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鄉村治理模式“紅黑榜”助推鄉村“移風易俗”

2020-12-07 06:04李正曲比石者武海萍朱丹
新絲路(下旬) 2020年11期
關鍵詞:鄉村治理模式

李正 曲比石者 武海萍 朱丹

摘 要:通過對涼山州西昌市蕎地鄉、月華鄉等鄉鎮干部、村干部和農戶進行調研,對創新鄉村治理模式“紅黑榜”的做法、紅榜和黑榜的內容、西昌市廣泛推行移風易俗之風取得的成效及經驗、推動鄉村治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困難、西昌市鄉村治理工作的思考及建議進行研究分析。為西昌市的鄉村治理發展工作建言建策,同時輻射全州、全省乃至全國,探索一條行之有效的鄉村治理道路。

關鍵詞:鄉村治理;模式;紅黑榜

西昌市位于川西高原(海拔1500米~2500米)的安寧河平原(四川第二大平原)腹地,幅員面積2655平方公里,是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也是攀西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及交通中心,川滇結合處的重要城市,是四川打造的攀西城市群中的核心力量。這里的彝族群眾在一步跨千年的社會發展中,與全州彝族群眾一道,邁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續寫新篇章。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遵循[1]。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作為中心議題,標志著黨的工作重心和戰略發展目標非常 明確和堅定。這為鄉村治理打開一個全新境界。不過,目前我國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雖取得一定成績,但離現代化水平還有很大距離,所肩負的責任重大、面臨的問題多,可謂任重道遠。農村問題,一直是中國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而農村治理模式又是解決所有農村問題中最重要的?!叭r”問題是否解決的好,治理模式是關鍵。探索農村發展模式,要從是否促進生產力發展、實現生產關系優化組合出發,以調動農民積極性、促進農村繁榮穩定為目標,以保障農民應得利益、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狀況為目的。同時應遵循客觀規律,依據變化了的實際與時俱進。

一、我國鄉村治理的發展歷程及現實情況

1.鄉村治理的含義

鄉村治理是鄉村公共權威運用鄉村治理權力,處理鄉村事務,借以調控和影響鄉村社會。在鄉村治理的邏輯結構中,鄉村治理權力是最為核心的概念,它不能簡單等同于社會自治權力,更不能將它直接與國家權力劃等號,它是國家公共權力和鄉村社會自治權力共同作用的產物。

2.鄉村治理的主體

我國的鄉村治理主體經歷了由一元治理到多元治理的轉變過程。在1982年—1986年,鄉村治理的主體是單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隨著農村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的推進,農村黨組織和生產隊的關系已經處在變革中,198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試行)》頒布后,村民委員會在鄉村普遍建立,它是群眾性民主自治組織,其目的是保障農村村民自治,這意味著鄉村社會加入了新的治理主體。鄉村治理的主體,除去農村基層黨組織和村民委員會外,還有共青團、婦聯、民兵組織、合作社和社區紅白理事會等。鄉村社會的治理主體不再是單一的,多元治理主體逐步形成。

3.鄉村治理的現狀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全國農村陸續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獲得了生產經營自主權,但農村的生產方式隨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與此同時,人民公社制度的瓦解,國家政治力量從農村社會許多領域退出,農村基層組織體系出現了渙散狀態。農民出于自身和社會管理的需要自發組建了一種全新的組織——村民委員會,以取代日益衰落的生產大隊組織和彌補生產大隊解體后造成的治理真空。在國家力量的推動下,村民越來越需要更多的自主權,特別是在生產經營方式上,村民委員會逐步被村民自治取代,村民自治逐步展開。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底,我國總人口為138271萬人,其中農村常住人口為58973萬人,農村常住人口占到全國總人口的42.65%,即使到21世紀中葉,城鎮化率提高到70%左右,我國農村人口的數量也是龐大的,因此,實現鄉村社會的有效治理依然十分重要。

二、西昌市鄉村治理的基本情況

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西昌市作為涼山州的州府所在地,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城市,這里不僅生活著彝族和漢族,還有回族、藏族等14個世居民族,常住人口82.5萬,戶籍人口69.06萬人,農村戶籍人口31.09萬人,占全市人口的45%,隨著經濟的發展,近年來,在群眾中婚喪喜慶講排場、比闊氣、慕虛榮、大操大辦之風有所抬頭,部分群眾因婚借貸、因婚返貧等現象影響了群眾脫貧致富的進程。所以需要針對這些現象探索出更加符合西昌市及涼山州具有特色的一種鄉村治理模式。

1.“紅榜”和“黑榜”的具體內容

西昌市月華鄉寧樂村率先由黨委引導,結合黨務公開工作,制定了“紅黑榜”公示欄。主要目的是將先進典型公布于其中,其中“紅榜”公示內容主要有:黨建先進典型,如“七·一”建黨節評選的先進黨員、黨員精準扶貧工作的先進工作者,即通過群眾身邊的人的先進事跡來引領模范帶頭作用;社會公道先進典型,比如遵行孝道先進典型者;工作先進典型,比如平時在護林防火、防汛工作中涌現的先進工作者;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起到示范帶頭者,比如“四好家庭”先進典型;移風易俗先進典型,結合月華鄉目前正在開展的反對婚嫁高額彩禮、喪事大操大辦和“薄養厚葬”等陋習,帶頭執行村規民約者公示在紅榜中?!昂诎瘛惫緝热葜饕校翰涣夹袨榫晒荆ǖ浞挚紤]到彝區實際情況)。

2.創新模式“紅黑榜”的做法

我們來看一則調查實例。西昌市紀委監委在“四風”問題上從嚴監管,并且創新形式,2018年9月,市電視臺在月華鄉寧樂村舉辦了一期訪談節目《陽光問廉》,針對“紅黑榜”在農村的具體執行情況,電視臺邀請了當地村民、鄉鎮干部和村組干部一起參加節目,節目以問答形式進行,村民提出“村組干部違反規定怎么辦?”、“上了‘黑榜應受什么樣的處罰?”等問題,由村組干部現場解答,對有疑問的村民,鄉鎮干部作補充說明,表明市委政府對這項工作的重視。這期節目持續兩個多小時,重點聚焦在寧樂村“紅黑榜”這一特色工作上,深入挖掘寧樂村在創新鄉村治理模式中的精髓,主要是想為全市在鄉村治理方面總結提煉經驗,樹立“破除成規陋習? 樹立文明新風”的先進典范。節目現場,鄉村干部與村民同臺互動,村民們紛紛圍繞村規民約“犀利”發問、涉及的許多問題十分尖銳,村組干部開誠布公,有問必答,現場氣氛非常熱烈。

村民吳友強在寧樂村當了許多年的紅白事總管,他介紹,農村辦紅事和白事除了親戚朋友參加,主人家所在村組的鄰居基本都要全部到場,從最初的“九大碗(即宴席餐桌上只有9個菜)”到后來的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菜,大家逐漸養成講排場,互相攀比,不僅雞、鴨、魚、肉缺一不可,還得有海鮮、白酒、啤酒和飲料,一場紅事或白事至少擺酒三天,參加宴席的親戚朋友不僅大吃大喝,還時興打麻將、炸金花等賭博行為,浪費食物和污染環境,最后還把大家弄得筋疲力盡,有時甚至輸了錢的村民之間還會發生沖突。他說,自從寧樂村創新鄉村治理模式,推出“紅黑榜”后,村里再辦宴席,雖然過程簡化了,菜品減少了,但依然十分熱鬧,主要是費用節省了很多,不再是村民的沉重負擔了?!凹t黑榜”是寧樂村以至西昌市探索創新鄉村治理模式的主要載體,該模式以“移風易俗”為目標,構建“規則—激勵—約束”平衡的全新模式。在“紅黑榜”的激勵和制約下,西昌市的村民舉辦紅白事有了規則約束,剎住了“你追我趕”盲目攀比的“歪風”。

針對“紅黑榜”的監管問題,西昌市紀委出臺了完善的紅白事報備制度,由村組具體負責審批監管,鄉鎮監督,紀委全面負責。有村民要辦宴席,首先報告組干部,組長和監委會人員到農戶家作登記,農戶簽訂按規定操辦酒宴的承諾書。如果農戶有抵觸情緒,不愿意按規定操辦的,組長及監委會人員要馬上匯報到村上,由村干部上門做思想工作,如果工作還做不通,則匯報到鄉鎮,由鄉干部入戶做工作,直到工作做通,農戶同意按規定操辦為止。操辦當天,組長、村監委會人員和村干部不僅要到現場監督,還要以村“三委”的名義張貼“致歉信”,向主辦宴席農戶的親戚朋友作好解釋。

現在,西昌市全面推行“紅黑榜”制度,“紅黑榜”的執行主要以《村規民約》為參照,《村規民約》規定,操辦酒宴不鋪張、不浪費,只辦9個菜,不放煙花爆竹,凡考上大學不辦升學宴、建新房不辦喬遷宴、過生日不辦生日宴等上紅榜。違反《村規民約》規定,如燃放煙花爆竹、紅白事大操大辦、不交垃圾費、亂砍濫伐、焚燒秸稈等等,不論哪一項都上黑榜。為了不讓制度成“擺設”,讓各項規定有可執行性,西昌市堅持“公平公正,一視同仁”的原則,不論村組干部還是一般群眾,只要按《村規民約》規定操辦紅白事的,由村委會統一通報表揚,上紅榜;對違反《村規民約》規定的,村委會依照規定將其納入黑名單,在黑榜公開?!洞逡幟窦s》共同遵守,無論是村組干部還是黨員、一般群眾、自主搬遷戶都一視同仁。制度執行以來,不僅村里操辦了酒宴的30家全都符合規定,其他鄉村也都按規定執行。

在“紅黑榜”和《村規民約》的約束下,不僅寧樂村喜事新辦、喪事簡辦漸成風尚,“移風易俗”之風逐漸影響到周邊鄉鎮,市、鄉、村上下聯手,共建了樹新風的“同心圓”,有效剎住了鋪張浪費、講究排場的歪風。

3.《村規民約》保障“紅黑榜”的實施

(1)融入黨建,黨員干部帶頭執行村規民約。蕎地鄉黨委將規范“制止收送高額彩禮、反對婚喪嫁娶鋪張浪費的村規民約”做為黨建創新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制定了實施方案。明確了《村規民約》修訂的重點內容、流程、工作要求及責任追究辦法等。一是開好黨建月會,整合社情民意融入村規民約。黨建月會邀請部分村民代表、村民全程參加,使決策更加透明、接地氣,更易得到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在黨建月會上各支部討論研究收集到的社情民意,將好的意見、建議整合到村規民約中,這樣做既密切了干群關系,又強化了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二是將“星級黨員”創建與遵守村規民約緊密結合。各支部在評定星級黨員中將“遵守村規民約,帶頭制止高額彩禮和反對大操大辦之風”做為評選星級黨員的標準之一,對違反本規定的黨員實行一票否決,取消“星級黨員”的評選資格。三是抓黨員承諾踐諾“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為確保村規民約執行到位,開展黨員一句話承諾活動,在大會上承諾“遵守村規民約,帶頭制止大操大辦”,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盡管經過多次修訂,但在制止高價彩禮和大操大辦的村規民約剛開始執行時,依然有村民不理解并且有抵觸情緒。蕎地鄉九道村三組村民侯日作去世,在辦理喪事過程中黨員家屬帶頭踐諾,一切從簡。通過黨員帶頭執行村規民約,帶頭制止大操大辦,在群眾周圍逐漸散開,形成了黨員群眾自覺遵守之風。

(2)保障硬件,抓長效機制的建立。一是各村黨支部主持成立紅白理事會,由黨員、鄉人大代表、村民代表擔任,監督本村村民酒席的操辦及禮金的收取,并承擔帶頭抵制和舉報濫辦酒席行為的職責。二是建立村規民約的監督執行和獎懲機制。對遵守村規民約的村民給予表彰,對違反規定的村民予以批評教育并由理事會督促糾正。特別是村組干部、人大代表、黨員、村民代表等,帶頭遵守和執行本村規民約,如有違反加重處罰。三是依靠輿論和道德力量來促進村規民約的執行。對于違反村規民約的村民,理事會對其進行說服教育和村民互相幫助、感化等方式,形成執行村規民約的正能量。鄉黨委對試點執行村規民約效果好的九道村支部進行獎勵,下撥了1.6萬元以獎代補資金用于宣傳、培訓、購買桌椅等。

三、“紅黑榜”助力“移風易俗”成效顯著

西昌市月華鄉寧樂村按照《紅黑榜》、《村規民約》、《紅十條》、《黑名單制》等相關要求,新事新辦,從餐桌開始,有效剎住攀比風氣。在調查中,我們統計到以下信息。2018年以來,寧樂村按規定操辦喜事15起,喪事簡辦5起,取消喬遷宴1起,沒有人再操辦升學宴和生日宴,節約支出30余萬元?!凹t黑榜”的做法逐漸影響到周邊鄉鎮,全市婚喪嫁娶大操大辦講排場的大大減少,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人逐漸增多;餐桌上,鋪張浪費的少了,勤儉節約的多了。據不完全統計,迄今為止,全市喜事延辦183場次,喪事簡辦48場次,取消、延期各類集體聚餐477場次,“紅黑榜”深入人心,移風易俗成效顯著。通過以上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這其實與近年來西昌市紀委監委積極開展移風易俗方面的宣傳引導有很大的聯系。西昌市紀委監委在聚焦“四風”問題上,明察暗訪,盯緊享樂和奢靡之風,從嚴管理不放松,倡導節儉過節。干部群眾也積極響應號召,拒絕奢侈浪費,及時遏止了奢靡之風蔓延,因為有很多可操作的細則,使得不少鄉村群眾自發通過協調理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民間組織制定村規民約,提倡喜事新辦、厚養薄葬,摒棄相互攀比、鋪張浪費的習俗。

四、遇到的問題及困難

西昌市貧困地區群眾受文化結構、風俗習慣等影響,對家風家教、移風易俗等接受程度較慢,部分偏遠農村還存在收取高額彩禮、紅白事大操大辦、薄養厚葬、婚喪嫁娶相互攀比等陋習,農民還存在不愛講衛生等現象,少部分建卡貧困戶還存在“等、靠、要”思想。偏遠地區的移風易俗工作還有待加強。在調研過程中,課題組建議應慎用黑榜,原因是彝區很多地方,人員文化層次低,與其溝通過程中會存在信息傳遞失真,因此,建議以黨員、干部為切入點,深入開展相關學習,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來進一步推動此項工作的開展。

在本次調研過程中,調研的對象主要是西昌市彝族鄉鎮安哈鎮、白馬鄉和樟木箐鄉等。對這些地區的鄉鎮干部、村組干部和農戶,課題組通過實地走訪、發放問卷調查、與村民交流座談等方式,了解鄉村治理的現狀、治理措施、“紅黑榜”發揮的積極作用,采集數據信息,統計分析現實情況,聚焦鄉村治理問題,梳理鄉村治理未來發展思路。

五、西昌市鄉村治理道路的發展及著力點

2018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西昌市動作不斷。除了推動生態示范村創建以外,還堅持以轉型升級為切入點,振興鄉村產業;以集體經濟壯大為切入點,提升鄉村造血功能;重大項目建設為切入點,提升鄉村基礎設施;以掃黑除惡為切入點,強化鄉村治理。在西昌市委、市政府強有力的支持下,鄉村風貌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課題組堅信,未來的西昌農村,既有“面子”也有“里子”,不僅宜居宜業,也有文明鄉風。

2020年,西昌市將“高價彩禮、喪葬陋俗、紅白喜事簡辦標準”、“除陋習、樹新風”等移風易俗內容納入政府重要工作,相繼出臺《西昌市城鄉居民文明素質提升工程實施方案》(西委辦發【2020】23號)和《西昌市鄉村治理體系建設2020年度試點推進方案》(西市農通【2020】68號),實行“1+3+N”運行機制,破除“天價彩禮、薄養厚葬”等問題,積極引導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服務,逐漸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在全市各級文明村鎮充分發揮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的規范約束作用,帶頭推動移風易俗。

涼山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西昌市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城市,為此,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為鄉村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在調研過程中一些好的方式、方法我們會在今后工作中進一步示范和推廣。同時,對出現的一些新問題和新情況,我們也會進一步努力調查解決方法,在今后工作中進一步綜合考慮經濟發展、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文化保護等要素,尊重鄉村發展規律,結合西昌及涼山州實際,突出西昌和涼山州特色,科學規劃縣域鄉村布局。指導編制縣域鄉村振興“1+6”規劃,加快推進村規劃編制。引導農民參與規劃編制,培養專業鄉村規劃隊伍,組織動員社會力量開展規劃服務。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努力。

參考文獻:

[1]張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中文版[DBCD].河南日報,201801

[2]習近平.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文版[DBCD].求是,202001

作者簡介:

李正(1975—)女,漢族,四川省西昌市人,中共西昌市委黨校,本科,行管股副股長、助理講師,研究方向:科學社會主義、社會治理問題。

猜你喜歡
鄉村治理模式
多元與協同:構建新型鄉村治理主體關系的路徑選擇
基于包容性增長視角下的民族地區鄉村治理研究
國內關于鄉村治理理論研究綜述
高端飯店業產學研模式研究
永續債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中學數學創造性教學的模式與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