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學生志愿服務育人功能與策略分析

2020-12-08 15:55周芳宇
山西青年 2020年11期
關鍵詞:教育工作者高校學生志愿

周芳宇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0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的產物,同時它也是促進社會文明發展的重要推力。將社會志愿服務落實到高校學生之中,在提倡社會文明的同時,還能起到育人功能。對高校學生志愿服務育人功能與策略進行有效研究和分析,不僅能為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提供助力,而且還能為高校學生的全方位綜合性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一、高校學生志愿服務的育人功能詮釋

(一)促進高校大學生意識的形成

高校對學生開展社會志愿服務活動,為學生豐富校園生活的同時,還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進一步成長。在進行社會志愿活動的過程中,不能只讓學生單純的去感受活動過程,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在這一問題中,教學者可以將高校學生的志愿服務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聯系在一起,其中不免存在諸多相似之處。例如:思想政治教育提倡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責任觀和社會觀,而高校學者志愿服務活動,便是希望通過此活動能夠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意識、社會服務意識,進而間接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責任觀和社會觀。所以當高校教育工作者在研究高校學生志愿服務的育人功能時,需要正確理解其涵義,進而才能使高校志愿服務活動發揮出真正的作用。與此同時,在開展高校學生志愿服務的過程中,還可以為高校學生提前培養一定的社會經驗以及社會常識,進而在促進學生成長的同時,為學生步入社會提供有利保障。

(二)強化高校大學生的自我定位

當高校教育工作者在研究高校學生志愿服務育人功能時,需要將強化高校大學生自我定位的功能列入其中。當開展高校學生志愿服務活動過程中,學生可通過活動對社會有進一步的認識,繼而進行自我定位,讓高校學生清楚的認識到離開校園后還需要在社會上繼續歷練。當前各高校中,普遍存在學生盲目規劃未來發展,或無規劃“混畢業”的現象,而這種情況的出現,其根本原因便是高校學生普遍對社會的認識程度還不夠,或過于自信、盲目、自大。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更應該通過高校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提前對社會進行了解,進而在培養學生全方位綜合發展的同時,讓學生通過志愿服務活動對自我進行重新定位,使學生清楚的認識到自身還存在哪些不足,并且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參考。所以高校學生志愿服務在育人功能中,強化高校大學生的自我定位是最為重要的育人功能之一。

(三)提升高校大學生的實踐能力

當高校教育工作者在研究高校學生志愿活動的育人功能時,不應當片面分析學生的內在成長,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外在表現。所以高校學生志愿服務的眾多育人功能之中,還包含提升高校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功能。當開展高校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時,學生在該活動中占據著主體地位,其活動由校方舉辦,而活動組織、活動過程中以及活動結束后總結工作,皆由學生參與其中。所以高校學生志愿服務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大學生的實踐能力。

例如:當校方在組織舉辦高校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時,讓學生參與其中,可有效培養學生的組織宣傳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在志愿服務活動過程中,學生可通過該活動,顯著提升社會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等。在活動結束后的總結過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可通過這次機會,讓學生進行自我總結,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邏輯組織能力等。

綜上所述,高校學生志愿服務既有意識形成和自我定位的內在育人功能,同時還有提升實踐能力的外在育人功能。

二、促進高校學生志愿服務實踐育人功能的有效策略

(一)構建高校學生志愿服務保障機制

當高校教育工作者對促進高校學生志愿服務實踐育人功能的策略進行研究時,應首先將構建高校學生志愿服務保障機制列入其中,以此確保高校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具有一定的規范化和秩序化。社會上各行各業皆離不開相應的規章制度,高校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也是如此。所以為確保高校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育人效果得到提升,同時使高校學生志愿服務得到良好且可持續的發展,高校管理者或相關政府部門應當盡快構建起高校學生志愿服務保障機制,以此促進高校實踐育人質量的提升。與此同時,高校管理者或相關政府部門可針對當前高校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通過構建高校學生志愿服務保障機制,將其給予完善,以此使高校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總體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創新高校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方式

在提升高校學生志愿服務實踐育人成效的過程中,建議將創新高校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方式的建議列入其中。想要將高校學生志愿服務的育人功能得到進一步提升,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應循環使用單一的志愿服務活動方式,應將其給予創新,豐富活動內容,讓學生在參與志愿服務的過程中,能夠更全面、更具體的進行活動實踐,以此豐富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社會意識,進而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和責任觀進行全面綜合性養成,使高校學生志愿服務的育人功能更加有成效。

在創新高校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方式問題上,高校管理者可參考當前眾多的社會公益活動,比如:養老院敬老活動、環保志愿者活動、全民讀書活動、綠化植樹活動等。高校管理者可根據活動內容對高校學生實施針對性教育,以此確保高校學生志愿服務的育人功能具有一定的針對性,進而有效提升高校學生志愿服務育人功能的綜合性成效。

(三)推行政府、高校、社會三維一體的聯動志愿服務

高校教育工作者應正確認識到高校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順利開展,不僅需要高校單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同時相關政府部門和社會也要參與其中,給予支持和幫助。所以針對高校學生志愿服務,政府、高校和社會三方面需要形成三維一體的聯動志愿服務模式,在政府相關部門的領導下,將社會和高校的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并在此期間高校和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溝通,通過協調溝通的方式,為高校學生志愿服務活動調動起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為該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除此之外,高校方面還要繼續加強學生的志愿服務培訓工作,以此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志愿服務思想,為高校學生志愿服務奠定良好的思想保障,讓更多的高校學生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進而讓高校學生志愿服務的育人功能發揮至最大化。

(四)強化志愿服務項目及基地建設

在促進高校學生志愿服務育人功能時,教學者應將強化志愿服務項目及基地建設的建議加以重視。在這一問題中,一方面,高?;蛳嚓P政府部門可通過對志愿服務項目評估的方式,強化志愿服務項目,以此提升高校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質量。另一方面,高??赏ㄟ^打造多元化的志愿服務基地,深化高校學生志愿服務的內涵,在擴大志愿服務活動領域的同時,高??筛鶕斍暗纳鐣枨?,制定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學生志愿服務計劃,以此使高校學生志愿服務的育人功能發揮至最大化。

三、結語

對高校學生志愿服務的育人功能和策略進行研究,在創新教育形式的同時,還能使教育工作的開展更加具有成效性。與此同時研究該問題,不僅能夠使高校學生得到全方位綜合性成長,而且還能有效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良好發展。

猜你喜歡
教育工作者高校學生志愿
以志愿,致青春
教育“內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談立德樹人
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及作用發揮探索
疫情防控對高校學生管理體系完善的啟示
提高東北高校學生冬季運動興趣的路徑研究
擁有《鹿鳴》書與卡,填報志愿成行家
牢記使命 勇于擔當
——淺析如何成為一名黨校教育工作者
我們真的懂孩子嗎?——一個教育工作者談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
德國早期兒童教育工作者嚴重短缺
小小志愿 大大愛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