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文化傳播對藝術教育發展的影響

2020-12-07 15:15
魅力中國 2020年14期
關鍵詞:大眾文化普及都市

(內蒙古師范大學國際設計藝術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藝術一直是人類發展歷史中不可替代的積極因素。人們普遍意識到,藝術世界是奧妙無窮的世界,藝術經驗對豐富人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藝術與人性中最深層次的東西息息相關。在人類歷史長河的每一個關鍵時刻,藝術都給人以希望和勇氣,使人類的天才和智慧得到充分的發揮和施展,藝術不僅能表達感情,還能促使人與人之間心靈的交流。同時藝術本身也是一個開放的領域,受社會環境的影響使其內涵也在不斷豐富和擴展。

隨著當今社會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藝術的理解以及對藝術品的需求發生了本質的改變。在之前藝術是只存在于博物館的高強壁壘之中的,普通大眾也無法跨越無形的藝術創作空間去理解創作者的藝術靈感與創作激情并與之交流,更沒有哪一種藝術方式能夠給予觀眾欣賞作品的同時擁有介入創作的機會。而藝術教育可同時涵蓋音樂、文學、繪畫、電影等諸多藝術形式的內容,當今社會人們的日常生活與“藝術創造”緊密聯系,在這種創造過程中如何促成用戶與設計者的交流使藝術能夠真正面向并服務于普通大眾?這便是藝術教育普及需要思考的問題。

藝術教育是否從屬于大眾文化語境,其自身是否是大眾文化營壘中的一員?早在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大潮的涌流,大眾文化在中國大地上悄然降生,迅速成長。至20世紀末,中國社會呈現多元文化共存的狀態。伴隨著大眾日漸衣食無憂、日漸擁有了休閑的物質與時間,因而日漸增長著對藝術消費的欲望,伴隨著更加成熟的文化產業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藝術消費”悄然地從西方世界渡過大洋,闖入中國都市大眾的生活,滿足著中國都市大眾在私人閑暇時間所樂于享用和消費的文化需求。這表明:物質性的現代進程在某種程度上豐富了經驗世界的藝術性和審美性因素的空間,提高了都市大眾對日常經驗世界的審美和文化維度。都市大眾不再僅僅滿足于純粹的物質享受更迫切需求用藝術和審美來豐富自己的審美直覺和感受能力,并在生活中能夠體驗到藝術和審美的存在,從中豐富自己的藝術知覺和審美體驗。這樣,藝術教育的普及便成為了某種轉變的中介,為經驗世界的生活主體打開了民主化的藝術和美學空間。人們不僅可以從對藝術產品的想像中去尋求藝術和審美的意義和體驗,甚至可以深入到對藝術創作專業領域的研究中,去感知藝術和審美的影響,提高人們從現實的生存環境中閱讀藝術的形式結構、審美的文化語言并從中得到審美的體驗。于是,都市大眾也便在當代生活中逐漸地、悄然地向著藝術教育普及化的市場慢慢接近和靠攏。目前,藝術教育普及實踐環節,還存在紙上談兵、憑空想象、主觀臆斷等不切實際的訓練方式。唯有從過程、細節入手,針對不同受眾的實際能力因材施教,進行個別指導,才能確保普及之路不走形式,不走過場。藝術教育要鼓勵學員一邊進行理論學習,一邊走向實踐鍛煉,積極促成成果轉化,推動學員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主鍛煉、自主創新。比如,鼓勵建立各種興趣小組,積極展示各自的藝術作品,在與同好的切磋中汲取動力。另外,以賽促練、以賽創新,也能彌補實踐機會少、實踐內容單一、實踐條件不足等問題??傊?,以用促學,學以致用,讓藝術教育不再只是簡單的理論普及,促進實踐教學可持續發展。藝術教育要與成果轉化相結合,同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藝術教育只有同社會發展需求相結合,高瞻遠矚,為大眾的終身文化普及發展服務,才能促進其受到更高的重視,確保實踐教學轉化質量。如此,藝術基于普及才有出路,藝術成果才有價值。實踐證明,藝術教育成果轉化,充分體現了實踐教育之路的可行性和實效性,例如近年來文創產品市場的繁榮都或多或少受到各級政府的支持與推廣。不斷優化實踐方式,保證文化普及質量,廣泛適應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激勵并發揮專業從業人員的積極參與以及產業界支持,使更多參與者的藝術實踐能力得到不斷加強,藝術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也正是社會進步人民素質提高的重要體現。

猜你喜歡
大眾文化普及都市
野外生存的基本裝備之普及篇
潛行水下 暢游都市
淺談對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幾點思考
洋場·小報·《紅樓夢》——媒介建構下的大眾文化(1912—1949)
5G手機打響“普及戰”
淺析“大眾文化”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對比研究東西方大眾文化理論途徑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