲取各類信息的方式正在發生實質性和根本性的變化。

(四)信息共享優化了編制會計憑證的選擇

“大智移云物區”技術雖然改變了信息獲取方式,畢竟還不可以省缺從憑證到賬簿再到報表三個核算環節的基本流程,但是出現了更加直接簡便的單一流程,就是僅需要采用通用記賬憑證即可確保登記賬簿的準確性。這是由計算機處理數據的機械準確性特點帶來的,只要原始數據信息是正確的以及法定的會計分錄不變化,計算機對會計軟件內的數據信息轉移處理時,不會產生人工轉移記錄可能出現的數字錯位、重復登記、多記或漏記一方科目、借貸不平衡等問題,這意味著傳統手工和傳統會計原理中為了提高記賬效率和記賬準確性,采用將記賬憑證分類成收付轉甚至匯總收付轉類別的做法完全沒有必要,僅僅采用單一格式的通用記賬憑證編制會計分錄并記賬即可。也就是說,在“大智移云物區”我們只需要通用記賬憑證的記賬流程就足以保證記賬的高效、準確。

(五)信息共享精簡了登記會計賬簿的流程

這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不再需要設置明細分類賬和總分類賬進行平行登記。傳統方式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如果僅僅由單一人員記賬可能出現記賬錯誤,所以對于生成的記賬憑證,由多人分成總賬和明細賬兩條線分別同時記賬,全部賬目記完后雙方要進行核對,對賬結果一致才可以結賬和準備編制會計報表。會計信息共享是建立在計算機自動化處理基礎上的,人們根本不需要擔心計算機由于不區分總賬和明細分類賬而僅記錄明細賬可能會出現錯誤,這就說明信息共享僅需要設置明細賬一種賬簿就可以,到期末由計算機系統自動按照每個科目逐一匯總本期的借貸方發生,計算出期末余額,并加以結賬和編制報表。這樣,會計核算直接可以放棄平行登記的技術和流程。2.不再需要在結賬和編制會計報表之前對全部賬簿記錄的數據進行試算平衡。手工模式下的全部賬簿登記完以后,會計人員需要進行試算平衡,這顯然是為了結賬和編制報表數據的正確無誤,而采用的對前期記賬是否正確的一種檢查措施或方法。在信息共享采用自動化處理技術中,試算平衡就顯得非常多余,這是因為計算機可以做到:無論對多少體量的數據按照規定流程進行轉移處理時,均能夠確保數據的機械準確。

上述所提到的兩個問題在當前絕大多數的會計軟件和信息共享系統中仍然存在,這是因為設計的會計信息系統固化地遵循了傳統核算流程和核算組織模式。

(六)信息共享改變了會計信息編報的模式

首先要聲明一個問題,這里討論的會計信息編報模式不包括會計信息編報的類型、項目名稱、項目的數據性質與構成內容、項目之間的關系出現變化,如果出現這些變化應當是會計理論和會計政策變化所導致的,與“大智移云物區”時代的信息共享沒有實質關系。這里要討論的是信息共享改變的是編報會計信息的時效和加工方式這兩種情形:1.由于信息共享可以實現企業業務進行到哪里,會計信息的獲取就可以即時跟進到哪里,會計監控行為就可以施加到哪里,這就是所謂“業財融合”的表現。換言之,會計可以隨時調取任何環節上的信息進行處理,并不是傳統手工模式下需要等到一個業務完成并得到完整信息才可以進行事后加工處理的,而是可以隨時隨地抽取信息進行加工和跟蹤分析,使得會計信息加工的時效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2.信息共享時代對于層級復雜的企業集團而言,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分部原理編制分部會計信息就變得十分容易,可以打破那種會計信息由于信息主體之間存在層級關系限制、物理空間限制,隨時從各層級信息主體之間直接獲得信息內容,把分部信息的處理工作和編報工作變得及時、高效、準確。

二、《會計學原理》課程的定位分析

(一)課程基本性質的歸類差異

課程性質包括本課程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開設的位次、與其他課程的關系、課程類別中的歸屬。下文選擇3組各6所院校設置的會計類專業培養方案分析《會計學原理》課程性質及其差異,分別是:第一組選擇了上海財經大學等6所專業財經類大學,這些大學相對齊全地設置了傳統會計類專業(包括當前本科專業目錄中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專業,下同)、工商管理大類、財政學大類、金融學大類下的各種專業,這些專業已經成為這些財經大學的拳頭專業、重點專業或品牌專業,具有相當雄厚的歷史積淀、高水平的專業建設成效以及廣泛的學術影響力和引領力,而且上述各專業在這些學校的專業規模和在校學生規模上占該校的比例較大,有的甚至超過全校專業數量和學生數量的50%。第二組選擇了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等6所設置有商學院或管理學院、經濟學院等商科院系的綜合性大學,這些大學部分開設了傳統會計類專業、工商管理大類、財政學大類、金融學大類下設的相關專業,但是不如上述財經類大學那樣設置齊全。從這些綜合性大學已設置有經濟學和管理學門類的專業來看,在全國也都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和特色,而且也是這類學校的重點專業。第三組選擇了6家以財經為主的職業技術學院,本組學校齊全開設了傳統會計類專業和選擇性地部分開設工商管理大類、財政學大類、金融學大類專業,其中傳統會計學專業不僅是本組職業財經院校重中之重的核心專業,而且把會計作為本校經管類專業的通識性、前導性的基礎知識。

通過對比分析上述3組學校的培養方案,對《會計學原理》課程的共性定位是:本課程都被定位為有關專業的必修課程,是“專業核心課程”或“專業主干課程”中的“專業入門課程”(有的稱“先導課程”),為后續學習財務會計學(中級會計學)、成本會計學、管理會計學、審計學等課程奠定基礎。但是對本課程歸屬于專業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主干課程或專業選修課程類的分類時,有著以下兩種不同。

第一種是部分高校把本課程歸為專業基礎課程類。上述3組共18所大學都是將本課程歸入1202(專業代碼,下同)工商管理大類中的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的專業基礎課程類別,除此之外,第一組有1所、第二組有1所、第三組有4所高校同時把本課程歸屬為1202工商管理大類下的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國際商務、物業管理的專業基礎課程,以及歸屬為0202財政學大類下的財政學、稅收學的專業基礎課程,歸屬為0203金融學大類下的金融學、保險學、投資學的專業基礎課程,還有的歸屬為1201管理科學與工程大類下的工程管理、工程造價的專業基礎課程。這說明,這些高校普遍認同《會計學原理》課程知識具有對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入門引領和奠基性、基礎性作用。

第二種是少數高校把本課程歸屬為學科基礎課程類。包括第一組1所大學、第二組1所大學、第三組3所大學將本課程歸屬為工商管理大類、財政學大類、經濟學大類專業培養方案中的學科基礎課程類別中,也就是說把本課程定位為比專業基礎課更加前端、更加基礎的諸多學科共有的通識性基礎課程,往往這類學校都是已設置的傳統會計學類專業具有歷史悠久、基礎扎實、影響力強的特點,會計學科對于全校而言不僅是一個核心學科,而且是一個領袖型的學科。

(二)本課程知識體系的構成差異

設計任何一門課程的知識體系應當服從課程教學目標,課程教學目標應當服從于專業培養目標和能力要求,專業培養目標則應當服從于經濟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在不考慮學校個性背景的情況下,《會計學原理》課程一般包含以下知識構成:基本的理論知識、基本的核算原理知識、基本的核算方法知識、基本的核算業務知識、基本的工作組織管理知識五個方面。為了分析上述五個方面知識構成的存在性和差異性,本文選擇了國內5所財經類大學的《會計學原理》教材作為本課程知識體系的分析對象,具體情況見表1。

通過表1可以發現,這5種教材都涵蓋了以上五個方面的基本知識,而且都是以企業為會計核算主體構建的財務會計知識,但是5種教材在細節上存在個性化的差異知識。

第一,在傳統所說的會計核算七個方法中,朱小平(2019)和吳水澎(2011)等均把成本計算作為重要的會計核算方法設置為單獨一章進行闡述,而唐國平(2019)、王允平(2019)和張蕊(2019)沒有把成本計算作為重要章節去闡述,有的教材甚至忽略了成本計算;第二,僅朱小平把賬項調整作為一個重要內容和獨立章節進行闡述;第三,僅唐國平把資產計價與收益決定作為會計核算原理,是對傳統會計核算原理的補充或創新;第四,唐國平更注重在會計入門階段的國際化知識學習和綜合業務分析;第五,張蕊編寫的會計環境知識、信息技術應用,以及吳水澎編寫的內部控制等屬于比較典型的會計工作組織管理個性化知識。

(三)本課程教學目標的定位差異

通過上述5種教材知識體系可以看出,高校對《會計學原理》課程設定了以下幾個方面趨同性或一致性的課程教學目標:一是要求具備扎實的基本會計理論知識,二是要求熟練掌握會計的基本原理知識,三是要求熟練掌握會計的基本方法知識和應用技能,四是要求熟練掌握會計典型業務的操作技能,五是適當或必要了解會計工作組織管理技能。但是5種教材對以上五個方面教學目標的要求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異。

第一,要求掌握會計原理和方法的應用技能、典型業務操作技能的側重點不同。上述5種教材中,唐國平編寫的教材側重于在入門階段養成綜合性技能,而其他4種教材則注重入門原理應用和典型業務操作技能的訓練與培養。

第二,要求掌握會計工作的基本組織管理技能的側重點不同。吳水澎編寫教材中的會計工作組織與規范、內部控制、信息技術應用這三部分組成的會計組織管理知識體系,其分量、深度超過其他4種教材,也折射出作者對本課程教學時存在強化對學生從事會計工作組織與管理能力培養的動機。

第三,對國際化視野訓練的要求差異。唐國平編寫的教材區別于其他4種教材,提供了會計要素的國際視角和國外企業會計循環過程兩個附錄,其注重對國際化視野的學習和培養目標是顯而易見的。

三、適應信息共享時代需要的《會計學原理》知識的重構思路

根據以上信息共享對《會計學原理》課程的影響和有關高校對本課程定位的分析,考慮保持本課程現有地位和性質不變,保持對原有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得到繼承的基礎上,重構本課程知識體系需要考慮以下時代改革和創新因素:

(一)遵循學科專業之間知識養成的遞進規律

桑代克提出學習的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的三大學習規律,其中的準備律就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開始時的預備定式?!稌媽W原理》課程作為入門課程,其學習結果會影響到學生今后學習專業課的興趣和信心,形成從事后續會計專業課程學習的定式。為了取得一個良好的學習效果或預備定式,在學習本課程之前,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經濟基礎和管理基礎兩類知識作為鋪墊,以防學習本課程失敗以后對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效果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其實這也是遵循先掌握經濟知識,再掌握管理知識,然后掌握會計知識的學習養成規律和知識漸進規律。因此,諸多高校都在開設《會計學原理》課程之前,先至少開設《微觀經濟學》《管理學》這兩門課程為前導課程(或先導課程),這樣后續在本課程學習中就可以比較輕松地理解和使用那些頻繁出現的經濟、管理術語,比如價值、使用價值、資金、外幣、匯率、證券、期貨、公司、企業、政府、非營利機構、法人、市場、投資、籌資、供應、生產、銷售、價值分配、價值轉移、價值運動、再生產等概念,這些基本的經濟管理概念屬于前導課程的知識而不是《會計學原理》的知識,所以這些知識不應該在《會計學原理》中再重復解釋,即使出現也應該是這些知識的應用形態而非概念形態。

(二)融合信息共享時代技術的應用知識

信息共享是“大智移云物區”技術的產物,因此《會計學原理》課程就需要考慮容納讓學生認知會計大數據分析、智能化會計系統等方面的知識。具體包括:首先要整合現有手工的會計學原理知識與會計電算化知識,使得學生從一接觸會計知識開始,其會計認知就建立在電算化甚至智能化而不是手工操作基礎上,建立在多種主體共享而不是單一主體封閉的會計信息核算的基礎上。整合現有會計學原理和會計電算化知識,由此會產生的另一個問題是,《會計電算化》這門課程從目前來看完全沒有必要獨立存在,把它的各類知識直接肢解、融合到相關的課程中去,包括把會計核算系統知識切入到《會計學原理》中,把會計信息系統涉及知識回歸到《管理信息系統》中,把會計信息系統模塊應用知識植入到《中級會計學》中。既然計算機技術已經是現代會計人員與生俱來的一項技能要求,就應該完全融合到會計中,不應該讓它與會計分離而獨立形成一門課程。

(三)融合項目財務工作組織的框架知識

業財融合不僅要求會計打破傳統的核算主體概念,而且要求打破傳統的會計期間概念,以項目為對象(或者以一項活動為對象,下同),項目進度到哪里,會計核算就跟進到哪里,原始會計信息和匯總會計信息可以隨時隨地同步地從項目進程的任何環節中直接生成,而不是事后處理獲得。對于一個單位而言,優秀的會計領導者往往要求經歷過不同類型項目會計工作,否則將無法指揮單位整體性會計工作。這些知識應該在會計工作的組織管理知識中得到體現。

(四)淘汰落后時代發展要求的過時知識

這里需要淘汰包括前文分析中提到的以下知識:1.刪去記賬憑證分類知識,僅僅只保留通用記賬憑證格式即可,因為我們不用擔心計算機對數據轉移這種機械處理過程會出現錯誤,除非病毒入侵或人工干擾。2.放棄區分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的知識。采用每一個科目只對應設置相關明細賬,到月底按科目進行匯總即可保證編制會計報告的準確性,這樣連帶著刪去平行登記賬簿的知識。3.廢棄試算平衡知識。只要原始信息是正確的,計算機有著天然的機械準確性優勢,后續的信息處理不會出現數據傳遞和移動錯誤,因此無須開展試算平衡。4.采用單一的會計核算組織流程即可,就是原始憑證—通用記賬憑證—會計明細賬簿—科目匯總表—會計報表,傳統會計為了保證編制報告準確而采用的分類記賬憑證、匯總記賬憑證、特種日記賬等各種各樣不同的會計核算組織模式,隨著計算機時代的到來而可以終結。

(五)覆蓋多種領域會計業務的拓展知識

現行的《會計學原理》基本都是財務會計的原理知識,沒有覆蓋到管理會計,因此有很多人把《會計學原理》課程戲稱為“小財務會計”課程。對于是否要多領域覆蓋這一問題,主要取決于每個學校事先設定的本課程教學目標。為了提高學生在入門時對專業的認知層面和認知視野,建議本課程整體知識把財務會計知識作為核心知識的同時,可以兼顧管理會計的框架性知識。

作為入門級的原理課程,《會計學原理》教學效果不僅關系到學生今后對整個會計專業學習基礎的扎實與否,還關系到學生今后學習專業課的興趣和信心。因此在設計這門課程的知識體系時,既要考慮奠定專業基礎的教學要求,又要考慮初學者的專業知識接受能力,還要考慮現代經濟社會發展與科學技術變化對專業知識的沖擊和更新。

四、面向信息共享時代發展的《會計學原理》知識體系組成

按照前述的分析,《會計學原理》課程需要構建以融入“大智移云物區”技術的財務會計基礎知識為主的知識體系,兼顧管理會計框架性知識。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基本的會計理論知識

這一部分主要包括培養學生必須扎實、熟練掌握的會計定義、會計職能、會計目標、會計對象、會計信息、會計假設、會計原則、會計學科等知識,除此之外,每個學??梢越Y合自身辦學定位、辦學特色、專業培養定位的要求融入一些領域寬泛的會計理論知識。

(二)基本的會計核算原理知識

這一部分主要培養學生掌握會計核算普遍性的、最基本方法或工具(借貸記賬法)的要素、構成、要求、過程、特征、規律和效果的知識,包括會計要素、會計等式、會計確認、會計計量、會計記錄、會計報告、設置賬戶、復式記賬等知識。

(三)基本的會計核算方法知識

這一部分用于培養學生掌握在會計核算中采用各種方法的應用技能,包括掌握如何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設置和登記會計賬簿、開展成本計算、實施財產清查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等會計一般方法的知識。這一部分知識要特別注意是一種信息共享背景下的新知識體系,前面所述應該淘汰落后時代發展要求的過時知識點不應當出現。

(四)基本的會計核算業務知識

這一部分是培養學生在全面掌握會計核算基本原理、會計核算一般方法的基礎上,如何針對一個組織實體發生的典型交易和事項進行會計核算的技能知識,是對學生掌握基本會計核算原理和基本會計核算方法知識的應用強化和操作強化。包括籌資業務的會計處理、供應業務的會計處理、生產業務的會計處理、銷售業務的會計處理、財務成果業務的會計處理、投資業務的會計處理等。

(五)基本的會計工作組織與管理知識

這一部分包括培養學生認知和了解作為一名會計人員的工作性質、職責要求和個人發展的知識,以及了解今后成長為一名會計核心骨干人員或負責人應該掌握的會計基礎工作管理、會計信息共享建設、業財融合的核算組織形式或層級、會計機構的設置、會計人員的配備、會計崗位與分工、會計制度設計、內部控制建設和會計資源管理等知識。

(六)基本的會計行為約束知識

這一部分包括培養學生認知和掌握作為一名會計人員的行為特征、應當具備的職業道德要求、會計人員的行政與法律責任、會計法律法規、統一會計制度、會計準則等知識。

(七)基本的會計拓展知識

這一部分是在學生掌握從事財務會計核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拓展專業視野和高度所需的知識,拓展的知識可以考慮對管理會計知識進行框架性、概要性的介紹,還可以適當介紹政府會計和非營利組織會計等知識,也可以專題性介紹“大智移云物區”技術對會計的影響、要求和展望。

參考文獻:

[1]朱小平,周華,秦玉熙.初級會計學(第10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

[2]吳水澎.會計學原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3]唐國平.會計學原理(第三版)[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6.

猜你喜歡
知識體系信息共享
CS2013指導下的程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實施方案設計與翻轉實驗教學實踐
構建知識體系的專題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和探索
智能信息處理實驗課程建設
橫向動態聯盟的信息共享效應研究
基于WebGIS的合肥中小企業信息共享平臺的研究
基于供應鏈的制造業服務化客戶逆向服務研究
中國鐵水聯運信息系統物理框架設計
《飛機結構與系統》課程教學問題與改進措施
利用微信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實踐研究
數學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