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漸入“笳”境*
——胡笳與現代流行樂器的融合與發展

2020-12-08 04:58孫俏玉艾科拜爾安外爾孔祥欣付康茹
山西青年 2020年3期
關鍵詞:民族樂器竹笛笛子

孫俏玉 柏 祥 艾科拜爾·安外爾 孔祥欣 付康茹

西北民族大學,甘肅 蘭州 730000

胡笳,是我國古老且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種管類樂器?!昂铡蓖纳x,“胡”即代表著胡人,“笳”即指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樂器,形似笛子。在《漢語大辭典》中,胡笳的解釋是這樣的:“我國古代北方民族的管樂器,傳說由漢張騫從西域傳入,漢魏鼓吹樂中常用之”。[1]胡笳外表類似于笛子,但發音卻與笛子有很大不同,并且胡笳這種樂器的熟識度也遠遠低于笛子。但胡笳作為我國的傳統樂器之一,它在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當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一、胡笳緣由

許多樂器都是在生產活動中被發明出來的,可能在人們使用木棍來使火焰燃燒更加劇烈的過程中,突然間有木棍發出了悅耳的聲音,此時充滿好奇心的人們就想要讓它再次發聲,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早期胡笳就逐漸誕生了。

胡笳在內蒙古民間稱為冒頓湖爾,發源于秦漢時期,滿負盛名則是在西漢之時,主要是塞北和西域地區的吹管樂器,胡笳曾用于戰爭之中。

秦漢時期,由于生產力條件的普遍低下,胡笳最初的形態是由蘆葦葉卷成圓錐管形狀,將該樂器首端壓扁使之為簧片,隨后在其上打孔進行吹奏。后來隨著生產力、生產條件的演變進化,逐漸出現了很多其他形式的胡笳。例如:在西漢時期,胡笳的形制就有所變化,一種是把管身和簧片分開,如維吾爾族雙簧管樂器巴拉曼(又稱皮皮),還有一種就是我們常見的孔式不同的“蓽篥”,盡管它與胡笳略有不同,但實際上它們的出現與胡笳是互不分離的。

二、在發展中遺失的樂器——胡笳

胡笳,作為我國傳統樂器之一,盡管它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但它并沒有像二胡、琵琶、葫蘆絲、古箏等樂器一樣流傳下來。當我們進行問卷調查抑或是訪談時,絕大多數的民眾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胡笳,即使知道也了解甚少。胡笳,在歷史的長河中似乎已經“失傳”卻又真真切切存在于一些地方。在調研過程中,我們來到了天津雨辰民族樂器廠,在這里我們見到了許多民族樂器,同時通過王小囍老師的講解,我們對胡笳進行了進一步的了解,王老師告訴我們:“目前了解胡笳的人數呈現逐漸增長的趨勢,但是這種增長是緩慢的?!彪S著對胡笳的深入了解,我們向王老師提出疑問:“胡笳是否能夠和現代流行樂器進行一個很好的融合”王老師的回答是這樣的“民族樂器的融合主要還是要看人,就比如說用胡笳去演奏我心永恒或是一些來活躍氣氛的演奏,都是可以的,而如何去將民族樂器與流行樂器相結合這方面也主要在于演奏者如何去使用它”。

三、樂器融合之中的契合點—不同文化中的協和曲調

(一)胡笳與西方流行樂器的融合與發展——以單簧管為例

溯源歷史,在一定程度上,胡笳可以說是所有管弦樂器的開山鼻祖。胡笳,最初以草制成,利用充分打磨植物莖稈作為管體,內部中空,氣流通過發力點形成內部震動發出樂聲,工序較少切合當時時代的生產發展關系的同時也體現了西晉時人們對音樂的追求,是邊疆草原等地游牧文化的藝術體現,為后世不斷發展的管類樂器提供了可行的創造模型、發音規律與技巧。

類比現代的通過使用通內鏡,打磨,以及更為細致的通量工具等等復雜的工序而形成各異的管樂器,可以說這些都是最早胡笳形態的進化與演變,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與提高、東西方文化的交融以及人們對音樂持之以恒的探索,人們對藝術也逐漸有了更高的追求,更多的管樂器應運而生,例如后期演變出東方各個場合常見的吹奏樂器嗩吶,流行于西方的單簧管、雙簧管、薩克斯等,都是融合其形態,將其發展完善的分支的體現。

早期西方吹奏樂器的生產,在藝術追求上充滿了歐洲特色,制作工藝上則充分利用了胡笳原型的同時深入了解其發聲規律,西方吹奏樂器通過在發聲處借助外部工具,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技巧的要求,簡化了發聲的步驟。同時重新選取管體材料,利用烏木等更為堅固干燥的材料,最大程度上對管體提供保護,大大增加樂器的使用年限。

將胡笳與如今全世界范圍內耳熟能詳的西洋管樂器單簧管進行對比,后者的基本中空管體與胡笳相似,但外形更符合現代人的藝術審美,選材也更為科學,使其保存歷史完整,樂音也更為圓潤飽滿,而發聲規律與發力點選取大大簡化??梢哉f是在融合胡笳的歷史基底上增添西方藝術特色令其發展完善的成功典范。

以近年來的流行樂曲《野蜂飛舞》為例,《野蜂飛舞》本為西洋經典演奏曲目,節奏感強,節拍變化復雜,給人以強烈的氣勢與畫面感,一直被西方吹奏樂器獨占鰲頭,隨著胡笳的進步,其演奏曲目也豐富多元了起來,胡笳對《野蜂飛舞》的處理可是說是自成一派,將古樸的音色融入強烈的節奏中,富有激情而不突兀,有力的證明了胡笳可以將西方樂曲融入特色并持續發展。

正是因為管樂器之間的不斷交融,在促使其不斷完善的同時,也加快了南北方、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讓其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礎上增添了更為多元豐富的藝術特色,此時,對管體的改造以及掌握管樂的步驟和技巧的簡化,大大拓寬了音樂的受眾群體。還有藝術學院林立,音樂教育向大眾普及,一方面減少了人們學習樂器的時間和精力,另一方面增加了人們從樂器中獲取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撼動了長久以來人們對音樂只有曲高和寡,難以觸及的印象,從而增添了未來人人愛音樂,懂音樂,學音樂的可能性。

(二)胡笳與我國流行樂器的融合與發展——以竹笛為例

中國的竹笛具有一種強烈的華夏民族特色,發音動情、婉轉。竹笛是中國民族樂隊中重要的旋律樂器,多用于獨奏,也可參與合奏。胡笳也是屬于管制吹奏樂器。筆者在進行采訪與調研的過程中,了解到胡笳與簫、笛的構造相似且在吹奏方式上的演變過程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類似,可以說胡笳與竹笛是“師出同門”。

胡笳屬于西北地域的民族樂器,而追根溯源,橫笛和一種木制胡笳都是在漢朝張騫出使西域后傳入中國?;趦烧呓跸嗤母?,在對于胡笳如何傳承的問題上,竹笛更能很好地對胡笳做出詮釋。

曲調中的音色互補。竹笛的音色獨特、清亮、嘹遠,胡笳的音色圓潤、深沉,兩者在音色上可以互相補充。著名的十大笛子名曲—《姑蘇行》《春到湘江》《喜相逢》《牧笛》《小放?!贰赌撩裥赂琛贰耳p鴣飛》《黃鶯亮翅》《五梆子》《揚鞭催馬運糧忙》將笛子的音色、曲調表現得淋漓盡致。借助于笛子這個民族樂器,將關于胡笳的曲子用竹笛吹奏出來,比如著名笛子演奏家陳悅將胡笳十八拍用竹笛演奏出來,在一定的程度上,胡笳的曲調被再次煥發出新的生機。用笛子演奏時,再以胡笳為配器,繼而兩者轉換。胡笳亦可以“演繹”笛子名曲,輔以弦樂器,從主音上突出胡笳。多種配器襯托,傳承和發揚民族的特色曲調。

魏潔在《少數民族樂器傳承與創新的探討》中對于少數民族樂器的發展提到要對樂器進行改良,加強發展流傳較廣的民族樂器,借鑒其他民族樂器的制作原理。[2]當然,胡笳與竹笛的結合便是一種優勢互補,也是一種對民族樂器的發展與傳承。在管制樂器融合之中所得的契合點,是不同民族文化中的協和曲調。

四、結語

研究與探索傳統樂器的發展僅僅依靠著現有的文獻是不足夠的,只有真正的去了解傳統樂器的美妙之處,了解其歷史,保留其特有的文化意蘊的同時讓它去符合我們當代的審美,才能使其與現代流行樂器去融合,進而讓它更好的進入人們的視野之中。每一個民族樂器的“失傳”也是我們文化史上的巨大“損失”,正因為了解到我們的文化正在逐步走向失傳,我們才必須加強樹立對民族文化的保護之心,并付諸行動。

猜你喜歡
民族樂器竹笛笛子
山里有間笛子鋪(中)
山里有間笛子鋪(上)
新時期高校民族樂器教學體系的構建
初探中國民族樂器發展之路
My Mother
以二胡為例簡析中國民族器樂的創新與發展
我的堅守
笛子演奏家
如何培養孩子對民族樂器的興趣
笛子演奏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