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構主義學習觀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2020-12-08 06:33梅麗華
頌雅風·藝術月刊 2020年20期
關鍵詞:布魯納皮亞杰認知結構

◎梅麗華

一、建構主義的理論淵源

建構主義是認知心理學派中的一個分支,20 世紀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已風行全美教育界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思潮傳入我國,倍受教育改革者們的青睞,其被譽為教育心理學和學習理論領域發生的一場革命。建構主義是基于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應用于教育實踐的教學理論,它是繼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之后學習理論發展的又一新階段。在學習與教學領域,建構主義主要受到了杜威、皮亞杰、布魯納、維果斯基等幾個重要人物的影響。

(一)杜威的經驗性學習理論

杜威“做中學”等經驗性學習理論對建構主義頗有影響。杜威強調,教育必須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上,教育就是經驗的生長和經驗的改造,是在經驗中、由于經驗和為著經驗的一種發展過程。知識和思想只能形成于這樣的情境:在該情境中,學習者必須使自己擺脫曾經對他們有意義且十分重要的經驗。

(二)皮亞杰的認知結構說

現代建構主義的先導當屬皮亞杰,皮亞杰是認知發展領域最有影響的一位心理學家,他所創立的關于兒童認知發展的學派被人們稱為日內瓦學派。皮亞杰關于建構主義的基本觀點是: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的。1973年,他在《理解就是創造》一書中要求教師理解兒童心理發展中的步驟。他確信。學習最基本的原理就是發現:“理解就是創造,或通過再創造去進行重構。如果要使每個人在將來成為有能力進行生產和創造的人,而不僅僅是簡單復制的人,那么,上述條件就是必須遵守的?!备鶕喗艿挠^點,為達到對基本現象的理解,兒童必須經歷若干階段,在每一個階段中,兒童所接受的正是他們以后可能認為是不真實的概念。兒童必須發現課堂情境中的關系和概念,該情境包括了他們感興趣的活動。理解是通過積極地參與,一步步建構起來的。

(三)布魯納的建構思想

布魯納的建構思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對客觀世界表征形式的不同,討論了不同時期的兒童如何對客觀世界進行建構。布魯納認為,兒童表征系統的發展依次為動作表征、意向表征和符號表征,它們按順序發展,相互作用,但彼此不能替代。二是通過討論學科結構、知識結構和認知結構,闡明了認知結構的來源和知識建構的問題。在皮亞杰和早期布魯納的思想中雖然已經有了建構的思想,但相對而言,他們的認知學習觀主要在于解釋如何使客觀的知識結構通過個體與之交互作用而內化為認知結構。自從20世紀70年代末,以布魯納為首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將蘇聯教育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思想介紹到美國以后,極大地推動了建構主義思想的發展。

(四)維果斯基的社會文化理論與最近發展區理論

維果斯基提出了“社會文化理論”,強調認知過程中學習者所處社會文化歷史背景的作用,特別是強調活動和社會交往在人的高級心理機能發展中的突出作用,并提出了“最近發展區”,包括現實的發展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F實的發展水平即個體獨立活動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而潛在的發展水平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即最近發展區。教學就是不斷地將潛在的發展水平變成現實的發展水平,創造著新的最近發展區。

二、當今建構主義學習觀的基本觀點

建構主義對傳統的教學觀提出了尖銳的批判,對學習作出了新的解釋,與以往的學習理論相比,建構主義在學習觀上體現出三個密切相關的重要傾向,或者說重心變化:強調學習的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和情境性。

(一)學習的主動建構性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被動地吸收信息,而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這里的建構一方面是對新信息的意義的建構,另一方面也包含對原有經驗的改造或重組。因此,學生是主動的信息建構者,不是被動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對外部信息做主動的選擇和加工,因而不是行為主義所描述的S—R過程。學習過程中的核心認知活動是高水平思維。高水平思維是學習者付出較高的認知努力的思維活動,它需要學習者對知識進行分析、綜合、評價和靈活應用,解決具有一定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案常常是多元化的,評價方案的標準也常常是多元的。

(二)學習的社會互動性

建構主義強調,學習是通過某種社會文化的參與而內化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掌握有關工具的過程,這一過程常常通過一個學習共同體的合作互動來完成。學習共同體是由學習者及助學者(包括教師、專家、輔導者等)共同構成的團體,他們彼此之間經常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因而在成員之間形成了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聯系,形成了一定的規范和文化。學習共同體內部所形成的學習文化是最具實質意義的要素。學習共同體與傳統的“班級”有很大的差別,教師作為學習共同體的組織者、促進者,其核心責任是設計和組織以學習共同體為中心的學習活動。學習共同體的協商、互動和協作對于知識建構有重要的意義。

(三)學習的情境性

與傳統教學觀念認為概括化的知識是學習的核心內容,是可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來,在習得后又可遷移到各種具體情境中的“去情境化”的觀點不同,建構主義者提出了情境性認知的觀點。他們強調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情境性,認為知識是不可能脫離活動情境而抽象存在的,學習應該與情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知識存在于具體的、情境的、可感知的活動中,只有通過實際活動才能真正為人所了解。人的學習應該與情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聯系在一起,個體通過對某種社會實踐的參與而逐漸掌握有關的社會規則、工具、活動程序等,從而形成相應的知識。

三、建構主義學習觀在語文教學的應用建議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習是具有主動建構性的,教師要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合理創設問題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引導和幫助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在未知的情況下,學生往往會對某一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新授課出示課題后,根據課題內容提出問題,這種問題不僅啟發學生思考,它往往會使學生產生強烈愿望去回答。在設疑解疑的過程中展開思維,主動探究,成為推動教學的思維品質,促進知識的“有效建構”。

(二)鼓勵合作學習交互式教學

學習是具有社會互動性的,教師要注意學習共同體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與交互式教學等方式幫助學生建構認知結構。有效的科學學習必須通過學習者與教師、學習素材以及學習伙伴的互動來進行。通過在語文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與交互式教學的方式,師生之間、學習伙伴之間互相對話和溝通,提出不同看法以刺激個體反省思考,對各種觀念進行組織和改組,在交互質疑辯論的過程中,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澄清疑問,逐漸形成能夠在學習共同體中達成共識的科學知識,從而形成更加豐富的理解,以利于學習的廣泛遷移。

(三)啟發學生質疑,鼓勵學生創新

教學生學習語文,要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即強調“發現”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主動探索的精神。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生疑、質疑、解疑,在循環反復、步步推進的過程中,學習思考、探索、創造,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

四、結語

近半個世紀來,認知科學從傳統的認知理論的教學系統設計逐漸轉移到了建構主義思潮的教學系統設計理論。然而我們應該認識到的是傳統的教學主義理論和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并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只是對學習過程的認知不同而產生的兩種哲學,而且并不對立。建構主義強調通過體驗建構知識的意義,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情境創設)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與記憶,有利于實現傳統教育所忽視的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的目標,對于揭示認識的能動性是很有啟發。建構主義也并不是萬能良藥,在語文教學實際應用中應避免對建構主義的狹隘的、極端的理解。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注重理論研究的同時又要理論聯系實際,這樣才能將建構主義學習觀合理高效地應用到語文教學中。

猜你喜歡
布魯納皮亞杰認知結構
布魯納理論在高職院校藥學專業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傳承智慧經典,不是只為紀念
——《皮亞杰文集》不可不讀
走近皮亞杰
米菲兔之父:迪克·布魯納
負遷移與語文認知結構的“千絲萬縷”
構建認知結構培養解題能力
道德教育中須處理好的三對關系
一題多解,認清思維樹之“根、枝、葉”
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中學生體育認知結構的若干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