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分析心理學看《追風箏的人》中阿米爾的成長之路

2020-12-08 15:55
山西青年 2020年11期
關鍵詞:追風箏的人榮格哈桑

陸 璐

四川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7

一、榮格分析心理學理論構架

分析心理學是20世紀初產生的一門探究人類心靈原始意象的深度心理學,其創始人是瑞士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卡爾·榮格(Carl G.Jung)。他是以弗洛伊德對人類無意識的發現為基礎,根據自己親身經歷及在對臨床病人觀察,以及對各民族宗教的研究,提出來的人類心靈深層結構理論。

在心理學體系中,心靈(psyche)被認作人格的總體,它包括一切有意識和無意識的情感、思想及行為。榮格認為,心靈包括意識、個體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三個層面。榮格認為意識出現于生命的早期,更有可能先于出生?!耙庾R的整個本質就是辨別、區分自我和非我,主體和客體,肯定和否定的辨別。事物之所以具有分立和對立,都是意識的作用,意識能夠將有價和無價什值的東西、適當的和不適當的東西區分開來”[2]。

個體無意識,對人格及其發展影響最大的榮格認為不是意識,而是無意識,它包括個體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無意識的表面是個體無意識,它包含了一切被遺忘了的記憶、知覺以及被壓抑的經驗。集體無意識,是榮格最偉大的發現。綜合榮格各個定義,它是指在延綿的歷史進化過程中世代積累人類的經驗,是人類對某類事件做出的先天性反映的遺傳傾向。

二、主人公阿米爾的成長之路

(一)背叛忠貞的友誼

小說的主人公阿米爾和哈桑之間橫亙著階級、種族和宗教的隔閡。哈桑與生俱來就有一種等級觀念:哈桑對阿米爾有求必應,他曾對阿米爾說過,“為你,千千萬萬遍!”,“我寧愿吃泥巴也不騙你?!比欢?,即使面對如此的忠誠,阿富汗的生活環境無時無刻地提醒阿米爾主仆有別:阿米爾在家住了十八年,但進入阿里和哈桑房間的次數屈指可數。阿米爾也從來沒有把哈桑當作真朋友。他會時不時地因為哈桑不識字嘲弄和取笑他。同時,由于阿米爾覺察到哈桑一定程度上分走了爸爸對他的愛,阿米爾對哈桑還心存嫉妒。

但是,阿米爾在很多時候又不自覺地關心和愛護哈桑。由此可以看出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使阿米爾無法擺脫階級的差異。他的思想和行為受制于阿富汗民族傳統。阿米爾一方面喜歡甚至依戀這個和他喝著同樣的奶水長大的朋友。另一方面,由于哈桑是一個扎拉人,什葉派,民族文化和背景讓阿米爾又認為哈桑并不是真正意義的朋友,當他在努力贏回爸爸時,哈扎人哈桑勢必成為“被他宰割的羔羊”。所以,當親眼目賭哈桑被強暴時,盡管罪惡感包圍了阿米爾,膽小懦弱的他沒有挺身而出,而是跑開了。

(二)陷入自責并自醒

英雄爸爸是阿米爾崇拜的對像。尤其是十八歲那年,阿米爾和爸爸一起在離開阿富汗的路上,為一位素不相識的婦女免受俄國士兵的侮辱,爸爸冒死相救。爸爸以死相救陌生婦女的行為,讓阿米爾不禁想起六年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他痛恨自己太軟弱,太自私,一心只顧風箏,面對愿意為他付出生命的哈桑被強暴時,自己竟然畏縮旁觀,阿米爾陷入自責。

阿米爾認識后來成為他妻子的索拉雅后,索拉雅給他講她如何教會她的傭人茲芭識字的故事,并立志成為教師。阿米爾為自己曾經愚弄和取笑文盲哈桑再一次自責。在爸爸替阿米爾向索拉雅求婚的當天,索拉雅將她不堪回首的往事——和吸毒的人同居并私奔,向阿米爾和盤托出。阿米爾認為,與索拉雅相比,自己的行為極為卑鄙。當索拉雅問他是否在乎她的過去時,阿米爾坦誠地回答她,并表達依然要娶她的決定。阿米爾認為,他沒有權利去在乎別人的過去,畢竟他自己也有不光彩的過去。

阿米爾的轉變一方面是成年后受到爸爸的影響。另一方面,作為流亡美國的阿富汗人,美國新文化新觀念與阿富汗的民族文化傳統截然不同,人性和自我心靈中的文化沖突和認同危機日趨強烈[4]。阿米爾的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受到嚴重挑戰。在美國生活多年,阿米爾漸漸摒棄祖國傳統舊觀念,迎娶有過不光彩往事的索拉雅為妻。他更意識到如果當初阿里父子沒有被他陷害,也許爸爸會帶他們來美國,哈桑會擁有自己的家庭、工作及幸福。

(三)走上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阿米爾走上再次成為好人的路,拉辛汗功不可沒。拉辛汗是第一個被阿米爾當作朋友的成年人,甚至是阿米爾精神上的父親。當這個忘年交從巴基斯坦打來電話說:“來吧,這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卑⒚谞柮靼走@些年來他的懷疑是對的,拉辛一直都知道當年的事。當阿米爾來到巴基斯坦。拉辛告訴阿米爾,哈桑為幫助照料屋子,又搬回他家;再后來而當塔利班試圖搶奪住房時,哈桑如同當年一樣,義不容辭地奮起守衛,只是這次哈桑犧牲的不但是尊嚴,還付出了他的生命——哈桑倒在了塔利班的槍口之下[3]。阿米爾童年所犯下的罪惡再次向他襲來。當拉辛告訴他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并要阿米爾去喀布爾救出哈桑的兒子索拉博時,阿米爾猶如掉進萬丈深淵。他終于決定要為哈桑的孩子挺身而出。

榮格認為,對于人類,意識在充分發展與分化之后,會導致自我的個體意識產生,使人格具備連續性和一致性,人們才會感覺到無論是在今天還是在昨天,我是同一個人。意識的發展過程就是人類個性的成長進程,隨著更多的未知被發現、掌握,人類個體變得越來越獨特和完善。阿米爾的人格本性是善良的。每次當阿米爾捉弄了哈桑,他總是感到無比的內疚和羞愧,總是想做一點好事討好哈桑?!昂髞砦铱偸菍Υ诵膽牙⒕?。所以我試著彌補,把舊襯衣或者破玩具送給他?!弊罱K,阿米爾逼走哈桑,精神上受盡折磨,并從此得了失眠癥。阿富汗普什圖人對哈扎拉人的歧視和迫害的社會背景,是阿米爾的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與意識發生矛盾的本質原因。阿米爾在幼小的年齡,曾一度迷失自我,之后的生活因此也非常痛苦。再次成為好人的路上,在爸爸、妻子、拉辛等人,以及美國文化的影響,阿米爾實現了自我反醒與自我救贖。沒有良好的人格意識,阿米爾是無法找回自我,無法實現人格的升華。

三、結語

《追風箏的人》一書通過講述阿米爾再次成為好人的路,使人類看到他們的體驗是多么普通。但凡是人,都有犯錯的時候,但只要是生性純,都有改過自新的機會,關鍵在于本我是否去直視自我的錯誤。本文細膩地詮釋了親情與友情、善良與誠實、背叛與救贖,描繪了阿富汗人民四分之一個世紀的生活[1]。小說的偉大之處在于,凄美的故事背后讓世人了解到阿富汗深刻的民族矛盾和種族歧視,并對之產生無窮的同情和關注。阿富汗的不幸與麻煩一方面與本國的深遠的民族矛盾息息相關,另一方面與恐怖分子的非法行為密不可分。筆者認為,21世紀中東地區的貧窮與落后及兒童生活面臨的諸多問題是是值得世界各國共同思考和關心的問題,世界和平的鐘聲早已經敲響,各國人民需要團結一致共同反恐、反種族歧視,共同構建和諧社會。

猜你喜歡
追風箏的人榮格哈桑
“神秘選手”實現項目突破
感恩
恰好夏風微甜
借據丟失之后
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一本暢銷書的十年
《追風箏的人》的心靈療治與救贖反思
評《追風箏的人》中哈桑的悲劇人生
論《追風箏的人》中的友情與救贖
榮格啟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