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本的初中英語深度閱讀教學改進策略探究

2020-12-07 10:52徐婕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深度閱讀初中英語策略

徐婕

【摘?要】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學生內驅力不足、課堂教學方法機械等現象。本文基于文本的深度閱讀,提出了初中英語閱讀深度教學的三個特征,并結合課例探討了改進初中英語深度閱讀教學模式,即突破僵化的閱讀教學模式,注重用語境線索提升學生思維,回歸閱讀教學的本質,重視對文本的理解,善于有效提問和追問,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增強課堂的靈動性。

【關鍵詞】深度閱讀;策略;初中英語

一、問題的提出

閱讀課是英語教學的靈魂?!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工具性是手段、起點;人文性是目的、歸宿。從雙重性質中可看出,英語語言知識和聽、說、讀、寫的技能只是工具性的部分,只有將人文素養滲透在語言教學中,兩者有機統一才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一)缺乏內在的閱讀驅動力

愛爾蘭詩人葉芝曾說過:“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睉嚱逃碌闹袊⒆訜o疑就是那桶水,雖然素質教育提了很多年,但注水模式依舊是“外甥打燈籠”。學生的閱讀積累很少,沒有真正靜下心來好好閱讀。根據布魯姆對教育目標的分類:“記憶、理解和應用都是低級思維,而分析、評價和創新則是高階思維?!蔽覀儼l現,很多時候,我們對于閱讀文本的處理等同于回答問題及語言點的處理,就是通過skimming和scanning回答問題,然后就知識點的用法進行解釋,再背誦課文。傳統的死記硬背已過時,光記憶沒有達到“知其所以然”,不會舉一反三是行不通的。在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學生上課聽得很認真,可課后又“濤聲依舊”了。這主要是由于中間過程缺少學生的內在驅動力,省略“過程與方法”這一維度造成的。部分教師有時甚至誤把誦記當作了學習。要知道,大部分的誦記只能在大腦中留存短暫的時間,會隨著考試的結束而遺忘。

(二)機械化的課堂教學

根據對常態課堂的觀察和體驗,筆者發現,很多閱讀課在相當程度上流于形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尤其是在大班教學中,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教師的教學設計以skimming 和scanning帶領學生尋找答案。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參與度不夠,讀后的產出自然也沒有新意。

在教學中,筆者發現,有些教師提問后,沒有意識到學生的主體性,并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在學生回答不上問題時,為保證課堂教學的順暢,又急于引導答案、填補空缺。在思考作答時,學生的思維最為活躍,雖然口上沉默不語,但此時的短暫沉默是“金”。而教師往往會引導學生作答,結果變成自己作答,或者迫不及待讓成績優異的學生回答。教師強制輸入(pushed input)的這一做法硬生生地打斷了學生的思維。Rowe(1974,1986)發現,在有些課堂教學中,當教師設法把等待時間延長3~5秒時,會有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學生回答的平均長度也會有所增加。根據他對課堂提問等待時間的調查分析,教師如果把提問等待的時間延長3~5秒,在思考過程中,學生會增加自己的理性探索和思考,并更多地提出自己的問題,這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初中英語閱讀深度教學的特征

(一)對文本的理解與批判

深度閱讀教學要求學生閱讀要擺脫表面化、字面化模式,達成對文本的深度理解與批判?;谖谋?,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對文本內容深度解讀,理清信息,提煉要點,將其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從而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二)對閱讀內容的整合與提升

深度閱讀教學要求基于文本的信息輸入,幫助學生形成結構化知識。教師在解讀文本時需要自己先回答好三個問題:what、how、why。what是基于文本的主題意義和內容;how是基于語言結構和問題特點;why則是作者觀點的表達。教師要根據這些看似碎片化的信息,提取文本主線,圍繞這一條清晰的主線設計一系列的活動,從而幫助學生整合與提升文本內容。

(三)對課內外知識的遷移與應用

深度閱讀教學要求關注課內外知識的遷移與應用。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呈現思維層次的梯度,巧妙地提問,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啟發思考,以便學生更好地遷移到具體情境中,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解決實際問題。

四、基于文本的初中英語深度閱讀教學的改進建議

(一)突破僵化的閱讀教學模式,注重用語境線索提升學生思維

課程改革以來,一線教師通過看文章、觀摩課,接觸了很多國內外的先進教學模式和先進教學理念,并嘗試使用到教學實踐中,從而轉為教學行為。但是,與此同時,這也帶來不少問題。一些教師不分情況,一味地照搬、照抄他人的教學模式,出現了教學模式僵化的問題。

以譯林版九年級上冊 Unit 5的閱讀材料Music without boundaries導入部分為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音樂家譚盾,教師摒棄了慣用的視頻導入,而是先帶領學生閱讀文章第一段,幫助學生在語境中理解award music(頒獎樂),從而讓學生了解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頒獎樂的創作者,接著再帶領學生一起重溫這段音樂,燃起了學生對該音樂家的崇敬之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譚盾是如何做到如此成功的?他孩提時代的經歷是怎么樣的?懸念的設置可以引發學生急切、主動地學習,從而關注接下來的課文內容。

(二)回歸閱讀教學的本質,重視對文本的理解

目前,閱讀教學有個誤區:前期鋪墊過多,真正文本處理部分只有10分鐘左右,然后就直接進入讀后活動,如采訪環節等輸出部分。從表面上來看,這一系列的輸出活動是在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但是,這一系列的活動一定要在學生對文本內容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進行。如果學生閱讀時間投入不夠,對文本的理解程度不深,活動目標就難以達成。學生不會運用新學到的語言,練習的還是已知、已會的知識。既然不是在練習從這節閱讀課上學到的東西,那么這節課的閱讀教學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從整體到局部,從表面的信息到深層的推理,從文本中找evidence,注重學生的發現。

(三)善于有效提問和追問,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增強課堂的靈動性

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認真對待、研讀文本、深度理解。初中教材語言相對較淺顯,但是,教師千萬不要把簡單的語言和豐富的文本內容之間劃等號。只有在深度理解的基礎上才能真正挖掘其內涵,才可以真正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以譯林版九年級上冊 Unit 5的閱讀材料Music without boundaries輸出部分thinking為例。

T: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period to Tan Dun?Why?

S1: I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period to Tan Dun is his childhood.Because he was very interested in music.We know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S2: I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period to Tan Dun is when he studied in the USA.Because he met great musicians there.This made him set up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his wonderful music in the future.

S3: I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period to Tan Dun is when he won an Oscar.Because it encouraged him to continue his work.

這一環節開放性問題的設置,可以促進學生深入思考。隨后教師小結,肯定學生的思考深度,然后總結出,各個時期對譚盾的發展都有影響,一個人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由一系列的事件構成的。教師繼續追問: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is? 此時,教師可因勢利導,升華主題,引發學生思考:如何對待東、西方文化?如何對待傳統和現代音樂? 如何才能創新?幫助學生了解,被稱為先鋒派音樂家譚盾的音樂之所以風格獨特與他的成長是分不開的,創新不是異想天開,創新的基礎是傳承。

五、結語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自己先要深入研讀挖掘文本,然后教會學生從語境中尋找線索,要求學生不能僅限于文本表層的事實信息,而是要把握好這些信息所蘊含的內容,做到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的推理,從而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張秋會,王薔.2016.淺析文本解讀的五個角度[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7(11).

[4]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九年級上冊[T].南京:譯林出版社,2014.

猜你喜歡
深度閱讀初中英語策略
初中英語“三段四部式”寫作教學法的實踐探索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戴著鐐銬起舞
多元化引導促學生深度閱讀的研究
高中語文教學中深度閱讀的探索與實踐
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深度閱讀
Passage Four
初中英語單項選擇練與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