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班主任工作之我見

2020-12-07 10:52王盼盼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閱讀小學班主任

王盼盼

【摘?要】如果班主任不嘗試與學生一同為將來的時光涂抹一些斑斕的色彩,如果不用內心愛的力量去和這些靈性之子聯結,就無法感受到生命本該迸發出來的蓬勃力量和澎湃的氣息?;诖?,筆者在班級事務管理中著重進行了兩項嘗試:讓孩子喜歡閱讀和開辦家長課堂,嘗試利用“簡單的事情重復做”,守候亮色氤氳開來,釀成生命的底色。

【關鍵詞】班主任;閱讀;家長課堂;小學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一棵樹木在幼小的時候,它的枝柯向四面八方伸展,它們保持這種位置幾百年不變直到死去為止,所以最謹慎的辦法是,在很小的時候,就去把人形成合乎智慧的標準?!币馑际钦f,小學階段的教育目標是“奠基”,是習慣、興趣、愛好的培養。身為一位小學班主任,筆者深感責任之重大。在平凡而繁瑣的班級管理中,筆者努力嘗試通過“簡單的事情重復做”,即“讓孩子喜歡閱讀”和“開辦家長課堂”雙管齊下。

一、讓孩子喜歡閱讀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非常強調熱愛閱讀在兒童心靈發展過程中巨大的功能。他說,一個學??梢詻]有教室,但有了書籍,就有了一切。雷夫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也曾這樣寫到:“閱讀不是一門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軌的人們樂此不疲的一項活動”?!靶陆逃钡膭撌既酥煊佬吕蠋熞苍浾f:改變,從閱讀開始。北京第十一中學的校長李希貴老師也致力于推廣全民閱讀。大師們的高屋建瓴使筆者堅定了自己的想法:要努力引領學生走近閱讀,讓閱讀成為他們的習慣,并最終體會到閱讀帶來的樂趣和成長,從而愛上閱讀。

(一)百科全書式閱讀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不同的書籍對學生有不同的影響,不論哪類書籍都會成為人們以后思維、智慧的一部分??傮w來說,筆者幫學生選取或推薦的書籍可分為兩大類,一是人文類,一是科普類。人文類的,如名人列傳、名著連環畫、歷史和成語故事、古典詩詞等;科普類的,如科幻、自然科學、環境、技術等。

(二)開展多種閱讀活動

晨讀:古典詩詞意境深遠,朗朗上口。在每天晨讀時,教師可以借助電子白板,引領學生誦讀一首古詩詞,不逐句解析,而是在引入古詩的過渡語句以及白板背景中供以理解詩詞意境的線索,通過讓學生反復誦讀、和著音樂誦讀、吟詠,體會作者傳遞的情感、思想。低年級詩詞的選取、推介可先以教師為主導,逐步過渡到以學生為主導。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他們常常會給教師意想不到的驚喜。

故事周:教師可以視篇幅布置學生在一周或幾周內讀完指定的成語或歷史故事書籍,在接下來的每周設置故事課堂,讓每個學生登臺講故事,也可以幾個學生“演”故事,還可以“畫”故事,在教室內墻壁和外走廊上開辟專欄,展出每一個學生的作品。每逢傳統節假日,可以利用“讀”“講”“演”“畫”等多種形式相結合,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科普月:科普類書籍揭示了事物的原理、規律,能啟迪心智、鍛爍思維、提高能力。因此,要爭取提升學生閱讀科學類書籍的積極性。在“科普月”內,學生可出墻報、手抄報,圍繞幾方面介紹某一類動植物、某一建筑、軍事知識、自然現象等。

在以上活動中,晨讀是固定的,故事周、科普月交替進行。如遇到傳統節假日、紀念日,晨讀詩詞的選取,故事與科普的主題擷取,要契合節日氣氛。筆者相信,植根于傳統文化,可以使學生尋到民族的根,而有根、有歸屬感的學生,情感是穩固的、深沉的。

二、開辦家長課堂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家長的參與是必不可少的。大部分家長的苦心和愿望是好的,但方式方法簡單粗暴,結果適得其反,可能親手掐滅了孩子樂學、探究的熱情。家長的角色是被先天賦予的,但未必先天就能成為稱職的父母。葉圣陶先生在《做了父親》一文中說到:“一為父母就得兼充專家也是事實?!惫P者由此想到,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微信、家校聯系又怎該是只一個作業內容了得,能不能成為家長們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探討、交流、學習的平臺?有許多家長就是遵循教育規律的有心人,何不把他們拉進(班級管理)來,使其智慧得以共享進而啟發別人?

推行微信、QQ群課堂,堅持博覽群書、閱讀經典以保持思想源頭的活水,最重要的是來自家長們的熱情參與,使得微課堂里異彩紛呈。靜下來回溯瀏覽,每每讓筆者會心一笑。微課堂的“教學內容”自由開放,不拘一格。概括起來,包含新書推薦、書摘發布、美文轉發、網址鏈接。筆者擇取家長最首肯的“教學內容”,曬單如下。

(一)新書推介

筆者曾在班級群里推薦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接下來,有家長推薦尹老師的另一本書《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臺灣李維榕的《中毒的父母》……各種育兒、親子關系的書籍源源不斷地被推薦開來。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慣于把自己的愿望、未竟的想法投射到孩子身上,給孩子提出超過他們年齡、能力的要求,而往往忽略了對自己的要求。實際上,不拘教育書籍,還是報刊雜志,只要父母一卷在手,良好家庭學習氛圍已悄然建立,同時父母愈來愈科學理性的家教歷程就此開啟。

家長需要學習家庭教育的理論,樹立新的觀念,逐步去學習采用正確的、科學的育兒理念: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了解學生的思想,賞識和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二)傳播教育理念

有位身為教師的家長向我們分享了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的文章《怎樣做父母》[1]:“做父母是一樁不容易的事情。一般人太把這樁事情忽視了,太把這樁事情看得容易了。怎樣教養,怎樣培育,事先既毫無準備,事后更不加研究;好像兒童的價值不及一只豬,一只羊?!标愊壬倪@一番話會激起每一個父母對自身的反思:做父母是學問,更是一門藝術,我們得學著為人父、為人母。

還有家長分享:“做‘60分的父母”。

文章強調,父母應從全方面的、無所不在的“愛”中抽身,不越俎代庖,包辦本該由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要培養孩子的自主選擇權與獨立自主的能力和意識。父母“不為”方能成就孩子的“有為”。做父母的要放下期待,做好自己。

(三)關于“定格孩子成長的瞬間”

2013年春晚,一位父親用相機記錄孩子成長歷程的感人故事連同那首《時間都去哪了》傳遍了大江南北。家長們在群里就保存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展開了熱議。一位教師家長推薦大家看作家周國平的《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從1996年開始,周先生用細膩的筆觸記錄了與愛女妞妞共同生活的、短暫的日日夜夜,并由此得出他對人生的感悟。

還有陳鶴琴先生,對兒子陳一鳴進行了長達15年的追蹤記錄,為研究兒童心理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真實的資料。

家長們有的曬出了寶寶照,有的曬出了成長日記。對正在做著(記錄)的家長,此次熱議會使家長有了堅持的動力;對沒有做的家長,會是一種啟發。當家長熱衷于營造記憶,并“處心積慮”地保存記憶,親子之間溝通的渠道就能保持通暢、潤滑。

筆者感覺到,在微課堂中“浸泡”得越久,家長變得越審慎、理性;筆者也能感覺到,班里的學生也變得越來越文雅、大氣。

仍記得初為人師時,曾聽一位老教師的忠告:你希望將來你自己的孩子遇到什么樣的老師、進入什么樣的班級,你就應該做那樣的老師、打造那樣的班級。當時的筆者懵懂不解。而今幾年過去,筆者覺得自己正行走在路上,自己努力的腳步從未停息。

參考文獻:

[1][美]雷夫·艾斯奎斯.朱衣,譯.第56號教室的奇跡[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5.

[2]周國平.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

[3]蔡艷.淺談讓家長走進課堂和閱讀經典對班主任工作的影響[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23).

猜你喜歡
閱讀小學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當一名輕松的班主任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騎驢”出發在思辨中前行
閱讀教學:“吻醒”文本的過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