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勞動力流失情況的調研報告

2020-12-07 06:04崔春麗林浩
新絲路(下旬) 2020年11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村

崔春麗 林浩

摘 要:鄉村振興的基礎是人才振興,人才是基本保障。但是現在農村普遍存在勞動力向外流失,尤其是有技術、有能力、有經驗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流,這對于西部欠發達的農村地區下一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巨大的挑戰。因此,本文通過實地調研分析了現在農村勞動力流失的現狀,闡釋了農村勞動力流失的主要原因和對流出地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化解農村勞動力流失對農村造成負面影響的幾點對策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村;勞動力流失

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三農”問題,連續18年出臺中央一號文件,聚焦“三農”問題,出臺實施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等一系列惠農政策措施,可以說農業農村基礎得到了夯實,農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但調研發現,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還有一個值得關注、重視和解決的問題,即農村勞動力的嚴重流失,這是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村的一個普遍現象,值得各級政府和社會關注。以L鄉的調研情況作分析。

一、勞動力流失現狀

以L鄉為例,L鄉屬于典型純農業鄉鎮,地處涇河流域。全鄉共有耕地2.7萬多畝,其中山地2.3萬多畝,川地0.3萬多畝,人均1.64畝,柿子園1.3萬畝,蘋果園1.2萬畝?,F有12個行政村81個村民小組3930戶1.6萬多人,外出務工人口約4000余人,占總人口的24 %,外出務工人員年齡集中在18-50歲之間,約占這個年齡段總人數的52%。有技術、有能力、有經驗的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嚴重。

二、勞動力流失的主要原因

從實地走訪調查看,家庭收入低、待在農村無事可做、希望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是農民外出務工的主要原因,分別占被調查者總數的36.7%、25%和10.3%,總體達到70%。還有生產效益低、城市誘惑大、農村發展滯后等原因。

1.家庭收入低?,F在農村,一個孩子從上幼兒園到讀大學畢業,保守測算,需要10多萬元;子女婚嫁一般支出在5萬元左右;加之,平時日常生活購置生活生產物資的支出。對于農民來講,緊靠土地種植農作物收入難以支付如此大額的支出,尤其災害年份。這是走訪群眾中反映最大的,主要集中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群中。

2.勞動力飽和?,F有的土地資源有限,農用機械普遍推廣使用,農業現代化程度大幅提高,加之,農業生產季節性強,不需要更多的勞動力投人。農村青壯年認為,呆在家里無事可做又無收入,還不如選擇外出務工。

3.生產效益低。農業經營模式分散,生產周期較長,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加之,風險較大、效益低、收入少等特點,導致農民種地、種田積極性不高。

4.農村發展滯后。近年來,國家和政府對農村的投入很大,但總的來說,交通出行仍然不方便、醫療衛生基礎設施依然薄弱、農村教育資源與城市差距依然很大,精神文化生活依舊貧乏等等,加之,縣域內企業數量少,無法吸收剩余勞動力,必然導致人員外流。

5.城市誘惑大。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更豐富的休閑娛樂方式,一些勞動力特別是青年人受城市多彩生活和便利舒適條件的誘惑,在思想上瞧不起農業生產這個行業,不愿繼承父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種生活,以各種方式外出打工或經商。從走訪看,這是主要體現在45歲以下的青壯年中。

6.為后代創造好條件。城市擁有好的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等基礎條件,一些有了子女的中年群眾,有一定資金積蓄后,基本都留在城市中,即使沒買房,也長時間租住在城市,他們想讓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在走訪調查的中年群眾中,大部分移居城市,跳出了農門。很多房屋常年空置,有的閑置成了危房,空心村成為當前農村面臨的主要問題之-。

三、外出務工對流出地的影響

1.積極效應

(1)增加了家庭收入。近年來,全鄉農戶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務工收入,外出務工有力的促進了當地群眾增收。

(2)使當地人眼界開闊。外出務工人員在北上廣深或是一二線等一些較為發達的大都市呆過后,見識更廣闊,思想更先進。他們把自己在外面城市的所見所感和積累的經驗財富帶回原來的山村,用自己先進的思想去喚醒山村保守的人們,帶領村民外出務工、經商致富。

(3)促進了當地發展。部分外出成功人士在累積了一定資本和經驗后,回到家鄉創辦了一些小型企業、發展產業,即吸納了當地部分勞動力就業又帶動了當地發展。

2.消極影響

(1)耕地利用率下降。首先表現在耕種面積減少,土地拋荒。在調研的外出務工人員中,有的土地全部拋荒,大部分土地部分拋荒。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土地拋荒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比例逐年上升;其次,表現在粗放型耕種,廣種薄收,“省事田”、“懶人田”隨處可見,田地越來越瘦;再者,高效經濟作物發展滯后,農業結構調整緩慢,很多農民已不再把經濟發展寄托在那一畝三分地,在農作物種植類型上,其中糧食作物占80%,油料、蔬菜和瓜果等經濟作物占20%。

(2)使當地政府負擔加重。首先,留守兒童、留守老年、留守婦女造成的教育、醫療、醫保、救助、糾紛等問題導致政府負擔加重。其次,老人贍養問題惡化,由于家庭中主要勞動力大量流失,導致老年年長期在家獨居生活,沒有固定收入來源,造成老年人生活困難,無人照料。

(3)對留守兒童成長不利。外出務工導致家中兒童留守,孩子在童年時期就和父母較長時間分離,孩子們會缺乏安全感,不利于孩子情感的適時表達,容易造成自閉、暴力等性格扭曲。另一方面,爺爺奶奶這一代本身文化水平有限,無法對留守兒童進行文化教育和科學引導培養,教育管理全部壓在了學校老師的身上,凸顯了“隔代管教監護難,溺愛教育難,缺乏管護安全難,管理脫節成長難”四難問題。

(4)留守老年人身邊無人贍養。子女長期在外打工不能按時回家,造成老年人孤獨感增加。由于青壯年人絕大多數都出外打工,家中老人為了維持正常的生活,雖然已經年過花甲,依舊活躍在田間地頭,從事農務,生活很辛苦。一旦生病,也都要靠自己。甚至有些時候,外出打工的子女在外生活條件不好,老人還要拿出自己僅有的儲蓄來接濟孩子。

(5)留守婦女問題影響家庭和睦。由于家庭中男性勞動力的長期缺失,留守婦女承擔著家庭中的生產勞動、教育孩子、照料老人等責任,大部分留守婦女的丈夫一年回家1-2次,有的甚至幾年都未回過家,留守婦女承受著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壓力,這導致許多家庭出現了婚姻危機。

(6)不利于當地發展。目前,全鄉村干部42人,平均年齡55歲,組干部81人,平均年齡58歲,就全鄉村組干部整體情況而言,年齡偏大,老齡化程度比較嚴重。由于年齡較大,村兩委干部接受新鮮事物、帶動村民發展致富能力較弱,外出務工的優秀年輕人也不愿意當村干部。青壯年的外出導致當地一些基礎建設缺乏勞動力。

四、化解農村勞動力流失對農村造成負面影響的對策

解決農村勞動力流失問題的思路,就是要使農村留的住人,村民愿意留下來,具體來說,就是能掙到錢、有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從這個思路出發,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加強。

1.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農村的道路建設,要使農民生產生活物資和所種植出來的農作物能順利的運送。目前鄉域內還有部分村組道路沒有硬化。加大社會事業方面的投入,建立農民的基本生產、生活、醫療保障體系,加強文化、體育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豐富農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2.鼓勵規模經營。用好用活國家對農村的項目資金,探索嘗試走土地集約化經營的路子,加快土地流轉,把土地有償轉包給有能力的經營業主,或培育扶持種養殖大戶,通過規模經營,提高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率,同時,也有助于解決當地群眾就業。

3.加強鄉鎮企業建設。加強對外出務工人員的思想教育,鼓勵一些有回鄉興辦企業意向的人員回鄉辦廠,并給予政策優惠和扶持,通過發展企業使一些不想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實現“進廠不進城,離土不離鄉”

4.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加強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建設,對那些父母常年在外務工的學主讓其在學校吃住,由學校統一加強管理,豐富孩子們的生活,課余時間由學校負責監護,由老師一對一進行教導。購置電腦,建立留守兒童家長群,構建老師與家長、學生與家長的關系溝通機制,共同引導孩子良性成長。

5.加強對農民的培訓。結合農村留守勞動力的實際,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舉辦農業科支、種養殖技術培訓班,培育有技術、會經營、懂管理的新型農民,使每位留守勞動力真正掌握1-2門適用技術,實現農村留守勞動力又體力型向技能型、知識型轉變,彌補當前農村支術、勞力的不足。

參考文獻:

[1]李鵬慧.以人才振興助力鄉村振興[EB\OL].http://economy.gmw.cn/2019-10/17/content_33242189.htm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戰略農村
新時代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創新
他山之石,來自日本的“鄉村振興戰略”
“黨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層治理創新
論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底蘊
創新探索農村家政職業教育的有效模式
淺談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和思考
十八大以來每年超千萬人脫貧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