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先秦儒家思想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滋養

2020-12-07 06:04文小兵
新絲路(下旬) 2020年11期
關鍵詞:孟子儒家論語

文小兵

摘 要: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靈魂、精神命脈和文化基因。其中的富國、足民、民本、和諧思想滋養了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均平、法治等思想滋養了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仁愛、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滋養了公民層面的價值準則。

關鍵詞:先秦儒家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富國、足民、民本、和諧思想滋養了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

從先秦開始“富國”“富民”的思想便已存在。比如“子適衛,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薄墩撜Z·子路》《論語·先進》篇有“比及三年,可使足民”。這些都是孔子富民、足民思想的體現。孟子也有富民、養民的思想?!睹献印ち夯萃跎稀吩唬骸拔瀹€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薄坝泻惝a者有恒心?!边@些富國、富民的觀念體現了古代思想家追求國家強盛和人民富裕的主張,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富強觀的傳統文化根源。

“民本”一詞出自儒家經典《尚書·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意思是說,只有以百姓為國家的根本,根本牢固了,國家就安寧了。以民為本還包括愛民、利民、惠民等。孟子對儒家重視百姓作了經典的表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薄盾髯印ね踔啤菲校骸熬?,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闭f明老百姓在國家中的地位,提醒統治者要以民為本。古代的民本思想雖然是以緩和社會矛盾,維護統治者的統治為目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民主價值觀與其不可等同,但是其傳承關系也是不容置疑的。

先秦儒家學派對和諧思想都有深刻認識,并給予了較多闡發。首先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儒家學派主張“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要求每個人明晰自身的家庭及社會角色并遵守相應的道德規范,這樣就能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其次是群體關系的和諧以及邦國之間的和諧??鬃铀蛲氖歉叨群椭C的社會,從其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就可以看出來。針對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儒家主張“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顏淵》,推崇“和而不同”“協和萬邦”?!疤烊撕弦弧眲t體現了儒家關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張??鬃印搬灦痪V,弋不射宿”。孟子重視保護生態環境,尊重自然,不過度向大自然索取資源。這些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和諧觀提供了豐富的理論資源,為踐行和諧觀提供了內容與方法借鑒。

二、均平、法治等思想滋養了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

孔子說:“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薄墩撜Z·季氏》孔子認為:財富平均,便無所謂貧窮;人民和諧相處,就不會覺得人少;社會安定,國家就不會有傾覆的危險。后來歷代思想家和政治家不但繼承了孔子的這一思想,而且不斷闡發,并將其發揚光大,還被歷次農民起義領袖利用,作為反對苛政,要求改變被壓迫剝削地位的重要思想。一方面,“均平”思想體現了勞動人民要求建立平等、公正社會的迫切期望和價值追求,客觀上也產生了緩解社會矛盾、促進農業生產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絕對“均平”是不可能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消極影響。盡管“均平”思想有一定的社會局限,但它的精華部分能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平等觀和公正觀提供滋養。

中國傳統文化實質上是一種道德文化,主張德治而輕視法治,但并不代表不要法治?!耙缘乱苑?。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猶御馬之有銜勒也。君者,人也;吏者,轡也;刑者,策也。夫人君之政,執其窖策而已?!薄犊鬃蛹艺Z·執轡》孔子法治思想的核心是“以德以法”“德法并舉”。他把治國比作駕車,君主、官吏、刑罰分別是駕馭馬的人、馬韁繩、馬鞭子,認為如果只使用馬鞭子而丟棄馬嚼子和馬籠頭,馬車是無法控制的,“無德法而用刑,民必流,國必亡”。荀子更是有著豐富“隆禮重法”的思想。另外,當時的思想家還有法尚公平、唯以法治、無訟是求等包含法治觀念的主張。這些都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法治觀提供了重要參照與借鑒。

三、仁愛、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滋養了公民層面的價值準則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將仁內化,作為闡釋禮的內在依據;孟子發展了孔子的仁學思想,一是為仁找到了依據,即人性向善,二是對仁加以拓展、延伸,所謂“仁政”“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仁的最基本涵義是仁愛,仁者愛人。行仁的方法是忠恕,忠即盡己所能。恕包括兩個方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成人之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如果人人能行仁,關心、愛護、尊重人,這個社會不就會充滿友愛與和諧嗎?自從孟子提出性善論,人性向善便逐漸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信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友善觀是對傳統文化中的仁愛和友善思想的繼承、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中國古代重要的道德概念,是修身之本?!罢\”即誠實、誠懇,主要指內在的道德品質;“信”即信任、信用,主要指“內誠”的外化?!吨杏埂酚袑Α罢\道”思想的深刻闡述,甚至將誠上升到萬物本體的高度。這說明在古代“誠”是天地之大道,是做人的根本原則。儒家強調人與人之間交往應信守承諾,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薄把灾倚?,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薄墩撜Z·衛靈公》古代歷史上信守承諾的故事不勝枚舉,如曾子殺豬、一諾千金的季布等。不僅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誠信,國家對百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往也要講誠信。這些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的思想來源。

猜你喜歡
孟子儒家論語
知命
磨刀不誤砍柴工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學
茶道
《論語·學而第一》
《論語·為政第二》
點點讀《論語》
半部《論語》治天下
漫畫《孟子》(一)
漫畫《孟子》(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