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文化視角下
——悉達多的成長之路

2020-12-08 23:05趙彎彎
時代人物 2020年35期
關鍵詞:卡瑪沙門黑塞

趙彎彎

(西安外國語大學 陜西西安 710128)

文本分析——小說的發展脈絡

悉達多,印度婆羅門人的貴族青年,從小就展現出與眾不同的一面——外表英俊美麗,內心謙虛求教,聰穎早慧,年紀輕輕“早已懂得,如何在自己生命內部掌握阿特曼,使自己不可摧毀,使自己和宇宙完全一致”(p.525)。他既有父母之愛,也有戈文達的朋友之誼,年輕的婆羅門姑娘們為他傾倒。即使他看似擁有了內在的平靜和外在的、世俗眼中的的完滿,他仍然“不快活,內心很不滿足”——“在何處可以找到這個自我,這個最內在、最后的自我呢?”(p.530)書本和所謂的老師、智者、沉思潛修都無法回答他的問題,無法解決他的困惑,于是悉達多走上了一條依靠自我尋找答案、走向自我的成長之路。

他所作的第一個選擇就是加入苦行僧做一個沙門,減少進餐,齋戒,冷冰冰的對待女性,蔑視權貴,輕視一切世俗的生活,他想要“擺脫一切,擺脫渴望,擺脫追求,擺脫夢想,擺脫歡樂和痛苦?!保╬.549)此時的他認為自己心里不再有自我,就可以擺脫一切,從而獲得內在的寧靜。在這個過程中他成百上千次脫離了自我,然而回歸自我、承受輪回之苦、做回悉達多是不可避免的,最終他認識到做沙門只是短暫的脫離了自我、是短暫的無意義的麻醉,甚至學習也是不存在的,因為學習并沒有使他找到自己的路。在他決定離開沙門的時候,戈文達向他提出了新的問題:世上萬物中有哪些可稱之為圣潔的呢?有哪些是經得住考驗的呢?

帶著這個疑問悉達多離開了苦修多年的沙門生活,奔向傳說中的佛陀、出身于釋迦牟尼家族的智者、圣人喬達摩,即使此時的悉達多深信佛陀的學說肯定是自己已經學習過的東西。佛陀的學說圍繞著解脫痛苦,在悉達多看來是幾近完美的學問,他從中認識到學習是使佛陀成為佛陀自己的唯一途徑,正是因為佛陀深刻的走進了自己的內心、了解了內心深處的自我,才會呈現出這種圣人的狀態。

他用悉達多的眼睛感受、體驗這個世界,這個之前一直被他忽視的美麗多彩的世界,終于感到自己是屬于這一切的,他比以往更加清楚的認識到“他的生活,活佛的生活,財富和人的秘密等其實并不是學問,而是一些不可言傳和無法講授的東西,僅只是自己在以往某些時刻所體會到的某種啟示而已——而這些東西也正是他目前正在竭力汲取并開始體驗的東西?!保╬.595)

在一個夢境的指引下,悉達多內心開始有了對未知、對世俗生活、對女性的向往,偶遇的年輕女子的挑逗使他更加深刻的意識到了這一點,悉達多克制著自己的欲念進了城,遇到了美麗的象征——名妓卡瑪拉,他想向卡瑪拉學習愛的藝術,憑借著思索、等待、齋戒三種技能他獲得了卡瑪拉所要求的金錢、衣服和鞋子,收獲了卡瑪拉的愛情,在卡瑪拉身邊獲得了生活的價值和意義。在夢的警告下,悉達多再次覺醒,意識到自己游戲世間的行為是多么的荒謬和毫無意義,“覺得有什么在自己體內死亡了,枯萎了,正在走向盡頭”(p.651)最終悉達多決定離開城市,再次踏上尋找自我之旅。

遠離城市的悉達多在樹林里游蕩,經歷了俗世的體驗之后,悉達多對此充滿了厭倦和憎惡,他熱切的想要毀滅自我來獲得解脫。就在他絕望的沉入水底以解脫自我的時候,“唵”字喃喃的從他的嘴里脫口而出,他瞬間意識到了自己行為的愚蠢,死去的靈魂猛然蘇醒,如獲重生般的悉達多沉沉睡去,醒來后感到自己再次獲得了新生,即使重歸一無所有的狀態,他感受到了自己對一切的熱愛,“我不得不經歷如此眾多的蠢事、罪惡、謬誤、丑惡、絕望和不幸,僅僅只是重新變成一個兒童,僅僅只是能夠從頭開始?!保╬.671)悉達多意識到是自己在世上的親身經歷使自己成為今天的自己,意識到游戲人間所帶來的改變使自己更清楚的認識自己——所謂的沙門悉達多、商人、賭徒、酒鬼和饕餮家——這些都是瞬息即逝的形象標簽,世界上任何的形象都是短暫的。

懷著對河流的愛悉達多決定留在河岸邊,做渡船夫華蘇德瓦的助手和學徒,向他學習撐船渡人。在華蘇德瓦的眼里,河水有許多可以學習的地方,悉達多應該像他一樣向河水學習,“學習它以寧靜的心境、有所期待和敞開的心靈,沒有痛苦、欲望、評論和見解,靜靜地傾聽的本領?!保╬.683)還有一些無法言說的、需要慢慢發現的東西,比如時間——“河水不論流到何處都是同一時間”“萬物無過去,也無將來;世上萬物只存在本質和當前”(p.684)在和華蘇德瓦共同生活、共同向河水學習的歲月里,兩人逐漸的變成了世人口中的“兩個智慧長者,或者魔術師,或者圣人”。(p.687)

小悉達多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平靜,卡瑪拉的意外離世使悉達多進一步認識到“每一種生命都是不可摧毀的,每一瞬間都是永恒的”(p.696)。不得不在一個屋檐下生活的父子倆矛盾重重,悉達多一味的忍讓和愛并不能改變小悉達多的任性驕奢,這種強烈、罕見的父愛使他變成了一個“傻子”,“然而也使他覺得幸福,覺得內心有所更新,更豐富了?!保╬.711)小悉達多的逃離使他陷入了深深的絕望、悲哀中,他利用從河水那里學到的本領——等待、忍耐、傾聽——來尋求平靜。經歷了失子之痛的悉達多更加深刻的體驗到了世人的感情,他面對別人不再有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對別人的態度也變得“較為熱情、關切和好奇”(p.720),他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對學問、對思想估價過高,自己是否也可能是一個兒童氣十足的思索者,一個有思想的兒童似的人??傊?,凡夫俗子的能力和智者賢人的能力是相等的,甚至還常常超過智者賢人?!保╬.722)悉達多在此時有了萬物平等的思想。他進一步得出的結論是,他之前所追求的智慧就是“就是一種靈魂形成的準備,一種能力,一種神秘的藝術;它能夠在生活中的每一瞬間進行和諧統一的思索,既能夠感受到和諧統一,也能夠吸入這種和諧統一?!保╬.723)

從與戈文達的聊天中,悉達多總結闡述了自己的收獲——智慧是無法表達的、人能夠傳授知識,卻不能傳授智慧?!皭廴缃裨谖已壑惺且磺惺挛镏凶钪饕氖挛???赐甘澜?、闡釋世界、蔑視世界,這是一個偉大思想家的事。對于我,唯一可做的事情是:能夠愛這個世界,不蔑視它,不去憎恨它和我自己,能夠懷著愛、驚嘆和敬畏的感情去觀察它、我以及其他一切生物?!保╬.747)

悉達多終于找到了自我存在的意義,找到了年輕時所尋覓的答案,找到了人生的真諦,成為一個圣人、智者、完人。

道家思想中的圣人與悉達多

如馮友蘭先生所總結的那樣,中國哲學里的圣人追求的是“入世”和“出世”的統一,前者追求的是服務于社會世務,后者則想要通過脫離社會來獲得解脫。(p.21)《悉達多》里出現了三位圣人:喬達摩、船夫華蘇德瓦和悉達多。喬達摩通過自己的學說始終致力于幫助人類、教導人們,體現了大愛;船夫華蘇德瓦通過向河水學習,獲得完美無缺,同時他一生都在服務于載人渡河,體現了奉獻自我的愛;而悉達多經歷了書本學習—沙門苦修—傾聽喬達摩—游戲人間—向河水學習之后,終于認識了自己,找到了內心深處的自我,融入到和諧統一中去,認識到脫離了愛的學習是沒有意義的,愛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物。黑塞通過“愛”再一次將人的主觀感受與現實世界聯系起來。

《莊子》的《逍遙游》里寫道:“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币馑际钦f圣人心中沒有名利,圣人可以達到個人與宇宙的統一,圣人不需要憑借外在來確認自己的價值,他能做到洞悉萬物而超脫于自然以外,“洞察萬物,掌握六氣,長存不死,所以絕無所待”(p.51),圣人能夠實現真正的逍遙自在。悉達多通過向河流學習而獲得萬物共同的秘密,做到了洞悉萬物而超然于物外。

代表道家思想的著作《道德經》第七十八章寫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世界上水是最柔弱的,但是它無堅不摧,沒有什么能夠戰勝它、替代它。小說中最終點化悉達多的就是河水,河水在這里是圣人的化身,是引導者的角色。

黑塞是一位深受東方文化影響的大作家,在小說《悉達多》中黑塞向讀者傳達出一種超越宗教、國界、民族的、帶有東方色彩的完人形象的發展之路,融合了印度佛教、中國道家的智慧,同時又結合時代背景增添了作者獨特的思考,最后得出有大愛的人才會獲得真正的圓滿,才能實現和諧統一,體現了人道主義精神,這也許也是黑塞的作品時至今日依然經久不衰、受到廣泛喜愛的根本原因。

注釋

[1]《悉達多》張佩芬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年第一部分引文均在引文后注明頁碼

[2]《中國哲學史》馮友蘭.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3]尋求 “自我” 之路 ——論赫爾曼·黑塞的《悉達多》 馬 劍

[4]《莊子現代版》流沙河.現代出版社 2013年,第51頁

[5]《道德經》老子.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565頁

猜你喜歡
卡瑪沙門黑塞
江西部分省級醫院食源性疾病沙門菌監測與分子分型研究
非傷寒沙門菌腸炎患兒臨床癥狀及耐藥性分析
一株雞白痢沙門菌噬菌體的發酵及后處理工藝研究
微言大義
車夫總在剎車
及時剎車
誰塑造了卡瑪拉·哈里斯?
阿富汗少女拿起AK-47為父母報仇
野水牛媽媽的夢
夜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