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摩登雙人舞創作的空間關系

2020-12-08 15:55林欣甫
山西青年 2020年11期
關鍵詞:雙人舞雙人舞者

林 正 林欣甫

1.武漢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2.天津師范大學,天津 300384

對目前我國國際標準舞在舞蹈創作與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與探究,透過問題反思舞蹈創作的方法,已經成為大家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中不乏涉及到舞蹈創作的空間關系的問題,尤其將摩登空間在舞蹈編創中的問題更為突出。大家普遍認為摩登舞相對固定的貼身架形和大步的逆時針移動舞步不但沒有成為編創中的特色反而成為了編創中的阻力,兩者分別體現在雙人舞者之間的心理空間構建與舞臺空間的構建上,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運用摩登舞本身的特點有效構建心理空間和舞臺空間的藝術實踐和理論研究,已然迫在眉睫。本論文按照內部和外部空間的處理模式對摩登雙人舞的空間關系進行論述。

一、內部空間——舞伴之間內心空間的表達

內部空間指雙人舞伴之間的內心空間,亦是一種心理狀態,“承載人物的內在經驗①”,其中也包含心理情感和對現實的想象。而雙人舞的內心空間有別于單人舞的內心獨白,更多依靠兩個人物之間的關系相互構建起來,最后再經舞蹈肢體動作傳遞給觀眾。所以不僅僅自身的狀態可以體現內心的情感,對舞伴彼此的態度也同樣反射出許多內心的想法。以下分為兩部分來論述:

在具體的接觸表現形式方面,其主要分為舞蹈的情感接觸和肢體接觸。首先,在情感接觸方面,通過雙人身體接觸的部位連接人物內心的情感,正如國際標準舞搭手的幾個接觸點,不僅僅是推拉的力量關系,更是一種連接(connect),這整個過程生動的構建了雙人舞內心空間。其次,在肢體接觸方面,雙人共舞必然增大了舞蹈空間的可能性,彼此借力制造支點,業內稱之為“把位”,是相互支撐的接觸,這類接觸可化在移動中,以虛化的形式表現,就是“不可見”的接觸,目的不影響那一刻表意的重點。當支點作為表意的重點時,則有必要實化并強調此刻支撐接觸位置,使其“可見”。

在非接觸的表現形式方面,其主要是從身體空間和舞蹈調度角度入手。首先,人體結構對空間必然產生影響,解剖學為了更好的研究人體,虛構出三個面,冠狀面(coronal plane)、橫斷面(transverse plane)和矢狀面(sagittal plane),對應拉班提出的門平面、桌平面和輪平面。舞者雙方的面向所構成的空間也因此而不同。舉例說明,摩登舞技術中的閉式位與反向并退位,前者舞伴面對而立,后者一方面向門平面另一方面向輪平面,兩者所結構出的內心空間便會不同,前者對等后者側分歧。其次,舞蹈調度上兩名舞者的移動軌跡也是兩者之間關系的體現,如果形式與內容相合,側表意客觀現實,反之才是內在經驗。例,設定人物A對人物B一廂情愿,A環繞B做調度,是A和B的客觀現實,但當B環繞A做調度時便是在表意A的內心情感空間。

例如:摩登舞作品《跳完這支舞》,從以上提及的接觸/非接觸兩各方面來說,首先舞蹈保留了原本架型的部分接觸點,手主要做為兩人內心的連接,構建出了人物雙方不依不舍的內心空間,而身體中段的貼合則更多用于合力移動和托舉動作,用情至深時翻身滾地卻也極力將支點痕跡隱藏在運動中,觀者只見兩人情緒的延伸而不見舞蹈動作。其次在舞蹈過程也使用了許多非接觸的形式,例如作品開始時男女舞者重疊站立,此時雙方是對應也是區別,對應在于雙方都面向觀看面;區別在于男舞者優先關注到女舞者,而女舞者優先關注到前方,此處表意女舞者的內心,強調一種情感的寄托?;貧w到舞蹈創作中,主要是按照一種內部空間的塑造模式加以呈現,整體呈現姿態更為多樣性。

二、外部空間——舞者與舞臺的關系

在劇場觀眾觀賞舞蹈作品時,并不只是局限在圖形和位置方面。觀者在觀看舞蹈時眼睛不僅看見舞者的肢體動作和舞臺構圖,同樣也能體會到舞者內心空間,并感知到整體構圖中的特性,正如魯道夫·阿恩海姆在視知覺的研究中提到的“觀看完全是一種強行給現實賦予形狀和意義的主觀性行為?!庇^看者在觀看過程中受到視覺的刺激后總是有一種心理“力”活躍在在大腦視覺中心,她將其稱為“知覺力”,這種“力”使人感知到空間中的安定和不安定性。所以也可以將一個舞蹈作品視為眾多安定和不安定性空間的組合體。

在舞蹈作品的安定性空間中,舞者與舞臺背景空間產生了平衡,使觀者很容易將注意力鎖定在對人物內心的空間的觀察,其主要移動是雙人舞重心或支點在兩人之間的轉換。在舞臺的某一安定的空間下,即使摩登舞的流動舞步備受規限,舞者內在重心的轉換和力量的交流依然會清晰可見,此時的調度從整個舞臺濃縮至雙人舞者身上,使得雙人的訴說透過身體和支點在三個平面中立體的表達。許多雙人身體配合動作,類似反身動作、反身動作位置、單側引導和外側舞伴等,這些舞動方式使雙人接觸點的合力運動豐富,絲毫不弱于低空間的舞蹈步伐。

不安定性空間中有大量流動,在動態的關系上,流動的空間本就是一種空間變化,舞者運用流動的舞步在空間中自由穿梭,提取這些流動的線條放置舞臺上其感覺自然隨之轉變,在舞臺空間背景下,線條開始被觀者加以解讀。而這些解讀正是我們希望借助訴說的方式,所以原本雙人運動關系的流動成為了強有力的情緒表達,此時應該在關注線條調動本體的同時發現其與舞臺空間的關系。例如,當一組直線流動從舞臺的左前去向右后時,不僅表達線條的流暢情緒,也與舞臺的整體空間構成了另一層關系,這層關系形成漸行漸遠的疏離感。無論在哪種藝術形式中其重點均是讓觀者了解其要表達的題材、中心思想和文化主張等。

例如:作品《遇見》中,其主要表現以上提及的兩種模式的外部空間關系。第一部分著重關注在安定性空間中的雙人舞關系,從流動的舞步中提取其原本的動律,保留重心轉換和舞者雙人之間的力量配合關系,從中挖掘出不同標準舞步在安定空間下的呈現方式。例如,華爾茲右轉步,舞者固定一只腳在原地不移動,但保留了重心在兩腳之間的轉換和上半身所用到的反身技術,繼而使身體空間的動律更加顯現。透過圓的內外圈不平等的空間關系,可表意一方追隨另一方的人物關系;第二部分為不安定性空間中舞者與舞臺的關系,摩登舞最可貴的是在外空間中移動的同時還能兼顧微觀的雙人內空間。例如摩登舞的逆時針環形移動原則,在靜態空間方面選擇A面對B,B側對A。應用的流動路線為直線。在向前流動調度可以充分表現B被追隨,同時因為是在舞臺一側的流動所以突出B被緊逼。隨后向斜后流動,突出A對B的追隨以及B的漸行漸遠。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國際標準舞中的摩登雙人舞創作的空間關系進行了分析,從內部空間和外部空間的處理方式兩方面運用實踐作品舉例佐證,整體上而言,內部空間更多關注舞伴雙方的動作處理與情感傳遞;外部空間更多強調舞者與舞臺之間的可視空間的相互轉換與彼此層疊,通過內、外空間的相互交錯將摩登雙人舞創作的“時”、“空”、“力”三元素融合相連,我們對于空間角度的合理認知與有效利用將創新舞蹈創作的編排模式,促進國際標準舞最優的藝術表達,開拓國際標準舞的研究發展視域并豐富其編創理論的完善。

注釋:

①王玫,著.舞蹈調度的王玫研究[M].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4.31.

猜你喜歡
雙人舞雙人舞者
無臂舞者 原住民的吶喊
雙人面具
——為小提琴與鋼琴而作
中國第一個雙人滑冰世界冠軍
———申雪、趙宏博
《郁金香》《孤獨的舞者》
云端起舞
淺析雙人舞編導技法在舞蹈創作中的運用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風格 來自舞者的衣櫥靈感
“雙人運球”樂翻天
顏荷:跳上國家大劇院的女舞者
吳敏霞自評三優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