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的西部機遇

2020-12-07 10:07周賓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10期
關鍵詞:雙循環經濟發展

周賓

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相比,西部地區在地理環境、區位條件、產業基礎、人才規模、營商氛圍、金融資本、開放水平等方面均較落后,但同時,在資源儲量、發展空間、基建缺口、市場潛力、“一帶一路”等方面卻具有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西部地區應抓住機遇,從拉動產業、改善環境、補足基建、促進融資、帶動就業、惠及民生等需求入手,充分發揮優勢,加快彌補短板,推動落實西部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指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p>

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聯組會時強調:“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边@是“雙循環”被首次系統全面地表述。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時再次指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p>

“雙循環”的提出主要是基于近年來世界經濟持續低迷、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和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對我國發起的“戰略圍堵”,以及我國發展的國際環境更趨復雜、風險挑戰不斷加劇,特別是受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世界經濟增長出現嚴重下滑等因素。同時,“雙循環”的提出也是我國為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統籌國內經濟社會發展所做出的重要戰略判斷和采取的承上啟下的應對策略,是我國為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行動舉措。

在“雙循環”的表述中,“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并非自我封閉發展,而是基于當前國內外經濟發展的環境和條件提出的,適合我國自身經濟發展水平與目標要求,是以滿足國內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選擇和發展基礎;“國內國際雙循環”作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組成,它是基于國內大循環的延伸和拓展,兩者相輔相成。因此,理解和把握好“雙循環”的基本邏輯和內在關系對于我國和各地區“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

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相比,我國西部地區在地理環境、區位條件、產業基礎、人才規模、營商氛圍、金融資本、開放水平等方面均較落后,但同時在資源儲量、發展空間、基建缺口、市場潛力、“一帶一路”等方面又具有自身的特色和優勢。結合循環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來看,在供給端,通過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力度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和技術升級;在需求端,通過加快落實“兩新一重”項目,不斷擴大有效投資、帶動地區消費,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因此,西部地區需要從拉動產業、改善環境、補足基建、促進融資、帶動就業、惠及民生等需求入手,充分發揮優勢,加快彌補短板,積極推動落實“雙循環”。在這方面,應充分抓住五個方面的重要機遇:

一、將自然資源的稟賦優勢轉化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

長期以來,盡管我國西部地區相對生態環境較為脆弱,但其自然資源稟賦優勢明顯,土地廣袤,礦產、生物、水力、太陽能、風力、地熱等資源蘊藏豐富,開發潛力巨大,作為生產要素的重要基礎,通過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北煤南運等已成為我國(尤其是東中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要素供給重要來源,進一步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和產出效益,加快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將有助于促進西部地區的資源要素與東中部地區資本要素的流動和交換,有助于提高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效率和經濟效益。

二、將地區發展的廣闊空間轉化為產業接續的承載基地

由于西部地區人口密度相對較低、建設用地資源相對豐富,且對于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經濟和帶動地區就業的迫切需求,加快推進“雙循環”,將有助于承接東部地區的部分過剩產能,加之西部地區礦產資源等優勢明顯,能夠適應能源、化工、冶金、建材以及基礎性原材料等領域的產業鏈上游的發展;同時,將有利于在西部地區盡快落地包括新能源所需的太陽能、風力、地熱等資源開發項目,對于拉動地區經濟、加快工業化和促進勞動力就業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通過引入東中部地區的智力和資本等,也將助力西部地區加快推廣現代農業。

三、將城鄉基建的劣勢短板轉化為戰略投資的重點領域

一直以來,西部地區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整體滯后于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加快高質量發展,需要補齊西部地區城鄉基礎設施的短板,以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項目投資基金、綠色債券等為引導,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資合作開發模式,引入發達地區的資本和技術,從而落實“雙循環”,這不僅對于緩解西部地區的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和改善其城鄉生產生活條件和環境具有現實意義,也為東部發達地區的技術創新和資本高效利用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此外,對于激發和帶動西部地區的民間資本活力和提高其金融業發展水平和投融資服務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四、將市場潛力的龐大需求轉化為消費升級的動力源泉

由于西部地區發展相對落后,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偏低、消費市場活力不足,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斷提升,其內需消費潛力巨大。通過積極推進“雙循環”,加快出臺和優化現有政策,持續深入地推動營商環境改善,加大力度招引地區發展所需的項目、資金、人才和技術等,增強產業配套能力、加快城鄉基建步伐、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激發地區消費活力,將助力挖掘西部地區龐大的消費市場潛力,確保生產、供給、分配、流通、消費等各環節暢通和要素流動,進而也有助于東中部地區的創新驅動力不斷升級。

五、將毗鄰中亞的地緣條件轉化為對外貿易的聯系通道

東部地區受貿易摩擦和戰略圍堵的不利影響,其對外經濟發展的阻力持續增加,需要充分發揮西部地區毗鄰中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地緣優勢和產業相近,抓住受疫情影響全球整體經濟仍在萎縮,但我國經濟復蘇態勢企穩向好的有利局面,依托包括上合組織、歐亞論壇等合作與對話平臺,積極推進和實施與絲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相關地區的對外貿易,特別是,在能源開發、農產品加工、大型基建等領域的戰略合作和投資,將不僅有助于西部地區的產業轉型升級和生態環境改善,對于確保我國能源安全和邊疆穩定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之下,為推動和實現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和高質量發展,西部地區應緊扣特色資源優勢、打通經濟循環通道、形成持續發展動力,尤其應利用好當前國內經濟企穩向好的發展態勢,在資源高效轉化、產業接續聯動、城鄉統籌發展、消費穩步升級、絲路沿線流通等方面,積極推動落實“雙循環”,努力實現在新時期新階段塑造全新的西部形象。

作者簡介

周 賓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

猜你喜歡
雙循環經濟發展
“雙循環”格局下物流專業雙創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雙循環需要怎樣的科技創新生態?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區域發展篇
圖說共享發展
圖說創新發展
教師發展
五年制建筑裝飾專業“雙循環”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雙循環”備課是創新備課途徑的飛躍
經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