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校本化實施體系建構及研究

2020-12-07 10:52劉婷婷徐慧敏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校本化課程實施教學策略

劉婷婷 徐慧敏

【摘?要】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校本化建設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著力點,但由于國家課程“普適性”的特點,學生在知識背景、技能結構、內化理解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很難都顧及到。要想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目標,教師需要挖掘更適合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方式方法、活動內容和活動模式。信息技術課程校本化改善了單一且固定的知識體系和模式,打破了課堂教學結構的局限性,將信息技術與探究活動、合作學習、應用實踐等其他部分相融合,與其它學科其它知識體系相整合,面向學生周圍鮮活的世界,讓學生因為信息技術的學習而變得靈動、智慧、豐富,有效促進了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提升,有利于引導其形成積極的正確的信息時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關鍵詞】校本化;課程實施;教學策略

小學信息技術是信息技術的基礎學習階段,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為主要目標的課程。隨著國家對信息技術課程的不斷改革和要求,信息技術課程校本化建設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之一,它通過構建理念先進、結構合理、內容適恰、貼切生活的信息技術課程新體系,推進國家課程的最優化實施,讓信息技術課程適應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最終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目標。

一、建構原則

在堅持國家課程的目標、要求前提下,實現國家層面的課程內容轉化為適合本校學生需要的信息技術活動,必須把握好課程校本化建構的基本原則。

(一)務求實用原則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校本化教學從屬于教學目標,必須以務求實用原則為第一原則。任何教學都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而服務的,教師必須準確把控課堂教學,以實現教學目標。

(二)認知發展原則

小學信息技術校本化課程需關注學生的感知、思維、內化等認知發展。遵循小學生認知發展原則,以感性認識為基礎,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理性認識。螺旋式上升的學習路徑,可以使學生的感性經歷與理性認知有機融合。

二、實施策略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校本化實施是在學校層面對課程的二次加工,是以學校為本位,根據自身的需要和特點,對國家信息技術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造的課程。它與國家課程相對,但又更符合學校教學實施與學生發展的需求。

(一)教學理念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校本化教學是以學科教學為本位,素質教育為目標,先進理論為指導,特定教學目標為指向進行的,背后有一定的教學理念作為支撐,以實現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最終形成具體可操作的整體化實施方案。

(二)教學策略

由于國家課程注重的是“普適性”,因此它的定位標準不會太高,框架也比較固定,很難考慮到教情、學情、校情存在的差異,對學生的知識背景、技能結構、內化理解、體驗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異也很難都顧及到,不同學校提供的教學條件與教學資源也都不同。因此,根據實際情況制訂適恰的校本化教學策略就顯得由為重要。

1.基于國家課程

國家課程是依據學生所要達到的技術水平和信息素養而設計的,具有一定的統一性和權威性。這就意味著校本化的課程教學必須遵從并滿足國家的整體教學需要,按照國家課程計劃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學校在實施校本化課堂時,必須確保學生掌握國家課程所要求的各項技能,并指向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發展。也就是說,在實施校本化課程教學時,要處理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信息技術核心素養之間的關系。既不能忽視國家課程的實施,又不能僅限于“雙基”的發展,要在此基礎上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對學生思維創造的培養,以促進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與發展。

2.遷移內化學習

遷移是一種學習的內化過程,而這種內化過程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心理加認知發展的一個過程。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掌握了學習方法,但不能將其應用到具體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根據認知結構理論,信息技術校本化課程需因地適宜創設適合學生的遷移情境,有意識地給學生灌輸靈活的學習方法,并適當地提供使用機會和條件,引導學生使遷移積極地發生,讓學生能在新問題或活動中應用所學知識與技能,達到觸類旁通的學習效果。

與此同時,能力的內化遷移則顯得更為重要。人的各種思維能力如觀察、分析、想象、概括、比較、推理、判斷等,分別從事不同的活動。而這些能力在不同的活動中都能發揮效用,一種能力的增強,也無形中促進了其他的思維能力。知識的直接效用并不是最重要的,強調學習內容的同時,更要關注對學生各種能力的鍛煉及培養。各種能力相輔相成,遷移內化,融會貫通才是重要的。

3.依托文化資源

小學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不僅需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更要把知識和精神聯系起來。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資源,校本化的構建實施可以更好地發掘并合理利用這些資源。在教學中結合人文、環境、情懷、歷史、特產、校情等資源,可以對學生進行思想文化的熏陶,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信息意識、感受本地文化、內化情感態度,讓學生因為信息技術的學習而變得充滿智慧、懂得審美情趣,引導他們形成積極的信息時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宜興依山傍水,素有“陶都”的美稱。以四年級WPS教學為例,把可利用的當地文化作為著眼點,對這些素材進行收集、調研、整合及實踐,便可探尋出一套完整的WPS校本化課程結構。信息技術校本化的構建實施,是對國家課程的延伸,它讓學生在感到新奇和熟悉的同時,多感官內化當地文化,并引發學生對生活中信息技術應用的關注,同時也為文化傳承打下了基礎。

4.關注學習品質

學生的學習品質包括學習的態度、習慣、能力等。信息技術校本化課程教學的實施必須強調關注學生的學習品質,引導他們自主學習,學會在不同的環境中學習,從而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科學的思維方法是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的關鍵。例如,在學習語言編程時,學生寫命令時容易出現錯誤,這往往與他們缺乏正確的計算思維習慣有關。教師需要有計劃、有目的地教授學生發現、探究、歸納的學習方法,使其學會分析、理解、調試命令,要在教學中滲透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以發展學生程序設計和計算思維能力。

其次,建構以學習品質為中心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式,需要教師思考如何呈現課程校本化特有的教學形態;如何引發學生的新思考、新需求、新方法;如何在情境與教學之間架起適宜的橋梁;如何讓學生的思維與教師的思想共鳴;如何最大限度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信息技術校本化課程需要的是一個循思維之序,適教學之度、探情智之意的課堂。

5.注重與生活的聯系

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指出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需努力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盡可能地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展學生的活動范圍。信息技術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運用信息技術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是信息技術學習的歸宿。信息技術課程校本化實施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從學生的生活背景、資源、經驗中選取相應的題材,把學生的學習及其活動作為線索,以學生學習的需求、思考、嘗試為線路,充分顧及學生的興趣和學情,鼓勵他們在活動中探究學習,讓他們親身經歷解決、應用、拓展實際問題。校本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認知與情感需求;生活與學習體驗;溝通合作與互動創生;情感共鳴與思維共振……只有將課堂變成一種動態的、生長性的學習過程,注重與生活的聯系,不斷豐富、發展、創新,賦予教材以生命,才能使得教學價值最大化,讓學生朝著具有個性化學習能力的個體發展。

無論什么內容什么形式的教育教學的實施,其終極目標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小學信息技術校本化課程的實施是對國家課程的調整和完善,是在原有教學實施方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升華,以不可替代的優勢發揮其內在價值,促使學生個性成長、多元發展。

參考文獻:

[1]田茂.課程的校本化與學校文化傳統[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19).

[2]彭怡.學校課程校本化建設的走向[J].江蘇教育研究,2016(Z4).

[3]熊梅.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實踐模式[J].江蘇教育研究,2008(12).

[4]羅忠興.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校本化建設之我見[J].科學咨詢,2016(34).

[5]伍丹,郭強.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未來課程開發與教學實踐探究[J].教育科學論壇,2017(14).

猜你喜歡
校本化課程實施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從高考化學分析高中化學課程實施理念的研究
體育游戲在教學中的運用
基于翻轉課堂理念下的“電子技術基礎”課程微視頻實施與探索
國外高水平教材的引進與“校本化”的改造研究
高校體育教師職業能力探究
“熱工理論及應用”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